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百日維新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課標要求
簡述百日維新的主要內(nèi)容,分析其特點。
★目標:
(一)知識與目標:
1、識記康有為兩次上書,進呈《日本變政考》《俄彼得變政記》,組織保國會,維新變法浪潮激蕩全國。掌握百日維新的開始的標志和基本內(nèi)容。
2、理解資產(chǎn)階級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轉(zhuǎn)入政治實踐的原因,分析百日維新的進步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探究百日維新在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表歸納和問題探究維新變法的內(nèi)容,進行材料收集和討論。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派以國家、民族的命運為己任,要求變法,順應歷史潮流,是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巨大進步。
2、維新變法運動是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產(chǎn)物,是中國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的產(chǎn)物與要求,是先進的中國人從學習西方器物遞進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與深化。
★重點與難點:
重點:百日維新的背景及基本內(nèi)容。
難點:對百日維新的評價。
★教材內(nèi)容分析與建議:
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日趨嚴重,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走到歷史前臺,在中國資產(chǎn)階級遠未成熟的時候,發(fā)動了一場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的政治運動──戊戌變法。教材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這次變法的有關(guān)情況:救亡與變法的呼聲再起,百日維新。建議教師在教學時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適當利用新聞報道、文件奏折、圖片等各種歷史資料,創(chuàng)設相應的歷史情境,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而體會維新變法運動在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近代中國的先進分子對救國之路上下求索的艱辛歷程。
★教學過程及要點:
〔新課導入〕采用談話導入法:
拿破侖關(guān)于中國有一句名言,“中國是頭睡獅,就讓它永遠睡下去吧!”鴉片戰(zhàn)爭之前,中國確實像一頭睡獅,但鴉片戰(zhàn)爭的炮火使這頭睡獅逐步醒來。鴉片戰(zhàn)爭導致新思想的萌發(fā),甲午中日戰(zhàn)爭導致更多的中國人醒來。
隨著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水平有了質(zhì)的飛躍,維新運動由理論宣傳進入政治實踐階段。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異想天開地想要依靠光緒皇帝的支持來進行一場旨在改變中國危局的維新變法運動。
由此導入新課學習。
一、救亡與變法的呼聲再起:
1、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險:
時間國別強占租借地或割占領土
1897年德國膠州灣
1897年俄國旅順和大連
1898年法國廣州灣
1898年英國“新界”和威海衛(wèi)
