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習方法!

《三國志》第一單元讀書筆記(07?09)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07??讀《陳思王曹植傳》
我們都聽過曹植才高八斗的典故,《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能有謝靈運這樣的評價,可見曹植的才華非同凡響!度龂尽分幸舱f“陳思王植字子建。年十歲馀,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善屬文!薄靶院喴,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yīng)聲而對,特見寵愛!
關(guān)于曹丕和曹植爭儲,裴松之《三國志注》中還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魏王嘗出征,世子及臨?侯植并送路側(cè)。植稱述功德,發(fā)言有章,左右屬目,王亦悅焉。世子悵然自失,吳質(zhì)耳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奔稗o,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欷,於是皆以植辭多華,而誠心不及也”。曹操曾經(jīng)幾次要立曹植為太子,后來因他“任性而行,不自?勵,飲酒不節(jié)”,而對他失望,而他的兄長曹丕則行為謹慎、與曹操周圍的人謙和相處、“矯情自飾,宮人左右,并為之說,故遂定為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大約一千六百年后,相同的故事也發(fā)生在清朝。道光皇帝晚年最鐘愛聰明能干的六阿哥奕䜣,但是四阿哥奕?立儲在先并且素有賢名,所以對傳位的事猶豫不決。一年春日,道光皇帝領(lǐng)諸皇子往南苑圍獵,考察諸子身手。奕䜣表現(xiàn)最為突出,幾乎箭無虛發(fā),面露得色。奕?無法競爭,便依照老師杜受田的授計,未放一箭。道光皇帝問其故,答道:“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諸弟爭高低!钡拦飧吲d地說:“此真帝者之言!钡舜涡俨]有打消道光皇帝的顧慮。道光皇帝臨死前,又一次將眾皇子叫來,最后考察以立皇儲。杜受田深知奕?辯才不佳,便教其如此如此。是時,六阿哥對道光的垂詢對答如流,奕?卻只是跪在地上抽泣流淚,道:“兒臣日夜對上蒼祈禱,惟愿皇阿瑪早日康復(fù),此乃國家萬民之幸,兒臣之幸也!弊罱K以親情堅定了道光傳位決心。對比之下,不知是否杜受田是因讀過《三國志注》才有此高策?
如果將爭儲作為事業(yè)目標,我們不妨分析下這其中成敗給我們的啟示。
首先,對于曹植、曹丕、奕?、奕䜣,在才干上差距不大,這是爭儲的必要條件,曹丕也是“三曹”之一,奕?“素有賢名”,并且才華稍遜的曹丕、奕?都有長子的優(yōu)勢,名正而言順,可見差距并非不可企及,之所以成敗有別,關(guān)鍵在于高手過招,看誰會犯錯誤。
其次,曹植的謀士是楊修,裴松之注引《世說新語》:楊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羅貫中在寫楊修之死時,是因為“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shù)犯曹操之忌。”最終被曹操所殺。六阿哥奕䜣的師傅是卓秉恬,20歲即“嘉慶辛西科鄉(xiāng)試中舉,并聯(lián)捷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但“時九卿會議,一二王公樞相主之,馀率占位畫諾。秉恬在列,時有辯論,不為用事者所喜”,曹植、楊修、奕䜣、卓秉恬,都是少年得志,這樣往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才華橫溢的人,可能會過分想要展示自己的才華而無法看到自身的弱點和給周圍不如自己的人以生存空間,在斗爭中往往遭妒與樹敵,限于被動。
曹丕的謀士吳質(zhì)相比之下并沒有名動天下的才華,而咸豐的老師杜受田46歲才中進士,他們過往的經(jīng)歷更少一些浮夸,而多一些對現(xiàn)實的深刻認識,因而能夠謀略周全,洞悉人性,順勢而為。
最后,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吳質(zhì)、杜受田對于競爭之術(shù)揣摩之深刻:既然直接的、以強對強的方式行不通,不如以迂回的、柔弱的方式藏拙示孝,柔弱勝剛強,這正是老子所說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08??讀書選摘
