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一中2013年秋高二年第三次質檢試卷語 文(卷面總分:150分 考試時間:150分鐘) 審核:語文命題小組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姓名、班級、號數、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密封線內。2、考生做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按題號在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一、古代詩文閱讀(25 分)(一)1.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10分)① ,徒以吾兩人在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②藺相如固止之,曰:“ ”?曰:“不若也!保ā读H藺相如列傳》)③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④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棄疾《永遇樂》)⑥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⑦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李清照《聲聲慢》)⑧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 。蘇軾《赤壁懷古》)⑨人生如夢, 。(蘇軾《赤壁懷古》)⑩ ,盡西風,季鷹歸未?(辛棄疾《水龍吟》)(二)文言文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陽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謙恭簡素,遇人長幼如一。遠近慕其行,來學者跡接于道。閭里有爭訟,不詣官而詣城決之。有盜其樹者,城過之,慮其恥,退自匿。嘗絕糧,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臥于路。城怪其故,與弟迎之,奴未醒,乃負以歸。及覺,痛咎謝,城曰:“寒而飲,何責焉?”山東節(jié)度府聞城義者,發(fā)使遺五百縑,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辭,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嘗發(fā)。會里人鄭?欲葬親,貸于人無得,城知其然,舉縑與之。德宗召拜右諫議大夫,遣長安尉楊寧赍束帛詣其家。 初,城未起,縉紳想見風采。既興草茅,處諫諍官,士以為且死職,天下益憚之。及受命,它諫官論事苛細紛紛,帝厭苦。而城方與二弟延賓客,日夜劇飲?陀G止者,城揣知其情,強飲客,客辭,即自引滿,客不得已,與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臥客懷中,不能聽客語。常以木枕布衾質錢,人重其賢,爭售之。每約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幾何,薪菜鹽幾錢,先具之,余送酒家,無留也!狈脽o贏副,客或稱其佳可愛,輒喜,舉授之。有陳萇者,侯其得俸,常往稱錢之美,月有獲焉。 及裴延齡誣逐陸贊等,帝怒甚,無敢言。城聞,曰:“吾諫官,不可令天子殺無罪大臣。”乃約拾遺王仲舒上疏極論延齡罪;慷慨引誼,申直贊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順宗方為皇太子,為開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齡。城顯語曰:“延齡為相,吾當取白麻壞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齡,城力也。 城出為道州刺史,州產侏儒,歲貢諸朝,城哀其生離,無所進。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盡短,若以貢,不知何者可供!弊允橇T。賦稅不時,觀察使數誚責。觀察府遣判官督賦,至州,怪城不迎,以問吏,吏曰:“刺史以為有罪,自囚于獄。”判官驚,馳入,謁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來候安否耳!绷魯等眨遣桓覛w,寢館外以待命。判官遽辭去。順宗立,召還城,而城已卒,年七十。(節(jié)選自《新唐書?陽城傳》)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①及覺,痛咎謝 、诘┤詹豢刹辉樽詠碇x項王 B.①強飲客,客辭 、谂婀唬骸敖裾叱,未辭也。” C.①即自引滿, 、谝龎赜x以自酌 D.①賦稅不時,觀察使數誚責 、诜对鰯的宽椡酢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陽城智謀的一組是( 。3分) 、匍偫镉袪幵A,不詣官而詣城決之 、诔枪剔o,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嘗發(fā) 、鄢腔蛳茸砼P客懷中,不能聽客語 、苎育g為相,吾當取白麻壞之,哭于廷 ⑤州民盡短,若以貢,不知何者可供 、薮淌芬詾橛凶,自囚于獄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陽城寬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樹,為了不使那人難堪,自己躲開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換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陽城一點也沒有責備他。 B.德宗皇帝召陽城任右諫議大夫,人們認為他一定能拼死力諫,但陽城看到朝廷腐敗,皇帝又聽不進諫言,于是和兩個弟弟請來賓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齡捏造罪名陷害陸贄等人,皇帝信以為真,極為震怒,無人敢出來講話。陽城挺身而出,約王仲舒一起上疏,極力揭發(fā)裴延齡的罪過,接連幾天為陸贄等人申辯。 