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1、掌握《史記》一書的作者、內(nèi)容、特點
2、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5、了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
[學習重點]
1、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2、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自學導練]
一、文學、文化常識
1、作家作品
司馬遷(前145—前90?):字子長,西漢 、 、 。夏陽(今陜西韓城市)人,生活在西漢武帝時代。
《史記》共130篇,52萬字,包括八“ ”、十“ ”、十二“ ”、三十“ ”、七十“ ”,記事上起 ,中經(jīng)唐、虞、夏、商、周、秦,下迄 年間。
《史記》中最激動人心的思想在今天看來主要有四點:其一是它所表現(xiàn)的進步的民族觀。其二是它所表現(xiàn)的進步的經(jīng)濟思想。其三是它所表現(xiàn)的強烈的民主性與批判性。其四是貫徹全書的那種豪邁的人生觀、生死觀、價值觀。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偉大的 著作,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偉大的 著作。從歷史的角度講,《史記》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兩千多年“ ”的歷朝“正史”的先河;從文學的角度講,《史記》第一次運用豐富多彩的藝術(shù)手法,給人們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而又各具個性的歷史人物。他們千姿百態(tài),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約有一百多個。
《史記》人物與先秦文學人物的顯著差異在于它們鮮明的個性。由于作者十分注意設(shè)身處地揣摩每個情節(jié)、每個場面的具體情景,善于將人物置于 當中,通過 手法并力求逼真地表達出每個人物的心理個性,因此《史記》的描寫語言和他為作品人物所設(shè)計的對話都是異常精彩的。
《史記》文學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它的抒情性!墩俊妒酚洝肥且磺鷲鄣捻灨琛⒑薜脑{曲,是一部飽含作者滿腔血淚的悲憤詩。魯迅曾說司馬遷“恨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于千秋,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 , 矣。”
2、楚漢之爭概況簡介
前207年10月,劉邦入關(guān),降秦王子嬰,還軍霸上;12月項羽破關(guān)而入,劉、項在鴻門會面,雙方斗爭開始。次年春,項羽以盟主身份召開戲西(今陜西臨潼東)之會,封18人為諸侯王,本人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劉邦為漢王,都南鄭(今陜西省南境)。
劉邦到南鄭后,積極準備反攻,先奪取關(guān)中三秦之地作為根據(jù)地,然后出兵東向,進攻項羽,曾多次被項羽打敗,到前203年秋,得到韓信的幫助,才形成足以跟項羽抗衡的力量。項羽乃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定約后,項羽東歸,劉邦也準備西歸。這時張良、陳平向劉邦提出建議,趁此時機消滅項羽。后在韓信、彭越幫助下,圍項羽于垓下(今安徽靈壁南)。項羽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
《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的斗爭。故事開始時,項羽擁兵40萬,而劉邦只有10萬。從“鴻門宴”的情節(jié),讀者已經(jīng)能清楚地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的結(jié)局了。項羽由主動步步轉(zhuǎn)化為被動,而劉邦卻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動轉(zhuǎn)為主動。當年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項羽直率粗獷與劉邦胸有成府判若云泥。
“鴻門宴”這個故事發(fā)生在陳涉起義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各地云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自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nóng)民出身的劉邦。公元前207年,項梁戰(zhàn)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時派劉邦領(lǐng)兵攻打函谷關(guān)。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guān),便封為關(guān)中王。陳勝失敗后,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劉邦也投靠了項梁。項羽在鉅鹿(今在河北)大敗秦軍,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同時,劉邦從黃河以南打進武關(guān),攻下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當?shù)馗咐霞s法三章,廢除秦苛法,準備在關(guān)中稱王。后來在謀士勸說下,退出咸陽,還軍霸上,派兵把守函谷關(guān),以防諸侯軍入境。
項羽大破秦軍后,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guān),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guān)中稱王。項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fā)兵攻打劉邦。劉邦面臨危急的情況,在紛紜頻仍的戰(zhàn)斗中,產(chǎn)生了這一次酒宴上的斗爭。
二、知能訓練
(一)、閱讀文章第一段,完成1-5題。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 )關(guān)中 ②旦( )日饗( )士卒,為( )擊破沛公軍 ④好( )美姬
③范增說( )項羽曰 ⑤皆為( )龍虎 ⑥未得與項羽相( )見 ⑦使子嬰為相( )
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旦日饗士卒( ) ②范增說項羽曰( )
3.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相 ①未得與項羽相見( ) ②使子嬰為相( )
