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讀《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lián)的私人生活》讀書筆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讀《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lián)的私人生活》作者:吳文光

終于讀完《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lián)的私人生活》,著者是英國歷史學者奧蘭多·費吉斯,原著在2010年前后出版,翻譯成中文出版是去年。書很厚,700頁,69萬字,相當于一般書的三到四本。

書中主要所寫是1919年“蘇維埃革命成功”后,到五十年代之間的三十年時間,“蘇聯(lián)人”的日常生活所構成的“蘇維埃人命運”,期間發(fā)生的建立“集體化農莊”而需要的“鎮(zhèn)壓富農”,三十年代中期的“肅反”(所謂“斯大林大清洗”)等等運動,被槍斃,被監(jiān)禁,被流放,各種勞改營的“古拉格”,由當事人波及親人、家屬、子女。這本書,真的是細致解讀分析“革命恐怖時代”普通人的災難如何發(fā)生。

書名“耳語者”,包含意思有:因謹慎害怕恐懼的“悄悄話”,私下背后發(fā)生的“檢舉”。作者暗示的是,斯大林時代的私人生活的構成特質是:“悄悄話”和“小報告”

英國歷史學者費吉斯寫作《耳語者》一書的依據(jù)材料,除了大量口述采訪外,還有來自很多來自普通人的書信、日記、筆記、口述、回憶錄等。這些材料是一個名為“記憶協(xié)會”建立的檔案,該協(xié)會建立于八十年代末,到了九十年代初前蘇聯(lián)解體后,檔案材料猛增,很多人把自己仍然保存的信件、日記、回憶錄、家庭照片捐贈給檔案收藏。

不過費吉斯在介紹自己的調查研究途徑時也說到,單憑檔案館中的個人捐贈材料,還是難以找到太多“涉及私人生活、特別是內心情感”的有效證據(jù),因為即使是私人信件或日記,包括蘇聯(lián)解體后不少人撰寫的回憶錄,都難免有“回避”“遮掩”甚至“粉飾”。費吉斯覺得比較可靠的,還是依靠自己對當事人的尋訪。當然,如果有一些私人信函或日記作為線索,再尋訪到信件日記的主人,采訪后發(fā)生的“記憶口述”就有更多效果。

此書最吸引我的是,作者使用了大量普通人的私人材料(書信、日記、回憶錄等),還有訪談口述、個人故事,構建出“革命成功后的蘇聯(lián)一代人如何被捶打鍛造的”。我經常感覺我不是在讀書,是在看一部巨長的紀錄片,無數(shù)人的故事接踵而至出現(xiàn),透過紙面鉛字,他們的臉和表情清晰如在眼前。

如此看“歷史的發(fā)生”,我愛死這本書了。我開頭說“終于讀完”,不是完成一件事的如釋重負,是和一本書度過差不多兩個月時間要告別的心情。這是一本我需要“慢讀”的書,每天讀上若干頁,之后掩卷沉思!奥x”原因有書中記錄的那些普通人的苦難日子確實讓我不忍卒讀,還有就是,想與上個世紀初發(fā)生在“前蘇聯(lián)時代”的普通人受難日子共度一段時間。自然這其中也產生了激勵我寫作發(fā)生在我們這邊五十多年前的“饑餓記憶”閱讀。

從1月初,我網購到書后,差不多每天一個多到兩個小時讀此書。我不急于讀完,一個原因是書中的悲慘細節(jié)確實讓我沉重,喘不過氣來,還有原因是,此期間正是我在重新閱讀民間記憶計劃這五年時間中產生的“饑餓口述”原文,80萬至90萬字,不僅是數(shù)量大,還有涉及四百余位來自不同省和村子的老人回憶講述,無數(shù)細節(jié)之間隱藏著太多東西,實在讓我思量和想象,我得細細讀。讀中國人的“饑餓口述”和“前蘇聯(lián)普通人歷史”的一本書同時進行,對我是一種特別有意思的“出出進進”。

我得說,我被《耳語者》這本書啟發(fā)巨大,一種啟發(fā)是,幫助我耐心細讀琢磨消化“饑餓口述”中的無數(shù)細節(jié)到蛛絲馬跡的記憶點滴。我真的知道了,我之前雖然因為編輯這些口述的讀了至少兩遍以上,但還是非常的粗枝大葉,過山車一樣掠過,太多細節(jié)只是被我掃過,其中隱藏的更多事實和意味也被我忽略!抖Z者》作者對那些看似非常普通的信件、日記、口述材料的精準使用,啟發(fā)我:來自普通人的回憶點滴包含豐富信息,就看閱讀者處于何種位置——是“挖寶者”的獵奇心?是高高在上的審視者?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傾聽?我選擇的是最后一種。由此獲得:一篇口述會被讀到內心發(fā)抖。

讀《耳語者》的另一啟發(fā)是對我的“閱讀記憶”寫作,直接啟發(fā)是,促成我若干次調整正在寫作中的構思、敘述線建立、包括敘述者位置角度。我領會到的還有,一種“非虛構”的寫作,使用不同材料來搭建是檢驗一個作者的“硬功夫”,“如何使用”是考驗是否是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標志。我非歷史社會政治人類方面的學人,不負責“全面闡述”“細致分析”“最終定論”任務,當然我也不是一部虛構文學作品的作者,那是什么呢?《耳語者》以一個歷史學者的位置告訴我,我可以找到:一個人,首先去尋找記憶,再閱讀更多人記憶,然后構建出自己的“記憶理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714067.html

相關閱讀:《大宇神秘驚奇》讀書筆記500字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000字
我讀東野奎吾讀書筆記
假文盲讀書筆記
《白說》讀書筆記??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