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期高中二年級期終質量評估語 文 試 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六大題,18小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答案一律寫在答題卡上?荚嚱Y束,只交答題卡。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信息填寫在答題卡上。3.選擇題答案使用2B鉛筆填涂,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非選擇題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的答題區(qū)域(黑色線框)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第Ⅰ卷 閱讀題甲 必考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如今,傳統(tǒng)互聯網增長速度放緩,移動互聯網正在成為行業(yè)創(chuàng)新的全新引擎。很多基于移動互聯網本身的應用產品不斷涌現,在移動互聯網的土壤中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中,微信以其創(chuàng)新的功能和超凡的用戶體驗走在同行業(yè)產品的前列。作為騰訊公司布局移動互聯網的核心產品,微信受到了上億人的關注。自2015年1月21日正式發(fā)布至今,微信用戶總數已突破一億。在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微信多次占據社交類應用軟件下載排行榜首,創(chuàng)下移動互聯網APP應用成長的奇跡。騰訊將微信的產品定位為“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微信本身在手機上的流行和豐富的應用將使得微信成為騰訊在手機端的平臺,這和QQ在PC端的作用一樣。QQ滿足了用戶同步通信的需求,微博滿足了異步通信的需求,微信則提供更大的彈性,讓用戶更加從容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處理社交關系,進行人際溝通,F在,人們使用手機的習慣不再是一邊走路一邊打電話,而是利用碎片時間在任何地點連上互聯網,保持在線,獲取和發(fā)布信息,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數據業(yè)務取代語音通話服務,上升為用戶最迫切的需求,微信的出現助推了這種潮流。最初,微信1.0只是一種更快速的語音短郵,騰訊內部管這個項目叫“微郵件”,不同于傳統(tǒng)的短信或彩信業(yè)務,用戶僅需通過WiFi或者3G網絡的支持,就可以使用智能手機完成通訊。使用時,只需按住屏幕下方的對講鍵,對著手機話筒講話,講完后松開,軟件會把你說的話發(fā)送到對方的終端上。同時,微信還能給對方發(fā)送視頻、圖片和文字,很多人把它稱為手機“語音留言箱”。微信2.0新增語音對講功能,其中多人留言形式很吸引人,不同于語聊,大家是以聽一條條的留言來互相對話,雖然增加了延時性,但卻多了一番不同的風味。此時,人們把微信稱作“手機對講機”。微信3.0加入了陌生人交友。兩個主要功能是搖一搖和漂流瓶。搖一搖是找到與你同時晃動手機的人,漂流瓶是對陌生人信息的回應,也是QQ郵箱漂流瓶功能的平移。到了微信4.0,騰訊開始了向平臺化方向發(fā)展的戰(zhàn)略部署,將其他應用不斷引入微信開放平臺,為用戶帶來更多基于微信平臺的應用功能,提供了更多附加服務。隨著開放力度的加大,微信將加速社交、游戲、電子商務等更多領域的第三方優(yōu)質應用從PC端向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的平移和整合,構建起一個集郵件、短信、SNS、即時通訊等應用于一身的個性化立體式通訊服務平臺,讓溝通更加輕快便捷。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帶來的新功能總能讓人眼前一亮,比如微信4.2就做出了兩個重要的更新——視頻通話和網頁微信。不少人已經開始暢想,認為這種新的視頻通信或將改變未來主流的通信方式。微信,正在快速向著創(chuàng)新的方向前進,我們期待騰訊繼QQ之后的下一場互聯網變革。這一切,將由微信主導。ㄟx自《百科知識》2015年第20期)1.下列對于微信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微信是在傳統(tǒng)互聯網增長速度放緩,移動互聯網快速發(fā)展后,基于移動互聯網本身應用而涌現出來的一種全新的產品。 B.作為在移動互聯網中出現的全新產品,微信具有創(chuàng)新的功能,并能讓用戶產生不同一般的體驗,因此在同行業(yè)產品中名列前茅。 C.微信是騰訊公司的核心產品,受到世人普遍關注,因此,微信多次占據社交類應用軟件下載排行榜首,創(chuàng)下移動互聯網APP應用成長的奇跡。 D.微信與QQ和微博相比,更具優(yōu)越性,它能為同步通信和異步通信提供更大的彈性,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優(yōu)質的服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目前,人們更習慣于利用手機連上互聯網,并保持在線,隨時隨地獲取和發(fā)布信息,從而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 B.數據業(yè)務取代語音通話服務,現已成為手機用戶最迫切的需求,微信的出現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求,助推了這一潮流。 C.最初的微信已經與傳統(tǒng)的短信或彩信有所不同,不僅可以借助相關支持使用智能手機完成語音通訊,還可以給對方發(fā)送視頻、圖片和文字。 D.微信2.0增加了語音對講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聽一條條的留言來互相對話,從此,人們就把微信稱作“手機對講機”。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微信3.0雖然加入了陌生人交友,增加了搖一搖和漂流瓶這兩個主要功能,但是與陌生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還是難以實現的。 B.向平臺化方向發(fā)展的戰(zhàn)略部署,使微信將其他應用不斷引入自己的開放平臺,從而使微信具有更多的應用功能,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服務。 C.