⑵在 ①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 ②此其志不在小( )
⑶軍
①沛公軍霸上( ) ②為擊破沛公軍( )
③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 ④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
⑷為
①為擊破沛公軍( ) ②皆為龍虎( ) ③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
⑸于
①使人言于項王曰( ) ②貪于財貨( ) ③長于臣( )
4.翻譯文段中的句子。
①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譯文:
②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譯文:
5.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填空。
本段文字交待了劉、項雙方 的對比,表明項羽一方 , 。但此時雙方此時本應“戮力攻秦”,而曹無傷的告密, 。
(二)、閱讀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題。)
6.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①鯫生說我曰( ) ②沛公奉卮酒為壽( )③要項伯( )
7.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張良是時從沛公( ) ②旦日不可蚤自來謝項王( )
③固不如也( ) ④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
⑤秦時與臣游( ) ⑥亡去不義( )
⑦不如因善遇之( ) ⑧且為之奈何( )
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寫出本字。
①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通 ②要項伯 通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通
9.解釋下列多義詞。(10分,每空0.5分)
⑴善 ①素善留侯張良( ) ②不如因善遇之( )
⑵故 ①君安與項伯有故( ) ②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
⑶乃 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
⑷幸 ①婦女無所幸( ) ②故幸來告良( )
⑸以
①具告以事( )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
③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 ④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 )
⑹王
①沛公欲王關(guān)中( )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
③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 ④秦地可盡王也( )
⑺之
①珍寶盡有之( ) ②為之奈何( )
③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 ④鯫生說我曰……故聽之( )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10.解釋下列句中古今異義詞的古義和今義。
⑴沛公居山東時——山東 古義: 今義:
⑶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婚姻 古義: 今義:
⑷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所以 古義: 今義:
⑸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出入 古義: 今義:
⑹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 古義: 今義:
11.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釋。
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活用形式: 解釋:
②項伯殺人,臣活之 活用形式: 解釋:
③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活用形式: 解釋:
④于是項伯復夜去 活用形式: 解釋:
12.翻譯下列句子。
①具告以事 譯文:
②為之奈何 譯文:
③孰與君少長 譯文:
④沛公奉卮酒為壽 譯文:
(三)、閱讀文章第三、四兩段,完成13-22題。
13.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①戮力攻秦( ) ②范增數(shù)目項王( )③玉?( )
④?目視項王( ) ⑤目眥盡裂( ) ⑥沛公之參乘( )
14.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戮力攻秦( ) ②范增數(shù)目項王( )
③因擊沛公于坐( ) ④故遣將守關(guān)者( )
⑤而聽細說( ) ⑥坐須臾( )
⑦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 ⑧若入前為壽( )
⑨常以身翼蔽沛公( ) ⑩臣死且不避( )
1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寫出本字。
①令將軍與臣有? 通 ②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通
16.下列句中與“項王按劍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B.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C.拔劍切而啖之 D.勞苦而功高如此
17.根據(jù)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
樊噲闖帳后的表情是 ,在他的慷慨陳詞中,首先提起懷王之約的意圖是 ;直接指責項羽的話是 ,收到的效果是 。該段文字中有幾個成語現(xiàn)在仍在使用,請寫出三個: 、 、
18.項羽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從中可以看出項羽什么樣的性格特征。答: 。
19.劉邦親赴鴻門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幾段文字表現(xiàn)了劉邦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答:原因:
劉邦性格:
20.鴻門宴上活躍著眾多的人物,請概括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這些人物的?效果怎樣?