戊戌年間,帝國主義瓜分中國又達到一個狂潮。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德國借口兩名傳教士被殺,突然出兵占領膠州灣,并無理要求租借膠州灣。愚蠢的清廷竟然邀請俄國艦隊來到膠州灣,希望以此遏制德國,結(jié)果引狼入室,俄軍趁機強占了大連、旅順兩港。1898年農(nóng)歷二月十一日,俄國向清廷要求租借兩港二十五年,清廷被迫答應。接著,法國要求租借廣州灣九十九年,并把魔爪伸向粵桂;英國要求繼續(xù)九龍半島的九十九年借約,更無理強行租借日本撤離后的威海衛(wèi);日本則向清廷聲明:不得割讓與臺灣相近的福建省(伺機窺視福建);俄國更貪婪地禍及滿、蒙、新疆。這樣,中華民族真正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2、維新運動由理論宣傳轉(zhuǎn)入政治實踐:
(1)康有為改變維新變局的兩次上書:
⊙《上清帝第五書》(1897年):
背景:德國強占膠州灣
1897年,德國公然派出艦隊侵占中國山東膠州灣。沙俄租占旅順大連灣,并將整個東北均置于其魔爪之下。接著,其他列強也紛起效尤,進而在中國掀起了一場爭奪獨占區(qū)和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狂潮。
內(nèi)容:指出變法圖強才能救亡圖存
康有為針對德占膠州后的險惡局面,寫出了《上清帝第五書》。在《上清帝第五書》中,康有為指出,德國侵占膠州之后,“瓜分豆剖”已“漸露機牙”;并說此間“萬國報館議論沸騰,咸以分中國為言”。在此危亡之際,他急迫要求及時變法,強調(diào)“圖保自存之策,舍變法外別無他圖”,變法圖強才可以救亡圖存。從而,鮮明地舉起了圖強救亡的旗幟。他并且激動地寫道:如仍然“茍且度日,因循守舊”,不奮起變法圖強,“恐自爾之后,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同時,他還就變法的步驟、革新要點等進一步作了陳述。
影響:感動光緒帝,為光緒帝采取接見任用康有為的行動提供了機會。
這次上書奏折在請工部堂官代遞時,該部堂官竟因“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這句話言詞過激不肯代遞。無奈之下,康有為又欲南歸繼續(xù)從事變法的宣傳、組織工作。恰在此時,已與康有為有過接觸的翁同?,于一月初四日(12月12日)出面挽留,告訴康有為光緒帝的變法圖強的態(tài)度仍十分堅決,希望他繼續(xù)留在北京。
自甲午戰(zhàn)后直到德占膠州、俄據(jù)旅大以來,光緒帝對國家前途愈加憂慮。當膠州事件發(fā)生,翁同?便向光緒帝推薦了正在呼吁變法救亡的康有為。接著,以敢言而著稱的兵部給事中高燮曾,又以康有為“學問淹長,熟諳西法”奏請予以召見。高燮曾的公開奏請,給光緒帝采取接見任用康有為的行動提供了機會。但是控制總理衙門的恭親王奕欣以康有為的職位太低,皇帝直接召見沒有先例為由,反對光緒帝召見康有為。奕欣建議先傳康有為到總理衙門一談,如果其言可用,才好為康有為破例。光緒帝只得命總理衙門大臣“隨時接見康有為,詢問天下大計,變法之宜,命令如有所見及有著述論政治者,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進呈!薄
1898年1月,李鴻章、翁同?、榮祿及刑部尚書廖壽恒、戶部左侍郎張蔭桓,在總理衙門西花廳接見了康有為。在這次接見中,康有為面對朝廷中最有勢力的幾位大臣,宣講了變法革新的必要,也駁斥了守舊官員的謬論。在諸臣接見康有為之后的當天,翁同?便將諸臣接見時康有為的言詞向光緒帝奏聞,當光緒帝得到康有為在被接見中有薦書的表示時,便立即命總理衙門大臣“呈進工部主事康有為所著《日本變政考》、《俄皇大彼得變政考(記)》等書”。在大臣接見康有為之后的第6天(1月29日),光緒帝又諭令總理衙門大臣,進一步明確重申“自后康有為如有條陳,即日呈遞,無許阻格,并命康有為具折上言”。正是在光緒帝的諭令之下,此后不久,原被工部堂官拒遞的康有為之《上清帝第五書》,由總理衙門大臣遞到光緒帝的面前。光緒帝看到康有為的這份充滿熱忱的奏折,被其深深地打動了,尤其當他看到“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的話語時,肅然動容,并以此對軍機大臣說:“非忠肝義膽,不顧死生之人,安敢以此直方陳于朕前乎!”
