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讀許宏老師《最早的中國》,從各個方面了解了二里頭遺址及二里頭文化。許老師從考古的角度,講述了中國最早的歷史,而我也從全新、專業(yè)的角度認識了最早的中國。
今天的中國并非最早的中國,中國一詞作為地域、文化和政治疆域概念,其內涵也經歷了不斷擴大和變化的過程。最早的中國也僅指在群雄競爭的過程中興起的王國都城,以及以都城為中心的社會政治實體所處的地域,尤其是它的中心區(qū)域。
中國古代文明發(fā)展的三個歷史階段:邦國時代(仰韶?龍山時代),王國時代(夏、商、周)和帝國時代(秦漢以至明清)。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王國即早期王朝的誕生。隨著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的崛起,華夏文明由多元的邦國時期進入了一體的王朝時期。
二里頭遺址位于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時代約為公元前第二千紀的前半葉,即公元前1800-1500年,相當于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著名的“二里頭文化”即由此而得名。二里頭遺址及其文化擁有兩大特質:一點,是指其都邑中心的龐大化與復雜化;一面,是指其大范圍的文化輻射,形成中國乃至東亞地區(qū)最早強勢“核心文化”。
二里頭的發(fā)現(xiàn),是徐旭生先生憑借文獻踏查“夏墟”的時候發(fā)現(xiàn)的,給我們的啟示是:文獻中關于古史的傳說并非全是無稽之談;經過系統(tǒng)梳理考證的文獻,可以作為我們探索中國早期文明的有益線索。許老師認為因為迄今為止沒有發(fā)現(xiàn)像甲骨文那樣可以確證考古學文化主人身份的當時的文字材料,二里頭王朝的歸屬問題仍舊是待解之謎。
最早的文明之所以誕生于中原的原因:東方“大兩河流域”長江和黃河流域:農業(yè)起源的溫床;四方輻輳的交通戰(zhàn)略要地;兩大農業(yè)的交匯地帶;兩大自然和文化板塊的結合部。而洛陽盆地,正具有以上多種特征,從而成為早期王朝建國立都的理想生境。建于盆地內的都邑二里頭遺址都分布在盆地北側寬廣的二級階地上,顯現(xiàn)出以盆地周圍山脈為屏障,以整個盆地為“大郭”的氣勢。
從城市的規(guī)劃顯出王都之氣,二里頭遺址可以分為中心區(qū)和一般居住活動區(qū)兩大部分。中心區(qū)由宮殿區(qū)、圍垣作坊區(qū)、祭祀活動區(qū)和若干貴族聚居區(qū)。一般居住活動區(qū)常見小型地面式和半地穴式以及隨葬品以陶器為主的小型墓葬。二里頭遺址是迄今可以確認的最早的具有明確規(guī)劃的都邑,其布局開創(chuàng)中國古代都城規(guī)劃制度的先河。
最能表述二里頭遺址的是,二里頭的中國之最:最早的城市干道網(wǎng)、雙輪車轍;最早的宮城(紫禁城):最早的中軸線布局的宮室建筑群,最早的大型四合院和多進院落宮室建筑;最早的宮城(圍垣官營作坊區(qū)),最早的青銅器鑄造作坊,最早的綠松石器鑄造作坊;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具有明確規(guī)劃的大型都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967124.html
相關閱讀:《股票作手回憶錄》第九章讀書筆記
幼兒園小班的讀書隨筆
《精靈鼠小弟》讀書筆記500字
寫作讀書筆記:描寫人物的好詞好句
讀書筆記之《How Google Works》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