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媽媽買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一直沒怎么關注這本書,隨便翻了翻,不是很感興趣,就放在那了,直到幾天前,事情出現(xiàn)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那天晚上,該睡覺了,我讓媽媽給我讀一會兒書,媽媽拿起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念了起來,很快我被海倫的命運吸引了,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第二天我就接著媽媽讀的地方開始看了。
這是一本自傳體小說,主要寫了海倫。凱勒一生的經歷,從一個健康的人(只有19個月的健康生活)到又盲又聾的人,這樣的經歷會讓人崩潰的,甚至會自殺,但是海倫很幸運,她遇到了一位好老師——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帶領海倫認識了整個世界,還教會了海倫說話!我很佩服莎莉文老師,也很奇怪莎莉文老師為什么那么有耐心,能夠忍受小海倫的壞脾氣,換做別人都因該摔耙子不干了,看到最后我才知道,莎莉文老師自己小時候也是盲人,但后來治好了。我想莎莉文老師之所以重視海倫,能忍受海倫是因為她在海倫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呀,她能理解海倫。
我想海倫。凱勒寫這本書一定下了好多功夫,因為她寫的故事就像發(fā)生在讀者自己眼前一樣,在讀的過程中我一度忘記她是一個又盲又聾的人,甚至讓人覺得她是一個健全人,每次合上書我才想起她是一個殘疾人。
我們因該學習海倫用毅力戰(zhàn)勝困難,用信念創(chuàng)造奇跡!我佩服海倫凱勒,喜歡莎莉文老師。
同學們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這是一本好書,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窗外,漫天大雪悄悄落下。我在溫暖的家里喝著果汁,聽著汽車的“嗚嗚”聲,看著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19世紀,海倫·凱勒降臨人間,可在她19個月的時候,被猩紅熱奪去了聽力和視力。導師安妮·沙利文的出現(xiàn)給海倫的生活帶來了好轉。海倫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強烈感情并沒有被病魔奪走,漸漸地,海倫學會了讀書、寫字、說話,并能開始與別人交談。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與刻苦學習,海倫竟然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德克里夫學院,并被評選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海倫應該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同別人一樣,可是命運給了她不平等的待遇。我決定嘗試一下海倫的痛苦,嘗試一下沒有光明的時間。
我坐在沙發(fā)上,閉緊眼睛,靜靜地等待著。陽光從窗戶中灑進來,布滿了每個房間,每個角落,而我卻感覺不到一絲陽光,一絲溫暖,卻感到深深的寒意。過了一會兒,我睜開眼睛,發(fā)覺沒有光明的時候是那樣痛苦、悲哀。但是這位偉大的女士卻在無聲、無光的世界里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熬過了87個孤獨歲月。
海倫又有一顆慈善的心,來看看她有光明的三天都會干些什么吧:
1、想看看自己的親人并想遠足;
2、想去博物館并想看電影;
3、想去城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給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洗禮,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光明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在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后,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海倫凱勒是個奇人。正如馬克吐溫曾說:“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就是海倫凱勒。”讀完這本書后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
