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讀書筆記1000字
在年輕時,歌德說他的作品包含著他生活中的全部歡樂和痛苦,而且——完全像靡非斯特一樣——他是在利用自己的藝術(shù),把自己那惡魔般的本性,自己的那顆靈魂轉(zhuǎn)述給周圍世界。“抱怨人類的命運,我已經(jīng)厭倦于這么做了,我只是在實實在在地描繪人,好讓人們從他身上看到自己。如果他們看到以后感到不安,那么怎么辦,那就讓他們?nèi)ジ硬话埠昧恕?rdquo;
生命的整和。浮士德老博士在書齋晚年中,只感到迷茫和空虛,那些脫離現(xiàn)實的知識,又只使他獲得了一副博學(xué)的頭腦,卻沒有使他獲得生存的力量,這是生命中的老年。靡非斯特為了獲得與天帝打賭的勝利,步步引誘浮士德,將年老的浮士德變得年輕,讓他經(jīng)歷了兩次愛情、宮廷、美的幻夢,征服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這是生命中的年輕時代。瓦格納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是完整且智慧還強于常人,只是沒有得到實體的小人,應(yīng)該算是生命之初。這三部分的整和,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過程。其中的特質(zhì)內(nèi)容不盡相同,下面談?wù)勛约旱臏\見:
作品以一個人類普遍關(guān)注的問題——人類對自身的迷惘為啟,而這種深省多是人至重重暮年時所發(fā)。深思的結(jié)果也只能是對生命的無奈。所以,這種自然貼近生活,關(guān)于你我的問題讓讀者也將自己的生命融入,一起來思考,共同來關(guān)注,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啟發(fā)。人的一生涵蓋了許多,回過頭來想想?yún)s又寥寥。理想中的“我”與現(xiàn)實中的“我”達成協(xié)調(diào)一致,應(yīng)該說是人類追求的目標。而理想的“我”越飛越高,讓另一個“我”不停地追趕,永遠不滿足,似乎也永遠不會達到理想中的“我”。人們正是這種不斷的執(zhí)著的追求中認識自己。生命在哲學(xué)意義上的長短應(yīng)該是由這種追求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生命的意義在于實現(xiàn)理想,證實價值。
老浮在聽到人們擁頌他后,希望以后自己的能力拯救病苦中的人們,他說:“今天即將結(jié)束,明天還要開始,假如我有凌霄的翅膀,能去追隨太陽,將眼前的景致永遠留住,那有多好!可是,太陽不因我的美夢而隱退,肉體不因我的渴求而長出羽翼。精神上的追求和現(xiàn)實中的真實,難求一致呀!”得到美好的東西總想與人分享,看到悲痛的東西總想替人分擔,多么高尚的情懷,但你的能力有限,有時只能苦苦承受這些自己壓在自己身上的不能讓更多的人體味到的美好,讓痛苦的人不再傷心的重擔。人們苦苦受著精神的煎熬。想行動,卻舉步維艱。生命的力量告訴我們,僅憑頭腦中的所思所想所不能創(chuàng)造一切的,只有行動,才有希望。于是,人們不懈的努力。很多東西,當我們意識到時,已經(jīng)是時過境遷或者事過境遷,而老浮則算是“幸運”的一個。
魔鬼靡非斯特讓老浮返回年輕時代。在靡非斯特的誘-惑下,浮士德愛上了瑪甘淚,在他們的美好憧憬中,浮還是失去了她,快樂與享樂不是長久的,人生的終極意義不在吃苦,也不在享樂,而是每一天都比昨天進步。在這個意義上說,就要不斷努力,才能找到至高無上的存在,在經(jīng)歷了這段刻骨銘心的痛楚之后,浮士德又重新煥發(fā)了精神,他認為活著就要不志追求,不懈努力,那種至高無上的存在才是自己的奮斗目標。這種認識的寬泛性、概念化,不得不說是因為浮士德取得短暫歡樂大受靡非斯特的幫助,沒有自己太多的努力,故而這種認識是理想中的境界。
再往下看,浮以自己的力量為主導(dǎo),經(jīng)過很多環(huán)節(jié)找到的海倫。與海倫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卻被兒子搞得完全破碎,這一次的痛苦是一次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的徹底失敗,他對希臘古典美的追求也以悲劇結(jié)束,留給他深深印象的恐怕更多的是自己的奮爭過程,而那些所謂的美,快樂都離他而去。這就是努力后的極短暫的所謂“成功時刻”。
在這里,我要感謝浮士德,讓我不再為渴求成功所累,過程才是人生價值的關(guān)鍵,而成功只能被看作更高價值實現(xiàn)的起點。這樣,你才能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提高自己,向至上邁進。生命原來如此美麗,它沒有給你任何所謂的痛苦,而是讓你充分展示自己。
《浮士德》讀書筆記1000字
假如浮士德博士的旅行是由地獄到天堂的旅行,那讓我們看看地獄煉獄天堂都有什么?
