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新密市實驗高中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新密市實驗高中2013—2014學年高二語文第三次月考試卷 命題人:師志玲 審核人:畢德杰 第Ⅰ卷(閱讀題)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文,完成1—3題 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馮友蘭 人們開始讀中國哲學著作時,第一個印象也許是,這些言論和文章都很簡短,沒有聯(lián)系。打開《論語》,你會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數(shù)語,而且上下章幾乎沒有任何聯(lián)系。打開《老子》,你會看到全書只約有五千宇,不長于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墒菑闹袇s能見到老子哲學的全體。習慣于精密推理和詳細論證的學生,要了解這些中國哲學到底在說什么,簡直感到茫然。他會傾向于認為,這些思想本身就是沒有內(nèi)部聯(lián)系吧。如果當真如此,那還有什么中國哲學。因為沒有聯(lián)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為哲學的。 可以這么說: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表面上的聯(lián)系,是由于這些言論、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學著作。照中國的傳統(tǒng),研究哲學不是一種職業(yè)。每個人都要學哲學,正像西方人都要進教堂。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其他的學習(不是學哲學)是使人能夠成為某種人,即有一定職業(yè)的人。所以過去沒有職業(yè)哲學家;非職業(yè)哲學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學著作。在中國,沒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比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多得多。若想研究這些人的哲學,只有看他們的語錄或?qū)懡o學生、朋友的信。這些信寫于他一生的各個時期,語錄也不只是一人所記。所以它們不相聯(lián)系,甚至互相矛盾,這是可以預(yù)料的。 以上所說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聯(lián)系:還不能解釋它們?yōu)槭裁春喍。有些哲學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還是有系統(tǒng)的推理和論證。但是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它們還是不夠明晰。這是由于中國哲學家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老子》全書都是名言雋語,《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這是很明顯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還是有過多的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名言雋語一定很簡短;比喻例證一定無聯(lián)系。 因而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就不夠明晰。它們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從后者得到補償。當然,明晰與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種表達,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種表達,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詩意。正因為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們所暗示的幾乎是無窮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覽無遺,是一切中國藝術(shù)的理想,詩歌、繪畫以及其他無不如此。拿詩來說,詩人想要傳達的往往不是詩中直接說了的,而是詩中沒有說的。照中國的傳統(tǒng),好詩“言有盡而意無窮” 。所以聰明的讀者能讀出詩的言外之意,能讀出書的“行間”之意。中國藝術(shù)這樣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國藝術(shù)的理想,不是沒有它的哲學背景的!肚f子》說:“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認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內(nèi)涵。言一旦達到了目的,就該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來自尋煩惱呢?詩的文字和音韻是如此,畫的線條和顏色也是如此。 《論語》《老子》中簡短的言論,都不單純是一些結(jié)論,而推出這些結(jié)論的前提都給丟掉了。它們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雋語。暗示才耐人尋味。你可以把你從《老子》中發(fā)現(xiàn)的思想全部收集起來,寫成一部新書。不管寫得多么好,它也不過是一部新書。它可以與《老子》原書對照著讀,也可以對人們理解原書大有幫助,但是它永遠不能取代原書。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前三段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每章只有寥寥數(shù)語,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幾乎沒有任何聯(lián)系,因為他不只是一人所記,所以彼此不相聯(lián)系也是可以預(yù)料的。 B.照中國的傳統(tǒng),研究哲學不是一種職業(yè),表達哲學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學著作,而是可以散見于日常的交談和書信之中。 C.西方哲學著作采用系統(tǒng)的推理和論證表達思想,而中國哲學家習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表達思想,所以思想的表達不夠明晰。 D.《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這些比喻例證之間可以沒有相互聯(lián)系,不像西方哲學著作中的推理論證那樣有密切聯(lián)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詩意往往不直接表達,而是通過暗示讓人領(lǐng)會。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雋語和比喻論證,正是一種詩意的表達方式。 B.明晰的表達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達則更耐人尋味,只有聰明的讀者才能發(fā)掘出詩的言外之意和書的行間之意。 C.照中國的傳統(tǒng),好詩“言有盡而意無窮”,因為其意可由讀者讀出。同理,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正因為語言簡短,才能讀出更多新意。 D.中國藝術(shù)的思想,當然不是只為中國藝術(shù)所獨有,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就體現(xiàn)了這種理想,《老子》堪稱范例。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國藝術(shù)的理想,但從根本上說還是由中國哲學自身的認知特點決定的。 B.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體現(xiàn)了中國哲學對言意關(guān)系的獨特認識,那就是為語言難以直接、完全地呈現(xiàn)思想。 C.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jīng)Q定了它所表達的思想是難以還原的,因為讀者所發(fā)現(xiàn)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體會。 D.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強調(diào)暗示,體現(xiàn)出對語言作用的排斥,因為思想無法靠語言的固定外延和內(nèi)涵來表達。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4~7題。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 三進及溜,而后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被锥鴮υ唬骸叭苏l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 ??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庇|槐而死。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彼旆鲆韵隆9辗蜷嵫。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斗且出。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笔持,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眴柶涿,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睂υ唬骸白訛檎,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詩》曰‘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笨鬃釉唬骸岸,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4.下列四句中加點的字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能夠。B.袞職有闕,唯仲山甫補之。 闕:空缺。C.宣子驟諫,公患之。 驟:多次。D.使?鏖賊之。 賊:暗殺。5.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尚早,坐而假寐。 ①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分)②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分)(6) ,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钡拿!墩撜Z》說:“當仁不讓于師!崩钏拐f:“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俗語說:“讓人三分風光月霽,退一步海闊天空。”有人問拾得和尚:“人逼我、迫我、害我,你將如何待他?”拾得說:“容他、忍他、讓他! 請以“讓”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注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實驗高中2013--2014學年高二語文 試題第三次月考答題卷 座號 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二)7、翻譯(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詩詞鑒賞(11分)8、(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寫(6分) 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 (3) , (4)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1、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四、12、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二者只選其一,我選做的是第____大題,即________類閱讀題。)五、語言文字運用(11分)16、(1)答:                                                                        (2)答: 河南省鄭州新密市實驗高中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 Word版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15735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