《我們愛科學》讀書筆記1000字
科學就像是一個比宇宙大好多萬倍的海洋,我們就像是一些魚,雖然今天自由自在地游著,可是明天,水里就沒有了氧氣,必須換一個地方,這樣換來換去,這個海洋會被我們污染了,到了這時候,就要尋找另一片海洋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新科學,只有不斷更新,才會有更美好的生活。
在二十一世紀里,科學將會成為人類的生命。你不懂科學,就無法在這個社會里生存。如果你有了科學的種子,精心培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就會不斷生根、發(fā)芽、結出累累碩果……而“諾貝爾科學獎”,就是用這樣一種獎勵,來激發(fā)人們熱愛科學,并用科學創(chuàng)造我們美好的生活。有20多個國家,466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當他們走向“諾貝爾獎”的領獎臺時,他們代表自己擁有了科學創(chuàng)造的巨大財富。
因此,我們要學科學、愛科學,把科學展示出來。但怎樣才能做到呢?科學家告訴我們,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激發(fā)探索科學奧妙的主要動機;而最能滿足這種強烈欲望的方法是要勇于問為什么,勇于嘗試、創(chuàng)新,勇于推翻前人的話、結論,而最終得到的就是自己的成果。例如,伽利略,哥白尼等人,他們不顧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反對,勇敢地指出前人錯誤的論點。通過親身實踐,做實驗,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換來的是自己的成功。
我聽說有一所中學的高一年級的三位學生,他們也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竽”這樣一種民族樂器充滿了好奇,他們分析了這個樂器的特點后,決心也要做一個類似于“竽”的樂器。他們每天都去撿或去買很多支吸管,他們又仔細研究了這些吸管,利用了無數休息時間,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俗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他們終于成功了,1000支吸管插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吸管樂器,吹起來一樣美妙、婉轉,簡直比“竽”吹出來的聲音還要好聽。他們雖然不是什么偉大的科學家,卻能想到這樣的東西,并克服重重困難去做,真不簡單。其實,諾貝爾獲得者的先天條件不如我們,他們能做到的東西,我們又為何做不到呢?青少年朋友們,抓緊我們寶貴的少年時期吧!動腦筋動手去做吧!
科學就像是一個比宇宙大好多萬倍的海洋,我們就像是一些魚,雖然今天自由自在地游著,可是明天,水里就沒有了氧氣,必須換一個地方,這樣換來換去,這個海洋會被我們污染了,到了這時候,就要尋找另一片海洋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新科學,只有不斷更新,才會有更美好的生活。
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所以,我們因當熱愛科學,但你如果不去挖掘科學中的奧秘,不去實踐,你將永遠不會得到科學的幸福。有些人只知道其一而不知道其二,了解了表面,而沒有深入的去探索,這樣怎能獲得成功呢?
諾貝爾科學獎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呢?不用問了,只要你從小播種下科學的種子,努力學習,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我們愛科學》讀書筆記1000字
前幾天翻到一本刊物,叫做《我們愛科學》,感覺名字很耳熟,于是懷著好奇的心理翻了開來。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雜志,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fā)創(chuàng)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yǎng)科學素質。
它的科學性、趣味性、可讀性吸引了我。它主要欄目有生命遐想、熱點追蹤、全息探秘、宇宙奧秘、少年軍校、地球護衛(wèi)隊、可愛的動物、科學探險營、身邊的科學、快樂科學課、電腦小玩家、主題公園、大開眼界、軍事萬花筒、玩得心跳、新知集結號等二十余個欄目。你看,這么多欄目,怎能不讓人心動呢?