題記
《浮士德》是德國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詩劇。它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永遠不安于現(xiàn)狀、永遠自強不息的德國男子的故事。他一生痛苦曲折,但是卻敢作敢為、豪邁悲壯。
故事是這樣的:上帝和魔鬼靡非斯?打賭。由靡非斯?引誘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棄自己的高尚追求,棄善從惡,成為魔鬼的俘虜。浮士德在魔鬼的幫助下,恢復(fù)了青春,遨游了人間和仙界,先后經(jīng)歷了對男女之愛、宮廷中權(quán)勢財富,以及對古希臘藝術(shù)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結(jié)果均未能獲得心靈的滿足。最后,在圍海造田這一征服大自然和替大眾謀福利的事業(yè)中,高齡而又失明的主人公找到了心靈的家園。說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然后靈魂升上了天堂。
我想當時歌德所在的社會也是這樣的吧,歌德在文學(xué)、繪畫、自然科學(xué)的學(xué)習(xí)中不斷追求真理,在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中積極奔走,并在運動的失敗中進一步深化認識,成就了思想的高度與深度。
也許我們不能完全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封建,腐朽與罪惡,但是我們可以從這本書里,,這個小小的社會里感受到。
人們都說地獄是最骯臟的,歌德卻說人類的社會比地獄還要骯臟,腐朽。完全可以說人間就是一個煉獄,一個充滿罪惡的地域
惡行者、偽善者表面風光無限,實則心驚膽顫!冥冥蒼天,炯炯神眼,原罪的顯現(xiàn)、欲望的暴露。聽!慈悲的天神歌,看!流淚的眾生相。有多少二戰(zhàn)戰(zhàn)犯逃過死刑靈魂卻終生受著煎熬,午夜夢回的是一具具腐尸和陰慘凄厲的催命聲;一些僥幸出逃的貪官常與親人分居世界各地,既擔心被?一鍋端?又忍受思親之苦;宗教觀念認為以上惡行足以下十八層地獄,最輕拔舌,重則刀鋸。
天堂地獄之在你一念之間。中國有句老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煉獄象征苦難,象征懺悔。天堂象征救贖這是基督教永恒的主題。煉獄中的懺悔指人的一念,善念惡念,天堂地獄。?
?看到天堂的光輝,美夢將會成真!地獄惡鬼又再哀嚎,聽得我心碎心驚,拖住我的腳想讓我沉淪,而我卻渴望自由的翱翔,向往天堂的晨光。
最后浮士德在為人類造福、征服大自然的宏偉斗爭中,感到了最大的滿足,得出了智慧的最后答案。浮士德所得出的最后答案無疑是積極的,但有著空想的性質(zhì)。離開改造社會單純地改造自然,到頭來也只能是一個幻想。:?我要勇立時代的潮頭,我要縱身跳上時代的巨輪;苦痛、歡樂、失敗、成功,我都不問,男兒的事業(yè)原本要晝夜不停。?
