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二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階段驗收 語文試題 wo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沈陽二中2013—2014學年度上學期階段驗收高二(15屆)語文試題 說明:1.測試時間:150分鐘 總分:150分 2.客觀題涂在答題卡上,主觀題答在答題紙上 第Ⅰ卷 閱讀題 (共70分)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漫議中國“鼎”  鼎在中國由來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于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食品。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記述:“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倍τ腥銏A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燒制的陶鼎,后來又發(fā)展為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演變?yōu)閭鲊闹仄髁。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于商都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于周都鎬京。從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ψ詮谋灰暈閭鲊仄、國家和權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賦予了顯赫、尊貴、盛大等政治引申意義。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問鼎等等。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見證,又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 ≈袊鴼v史博物館收藏的“后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它呈長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青銅器。鼎腹內有“后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鑄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還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  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最具審美價值的工藝品,F代漢字中的“鼎”字,雖然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多次變化,但仍然保留著“鼎”這一事物的風范和形體特點,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在我國已傳承至今! ∮捎谧怨乓詠,鼎就是我國一種莊嚴的重要禮器,象征著祖國昌盛、穩(wěn)固、團結、統一和權威,亦是和平、發(fā)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當今一些重大外交場合和國家一些重大政治活動中,都會由鼎來唱主角! ∩鲜兰o1995年10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紐約,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我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該“世紀寶鼎”是具有我國商周青銅工藝風格的藝術精品,采用整體鑄造,一次澆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紀。姿呈三足鼎立,雙耳高聳,滿身紋飾。有金文:“鑄贈世紀寶鼎,慶賀聯合國五十華誕!倍Φ鬃0.5米,2米見方,上鑄56條夔龍紋飾,象征中華民族都是龍的傳人。鼎的整個造型,雄偉祥和,氣勢宏大,古樸典型,美觀莊重! 2006年1月1日,我國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免征在我國已征收了2600年的農業(yè)稅。同年9月29日,河北省靈壽縣青廉村農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別田賦鼎”問世了。這是一位普通農民用中華民族最古老、最莊重的方式來銘記這一千古盛事。1.下列對“鼎”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鼎最初是古代燉煮和盛放食物的烹飪之器,后演變?yōu)閲液蜋嗔Φ南笳。B.鼎上的銘文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所以“鼎”是比其它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  C.鼎最早是用粘土燒制的陶鼎,大約在4000多年前發(fā)展為青銅器鑄造的銅鼎。  D.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既見證了中華古代文明,又傳承了中華悠久文化。2.下列各項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種“重要禮器”的一項是( )A.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B.我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了“世紀寶鼎”,慶賀聯合國50華誕。C.商滅夏,九鼎遷于商都亳京;周滅商,九鼎又遷于周都鎬京。D.河北省靈壽縣青廉村農民王三妮的鑄“告別田賦鼎”,銘記我國免征農業(yè)稅這一盛事。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商周時代青銅器上的大篆銘文記載了當時的典章制度史實,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 .“鼎”作為象形字,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又被賦予了顯赫、尊貴、盛大等諸多意義,因而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三足兩耳是鼎的一種形態(tài),方鼎的數量相對較少,但現存古代最大的青銅器卻是“后母戊”大方鼎! .“世紀寶鼎”以其特有的姿形、紋飾、金文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作為禮器又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二、古代詩文閱讀(3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題!