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哥要給有探索精神的同學,推薦一本最近在讀的物理科普書《七堂極簡物理課》,這些知識作為我們高中生,也都能夠理解。
這本書非常短,我會分幾次,節(jié)選書中的內(nèi)容跟大家分享。
高一物理學習的力學主要是圍繞著【牛頓】來展開的,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高二上學期主要學習電磁學,代表就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就是高二的同學們最近正在學的內(nèi)容。
高二的下學期我們要學習【愛因斯坦】了。光子學說、質(zhì)能方程、相對論都有。
高三就只剩下應考,復習、刷題和各種考試了。
趁著高一高二,現(xiàn)在還看看有趣也有用的書吧。
地球為什么圍著太陽轉(zhuǎn),牛頓并沒有說清楚原因,看看愛因斯坦怎么說的吧!
第一課 最美的理論(節(jié)選)
牛頓試圖解釋物體下落和行星運轉(zhuǎn)的原因。他假設(shè)在萬物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吸引的“力量”,他稱之為“引力”。那么這個力是如何牽引兩個相距甚遠,中間又空無一物的物體的呢?這位偉大的現(xiàn)代科學之父對此顯得謹慎小心,未敢大膽提出假設(shè)。牛頓想象物體是在空間中運動的,他認為空間是一個巨大的空容器,一個能裝下宇宙的大盒子,也是一個碩大無朋的框架,所有物體都在其中做直線運動,直到有一個力使它們的軌道發(fā)生彎曲。至于“空間”,或者說牛頓想象的這個可以容納世界的容器是由什么做成的,牛頓也沒有給出答案。
就在愛因斯坦出生前的幾年,英國的兩位大物理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和麥克斯韋(James Maxwell)——為牛頓冰冷的世界添加了新鮮的內(nèi)容:電磁場。所謂“電磁場”,是一種無處不在的真實存在,它可以傳遞無線電波,可以布滿整個空間;它可以振動,也可以波動,就像起伏的湖面一樣;它還可以將電力“四處傳播”。愛因斯坦從小就對電磁場十分著迷,這種東西可以讓爸爸修建的發(fā)電廠里的發(fā)電機運轉(zhuǎn)起來。很快他想到,就像電力一樣,引力一定也是由一種場來傳播的,一定存在一種類似于“電場”的“引力場”。他想弄明白這個“引力場”是如何運作的,以及怎樣用方程對其進行描述。
就在這時,他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非同凡響的點子,一個百分百天才的想法:引力場不“彌漫”于空間,因為它本身就是空間。這就是廣義相對論的思想。
其實,牛頓的那個承載物體運動的“空間”與“引力場”是同一個東西。
這是一個驚世駭俗的理論,對宇宙做了驚人的簡化:空間不再是一種有別于物質(zhì)的東西,而是構(gòu)成世界的“物質(zhì)”成分之一,一種可以波動、彎曲、變形的實體。我們不再身處一個看不見的堅硬框架里,而更像是深陷在一個巨大的容易形變的軟體動物中。太陽會使其周圍的空間發(fā)生彎曲,所以地球并不是在某種神秘力量的牽引下繞著太陽旋轉(zhuǎn),而是在一個傾斜的空間中行進,就好像彈珠在漏斗中滾動一樣:漏斗中心并不會產(chǎn)生什么神秘的“力量”,是彎曲的漏斗壁使彈珠滾動的。所以無論是行星繞著太陽轉(zhuǎn),還是物體下落,都是因為空間發(fā)生了彎曲。
看完上面的一段,我們更應該能夠進一步理解物理課中本說的:電場和磁場是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
就跟我們周圍存在空氣、電磁波、地磁場一樣,盡管它們都看不到也摸不到,但是真實存在,我們可以檢測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884826.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6《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1000字
俞敏洪:讀書筆記
《密碼中的真情》讀書筆記300字
小學五年級作文:我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