⊙《上清帝第六書》(即《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1898年):
內(nèi)容:重申國家面臨的嚴重危機,主張學習日本明治維新,進行全面改革。
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上了《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第六書),請求光緒帝決定發(fā)起戊戌變法。在這篇奏折中,他引述當時波蘭、埃及、土耳其、緬甸等國,由于守舊不變,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險境,認為世界各國的趨勢,“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nèi)酝觥。中國所以面臨危亡,就是由于保守舊法不知變革所致。他說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維新的道路,認為明治維新的要義有三個方面: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國是,二曰設對策所以征賢才,三曰開制度局而定憲法。以此為依據(jù),他請求光緒帝盡快作好三件事:
一、在天壇或太廟或乾清門召集群臣,宣布維新變法,“詔定國是”。
二、在午門設立“上書所”,派御史二人監(jiān)政,準許人民上書,不得由堂官代遞;有“稱旨”的,召見察問,量才錄用。
三、在內(nèi)廷設制度局,訂立各種新章,下設十二局。
以上第一條是企圖依靠皇帝的權(quán)力來推行新政,第二條是要使維新派參預政權(quán),第三條是要在上述二者的基礎上改革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gòu)。
在《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中,康有為又提出在每道設一民政局,選才督辦,準其專折奏事,體制與督撫平等;每縣設民政局分局督辦,派員會同地方紳士治之。他認為,這樣可以“內(nèi)外并舉”,新政有效。
在這次上書中,康有為還涉及派員出國游歷,翻譯西書,變通科舉,制造紙幣,收印花稅等事項。
影響: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變法的施政綱領。
(2)康有為向光緒帝進呈《日本變政考》《俄彼得變政記》:堅定光緒帝維新變法的決心
為了變法圖強,康有為曾經(jīng)研究了一些國家興亡盛衰的歷史,編成幾部書稿。據(jù)《萬木草堂叢書目錄》所載,計有《俄大彼得變法考》(二卷)、《日本明治變政考》(十六卷)、《突厥削弱記》(六卷)、《法國革命記》(四卷)、《波蘭分滅記》(四卷)等五部。其中用力最深、篇幅最大、在變法中影響也最大的,當為《日本明治變政考》。
《俄彼得變政記》和《日本變政考》兩書分別于1898年3月24日和4月13日由總理衙門呈遞給光緒帝,康有為希望光緒帝“以俄大彼得之心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為政法”,也就是仿照俄國“以君權(quán)變法”,借鑒日本明治維新推行新政。
《日本變政考》為編年體,起自1868年(明治元年),止于1890年(明治二十三年日本第一次帝國議會召開)。總結(jié)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經(jīng)驗有六:“大誓群臣以定國是;立制度局以議憲法;超擢草茅以備顧問;紆尊降貴以通下情;多派游學以通新學;改朔易服以易人心!边@也正是康有為變法主張的基本綱目。他向光緒皇帝推薦此書說:“我朝變法,但采鑒于日本,一切已足,其凡百章程,臣已采擇具備,待措正而實行之,其他英、德、法、俄變政之書,聊博采覽。然切于中國之變法自強,盡在此書。臣愚考萬國書,無及此書之備者,雖使管、葛復生,為今日計,無以易此。我皇上閱之,采鑒而自強在此。若棄之而不采,亦更無自強之法矣。且惟以今日采用之,猶有可及,少遲則俄路(按:指西伯利亞鐵路)已成,雖欲變法,將為波蘭,亦無能為計矣!
(3)康有為發(fā)起組織保國會:
時間、地點:1898年,北京
宗旨:“保國、保種、保教”
性質(zhì):初步具有資產(chǎn)階級政黨的性質(zhì)
分會:保浙會、保川會、保滇會等
保國會的主要發(fā)起人是康有為和御史李盛鐸。1898年4月17日,保國會在北京粵東會館召開第一次會議,康有為在會上演講,歷述帝國主義侵略日急,瓜分危機嚴重的事實。保國會《章程》宣告:“本會以國地日割,國權(quán)日削,國民日困,思維持振救之”,并明確地提出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保國會打算按照強學會的模式,成為全國性的而不是地區(qū)性的組織,在北京和上海都設立總會,最終在全國各省、府、縣設立分會。保國會成立之后,參加者頗為踴躍,強學會只有30名會員,而保國會有186人,具有重大的影響。在它的影響下,3個同樣性質(zhì)但規(guī)模較小的其他學會也在北京建立起來,它們是保浙會、保滇會和保川會。保國會的成立,是康有為、梁啟超宣傳變法維新、集合變法力量的一次重要嘗試。
保國會成立伊始,就遭到守舊勢力的攻擊。守舊勢力編寫的一份《駁保國會議》小冊子,很快在北京流傳開來。御史黃桂?、李盛鐸先后呈折攻擊保國會,御史潘慶瀾則以“聚眾不道”的罪名彈劾康有為與保國會。軍機大臣剛毅則宣稱“將查究會中人”。對此,光緒帝表示:“會能保國,豈不大善,何可查究耶?”