隨著更多領域的第三方優(yōu)質應用從PC端向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的平移和整合,微信將成為一個集多功能于一身的通訊服務平臺。 D.微信出現以來,不斷地更新,目前仍在向著創(chuàng)新的方向快速發(fā)展,人們希望騰訊在繼QQ之后的下一場互聯網變革中,微信能夠發(fā)揮出主導作用。二、古代詩文閱讀(3 6分)(一)文言文閱讀(1 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孫登字子高,權長子也。魏黃初二年,以權為吳王,拜登東中郎將,封萬戶侯,登辭疾不受。是歲,立登為太子,選置師傅,銓簡秀士,以為賓友,于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以選入,侍講詩書,出從騎射。登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與恪等或同輿而載,或共帳而寐。黃龍元年,權稱尊號,立為皇太子,以恪為左輔,休右弼,譚為輔正,表為翼正都尉,是為四友。而謝景、范慎、刁玄等皆為賓客,于是東官號為多士。登或射獵,當由徑道,常遠避良田,不踐苗稼,至所頓息,又擇空閑之地,其不欲煩民如此。嘗乘馬出,有彈丸過,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彈佩丸,咸以為是,辭對不服,從者欲捶之,登不聽,使求過丸,比之非類,乃見釋。又失盛水金馬盂,覺得其主,左右所為,不忍致罰,呼責數之,長遣歸家,敕親近勿言。初,登所生庶賤,徐夫人少有母養(yǎng)之恩,后徐氏以妒廢處吳,而步夫人最寵。步氏有賜,登不敢辭,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賜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將拜太子,辭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睓嘣唬骸扒淠赴苍?”對曰:“在吳!睓嗄弧A⒎捕荒,年三十三卒。臨終,上疏曰:“竊聞郡縣頗有荒殘,民物凋弊,奸亂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聞為政聽民,律令與時推移,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采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陸遜忠勤于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jié)。諸葛瑾、步騭忠于為國,通達治體。可令陳上便宜,蠲除苛煩,愛養(yǎng)士馬,撫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內,遠者歸復,近者盡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聽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奔冉^而后書聞,權益以摧感,言則隕涕。謚登曰宣太子。(節(jié)選自《三國志?孫登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銓簡秀士,以為賓友 簡:選拔。 B.登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 略:簡略。 C.與恪等或同輿而載 或:或者。 D.辭對不服,從者欲捶之 捶:毆打。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孫登待人接物態(tài)度的一組是(3分) ①拜登東中郎將,封萬戶侯,登辭疾不曼 ②登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 ③步氏有賜,登不敢辭,拜受而已 ④所賜衣服,必沐浴服之 ⑤至所頓息,又擇空閑之地 ⑥從者欲捶之,登不聽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⑤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孫登平易近人,身邊人才濟濟。身為太子的孫登用平民的禮節(jié)對待下屬幕僚,曾與他們同乘一車,同睡一床;被立為皇太子后,身邊的人才更多。 B.孫登關心百姓利益,不擾民。他外出打獵,經常遠遠避開百姓良田,以免踩踏莊稼;休息時找空閑的地方,以免煩擾百姓。 C.孫登講究孝道,對母親恭敬、孝順。對母親派人送來的衣服,他一定先沐浴然后再穿,以表示恭敬;父親要立他為太子,他則堅決要求先立生身母親為皇后。 D.孫登關心國事,臨終上疏頗有見地。孫登盛年而卒,死前上書孫權,對治國用人等多有忠懇建議,其中提出國家的政令應根據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而變化。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 0分) (1)不忍致罰,呼責數之,長遣歸家,敕親近勿言。(2) 既絕而后書聞,權益以摧感,言則隕涕。(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8—9題。秋閨思二首張仲素其一碧窗斜月藹深暉,悉聽寒?①淚濕衣。夢里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②。其二秋天一夜靜無云,斷續(xù)鴻聲到曉聞。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③外又移軍!咀ⅰ竣?:蟬的一種 ②金微:金微山,即今阿爾泰山,是當時邊關要塞。③居延城:地名,在今新疆境內,一講在今甘肅張掖。8.這兩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結合詩的內容簡要分析。(5分)9.兩首詩在寫法上有哪些共同點?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故雖有名馬, , ,不以千里稱也。(韓愈《雜說》)(2) ,凝絕不通聲暫歇。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3)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蘇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271953.html
相關閱讀:商丘市2015-2016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word 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