D.觀察府派判官來催辦稅賦,陽城就投獄自罰。判官拜見陽城說,我不過是奉命來給您請安的。判官待了幾天,見陽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辭別。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會里人鄭?欲葬親,貸于人無得,城知其然,舉縑與之。譯文: (2)常以木枕布衾質錢,人重其賢,爭售之。譯文: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22分)(一)文化經典閱讀( 12 分)6、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完成后面問題。(6分)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①,期②可已矣。”子曰:“食夫稻③,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薄芭矂t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④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論語?陽貨第十七》) 【注釋】①鉆燧改火:古人鉆木取火,四季所用木頭不同,每年輪一遍,叫改火。②期:音jī,一年。③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種稻米,故大米很珍貴。這里是說吃好的。④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1)下列對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宰我認為,三年守喪,時間過長,應該廢除這種禮制,從而使君子更好地為禮與樂! .孔子沒有直接反對宰我提出的重新制定守喪的時間的看法,而是先問其“安心”否! .君子守喪,食甘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這大多是內心悲傷、思念所致。 D.孔子認為宰我沒有念及父母撫養(yǎng)自己的艱辛而擅自停止守喪,這是不仁的行為。 (2)上述對話中孔子和宰我爭論了一個什么問題?他們的觀點分別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7.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逸民①: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敝^:“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論語?微子第十八》)【注釋】①逸民:退隱不仕的人 (1)下列各項是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孔子認為伯夷和叔齊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辱沒自己的身份。B.孔子認為柳下惠和少連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份,可是他們的言語合乎倫理,行為合乎理智。C.孔子認為虞仲和夷逸避世隱居,不談政事,潔身自愛,離開官位是逃避現實,是不可取的。D.孔子沒有完全否定這些逸民,但他不選擇他們的老路走。(2)結合上面的選段,分析下面選段所反映的孔子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3分)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論語?里仁》)【注釋】 適:音dí,意為親近、厚待。(二)文學名著閱讀(10分)8.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內容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聶赫留朵夫有想過要結婚,獲得家庭的溫暖,過合乎道德的生活,通過家庭和孩子擺脫空虛的生活。只是就算想娶柯察金小姐,他也不會馬上采取行動。因為他和一個有夫之婦的關系還沒有處理好,這事一直在他的腦海中回旋。(《復活》第一部28章)聶赫留朵夫把一張早年的合照送給瑪絲洛娃。瑪絲洛娃一開始很開心,但當她的同伴說已經認不出來她的時候,她意識到自己已青春不再,聲色生活使她過早地衰老了。想到這一切都是起因于聶赫留朵夫,她又生出了對他的憤恨。(《復活》第二部13章)聶赫留朵夫因為教派信徒的案子請求幫忙,托波羅夫考慮狀子先交到皇帝那里再回到他手里整個過程太慢,于是直接下令把信徒送回原住地。。(《復活》第二部27章)從高公館回來后,琴向母親提出報考“外!钡氖拢敿淳驮獾搅四赣H的強烈反對,母親還拿出琴的婆婆來當擋箭牌。(《家》第5章)覺新和梅在花園里互訴衷腸,兩人都因傷心而流淚,這正巧被琴等姐妹碰上,覺新只好含糊地分辯說“今天眼睛痛”。(《家》第21章)9. 簡答題(5分)因此,為了給這次遠行做好準備,他(聶赫留朵夫)現在就得到鄉(xiāng)下去一趟,把他在那邊的事料理妥當才行。 《復活》“遠行”的目的地是哪里?聶赫留朵夫為此去了哪里?決定了什么事情?請復述原著相關內容。三、現代文閱讀(2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詩產生于西周的禮樂政治活動而非原始宗教儀式,是政壇言說的產物,與歌并不同源。但卻有著歌的一些元素。不過。它們的聯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樂。在西周,詩的言說主體的身份為朝廷官員,言說對象為君臣,言說內容自然也不能脫離政治,故“詩”一開始就承擔著政治言說的特殊功能。《國語?周語上》載厲王時的邵公說:“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笨梢娫娫谖髦軙r期的功能是補察時政。周代的禮樂福建省德化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第三次質檢語文試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23946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