答:方法:
效果:
21.毛澤東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中用兩句是深刻了項羽在鴻門宴上的歷史教訓,用以指導革命戰(zhàn)爭。這兩句詩是 。
2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說說這些描寫反映了項羽的那些弱點。
①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譯文: 。
②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賜之彘肩。”“壯士!能復飲乎?”
譯文: 。
分析: 。
(四)、閱讀文章后三段兩段,完成23-27題。
23、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會其怒,不敢獻 (會:趕巧碰上)B. 沛公則置車騎 (置:放棄)
C. 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道:道路) D.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督過:動詞,責備)
24、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拔劍撞而擊之 ②公為我獻之
B.①乃令張良留謝 ②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C.①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②唉!豎子不足與謀
D.①今者出,未辭也 ②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5、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 大王來何操? B. 沛公安在? C. 為之奈何? D. 何辭為?
26、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2)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3)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27、簡答:
(1)“項王則受壁,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表現(xiàn)了兩人怎樣的性格?

(2)沛公在鴻門宴上低三下四,回到軍帳后“立誅殺曹無傷”與他最終成就霸業(yè)有什么關(guān)系?

三、反饋形成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寫宴會前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
問:共寫了哪幾件事?
答:

第二部分:(3-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 ,情節(jié)的高潮。
問:此部分有三起、三落,請指出:
三起: → →
三落: → →
第三部分:(5-7)宴后,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nèi)奸。
問:此事給項羽和劉邦分別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答:
四、過關(guān)鞏固: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仙,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漢將楊喜)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曰?”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船(船靠岸)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史記•項羽本紀》)
1.“騎能屬者”的意思是 ( )
A.騎著戰(zhàn)馬的下屬 B.能跟得上的騎兵
C.能跟得上的下屬 D.下屬中善于騎馬的人
2.“左,乃陷大澤中”的意思是 ( )
A.向左走,于是陷入低洼地中 B.向左走,就是一片下陷的低洼地
C.左邊,就是一片下陷的低洼地 D.左邊的軍隊于是陷入了低洼地
3.第一段未句“如大王言”所指的實際內(nèi)容是 ( )
A.所當者破,所擊者服 B.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C.必三勝之 D.殺數(shù)十百人
4.對下面兩個句子的理解,正確的是 ( )
①殺數(shù)十百人 ②眾數(shù)十萬人
A.殺了幾千人/有幾十萬百姓 B.殺了幾千人/有十萬軍隊
C.殺了百八十人/有十萬軍隊 D.殺了百八十人/有幾十萬百姓
5.“與其騎會為三處”的意思是 ( )
A.項王與他的騎兵在三個地方會合 B.項王與赤泉侯的騎兵在三個地方交戰(zhàn)
C.赤泉侯與他的騎兵在三個地方集結(jié) D.赤泉侯與項王的騎兵在三個地方交戰(zhàn)
6.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理解正確的是 ( )
①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 ②籍獨不愧于心乎
③亦足王也 ④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7.對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辟易數(shù)里:驚退 B.亡其兩騎:損失
C.吾知公長者:年紀大的人 D.吾聞購我頭千金:懸賞
8.對下面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我何渡為:為什么 B.若非吾故人乎:你
C.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即使 D.不忍殺之,以賜公:拿來
9.對文意的敘述與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 )
A.項羽在身陷重圍、兵力將盡時仍能斬將突圍,足見其勇武非凡。
B.項羽不愿東渡烏江,是因為覺得沒有臉面見“江東父兄”。
C.項羽強調(diào)“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是他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現(xiàn)。
D.項羽自刎前,不忍殺死自己的坐騎,更不忍殺死故人,表現(xiàn)出一種霸王的仁慈。
10. 翻譯句子:
(1). 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2).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11.根據(jù)文中兩處劃線句子,分析項羽這一人物形象。
12.學習課文中描寫對鴻門宴的場面的寫法,寫一段文字,描寫一個場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38251.html

相關(guān)閱讀:《蘭亭集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