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當代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 第1時 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 學案(魯教版選修6)
學習目標 當代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
1.全球氣候變暖
(1)原因:人類活動,使大氣中①________________等溫室氣體的濃度不斷增加,②____________增強。
(2)危害:引起冰雪消融,導致全球③________升高,使一些沿海地區(qū)面臨被淹沒的威脅。
2.臭氧層遭到破壞
(1)分布:④________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并有擴大的趨勢,北極地區(qū)和我國的⑤____________上空也存在臭氧濃度相對周圍地區(qū)較低的區(qū)域。
(2)原因: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
(3)危害: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使到達地面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增強,會引發(fā)⑦________、白內障和某些傳染病,還會擾亂食物鏈,造成某些生物⑧__________,并使農作物減產,導致糧食危機等。
3.酸雨蔓延
(1)成因:由于人類燃燒⑨________________等化石燃料,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⑩____________________等酸性氣體形成酸雨。
(2)危害: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變成荒漠、○11______________,被稱為“空中死神”。
4.森林銳減
(1)生態(tài)效益:森林在○12__________、調節(jié)氣候、○13________________以及維持全球生態(tài)平衡方面有重要價值,被譽為“○14________________”。
(2)原因:人為的○15______________、森林火災、○16____________等,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急劇減少。
5.水體污染
(1)原因:人類生產與生活排放的大量污水不僅污染○17__________,而且也污染了海洋。
(2)危害:陸地水體的污染不僅導致人類的疾病,也造成全球大面積的缺水。海洋污染使魚蝦和其他海洋生物減少,“○18________”等生態(tài)災害頻繁發(fā)生。
6.土地荒漠化面積擴大
(1)概念:土地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化和○19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造成的○20____________和具有旱害的半濕潤地區(qū)的土地退化。
(2)危害:土地喪失生產能力。
7.生物多樣性遭破壞
(1)原因:森林被毀、○21____________、環(huán)境受到污染以及人類對野生動物的○22____________。
(2)危害:致使許多珍稀的生物種群已經或者瀕臨滅絕。
8.垃圾污染與危險廢物轉移
(1)危害:垃圾等固體廢棄物不僅占用○23________,污染大氣,傳播疾病,而且污染農田和○24__________。
(2)轉移:工業(yè)垃圾及有毒廢棄物從發(fā)達國家向○25______________國家轉移,已成為新的全球環(huán)境安全問題。
基礎達標練
考查點1 全球氣候變暖
據專家預測,因全球氣候變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將升高40~50厘米。下圖為“我國某地區(qū)海陸過渡地帶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海平面上升對該地帶的影響有(雙選)( )
A.加劇農田土壤鹽堿化 B.灘涂面積減少
C.淹沒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2.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有(雙選)( )
A.臭氧層破壞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考查點2 酸雨蔓延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氣體進入大氣后被緩慢氧化,分別形成硫酸和硝酸,隨雨、雪、冰雹和霧降落地面形成酸雨。據此回答3~4題。
3.下列情況可能造成酸雨的是( )
①森林遭到亂砍濫伐 ②工業(yè)上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③廣大農村居民燃燒沼氣、芷嚺欧糯罅课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4.減少城市酸雨產生的最佳途徑是( )
A.使用無鉛汽油
B.工廠把煙囪造高
C.工業(yè)上將生石灰與含硫煤混合使用
D.大力推廣使用煤氣作生活燃料
考查點3 土地荒漠化
內蒙古草原地區(qū)濫挖發(fā)菜、甘草現象十分嚴重,國務院為此曾專門發(fā)出通告禁止挖發(fā)菜、甘草。據此回答5~6題。
5.國務院做出上述決策的原因是( )
A.食用發(fā)菜會造成大面積流行病
B.上述植物屬珍稀物種,應加以保護
C.保護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及沙塵暴
D.濫挖發(fā)菜會導致外物種入侵
6.20世紀50年代以,內蒙古地區(qū)荒漠化問題趨于嚴重的根本原因是( )
A.過度農墾及水資利用不當
B.工礦開發(fā)不重視環(huán)境保護
C.過度放牧和過度樵采
D.迫于人口壓力和管理失誤
考查點4 生物多樣性遭破壞
7.下圖是“2000年世界瀕危物種數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國家的瀕危哺乳動物、鳥類種數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歸納圖中瀕危物種分布國家的地理位置特點。
(2)分析印度尼西亞瀕危物種數量較多的原因。
方法技巧練
主要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措施
讀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臭氧含量最低值約________DU(為多布森單位),當臭氧含量在________DU時稱臭氧層空洞。南極臭氧層空洞在南極________季最大。