在守舊勢力的攻擊下,最早和康有為聯(lián)合倡議的李盛鐸也變了卦,參與彈劾以保護自己。同時,保國會成員構(gòu)成復雜,各自入會的目的不盡相同。大多數(shù)舉人在4月中旬的會試結(jié)果揭曉后已離開京師。這樣,只舉行了3次會議,維持了大約1個月之后,保國會便被迫自動解散,銷聲匿跡了。
圍繞保國會所展開的這場激烈斗爭,是在甲午戰(zhàn)后進行的變法與反變法之爭的繼續(xù)。在國家危亡岌岌之時,組織保國會本身就頗具號召力與吸引力?涤袨、梁啟超通過自己的活動,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廣泛宣傳了變法維新的主張。當康有為在會中演講,“聲氣激昂”地痛述國家之危動員同胞“憤起救天下”時,在場的聽眾有“為之下淚者”。保國會成立之后,有人在《國聞報》上刊文指出,“茍無民何有國,茍無國何有君,國者君與民之公稱”,要打破“一國之治皆出于君”的傳統(tǒng)觀念,應“君民相與”,共同奮起救中國。通過這場斗爭,保國會雖然解散,但卻使變法圖存的呼聲進一步深入人心。此后“各省志士紛紛繼起,自是風氣益大開,士心亦加振厲,不可抑遏矣。”
各地的維新報刊和學會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到1897年底,全國出現(xiàn)了講求維新變法的政治性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報刊19種;到了1898年,學會、學堂、報館合計達300所以上,由此也可見維新變法風氣在全國各地蓬勃的情況。
二、百日維新:
1、開始標志: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1898年6月)
光緒皇帝雖然在1887年十七歲時已在名義上親政,但實權(quán)一直仍然是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對列強瓜分的危險,光緒于1898年(戊戌年)向慈禧要求實際的權(quán)力,讓他進行朝政的改革。1898年6月8日,徐致靖上書《請明定國是疏》(康有為代擬)請求光緒帝正式改變舊法,實施新政。上書后第三天6月11日(四月廿三),光緒頒布《定國是詔》(翁同和擬),表明變更體制的決心,這亦是百日維新的開始。之后光緒召見康有為,調(diào)任他為章京行走,作為變法的智囊。其后又用梁啟超、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人,協(xié)助維新。歷史上把這次運動稱為戊戌變法,又稱戊戌維新或維新運動,“維新”在這里是指提倡新學、推行新政、實施新法。
【小知識】《定國是詔》怎么讀?是啥意?
初中歷史書和部分參考書記載其頒布詔書叫做“明定國是”詔或《明定國是詔》。《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人教必修本)和新人教必修3教師用書和選修《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中將其叫做《定國是詔》。雖然名稱有差異,但實際上是指同一意思。許多同學將其中的《定國是詔》讀為《定國 是詔》,把其中的“是”解釋為“這個”之意。也有部分同學認為其中“是”寫錯了,應為“事”。上述讀法和理解都是不正確的,“是”這個字也沒有寫錯。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知:“國是”是專有名詞,它與“國事”有著不同的含意。“國事”指國家大事;而“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因此,上述的《定國是詔》應讀作《定國是 詔》,是光緒帝頒布的改革綱領。
2、基本內(nèi)容:
提示:從除舊、布新、作用、局限性四個方面列表總結(jié)維新變法的基本內(nèi)容。
除舊布 新作 用局限性
政治精簡機構(gòu),裁汰冗員,廢除旗人寄生特權(quán)鼓勵官紳士民上書言事,嚴禁官吏阻隔;令各省督撫舉薦新政人才有利于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quán);精簡機構(gòu),提高效率。沒有涉及先前提出的“行憲法,大開國會”、設制度局、行君主立憲等政治主張
經(jīng)濟設農(nóng)工商總局和鐵路礦務總局,保護工商業(yè)發(fā)展;提倡私人辦廠,采用機器生產(chǎn),獎勵創(chuàng)新發(fā)明;,編制國家預算和決算;興辦郵政,裁撤驛站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和增加財政收入沒有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
