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因為我讀書時手中沒有一支筆,被我父親批評了一頓。他說:“手中沒有筆怎么能讀好書,不隨手做筆記就相當于翻書,翻書又能記得多少知識,還不如不讀。”
我父親是很嚴厲的,提醒兩次不行,就要上板子打手的。所以,從此以后我左手抓本書,右手拿支筆,養(yǎng)成了做讀書札記的習慣。
錢鐘書涉獵廣泛,文、史、哲無不精通,在閱讀方面可謂是無人能出其右。錢鐘書除了藏書量令人驚嘆外,他的讀書筆記也非常引人矚目,有摘錄、有分析、有自己的觀點,也會標示出自己的疑問。
毛澤東讀書也是要做札記的,他看過的書會加上標簽,標簽上有心得體會、有鏈接、有批評指正、有不同意見。
魯迅先生提出,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讀書一定要動筆,這樣才能協(xié)助記憶,幫助消化所讀的東西,幫助掌握書中的難點要點以及精華。
讀書動筆,既是存儲資料、積累素材的要求,也是提高分析能力、擴大知識面的方法。因此,在孩子讀書時,一定要讓他拿支筆,拿個做筆記的本子,先讓他有一個做讀書札記的意識,然后再指導他如何做讀書札記。
做讀書札記可以直接在書上做眉批,把書中的重點語句和重要內(nèi)容標記出來,在空白處寫上批語、心得;也可以在本子上作摘錄、寫心得,將書中比較好的語言或重點內(nèi)容完整地摘錄下來。
這是積累材料的重要方法。心得式的筆記,應該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可以適當?shù)匾迷淖骼C,表達自己的看法,寫出真情實感。這樣既錘煉了思想,也練了文筆。
讀完書,我女兒除了要做讀書札記外,還要回答我四個問題:
這本書最讓你得到啟發(fā)的地方有哪些?
你最想做到的是哪些方面?要做到這樣你該如何去操作?
你打算多久能夠做到這樣?
我大女兒10歲左右看到別的同學在讀《林肯傳》,于是便借來讀。我現(xiàn)在還記得她讀完后是怎么回答我這四個問題的:
最讓我受啟發(fā)的地方是林肯小時候向別人借《華盛頓傳》讀,不小心把書弄壞了,向別人道歉,然后給人家做工來償還那本書;
最想做到的是承認錯誤,承擔責任;
我愿意用做工的方式償還別人;
應該很快就能做到,下次我會更小心。
我認為我女兒的《林肯傳》沒有白讀,因為她在其中學到了承擔責任和做事的方法,她經(jīng)過思考了。
讓孩子讀人物傳記,就是讓孩子能夠從偉人們的生平中得到一些啟發(fā),能夠學習一下偉人們做事的方法以及習慣。我無法保證我女兒能取得像林肯那樣的成就,但是她肯定學到了林肯的責任感。她的每一任導師都夸她認真負責、做事嚴謹,還專門給她設置獎學金,這便是一項佐證。
很多孩子讀偉人傳記,都是泛讀一下,了解一下人物的生平軼事便滿足了,這樣是不夠的。父母在孩子讀完書后,多問孩子幾個深刻的、有總結意義的問題,讓他回味思考,讓他寫下來,這才是真正的讀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783451.html
相關閱讀:《不屈的天使》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之《笑貓日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給孩子一顆感恩的心》
讀書筆記之某些電影站指數(shù)為何能過萬?
《山居筆記》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