(2)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氣垂直分層中的________層,該層氣溫隨著高度增加而________,主要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消耗臭氧的物質主要是人為排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南北半球而言,這類物質主要自________半球,經________輸送到南極上空。
(4)大氣中臭氧減少,使射向地面的________增多,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生物界的影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簡述防治臭氧層空洞的措施和方法。
方法技巧 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及解決措施
環(huán)境問題解決措施
全球性氣
候變暖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利用的技術和效率,采用新能,植樹造林
臭氧
層破壞減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制新型制冷系統,參與國際保護臭氧層合作
酸雨問題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資的綜合利用
生物多
樣性減少保護環(huán)境,防止生態(tài)破壞和環(huán)境污染,禁止濫捕濫殺野生動物,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海洋污染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防止石油泄漏等,加強海洋環(huán)境管理
問題 教材P17
(1)環(huán)境問題是指在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作用下,環(huán)境向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方向變化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2)隨著人類人口的增加,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人類從環(huán)境索取資和向環(huán)境排放污染物的速度空前加大,環(huán)境問題由輕到重,由地域性走向全球化,已經到了危及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程度。
活動 教材P22
分析家鄉(xiāng)存在的環(huán)境問題,可以從生態(tài)破壞和環(huán)境污染兩方面入手,不僅要分析給家鄉(xiāng)帶的危害,還應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分析這些環(huán)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找出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主要措施。
【答案解析】
知識清單
①二氧化碳、甲烷、跍厥倚、酆F矫
④南極、萸嗖馗咴、奕祟愊虼髿庵写罅颗欧怕确鸁N
⑦皮膚癌、鄿缃^ ⑨煤、石油、天然氣
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 ○11建筑物遭到腐蝕
○12凈化空氣 ○13涵養(yǎng)水 ○14大自然的調度室
○15濫砍亂伐 ○16酸雨污染 ○17陸地水體 ○18赤潮
○19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 ○20干旱、半干旱
○21草原遭破壞 ○22大量捕殺 ○23土地 ○24地下水 ○25發(fā)展中
基礎達標練
1.AB 2. BC
3.C 4.C [化石燃料的燃燒會釋放硫氧化物,汽車尾氣中含有氮氧化物,這些都是形成酸雨的酸性氣體。生石灰與含硫煤混合使用,在燃燒時發(fā)生固硫反應,使含硫化合物不直接進入大氣。]
5.C 6.C [濫挖發(fā)菜、甘草等會破壞草原植被,從而加劇內蒙古草原地區(qū)的荒漠化,該地區(qū)鄰近西北風的地,草原植被破壞也會造成沙塵暴發(fā)生的頻率加大。內蒙古地區(qū)荒漠化問題趨于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人為原因,主要是過度放牧和過度樵采。]
7.(1)低緯度或熱帶國家;島嶼或臨海國家。
(2)物種豐富;火、地震、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多;人類過度采伐、毀林,破壞了其生存環(huán)境;人類過度捕殺。
解析 本題考查環(huán)境問題(瀕危物種)的分布、成因,意在考查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的歸納、推理能力。第(1)題,對圖示國家的位置進行分類,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總結其分布特點;第(2)題,結合印度尼西亞的位置、地質、氣候等特征,從自然、人為兩方面分析其瀕危物種多的原因。
方法技巧練
(1)140 200 春
(2)平流 增加 臭氧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而升溫
(3)氯氟烴化合物 北 大氣環(huán)流
(4)紫外線 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發(fā)病率增加,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 農作物減產,森林受損,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繁殖
(5)減少氯氟烴的排放,積極尋找替代品。
解析 由題干知,本題旨在考查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中的臭氧層空洞問題,熟記臭氧層空洞的特點,理解領會其形成的原因是解題的關鍵。南極臭氧層空洞一般在春季(南半球)最為明顯,由圖也可以看出。臭氧層主要分布在平流層,由于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線,使平流層的氣溫自下而上,隨高度增加而升高;臭氧層出現空洞是臭氧減少的結果,而臭氧量的減少則是由于人類大量排放氯氟烴等氣體造成的。由于臭氧量的減少,吸收的太陽紫外線輻射減少,使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使白內障、皮膚癌患者增多,破壞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免役系統,對農作物、水生生物的生長發(fā)育極為不利;根據臭氧層空洞的形成原因即人為排放的氯氟烴化合物過多,可通過減少氯氟烴的排放,積極尋找替代品解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er/41448.html
相關閱讀:當代環(huán)境問題的產生及其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