豆(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五》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風言者逐之風通“諷”,暗示。B. 存中命乃寢 寢停止。C. 令屬州縣具數千人食 ?具準備。D. 疾革草遺奏言 革痊愈。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劉珙為人剛正的一組是()召禮官會問珙不至 ②詞氣激烈,聞者泣下珙不書錄黃,仍論其不可 ?某為國家計,豈暇為張公謀盡擒以歸,誅首惡數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A. B.①③⑤C.①③④ D.②④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劉珙治盜不失仁愛。他認為茶盜非必死之寇,應曉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誡部下不急攻來者,不窮追逃者擊潰茶盜后,只誅殺首惡,而讓其余人從軍。B. 劉珙關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劉珙所轄地區(qū)水旱交互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兩季的錢糧賦稅,多渠道征集糧食,確保米價平穩(wěn),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離失所。C. 劉珙憂勞國事。抱病之后,他仍進言朝廷召用忠誠純良、才學深厚的人士來擔負重任、補糾缺失;在寫給張?與朱熹的訣別信中,他深深遺憾未能為國報仇雪恨。D. 劉珙為人孝順明禮。繼母卓氏五十多歲去世,他哀傷至極以至于損害了身體;遠近親屬去世,他都會穿上白色的喪服直到禮制規(guī)定的時間。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分)(1)且使吾中國之疲民,困于遠夷之野獸,豈仁圣之所為哉!(2)臨數鎮(zhèn),民愛之若父母,聞訃,有罷市巷哭相與祠之者閱讀下面這首唐詩,(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三.1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25分)解讀畢加索①面對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強悍茁壯、偉大狂放的藝術家,我們常常只有驚嘆。其他都是驚嘆之余或曲終之后的惋惜與回味,或許還有細細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澀。 ②在人類的歷史上,有一些藝術家是難以超越的,他們本來就是這樣一些強大特異的生命。這些生命仿佛有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一生可以縱橫涂抹而不知疲倦。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擁有一個長長的生命、漫漫地創(chuàng)造歷史:從很早即開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緩緩終止。畢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歲左右畫出的,如十四歲的《裸腳女孩》、《老漁民》等杰出的作品——僅此一條就決定了這是一個非凡的繪畫天才。 ③縱觀他一生的無數作品,可以從中找到各種風格傾向各種情緒,這些奇跡領略不完也詮釋不盡。它們本身即組成一個宇宙,其中繁星閃爍,風云變幻,既有風和日麗也有雷鳴電閃,更有驚濤駭浪,那種動人的美,讓人過目不忘的最為獨到的呈現與表達,簡直比比皆是。我們可以一口氣列舉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與孩子》《奧爾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時難以窮盡。最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的心底從來都是充斥了不安:懷疑自己的意義、自己的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道路,這種懷疑的結果就是藝術生涯中的無數次激變,是無頭無尾的探求,大嬉戲和大玩笑,包括大絕望大痛苦;還有惡作劇,裝傻與佯瘋,傲世與自卑,欺世與自欺……這一切綜合一起,讓后來人去清理和辨析,去極為困難地分揀。后來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這亙古未見的一大堆斑駁燦爛面前,大半只有嘆息,而沒有能力去鑒別——他們甚至在這樣的生命面前連起碼的冷靜都要喪失,視聽失靈,這就是藝術家和受眾的雙重悲劇。 ④有人不止一次指出他是現代繪畫史上的“巨靈”,除了“野獸派”以外,幾乎開創(chuàng)了所有潮流的先河。它們使當時和后來的藝術處于激活狀態(tài),它們也使各種嘗試變得可信和可能。但當我們面對一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時直接就是丑陋怪異到目不忍睹的東西時,難道不應該產生一些懷疑嗎?是我們錯了還是當年的大師錯了?追問的結果是:大概誰都沒錯,是時代錯了。在一個人類正被物化、異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現代荒漠的時代,作為個體,一個生命,你盡可以呼號,但沒有回音,更沒有應答……至此,我們或許可以稍稍窺見畢加索當年的傷痛。面對那樣的時代,人們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當時的大師那樣,做下這瘋癲無忌的大喧嘩和大游戲了。他要可意地盡情地嘲諷一番,既嘲諷自己,又嘲諷時代;既嘲諷去者又嘲諷來者。因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達心中的全部感觸、百纏糾結無從擺脫的矛盾與痛苦。 ⑤不僅如此,他還要面對一個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時代,特別是一個虛榮的時代?磥硪粋藝術家被逼到了盡頭,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為樂——他與另一些人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覺與清醒。畢加索興之所至任意涂抹,像兒童一樣嬉戲不休,上下游蕩,四方徘徊,進入化境般的流暢自如,實際上卻是隱含了一個生命的全部悲涼無告。這兒有淚水,有傻笑,更有絕境的哀求,在他這兒等于是以歌當哭。 ⑥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義來說,畢加索是消極的。 ⑦他沒有將一個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將這種生命的搏斗進行到最后。他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屈服。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遼寧省沈陽二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階段驗收 語文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18690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