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海明威是20世紀美國杰出的小說家,“二三十年代“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他著作頗豐,但其中影響力最大的還是《老人與!。這本書我以前已經(jīng)看過,但這一次看卻有全新的感受,特別是聯(lián)系到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在全書剛開始的時候,老漁夫圣地亞哥已經(jīng)連續(xù)84天沒有捕到魚了,一直跟隨老人出海的孩子馬諾林也被安排到了別的船上,老人只好一個人孤零零地出海?梢哉f,老人是跌到了谷底。然而否極泰來,這時,老人卻抓到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大魚,“它經(jīng)過船底居然要那么久,他不敢相信它竟有這么長”。從這里開始,全書進入了精彩的部分。關(guān)于老人,有著諸多解讀,最著名的一種就是認為老人圣地亞哥就是上帝。不過,我卻對老人與那條大魚的關(guān)系有一種離奇的看法。
我認為,那條大馬哈魚,就是老人自己。
這個看法,是受到了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啟發(fā)。電影講述了少年派在一次海難中,一個人遺落在大海的一艘小船上,船上除了他,還有一頭老虎、一條鬣狗、一匹斑馬和一只猩猩,開啟了一段奇幻之旅。電影結(jié)尾,只有派和老虎活了下來,被人所救。人們不相信他的故事,于是他告訴人們,廚子是豺狼,水手是斑馬,媽媽是猩猩,派自己是孟加拉虎。這個故事被人接受了。
回過頭來,《老人與!分欣先耸サ貋喐绲牟遏~過程和電影的精彩程度可以說不相上下,老人和大魚的對應(yīng)、少年派和老虎的對應(yīng),驚人地相似。老人一開始就沒有把大魚當(dāng)作自己的獵物,而是當(dāng)作對手,“希望能看見我這對手的樣子,就算只看一眼也行”。而且,無疑兩者是勢均力敵的,“我對它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對我也沒一點辦法”。老人和大魚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強大———老人和碼頭上力氣最大的人比手勁比了一天一夜,而魚也和老人周旋了兩天兩夜,“它太出色了,太奇特了”;年老———老人不知道有多大年紀,但是“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古老”,同樣的,大魚也很老,“誰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年齡了”。
老人和魚的相遇,是巧合,也是命中注定。本來“它的選擇就是在黑暗的深水中待著,遠遠地躲開所有的圈套、引誘和羅網(wǎng)。我的選擇是去誰都沒到過的地方找它。”老人在這次出海捕魚之前,可以說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他來尋找這條大魚,就是在尋找自己。在找到了自己之后,老人的第一任務(wù)就是捕獲他、征服它,這個過程,也是自我征服、自我救贖的過程,所以老人要對魚說“魚呀,我奉陪到你死”。這個過程,是異常艱難的,因為老人和魚是勢均力敵的,就像酒店里的那次扳手勁。老人對于魚,對于自己,是“我愛你,特別敬重你。但不管怎樣,今天我都要把你殺掉。”
老人逐漸感到了疼痛、疲勞、手發(fā)麻、抽筋,這些描述,其實說的也是大魚的感受,老人不斷變得虛弱,大魚也被逐漸殺死。為了表明老人就是魚、魚就是老人,這里直接點明了———“我希望自己就是這條魚,他想,用盡它所有的力氣,而將要對付的只是我的毅力和智慧。”老人的精神,在與魚抗衡中,逐漸融為一體,“它可以供多少人吃啊,他想。但那些人配吃它嗎?不配,肯定不配。就憑它的行為風(fēng)格和它那強烈的自尊心,誰都沒有吃它的資格。”這高貴的品格、行為風(fēng)格、自尊心,說的就是圣地亞哥。
在于大魚搏擊的最后,老人和魚融為一體,下面這段話,與其說是老人在對魚說,不如說是老人對自己的告白————“我從未見過比你更龐大、更漂亮、更沉穩(wěn)或更高尚的東西,老弟。來,害死我吧。我不在乎誰把誰害死。”
然后,老人殺死了大魚,可以說老人戰(zhàn)勝了自己。本來以為一切都結(jié)束了,但沒想到,卻引來了成群結(jié)隊的鯊魚。這個時候,守護大魚,就是守護老人自己、守護自己的精神。“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這是老人面對這個世界的宣言。隨著大馬哈魚被鯊魚們撕扯殆盡,老人的身體也筋疲力盡,但老人從未放棄抗爭,也從來沒有動搖過意志————“跟它們拼,”他說,“我要和他們拼到死。”
最后,大魚被吃完了,只剩下一副骨架,可以說,這條大魚和老人被毀滅了。“他往海里吐了一口說:‘吃了它,加拉諾鯊魚。去做夢吧,夢到你們把一個人殺死了。”————大魚就是老人,再明顯不過了。當(dāng)老人認為自己被打敗時,孩子說“你沒有被它們打敗”。確實,正如老人的宣言,他(和大魚)只是被毀滅了肉體,卻沒有被打敗。
老人的這段奇幻旅程,不但是肉體的大考驗,更是靈魂的大考驗。無疑,老人通過了這次考驗,他也就有了當(dāng)獅子的資格。
篇二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jīng)典的硬漢形象。
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后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jīng)歷了從未經(jīng)受的艱難考驗,終于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jié)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么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dāng)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并努力去戰(zhàn)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后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jīng)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xiàn)了。
曾經(jīng)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于挑戰(zhàn)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后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zhàn)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墒,在理想主義者眼里,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xié)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733119.html
相關(guān)閱讀:《有話慢慢說》讀書筆記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800字
陳忠實與他的名著《白鹿原》讀書筆記
《野風(fēng)車》讀書筆記400字
讀書筆記大全-《百年孤獨》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