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政治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應縣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政治試題1.有人這樣評價當前的社會文化現象:“翻開雜志美人多,打開電視廣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買本新書錯字多。”這種評價(  )A.說明文化市場需要引導和規(guī)范 B.認為必須保護文化的多樣C.肯定了建設和諧文化取得的成就 D.反映出通俗、流行是大眾文化的主流2.“蟻族鬧蝸居,神馬駕浮云”,從虛擬世界到現實生活,網絡熱詞成為了一種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實地折射出時代的社會訴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這表明(  )①人們面臨著文化消費的多重選擇、谌藗冊趯嵺`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文化、鄞蟊妭髅降纳虡I(yè)性影響越來越大、艽蟊娢幕瘜ι鐣l(fā)展產生影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群眾性小戲小品創(chuàng)作演出十分活躍,涌現出一大批精品佳作。這告訴我們,要想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必須(  )①提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文化產品 ②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巯拗仆ㄋ孜幕l(fā)展  ④立足人民群眾多樣的文化需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下邊漫畫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企業(yè)應該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谛枰嘤拿黠L尚,建設和諧文化、蹏乙訌妼ξ幕袌龅墓芾砗鸵龑А、芮嗌倌暌訌娝枷氲赖滦摒B(yǎng),自覺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  )A.社會主義榮辱觀 B.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D.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6.沈陽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東北文化產業(yè)博覽交易會,展會的重點是打造具有濃郁東北地方民族風情的文化品牌,突出文創(chuàng)、動漫、多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yè)優(yōu)勢,大力推介原創(chuàng)文化產品、服務項目及數字文化產品,以展現東北地區(qū)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特色。這表明(  )A.地域文化之間沒有共性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獨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D.中華文化在性質上是全國地域文化的總和7.2015年5月份以來,法國普瓦提埃大學孔子學院、西班牙馬德里孔子學院、泰國清邁大學孔子學院等相繼組織了漢語水平考試。2015年7月20日,古巴孔子學院首批的22名學生結束了中文學習,從孔子學院畢業(yè)。這表明(  )A.中華文化走向世界B.中華文化以開放的心態(tài)接受外來文化C.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相比具有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D.漢語是世界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途徑8.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兩岸萬名青年大交流主題聯歡活動,堪稱今年最高規(guī)格、也最具青春活力的兩岸民間交流活動。成千上萬的兩岸青年身穿印有“兩岸同心我們同行”的T恤衫,共同欣賞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高唱《龍的傳人》,共同為兩岸的藝術家鼓掌歡呼,現場氣氛十分融洽和熱烈。從文化生活角度看,“兩岸同心我們同行”兩岸萬名青年交流活動的舉辦(  )①有利于兩岸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加強兩岸同胞的精神交流、谟欣谠鎏韮砂蛾P系和平發(fā)展的活力 ③有利于推動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的實現、苡欣谠鰪妰砂肚嗄陮χ腥A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9.用先進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件關系民族千秋發(fā)展的大事,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下列關于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根植于綿延數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具有時代性A. B.C. D.10.鮑宗豪說“文化全球化”不等于“美國化”,要警惕當前全球文化霸權主義的影響。21世紀初以來,全球文化霸權主義借助信息與傳播的優(yōu)勢,日益主導世界文化產業(yè)、文化市場。因此,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思想的影響,為此(  )要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先進文明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的圖謀,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要兼收并蓄、照抄照搬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f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辯證取舍、擇善而從A. B.①②④ C. D.11.下列體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  )①四海之內皆兄弟、谔煨薪。右宰詮姴幌ⅰ、厶斓莱昵凇、芮トf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古希臘哲學家說“人是馴化或開明的動物”,“人是政治生物”;后來有人說“人是文化的動物”;再后來又有人說“人就是人,不是動物”,“人的本質是文化”。上述材料說明( )A.文化是一種社會政治現象 B.文化和人沒有本質的差別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產生 D.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現象13.在5000多年的歷史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其中許多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熠熠生輝,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這說明( )A.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 B.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C.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14.中國之所以在金融危機襲來之際逆勢前行,不僅在于擁有“中國道路”,也在于擁有“中國精神”。正是“中國精神”造就了這個國家遇難不懼的定力、化危為機的魄力。這說明( )①文化決定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遷,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②文化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進方向 ③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 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一頭叫囂要吃羊卻永遠吃不到羊的狼,一群永遠用智慧戰(zhàn)勝威脅、運氣也絕佳的羊——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輕白領中迅速走紅。這部具有超強人氣的長篇動畫片以“童趣但不幼稚,啟智卻不教條”的鮮明特色,在國內各項動畫比賽中屢獲殊榮。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所以能征服觀眾,是因為( )①優(yōu)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優(yōu)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③優(yōu)秀文化能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④優(yōu)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16.“和諧”這個中國古代哲學理念在現代外交上的運用,將引導中國實現穩(wěn)定和繁榮,并為建立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發(fā)揮積極作用。這體現了 (  )A.只有正確的認識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B.要使主觀符合客觀,就必須從實際出發(fā)C.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D.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意識才能推動事物的發(fā)展1720多年來,我國從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的確定到法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從改革教育管理體制到西部“兩基”攻堅,從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到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推動了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變,促進了教育公平和民生改善。這說明(  )A.認識是對客觀對象的正確反映 B.認識推動人們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C.認識是實踐的根本目的和歸宿 D.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1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從唯物論角度看,這首詩主要反映了(  )。A.物質是運動的B.對同一事物,人們的反映有差別C.四季更替是不可違背的D.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19.“神舟九號”升空后,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調皮”地玩起了紙筆失重漂浮。試想在太空中劉洋的紙筆會遵循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嗎?這說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點?(  )A.會 真理具有永恒性B.會 真理具有客觀性C.不會 真理是有條件的D.不會 真理具有反復性20.對下圖理解正確的是(  )①形而上學始終與唯心主義相結合,辯證法始終與唯物主義相結合 ②辯證法要么與唯物主義相結合,要么與唯心主義相結合、坌味蠈W要么與唯物主義相結合,要么與唯心主義相結合、苻q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在聽完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的講座后,一些聽眾感到有些失望,便問他:“你講的那些內容我們也知道,可為什么我們之間的差距會那么大呢?”這位企業(yè)家說:“那是因為你們僅是知道,而我卻做到了,這就是差別!边@句話表明實踐高于理論認識,因為實踐具有(  )A.直接現實性 B.客觀規(guī)律性C.主觀能動性 D.普遍有效性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對毛澤東的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認識運動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huán)運動 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huán)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fā)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A. B.C. D..莎士比亞說“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tǒng)”,卡萊爾說“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以下對上述觀點的理解錯誤的是(  )書本知識是作者主觀努力的結果 書本知識于讀者可能是間接經驗,于作者卻可能是直接經驗,是讀者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 書本知識來源于實踐 陸游的觀點否定了間接經驗的重要性A. B.C. D.24. “刻舟求劍”者,其實也有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政治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er/622756.html

相關閱讀:高二政治下冊期末調研模擬測試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