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宋朝》是一本通俗又不失學術性的書。這也是我為什么要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對于宋朝,我的目標是大致了解,所以需要閱讀關于宋朝的通史性的著作。通史性的宋史著作要么篇幅太大,要么枯燥乏味,《細說宋朝》則篇幅不是很大,趣味性也有。我有一種看法,那就是歷史著述一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乏味的歷史著作,即使研究出了多么了不起的東西,也不會有多少人關注,而且還會直接影響該作品的影響力。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或許在專門研究明史的專家學者那里會十分看不起它,認為它錯誤百出,誤導民眾,但是無法否認的是:《明朝那些事兒》的影響力,至少在現(xiàn)在看來比大多數(shù)的明史著作的影響力都大。
閑話到此為止,現(xiàn)在進入主題,就書論書。
《細說宋朝》體例并不復雜,完全按照時間為線索講述了整個宋朝的歷史,同時穿插了夏、遼、金等國的歷史。
生動的歷史在于豐富的細節(jié)。在接觸歷史細節(jié)之前,我們學的歷史都是初高中大段的歷史結論,而沒有細節(jié)的歷史注定是沒有血液的干尸。
回到宋史也是如此。高中講宋朝積貧積弱,怎么積貧?怎么積弱?還是要回歸具體的歷史細節(jié)。在細節(jié)中,宋朝前期摧枯拉朽的統(tǒng)一中原地區(qū),滅后蜀、南漢、南唐等,那也是很厲害的。在細節(jié)中,有著名的楊家將,有岳飛,有韓世忠,這么多的響當當?shù)能娛聦㈩I。在細節(jié)中,蒙古大漢被打死在釣魚城下,襄陽守了幾十年而不破?雌饋硭纬膊]有想象中這么弱?赡苷麄宋朝政府很弱,但是具體的宋人卻一點兒也不弱。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處在風花雪月的江南,自古以來都說江南多文弱書生,但是南宋滅亡的時候,南宋人的抵抗卻極為激烈,這真的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回到細節(jié)的歷史才真正顯得真是可愛。有宋一代,能夠被人津津樂道的人物非常之多,著名的文臣一大堆,著名的武將一大堆,著名的文學家一大堆,著名的思想家一大堆等等;貧w到細節(jié)中,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反而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可愛的一面。舉個例子:
據(jù)說,婉約派著名詞人柳永曾經(jīng)三次參加科舉考試。第一次,落榜了。落榜后,柳永寫了一首詞《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表達了自己不屑名利,愿意醉心于風塵之中的心態(tài)。后來當柳永再一次參加科舉的時候,這一次到中了進士,但是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在進士名單上時,問周圍的人說:“這就是那個想要醉心于煙花柳巷的柳三變(當時柳永還叫柳三變)嗎?”當?shù)弥褪悄莻柳永時,仁宗皇帝立馬把柳永的名字勾去,說“既然如此不屑名利,那就讓他繼續(xù)去風流吧!薄∮谑,第二次也落榜了。后來柳永改了一個名字,最終在第三次科舉中中第。
柳永的這個故事不知道有幾分為真,但是似乎就這樣的人才真正能夠被看做一個人,而不是史書中常常描寫的要么高大全的好人,要么奸貪惡的壞人。
同樣的,大多數(shù)我們所謂的歷史結論要真正的放到細節(jié)中看,反而會發(fā)現(xiàn)蠻不是一會事兒。就拿王安石變法來說,我們常說王安石是改革派,司馬光是保守派,一個代表小農(nóng)階級,一個代表地主階級;氐綒v史的細節(jié),真像還真的可能是另一種樣子。不管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在當時都是地主,而且兩人都主張改革,只是具體的措施不同,改革的理念不同罷了。我相信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壓根兒就不是什么損害了地主階級的利益,所以司馬光為了維護階級利益而反對王安石。司馬光是一個君子,個人道德修養(yǎng)很好,很難想象他會為了維護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去做一些維護特殊利益的事兒。王安石變法遭到司馬光的反對,很可能主要是出于現(xiàn)實原因,就是變法出了很多問題,司馬光覺得自己有義務與責任為了這個王朝盡心盡力,所有必須站出來說話。
最后,說一點兒我從另外一本書中看到的一個故事。
當初王安石曾經(jīng)寫下過這么兩首詩:
這兩首詩總題為《明妃曲》
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捍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詩中王安石說:“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焙髞砟纤纹惨挥,當再次讀到王安石的這兩句詩時,宋高宗很生氣。這種:“漢恩淺,胡恩深,叛國投胡也可以”的思想自然很是另類。對于當時的南宋君臣來說,這自然是大逆不道的,但是就算是放在現(xiàn)代中國來看,這種想法也很大膽。不過好在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家天下了,一家一姓的王朝憑什么要讓普通老百姓幫你守?公天下的現(xiàn)代中國,普通老百姓沒有理由不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962197.html
相關閱讀:《善待自己》讀書筆記
《家庭會傷人》讀書筆記
《盲人摸象》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藍鯨的眼睛》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300字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