海倫在十九個月大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竟然因此失去了視力。后來,她母親為了她找來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小姐,幫助她完成了學業(yè)。但是,她成功的背后卻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與艱辛,這是我真正感動不已的地方。
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表達了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從她的話語中,我懂得了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海倫雖然失明了,但是她絲毫沒有放棄活下去的勇氣,仍然對生活樂觀積極。她渴望擁有三天光明的時間,她想看看美麗的世界,想感受著可愛的市價,哪怕只有三天;而我們呢?就只會浪費美好的時光,整天無所事事,竟然把學習當做為父母而學。還總是埋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多,而心里只想著玩游戲。
海倫刻苦地完成了學業(yè),還寫出了聞名于世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可是一個失去光明的人!她經歷了常人無法面對的困難,跨越了常人無法戰(zhàn)勝的險阻;剡^頭來,再想想我們,我們擁有健全的身體,為什么不能好好學習,好好地為自己學習呢?難道我們不感到有一絲絲的羞愧嗎?海倫“身殘志不殘”的精神,值得我們銘記于心。
題記:在一個沒有光亮與聲音的黑暗寂靜的世界中,一位出色的女豪杰卻挺過了87年的黑色,并用心靈之眼看到了炫麗多彩的世界,在生活的道路上留下了一連串的成長足跡,她就是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是多么想要擁有一雙那樣鮮明,那樣清澈的雙眼。〉,上帝卻和她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奪走了她的雙眼和聽力,這是多么地殘酷呀!可海倫·凱勒卻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她用心去觀察花兒的開與落;用心去聆聽鳥兒的翠翠啼叫;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小時候,海倫·凱勒十分喜歡摸索著到“綠色花園”中去,“觀一觀”花的美,聞一聞草的香,將自己的身殘之事扔至腦后。長大之后,海倫·凱勒仍向往光明,她用自己的心去描繪沙莉文老師那慈祥的臉龐;用自己的心去涂染世界的多彩;用自己的心去給人們智慧的結晶上色。
海倫·凱勒,雖然眼睛不在她的臉上發(fā)出光亮,卻在她的心靈上閃閃發(fā)亮。正因為如此,她才懂得珍惜光明,向往光明,將別人所看見的,所欣賞的當作她自己的太陽。她用自己的筆寫下了假如自己擁有三天光明,記錄下的不僅是對世界的向往,更是在心中所看到的美麗世界。海倫·凱勒的命運是不幸的,但上帝卻給她留了一扇窗——心靈之窗。
海倫·凱勒,一位用心靈的眼睛觀察世界的人,同時擁有著那種不放棄、不言敗的精神。她那顆心便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眼睛。
海倫·凱勒,這位不朽的傳奇人物,擁有著一顆被上帝的力量所眷戀的心,也許這顆心便是上帝給她最好的補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肺腑的故事。主人公海倫·凱勒堅強、熱愛生命、努力進取的品質使我受到了許多教益。
海倫·凱勒一歲時因患猩紅熱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后來卻做出了令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一番事業(yè)。海倫·凱勒克服了自身的缺陷,用非凡的毅力學會了五國語言,并且不斷地給自己制訂新的目標。二十四歲時,海倫·凱勒畢業(yè)于著名的哈佛大學,并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榮譽學位的女性,1933年她再次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1902年海倫·凱勒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她將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成長故事傾訴于筆端,一生共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師》等14部著作,留給世人寶貴的文學財富。
海倫·凱勒是個盲人,她飽受著無聲無色的痛苦,取得的成就卻是何等卓越。她使自己變成一個知識廣博、令人敬佩的人的同時,也為殘疾人樹立了榜樣。她一生致力于殘疾人慈善事業(yè),在有生之年,她用自己的力量讓了無數(shù)盲人尋找到了“光明”?