軍事建立新式軍隊,裝備新式武器;按新法練兵,添設兵船。有利于加強軍隊戰(zhàn)斗力,抵抗外來侵略加強對人民的統(tǒng)治
文教改革科舉制,廢除八股各地成立中小學堂,京師設大學堂,籌設專門學堂;鼓勵 私人辦學,選派學生到海外留學;準許民間創(chuàng)辦報館、學會;設譯書局,翻譯外國書刊有利于西方資產(chǎn)階級文化和科學技術(shù)的傳播,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維新人才
注:新政中未實行的措施
從光緒帝在百日維新期間頒布的一系列變法詔書看,他雖然采納了維新派提出的一些主張,但卻根本沒有涉及設議院、開國會、制定憲法等政治主張,只字不提建立君主立憲制這個要害問題,這充分說明光緒帝的變法詔令決不是在實行一種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路線。這也表明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的行動比他們的宣言落后了。變法只局限在社會上層,沒有深入廣大民眾,因而沒有形成變革舊制度的巨大力量。
康有為在《公車上書》和《上清帝第四書》中都提出了召開國會的建議,在《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中又提出了定憲法的要求,并在奏書中多次提出“君民合治”的主張。這些都是維新派的最主要的政治綱領?墒牵倪@種主張,在百日維新的上諭中沒有只字的反映。光緒皇帝允許資產(chǎn)階級發(fā)言的限度,僅僅是“士民有上書言事者,……不準稽壓,倘有阻格,即以違旨懲處”。
康有為的另一個重要的政治建議是:“開制度局于宮中,選公卿諸侯大夫及草茅才士二十人,充總裁,議定參預之任,商榷新政,草定憲法,于是謀議詳而章程密矣!边@是《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和《敬謝天恩并統(tǒng)籌全局折》的中心內(nèi)容。制度局下面又設法律局等十二個局來分管各事?涤袨殛P(guān)于制度局的第一次奏折于光緒二十四年正月送上去以后,光緒皇帝交給總理衙門大臣“妥議具奏”。拖了兩個多月,慶親王奕?復奏,否定了康有為的建議;实塾置姍C大臣會同總理衙門大臣重議,“毋得空言搪塞”。但是,仍遭到這些大臣們的堅決抵制。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鋒等于六月十五日復奏,提出了些所謂“變通辦法”,把康有為的建議實際上否定了。對于世鋒等的復奏,光緒皇帝表示同意,“奉旨允行”。關(guān)于制度局的第二次奏折送上去以后,也石沉大海,連下部議的待遇也沒有得到。
3、初步成果:(反映了……,有利于……,動搖了……)
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一定成都上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秩序。
【資料回放】社會上對百日維新的評價
戊戌變法實施僅幾月間,就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效果,激蕩神州、振奮人心,出現(xiàn)了“人人封章,得直達于上。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民間疾苦,悉達天聽。每日每署封章皆數(shù)十,上雞鳴而起,日晡乃罷。閱覽奏章,猶不能盡!保簡⒊段煨缯冇洝罚┑木置妗T撃晟虾3霭娴挠⑽摹蹲至治鲌蟆(North China Daily News)報道:“激進的改革舉世為之震驚,第一他們終止了對外國人的傳統(tǒng)憎惡和閉關(guān)自守的政策,鼓吹與列強友善與結(jié)盟的政策,倡導全國開放;第二他們改革了那個愚蠢傲慢、自稱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復以中國文明與制度為自滿,維新派在各個部門都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比起這個青年中國來,就連日本的明治維新也堂乎其后!蔽鞣窖芯恐袊返亩辔辉u論家都對康先生倡導的改革給予極高的評價,著名漢學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在其主編的《Cambridge: China History of The late Ching 1800~1911》(《劍橋晚清史(1800~1911)》)中說:“康有為政治綱領的目標是一系列政治改革,這些改革如果付諸實施的話,等于一場‘來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國早就不是貧弱的樣子了!”