它有自己的特色:篇幅小,容量大,圖文并茂;既嚴肅又活潑,既時尚又經典。讓人浮想聯翩:
科學是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和總結,它給人以智慧,幫助人們擺脫庸俗,走向文明的發(fā)展。
少年強則國強,科學的萌芽是智慧的曙光,少年是國家的萌芽,熱愛科學從我做起,發(fā)展科學從我做起,弘揚科學從我做起。我們一定要堅持以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問題、評價問題而不魯莽迷信的看待問題。
知識用于生活,也源于生活,聽過這樣一個家喻戶曉故事: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當他坐在果園里的蘋果樹下,看著蘋果從樹上落到地下,并思考它的原因時,命運就已經注定,他的理論會影響整個世界的未來。他成功的所有秘訣就是善于發(fā)現。所以,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
我們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凝視這個世界,你會在冰火霎那之間,突然發(fā)現:天空竟然是藍色的,梨子竟然是長在樹上的,葉子到了秋天竟然會落下的……為什么以前自己沒有發(fā)現呢?還是發(fā)現了就漫不經心的揮揮手說理所當然的呢?于是傻乎乎的錯過了一切,等到好久好久以后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當然,當我們發(fā)現天空是藍色的,梨子是長在樹上的,葉子到了秋天會落下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開始思考,思考,思考,再思考!只要我們善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再加上搜搜資料,記記筆記,一般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哪怕再能的問題也能硬扒個蛛絲馬跡出來。
科學就是一個不斷思考,不斷提問,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開始理解,開始相信,開始熱愛,開始拼搏。我們融入科學,科學融入我們。
《我們愛科學》讀書筆記1000字
科技正在飛速地發(fā)展中,我們人類地科技也今非昔比了,但還是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地方,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我從《宇宙未解之謎》上了解了許多知識,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加莫夫和弗里德曼說:大約在兩百億年前,構成我們今天所看見的天體的物質都集中在一起,密度極高,溫度高達100多億度,被稱為原始火球,這個時期地天空中,沒有恒星和星系,只有充滿的輻射,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原始火球發(fā)生了大爆炸,組成或球的物質飛散到四面八方。高溫的物質冷卻下來,密度也開始降低,在爆炸兩秒鐘之后,在100億度高溫子下,產生了質子和中子,在隨后的自由中子衰變的一分鐘之內,形成了重元素的原子核。大約又過了10000年,產生了氫氦兩種原子,在這10000年的時間里,散落在空間的物質開始了局部的聚合,星云、星系的恒星,其中一部分物質因受到星體引力的作用,變成了星際介質。
1929年哈勃對24個星系進行了全面的觀測和深入的研究,他發(fā)現這些星系的譜線都存在明顯的紅移。根據物理學中的多普勒效應,說明這些星系在朝遠離我們的方向奔去,即所謂退行。而且,哈勃發(fā)現這些星系退行的速度和它們的距離成正比,也就是說離我們越遠的星系,其退行速度越大,這和觀測事實表明宇宙在膨脹著。也許有人會問:我們所在的宇宙一直膨脹著,那未來會是什么樣的呢?科學表明宇宙中存在著大量不可見的暗物質,如褐矮星、死去的恒星、不發(fā)光的氣云以及宇宙早期生成的小黑洞等。進來有些科學家發(fā)現中微子可能有靜止質量,由于宇宙見中微子數量很大,只要中微子具有區(qū)區(qū)的30~50電子伏的質量,就將使宇宙物質大于臨界密度,那時引力將足夠強,將使宇宙的膨脹在持續(xù)相當長時間后停下來,并轉為收縮,收縮過程會逐漸加速,直到恢復到無限密集的狀態(tài)。然后有可能發(fā)生大爆炸,宇宙再一次膨脹,收縮、再膨脹、再收縮中來回震蕩。
科學家發(fā)現地球上空竟多次出現不明飛行物,這個物體我們都稱它UFO。在二戰(zhàn)時期,UFO多次出現在德國和盟軍交戰(zhàn)的上空,它可以躲避雷達的探測,飛行速度很快。盟軍害怕是德軍的秘密武器,所以就建立了專門的情報小組,可還是無功而返,最后盟軍勝利,希特勒乘船逃到南極地殼深處,在他的秘密基地里研究飛碟,想東山再起。德軍戰(zhàn)敗時,留下了大量資料,上面記載了飛碟的制作和圖案。所以盟軍就建立了南極探測小隊去探測希特勒是否在南極地殼深處,可他們來到南極后所有的機器全部失靈,所以是否是外星人制作的還是一個謎。
自古以來,千古懸案一個接著一個地被我們破解,但許多奇怪的事物和神秘的現象,又接二連三地向我們發(fā)出了新的挑戰(zhàn),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探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622177.html
相關閱讀:讀《理想點亮人生》有感_高中讀后感1000字
《巧克力味的暑假》讀書筆記1000字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000字
狼與中國歷史_讀《狼圖騰》有感1200字
冰心繁星春水讀書筆記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