海倫·凱勒的杰出表現(xiàn)帶給人們的不止是驚異與感動,還為我們樹立了與命運拼搏的榜樣。讀完這本書后,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條件不是阻擋成功的障礙物,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有奮力追求目標的決心與行動,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有很多人受到一點挫折、一點打擊就失去了信心,從此虛度光陰,我覺得這等于自殘,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讓自己的每一天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海倫?凱勒是一位盲、聾、啞人,這是她寫的一篇散文,主要寫她對人們以往生活的看法以及假如給她三天光明她想做的事。
在海倫?凱勒的眼里,我們生活其中的自然界是妙不可言的,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東西,觀察不完的事?墒谴蠖鄶(shù)的人都對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毫不在意,甚至一個人從森林中旅行回來,卻說他什么也沒看見。的確是這樣,老師讓我們每天寫一篇日記,有的同學能抓住身邊的小事把它寫得有聲有色,而有的同學卻只字也寫不出來,這就是因為我們平常在生活中不注意觀察身邊的小事。也許只有當我們的聽覺失常以后,才會珍惜我們所聽到過的美妙聲音;也許只有我們失去了視覺,才會仔細回憶曾經看到過的所有景物……
還有,我們常常認為時間過去了還有,今天過去了還有明天,而海倫?凱勒卻在文中寫道:“有時我認為,如果我們像明天就會死去那樣活著,似乎才是最好的姿態(tài),那樣我們就會無比強烈地珍惜生命,注重生命的質量和價值。”我相信我們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反正時間有的是,今天不學,明天再學也不遲。就是這種思想,讓我們產生時間是永恒的錯覺,既而無休止地揮霍、浪費時間。也許只有生命快走到盡頭的人才會珍惜生命,愛護生命。
假如奇跡真的出現(xiàn)——海倫?凱勒真的擁有了三天光明,她會做些什么呢?她是這樣想的:第一天,把它獻給給予她幫助的人,她要好好地觀察一下他們的面孔?梢姾愂且粋多么懂得感恩的人!第二天,她將在清晨親眼欣賞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時刻。然后,她要去記錄了人類幾千年發(fā)展歷史的藝術博物館,讓它們在她的記憶里不止是觸覺上的。晚上,她將坐在電影院里度過,因為她在沒有視覺的時候,便對戲劇產生了濃烈的興趣。海倫是一個多么熱愛藝術、熱愛歷史文明的人!第三天,她仍然要去欣賞黎明,因為她相信每天的黎明都有新的不同,因為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然后從家里駛向紐約,看一看連綿的高樓大廈。她還要登上帝國大廈的頂端,俯視樓下的人群以及整個城市。接著,她還要到大街上的人群中,觀賞女性的服飾,她一直相信女性的服飾是一幅看不倦的畫卷。她還要到貧民窟、工廠、公園以及外國人的居民區(qū),她都要參觀一下,這樣就可以深入地了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她對人們的生活是那么關切,由此可見她對生命的熱愛。
海倫?凱勒沒有我們常人所擁有的視覺和聽覺,也不能像我們那樣說話,但是她看待我們正常人的生活,卻說得那么條條在理。我相信,只要我們珍惜時間,認真學習,如海倫?凱勒那樣對生活充滿信心,我們的生命一定會更有意義。
病后逐漸恢復的海倫·凱勒多么想聽,想看,想說呀。她在書中寫道:“在此期間,我想要表達自己的愿望不斷加強。我使用的那幾個手勢變得越來越不足,而我不能使別人了解自己時總會大發(fā)脾氣。我感到仿佛有無形的手在約束著我,我發(fā)狂地想要使自己得到自由。……”此時,我突然覺得海倫·凱勒雖然堅強但是在命運面前卻如此弱小。她好似一個被陷入沼澤而無力自拔的孩子一樣,她需要有人來解救她。海倫·凱勒是幸運的,她遇到了一個偉大的朋友——安妮·莎利雯老師。
海倫·凱勒沒有因為弱小而倒下,她反而在糟糕的命運前自強不息,在導師安妮·莎利雯的努力下,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并從中得到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她終于成為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yè)。真了不起,海倫·凱勒!
當我合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有些茫然,又有些明了,有些感慨,有有些折服。我的腦海中不時浮現(xiàn)出海倫·凱勒關于有三天光明的描寫:“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這就是一個盲人作家的胸襟。她只盼望擁有三天的光明,而不是奢望“假如可以永遠地看到光明”!
掩卷遐思——光明,哦,光明!我明白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光明并不是僅僅指我們眼中所能看到的陽光一詞。在海倫·凱勒的身上我找到了比陽光更為燦爛的美德,那就是——堅強、感恩、敬業(yè)、盡責、自強不息、求索攻堅……
假如我是只小小鳥;
假如讓我成為國王;
假如我是蔚藍海洋;
假如……
假如,哦,假如!我明白了,戴上“假如”的帽子的奇思妙想,并非僅能表達美好的愿望,它有時還能給我們帶來思考的境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636703.html
相關閱讀:《夏洛的網》讀書筆記800字
《三國》讀書筆記800字
《飄》讀后感800字
《挪開石頭的人》讀書筆記800字
《屈原》讀書筆記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