《魏書.武帝紀》是《三國志》的第一篇,記述了魏武帝曹操的不平凡的一生。書中曹操以他自己的雄才大略,統(tǒng)一了我國的北方,奠定了魏國的基業(yè)。歷史上對于曹操的評價可謂是見仁見智,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論。但是,曹操確實在政治方面有著卓越的才能,而曹操之所以能夠成功,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目光遠大,有治平天下的雄心壯志。在走上仕途之路后,他并沒有滿足于漢王朝給自己的官銜,于是棄官而去。在董卓決定重用曹操時,曹操并沒有為功名利祿所誘,他看清了董卓的真實面目,知道董卓是必然失敗的。于是他逃離國都,散盡家財起兵反對董卓。后來,在各位諸侯都在拼命爭奪自己的領(lǐng)地時,曹操果斷地采取了謀士的建議,進入國都,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自己以后打天下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第二,善謀勢。在風起云涌,天下大亂,“有槍便是草頭王”的動亂年代,曹操為實現(xiàn)自己的雄心壯志,審時度勢,高人一籌,鮮明的打出了“忠義”的大旗。旗幟就是綱領(lǐng),旗幟就是導(dǎo)向。在軍閥混戰(zhàn)、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的諸多派系中,大家都在忙著搶占地盤,擴充實力,為個人小集團謀利益。唯獨曹操豎起了“忠義”的大旗,頗有號召力。他揣測透了人民不喜歡戰(zhàn)爭,盼望的是國家的安定,社會的穩(wěn)定。而“忠義”的含義就是輔助朝廷戡亂,“以順討逆”,維護大一統(tǒng)的東漢王朝,早日結(jié)束戰(zhàn)亂,合民心,順民意。
第三,善用人。曹操賬下的文臣武將重多,人才濟濟。曹操和袁紹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番對話: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jù)?”公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jù)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這段話充分表明了曹操一生的戰(zhàn)略,那就是多用人才,幫助自己打天下。曹操對所有的人才都給予充分的信任。在官渡之戰(zhàn)之時,許攸叛離袁紹來歸曹操,勸曹操攻打袁紹的屯糧之所,曹操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官渡之戰(zhàn)是曹操和袁紹的決戰(zhàn),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但是曹操對許攸絲毫不懷疑,親自帶兵去攻打袁紹的屯糧之所。袁紹果然大敗,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zhàn)的最終勝利。曹操用人不疑,但是他同樣疑人不用。在白門樓下,呂布想要投奔曹操。但是曹操卻認為他反復(fù)無常,輕易就被他人利用,于是果斷地殺掉了呂布,這一點足以表明曹操疑人不用的性格。對于人才,曹操知人善用,重視人才,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智囊團,為自己日后的霸業(y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四,有容人之量。例如張繡曾經(jīng)反叛過他,并且叛亂中殺死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但是張繡再次投降時曹操卻能不提往事,熱烈歡迎,并給予他豐厚的獎賞。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成功做到了這點,所以他的成功也順理成章。作為一個領(lǐng)導(dǎo)者,如果心胸狹窄,睚眥必報,是得不到手下人擁戴的。
曹操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叱咤風云數(shù)十年,開創(chuàng)了魏國的基業(yè),陳壽說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確不足為過。
09??讀書選摘
讀了3國志,感覺曹操的人物最值得回味,其人生最為精彩,其性格也極其復(fù)雜,職業(yè)習慣,忍不住想為其寫一份考察材料,聊以自娛。
政治素質(zhì)好,大局觀念強,能夠始終堅持漢朝劉姓天下的政治體制,嘗試在盛世末年為能臣,有所作為。政治敏感性強,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寧愿自己逃亡也不與董卓為謀。即使實力具備,也不廢漢稱帝。