【合作探究1】明治維新與百日維新比較
明治維新百日維新
社會背景資本主義經(jīng)濟有較大發(fā)展,武裝倒幕取得成功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封建頑固勢力強大
領導力量倒幕派實力強大,維新派掌握了明治政府的實權(quán)皇帝沒有實權(quán),資產(chǎn)階級軟弱妥協(xié)
具體措施大刀闊斧,全面、行之有效未提建立君主立憲這個要害問題,比較激進,缺乏循序漸進的過程
國際環(huán)境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西方集中力量侵略中國向帝國主義過渡;列強掀起爪分中國的狂潮
【合作探究2】百日維新的特點
(1)從方式上看:變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技術(shù)、軍事制度模式,對中國傳統(tǒng)的舊制度進行改革。
(2)從宗旨上看:是要資產(chǎn)階級及其知識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權(quán)利,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在漸進的變革中.建立資產(chǎn)階級國家,從根本上實現(xiàn)國家的獨立富強。
(3)從內(nèi)容上看:變法的內(nèi)容與維新派的主張有差距,維新派與康有為的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政治主張,在百日維新期間光緒帝頒布的詔令中沒有此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的局限性。
(4)變法局限在社會上層,沒有深入廣大人民群眾,因而沒有形成變革舊制的巨大社會力量
★教學反思:
1、課前精心準備,資料引用和問題設計具科學性、思辨性、趣味性于一體,能給學生以良好的歷史學素養(yǎng)的影響。這節(jié)課多媒體制作很有實效性,而且整個課題緊緊圍繞“百日維新”這一中心內(nèi)容展開。選擇的材料也貼近生活,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答題的同學有30多個,在討論的時候?qū)W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做選擇題的時候爭先恐后回答。
2、科學合理地延伸教材內(nèi)容,有利于學生把握歷史的走向。如“光緒帝在百日維新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按照光緒帝的設想做下去,是通向君主立憲政治之路的。”及“明治維新與百日維新的比較”等,能引導學生走向教材之外更廣闊的歷史天地,走向歷史的深隧。
3、營造開放的教學時空,張揚學生個性。如兩個問題探究,我讓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各選其中一個,分兩組進行探究性學習,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很好的注意了學生主體作用、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4、不足之處:對教師分析講解預設太多,學生學法指導相對薄弱,少數(shù)基礎差的學生難以跟進教學進程。由于是在學生既有知識基礎上的在探究,師生都有點輕松,對時間的把握今后要注意。
5、課程問題:從學生對“中國與西方近代變革時序倒置”問題的探究性學習來看,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線索的能力較差,這顯然與新教材的編寫體例有關(guān)。拋開通史體例的模塊式教學,割裂了歷史的鏈條,使學生很難理出歷史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竊以為這是歷史教材編寫體例上的倒退。
★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想一想,康有為在“百日維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種作用?
提示:康有為在“百日維新”中充當了光緒帝的顧問,是維新變法運動的策劃者。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派不僅承擔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治國平天下”的責任,而且還是新知識、新思想的傳播者,更是破壞舊秩序的身體力行者。他們的相當一部分主張被光緒帝采納,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fā)展。
⊙本課測評:
1、“百日維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提示:主要措施見教材相關(guān)內(nèi)容。
2、為什么說“百日維新”基本上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的愿望與要求?
提示:光緒帝沒有采納康梁等人提出的“行憲法,大開國會”,設立制度局等激進主張,光緒帝的變法上諭,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愿望和要求,但實際上維新派的實踐比他們的宣言落后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65958.html

相關(guān)閱讀:第13課 從蒸汽機到互聯(lián)網(wǎng)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