失明的浮士德把魔鬼為他挖掘墳?zāi)沟膱雒娈斪魇撬娜嗣衽c大海搏斗的壯麗景象,這也正是浮士德悲劇意義之所在,也是歌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浮士德》讀書筆記1000字
《浮士德》,著名作家歌德的作品.整篇文章充滿著悲劇色彩。以浮士德的思想為線索,圍繞浮士德引發(fā)了一件又一件的悲劇。這篇詩劇中,魔鬼魔菲斯特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浮士德確實為核心,但其影響力遠遠不如魔菲斯特。因為他,所以浮士德更加突出。
魔鬼魔菲斯特認為人類是無法滿足的。他們最終必會墮落于他們的貪婪。而上帝卻認為盡管人類在追求的途中難免會犯錯誤,但最終能夠得到真理.于是魔鬼與上帝打賭,下到人間去誘惑浮士德.
浮士德為了尋求新生活,與魔鬼魔菲斯特簽約,把自己的靈魂抵押給魔鬼,而魔鬼則滿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認為自己滿足了,那么他的靈魂就歸魔鬼所有.
于是魔鬼用自己的魔法,讓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經(jīng)歷,他嘗過了愛情的歡樂與辛酸,在治理國家中顯過身手,在沙場上立過奇功,又在一片沙灘上建立起人間樂園……就在他沉醉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中時,他不由地說,自己已經(jīng)得到滿足.就這樣,魔鬼收走了他的靈魂,可就在這時,天使趕來,挽救了浮士德的靈魂.這就是大體的情節(jié)。
魔菲斯特,書中的魔鬼,我心中的偶像。
浮士德雖然為本文主人公,具有其獨特的個性,但是性格上的特點卻不如魔菲斯特如此的鮮明。
因為是魔鬼。所以他有著一切人所有的壞品質(zhì)。我認為,他是人,亦是魔鬼,他將人們內(nèi)心的邪惡表現(xiàn)在了臉上。而人們只是將其掩藏在心中罷了。
魔菲斯特亦是人的代表。只有他,也只能是他才可以真正的體現(xiàn)一個人的本質(zhì)。因為他,所以浮士德更加突出。
他的言行舉止,處處符合他——一個魔鬼應(yīng)有的損人利己行為。
他喜歡突然邪邪地笑,揚起嘴角,造出一個“魔菲斯特式的笑容”這個專有名詞;他喜歡一本正經(jīng)地整人,不留一絲痕跡;他能見死不救,無論你是官大或權(quán)重;他能殺人不眨眼,居高臨下的瞥你一眼,讓你尊嚴盡喪。一切的一切,都因為他是魔菲斯特,是魔鬼。
可即使他是個魔鬼,又能說明什么呢?他邪惡?他壞?
他可以在夜深人靜時,靜靜地思考別人的事,他能為了自己一族,在上帝面前不卑不亢,他能輕蔑地對人類說:“造孽的不是人類自己嗎?”他能在別人急得團團轉(zhuǎn)的時候跑出來逗他開心。
真是個奇怪的魔鬼,奇怪到讓你禁不住要愛他一下,相比之下表面上善良、可愛、無私,高尚的人類和上帝卻原形畢露。
野心、政權(quán)、陣風麥芒。貪婪財寶,惡狗撲食。表面稱兄道弟,暗地互相猜忌。表面謙和禮讓,暗地私打算盤。遇到苦活累活,推給別人,嘴里還嚷著要給別人鍛煉。遇到困難雜事推給別人,嘴里還嚷著要給別人邀功請賞。
所以,我認為浮士德雖未主人公。但這篇詩劇成功之處在于魔鬼,在于魔鬼個性的鮮明。在于魔鬼邪惡,在于魔鬼躍然紙上,直觸心底黑暗的嘴角一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647695.html
相關(guān)閱讀:《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范文
《羊脂球》讀書筆記1000字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1000字
《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1000字
《活著》讀書筆記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