善謀略,較長時間從事英雄爭霸,軍事斗爭能力強。出身干部家庭,少年就習兵書,通權(quán)術(shù),任俠放蕩。起于郎官,旋即任洛陽北部尉,敢抓敢管,作風潑辣,不畏強權(quán),棒殺違規(guī)官僚,莫敢犯者,名震朝野。后歷任地方長官,均尚刑名,建法制,治內(nèi)清平。后被迫起義兵于陳留,首得衛(wèi)姓資助,有財務(wù)保障,家族力量鼎助,始走上帶兵打仗的爭霸道路。董卓廢帝殺后,曹操舉義兵,各路諸侯響應(yīng)形成聯(lián)軍,但時操力量聲譽不夠,無法統(tǒng)領(lǐng)全局,義兵不動內(nèi)耗無法促進。終于自己創(chuàng)業(yè),募兵屯田找根據(jù)地,后代理滾州牧,明獎勵、示降路、設(shè)奇兵,擊敗兵收編青州黃巾軍,實力大增,自此有爭雄資本。走上爭雄道路后,能夠比當時的英雄更有政治遠見,在群雄并起紛爭的年代,能夠奉帝蓄力令天下諸侯,舉起在當時算是最為正義的天子旗幟,比起董卓廢帝、袁紹另立、袁術(shù)自立,更深謀遠慮,境界更寬闊。與用北四洲的袁紹在官渡一決雌雄,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樹立士氣,堅持拉鋸戰(zhàn)以求突破,獲得許攸探得對方軍情,奇襲烏巢,大獲全勝,樹立霸主地位。之后長期征戰(zhàn),數(shù)不勝數(shù),雖數(shù)敗于對手,雖然赤壁之敗,但總體勝多敗少,實為世上少見的軍事人才。
氣量宏大,善于用人、敢于用人,組織領(lǐng)導(dǎo)和駕馭大局能力強。曹操能夠成功霸主地位,關(guān)鍵在善于用人,敢于用人,與其度量寬宏關(guān)系密切,最務(wù)實的是敢于打破用人觀念束縛,凡人有才,都盡其用。尤以求賢令之出,改變了中國人才選拔的體制機制,從察舉向薦舉轉(zhuǎn)變,為士人階層成型的重要事件。曹操善于用人,洞察人性是其重大原因,知道人之所求,能夠?qū)⒗土x結(jié)合起來調(diào)動積極性,再加上對賞罰的分明,形成了從嚴管理的態(tài)勢,敢殺敢剮,是故得心應(yīng)手。曹操能夠在眾多豪杰中脫穎而出,重視經(jīng)濟基礎(chǔ)也是其一大支撐原因,不是中窮兵黷武、搞只軍政治,搞經(jīng)濟建設(shè)同時適當兼顧民生,使其能夠有物質(zhì)基礎(chǔ)保證長期斗爭,終成霸業(yè)。
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強,堅韌不拔。工作作風務(wù)實,愛說實話,令中常坦誠自己,遺囑也不唱大高調(diào)。性格多變復(fù)雜,常以寬宏,時而小氣,看似粗曠,又有綿有細。待人真誠,善于團結(jié)和帶領(lǐng)天下人才。要求自己比較“嚴格”,踩了莊稼割發(fā)自懲,起兵之初,有了好處,先給手下兄弟們。
民主推薦情況:自從三國演義在民間流行,百姓對其了解不甚全面,推薦其任英雄霸主的人較少。
考察談話情況:縱觀正史野史,各路史家對其褒貶不一。
主要不足:統(tǒng)一天下有時急了些,遭遇赤壁之;關(guān)鍵時刻有些不擇手段,逃亡時錯滅呂伯奢家門,為父報仇時殺戮百姓。
雜記一:
由曹操的笑而想起來的。太祖很多時候都在笑,但個中滋味,不在笑的形式,有痛、有憋屈、有暢快、有高興……但選擇笑,卻是最好的形式,最有感染力的一種方式,最能讓自己堅持下來的辦法。相比其逃亡、兵敗、槍林彈雨的軍旅生涯,我們的日子真的平靜,雖然時感不負重壓,但卻小巫見大巫,應(yīng)該多些笑容,即使裝的,即使勉強,即使無力,在自己看來,在別人看來,你還有再翻身起來的機會。
雜記二:
從曹操起家的過程而想起的。經(jīng)濟建設(shè)和軍事建設(shè)兩手抓才是王道,太祖雖也算出身干部家庭,年輕時有才有膽有略,但礙于龍生龍、鳳生鳳的現(xiàn)狀,不如袁紹等人廣負盛名,一開始雖也走進了仕途,卻沒有能夠自己干起來的本錢。后經(jīng)人資助,始有資金雇人,后又得袞州牧,再通過屯田養(yǎng)兵,逐步成長起來,井岡山根據(jù)地也和這個類似……古今規(guī)律同。
雜記三:
從曹操尊帝和不稱帝想起的。相對來說,漢家天子在,由于思想慣性世人兼以其為正義的象征。在世人思想慣性未除,競爭對手太多的情況下,其能夠不冒進,堅持時代的正義,尊重皇帝,也是其能夠終成霸業(yè)的原因。
雜記三:從獻帝贊揚曹操和讓位文帝的兩篇文章引起的。初看到這篇文章時,真的是大大吃了一驚,肉麻露骨到如此地步,金三胖看到都要受啟發(fā)啊。我們越是把話寫的好聽,寫的肉麻,后面要干的事情越是令人害怕,可能是行篡位殺戮之實,古今中外,大概如此。
兩個疑問求書友幫助解答:一是感覺劉備除了劉姓出身,大半輩子都在又躲又跑,但世人兼認為其是英雄,曹操也與其黃梅煮酒論英雄,其中邏輯和原因?二是志的文字精煉,但經(jīng)常在事件中穿插很多天象,又不道破其中道理,從哪里可以惡補天象知識,幫助理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877079.html

相關(guān)閱讀:讀書筆記大全800字
中學生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巴黎圣母院》讀書筆記500字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山居筆記》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