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主義是行動哲學。它不僅是一種政治經濟模式,更是一種通過重建人與國家的有機聯(lián)系使人復歸為“人”的運動。并不是說研究合作主義哲學沒有意義,通過這種考察,我們不僅能夠清楚了解合作主義的思想源頭,還能將它置于更堅實的基礎——科學的哲學——系統(tǒng)論之上。
合作主義哲學是建筑在系統(tǒng)論之上的有機世界觀。在上個世紀中后期系統(tǒng)哲學出現之前合作主義誕生于歐洲最深厚的文化土壤上絕不是偶然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天主教勢力、現代工人運動和黑格爾哲學在歐洲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正是天主教關于現代經濟社會問題的觀點、職團主義和國家有機說構成了合作主義的三大思想源頭。
談到天主教關于現代經濟社會的觀點,我們不得不提及美因茨主教馮。凱特爾男爵(Baron von Ketteler 1811-1877),正是在這位德國貴族的影響下教皇利奧十三世(Leo XIII 1810-1903)于1891年5月15日發(fā)布了《新事物》(Rerum novarum)通諭。《新事物》通諭也稱《勞工通諭》,這份意義深遠的天主教官方文件既譴責了資本主義社會少數人對多數人財產的剝奪和它對財富的亂用,又批評了社會主義,認為它違背了人類固有的財產權力。一方面同情廣大勞工階層的貧困,勸誡富人階層和國家關懷各個階層的共同福利;另一方面反對廢除私有制,反對暴力革命,認為這將危害勞工自身!缎率挛铩分鲝堎Y方和勞方真誠合作、互補不足,并提議工人天主教徒成立天主教工人聯(lián)合會。
馮。凱特爾男爵在他那本著名的《基督教與勞工問題》(Die Arbeiterfrage und das Christenthum )一書中明確指出,資本的無上地位和經濟自由主義是現代社會兩大罪惡之源,二者代表著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勝利,它們將瓦解使人成為有機道德人的所有力量——工人階級先是被分化為原子狀態(tài),然后被機械的組裝起來。
為了抵制現代社會將工人“原子化”的企圖,馮。凱特爾男爵建議成立包括一個職業(yè)所有成員組成的行會。在回答天主教勞動者團體提出的“天主教工人是否能夠成為社會主義工人黨黨員”這一問題時,他描繪了這些職業(yè)行會的基本特點,如一定程度的自治,擁有合作榮譽感(corporative honor)、要建立在道德和信仰的基礎上等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151531.html
相關閱讀:高效學習高二物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