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知識點:二氧化氮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易溶于水、易液化,比空氣重。
(2)化學性質:
與H2O反應:
(工業(yè)制HNO3原理,在此反應中,NO2同時作氧化劑和還原劑)



NO、NO2的性質、實驗室制法的比較:




隱含反應:的應用:


通!凹儍簟钡腘O2或N2O4并不純,因為在常溫、常壓下能發(fā)生反應,由于此平衡的存在,導致一些物理量的理論值與實驗值有一定的誤差。例如:
1.收集到的1mo1N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應小于22.4L
2.標準狀況下22.4LNO2的質量大于46g。
3.NO與O2混合后,所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應大于按體積比求得的數(shù)值。
4.溫度影響“”平衡體系,其他條件不變,體系顏色隨溫度改變而改變。升高溫度,氣體顏色變深;降低溫度,氣體顏色變淺。
5.恒容時,在“”平衡體系中增加 N01,相當于增大壓強。


有關混合氣體NO、NO2、O2溶于水的計算:



①×2+②得NO2、O2與水反應生成HN3,的化學方程式為:

①×2+②×3得NO、O2與水反應生成HNO3的化學方程式為:

一般NO、NO2、O2與水反應,可歸納成四種情況:
1.NO和NO2混合
剩余氣體為NO
2.NO2和O2混合

3.NO和O2混合

4.NO2、NO、O2的混合
時,反應后無氣體剩余
特例:當時,無氣體剩余。




相關高中化學知識點:氨氣

氨:


NH3的電子式為,結構式為,氨分子的結構為三角錐形,N原子位于錐頂,三個H原子位于錐底,鍵角107°18′,是極性分子。 分子結構為:



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
氨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氨易液化,在常壓下冷卻或常溫下加壓,氣態(tài)氨轉化為無色的液態(tài)氨,同時放出大量熱。液態(tài)氨氣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的溫度急劇下降;氨氣極易溶于水,在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約700體積的氨氣(因此,氨氣可進行噴泉實驗);氨對人的眼、鼻、喉等粘膜有刺激作用,若不慎接觸過多的氨而出現(xiàn)病癥,要及時吸入新鮮空氣和水蒸氣,并用大量水沖洗眼睛。
2.化學性質:
(1)與水反應,,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在氨水中所含的微粒有:氨水具有堿的通性,如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2)與酸反應生成銨鹽反應實質為:

反應原理拓展NH3分子中N原子有一對孤電子,能夠跟有空軌道的H+形成配位鍵:

(3)具有還原性
(工業(yè)制HNO3的基礎反應)
(Cl2過量)
(NH3過量,可用于檢驗Cl2瓶是否漏氣)
(實驗室制N2)

(治理氮氧化物污染)
(4)與CO2反應制尿素

(5)配合反應



的比較:





氨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總結:




氨的用途:


(1)氨是氮肥工業(yè)及制造硝酸、銨鹽、純堿等的重要原料。
(2)氨也是有機合成工業(yè)(如制尿素、合成纖維、染料等)上的常用原料。
(3)氨還可用作制冷劑。


對實驗室制氨氣常見問題的解釋:

l.制取氨氣時為什么用的銨鹽一般是氯化銨而不是硝銨、硫銨或碳銨實驗室制氨氣用固體混合反應,加熱時反應速率顯著增大。因為在加熱時可能發(fā)生爆炸性的分解反應:,若用硝銨代替,在制氨氣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危險;因為碳銨受熱極易分解出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較多CO2雜質,故不用碳銨;若用硫銨,由于反應時生成,易使反應混合物結塊,產生的氨氣不易逸出。故制NH3時選用
2.不用銨鹽與強堿反應能否制取氨氣能。
①加熱濃度在20%以上的濃氨水,若濃度不夠可加人適量固體和生石灰(CaO)或燒堿:
②將濃氨水滴入盛有固體燒堿或生石灰(CaO)的燒瓶中,使平衡右移,放出,且NaOH、CaO溶于水均放熱,可降低,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將溶于水或使尿素在堿性條件下水解。

3.為什么制NH3用Ca(OH)2而不用NaOH ①固體NaOH易吸濕結塊,不易與銨鹽混合充分而反應;②在加熱條件下,NaOH易腐蝕玻璃儀器。
4.制NH3的裝置有哪些注意事項
①收集裝置和發(fā)生裝置的試管和導管必須是干燥的,因為氨氣易溶于水;
②發(fā)生裝置的試管口略向下傾斜,以免生成的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③導管應插入收集裝置的底部,以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④收集NH3的試管口塞一團棉花,作用是防止NH3與空氣形成對流,使收集的NH3較純,還可防止NH3逸散到空氣中。
5.用什么方法收集NH3只能用向下排空氣法,因為NH3極易溶于水,密度又比空氣小。
6.怎樣收集干燥的NH3將NH3通過盛有堿石灰或固體NaOH的干燥管,但不能選用濃、無水等作干燥劑,因為它們均能與NH3發(fā)生反應。
7.怎樣檢驗NH3已充滿試管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處,若試紙變藍,則NH3已充滿;把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接近試管口,若產生大量白煙,則NH3已充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er/379594.html

相關閱讀:高二物理提高學習效率七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