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最多犯的十大錯誤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在相關紀念活動和媒體報道中,“祖國60歲生日”頻頻出現(xiàn),正確的說法應是“新中國60歲生日”。“新中國”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祖國”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國家,我們的祖國是中國(China),有5000年的文明史。

  二、經(jīng)常誤用的量詞是:位。

  如:“三位罪犯落入法網(wǎng)”“我是一位歌手”。作為量詞,“位”是含有敬重意味的,不應用于“罪犯”等不應受到敬重的人,也不應用于自稱。

  三、媒體中容易用錯的成語是:首當其沖。

  如:“他首當其沖堅持上一線工作”“大地讓人首當其沖想到的是母親”。這類說法不僅出現(xiàn)在廣播電視中,也出現(xiàn)在報刊圖書里。所謂“首當其沖”,義為首先受到?jīng)_擊,遭遇災難與不幸,不能理解為“沖鋒在前”,也不能簡單地等同于“首先”。

  四、日歷上的常見用字錯誤是:“己?年”的“?”。

  2009年是農(nóng)歷己丑年,有人以為“丑”的繁體字是“?”,就在日歷中將“己丑年”誤為“己?年”。其實“己丑年”里的“丑”本有其字,它是地支的第二位,和繁體字“?陋”的“?”無關。

  五、地方宣傳中經(jīng)常誤用的詞語是:故里。

  一些地方為了提高知名度,常號稱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該名人曾在當?shù)鼐幼。其實?ldquo;故里”指的是故鄉(xiāng)、家鄉(xiāng)。住過的地方應稱“故地”,住過的居室應稱“故居”,它們和“故里”不是一回事。

  六、影視劇中經(jīng)常寫錯的人名是:貂蟬。

  如:“貂嬋是所謂的四大美女之一”!度龂萘x》中貂蟬出現(xiàn)在漢代,當時人認為“貂”與“蟬”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來作美女的名字。“嬋”可以形容女子姿態(tài)美好,但人名“貂蟬”是不能寫成“貂嬋”的。

  七、菜單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錯誤的菜名是:宮爆雞丁。

  不少人誤以為此菜出自宮廷,其烹飪方式是爆炒,因而得名“宮爆”。其實,正確的寫法應是“宮保雞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寶楨有關。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稱為“丁宮保”。據(jù)說,丁寶楨的家廚擅長花生炒雞丁,后來這道菜由丁府傳到民間,因此得名“宮保雞丁”。

  八、網(wǎng)絡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貼”。

  網(wǎng)上的“發(fā)帖子”“讀帖子”經(jīng)常誤為“發(fā)貼子”“讀貼子”。帖,音tiě,核心含義是寫有文字的紙片,是名詞。貼,音tiē 高考,核心含義是把薄片粘到別的物體上,是動詞。網(wǎng)上的“帖子”,雖非紙質,但其以簡短的文字記錄、傳遞信息的特點,與傳統(tǒng)的“帖子”相同,是不能寫成“貼子”的。

  九、時政文章中容易出錯的詞語是:興亡周期律。

  1945年黃炎培訪問延安,在同毛澤東的交談中,他說到中國歷史上不少政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沒有跳出“興亡周期律”的支配。“興亡周期律”這一概念由此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直至今天。但長期以來,媒體宣傳中都將“興亡周期律”誤為“興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種規(guī)律,指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某些特點反復出現(xiàn),不是兩個數(shù)值的比率。

  十、引文容易張冠李戴的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媒體在引用這段話時,常說成是唐代名臣魏征所言。其實,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時候說的。他的意思是善于進諫的魏征去世,使自己少了一面鏡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41310.html

相關閱讀:高二政治高效備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