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常識》第四課 量變與質變 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哲學常識》第四課 量變與質變 教案
〖重點〗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
〖難點〗
  事物在總體上數(shù)量不變,由于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fā)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素質要求〗
知識方面:
 識記:
  ①量變和質變的含義;
 、诹孔兒唾|變的辯證關系;
 理解: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能力方面:
  ⑴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體驗,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量變是指事物在數(shù)量上的增減和程度的變化,是不顯著的變化,而質變是指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⑵辯證思維能力:通過事例論證學習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提高學生辯證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覺悟方面:
  認識到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兩種狀態(tài),既要注重量的積累,又要抓住質變,推動事物的發(fā)展。

【重點解決辦法】
  1、準確把握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
  這一問題是本課重點之一,因為這是唯物辯證法基本內容之一,占有重要地位;同時,準確掌握運用這一原理,對做好各項工作有重大意義。
  掌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首先要區(qū)別二者:量變是指事物在數(shù)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指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梢,"不顯著"是量變的特點,體現(xiàn)了事物的連續(xù)性。"顯著"是質變的特點,體現(xiàn)了事物連續(xù)性的中斷。
  掌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還要弄清二者的緊密聯(lián)系。二者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
  (1)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先從量變開始,只有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發(fā)生質變,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不過必須注意量變引起質變有兩種情形:一是量的增加或減少達到一定程度時;引起質變;二是構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引起質變。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引起事物性質的變化。質變是舊質向新質轉化的決定環(huán)節(jié),是新舊交替的關節(jié)點。質變既是前階段量變的結束,又是新、階段量變的開始。把握質變這一關節(jié)點,是正確理解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關鍵。

導入新課
  (1)請同學背誦《茍于?勸學》。(因為《勸學》一文學生在高二語文第二冊中剛剛學過,學生應能背誦全文)
  (2)也可用幻燈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茍予?勸學》中的片斷。(目的在于通過學生熟悉的課文、事例人手,進行分析'導入新課,引出概念。)
  (背誦或出示材料后請同學繼續(xù)閱讀教材第123頁第3自然段。)
  閱讀時請同學們思考:
 、俳滩牡123頁第3自然段右下角老子的話說明了什么道理?
 、谑挛锇l(fā)展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那么,事物發(fā)展的狀態(tài)有哪些呢?
  (設計這兩個問題的目的是引起同學思考,引出量變、質變概念。)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前面的事例都說明,事物的運動變化?偸窍葟奈⑿〉、不顯著的變化開始,經過逐步積累而達到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
 第三節(jié) 事物發(fā)展的狀態(tài)(板書)
  一、量變與質變(板書)
 1.量變、質變的含義(板書)
  (l)什么是量變。(板書)
  事物在數(shù)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叫做量變。
  事物的量變不論在自然界還是在人類社會,也不論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還是在人們的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普遍地存在著。
  事物的量變是由事物內部矛盾著的雙方相互依存、相互斗爭引起的,是矛盾雙方在斗爭中發(fā)生的力量上的增減。因為矛盾雙方的斗爭是在統(tǒng)一體內進行的,通俗地說,還在原矛盾的內部進行的,還沒有引起矛盾雙方依存關系的瓦解,事物還是他自身,沒有變成另一事物。因此,在事物量變的過程中,有一個特點,就是事物的運動是逐漸的、不顯著的。
  (l)什么是質變。(板書)
  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叫做質變。
  提問:事物的性質是由什么決定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解。)
  前面我們學過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事物內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事物性質的根本改變(即事物的質變),說到底是由于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的,是矛盾雙方的斗爭在力量的變化上達到了一定程度,使雙方的主次地位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通俗地說,原矛盾的統(tǒng)一體破裂了。事物不是它自身,變成了另一事物。事物的運動呈現(xiàn)出顯著變動的狀態(tài),這就是質變的特點。
  下面,我們根據量變、質變的概念和特點的不同,來分析一個具體事例。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24頁第1自然段的事例。
  (學生閱讀后,教師講解。)
  液態(tài)的水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的整個過程,經過了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tài),分別呈現(xiàn)出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和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兩種特點,這也正是量變和質變的區(qū)別。
  實際上,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兩種狀態(tài)。
 2.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板書)
  量變是事物在數(shù)量和程度上的變化,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在量變過程中事物呈現(xiàn)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在質變過程中事物則呈現(xiàn)顯著變動的狀態(tài)?梢娏孔兒唾|變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那么;二者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l)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板書)
 、僖磺惺挛锏淖兓l(fā)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沒有量變作準備就不會有質變發(fā)生。(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24頁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
  提問:
  1)水的物理性質的變化(由液態(tài)到氣態(tài)),是不是突如其來、憑空發(fā)生的?
  2)如果沒有原于序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的遞增,會有元素化學性質的變化嗎?(此時可出示元素周期表,加深同學印象。)
  (教師歸納、總結。)
  液態(tài)的水變成水蒸氣,是因為,由于水溫升高,水分子的熱運動漸趨激烈,擴散趨勢增強,最終超過了水分子的凝聚趨勢而上升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從而引起了物理性質的根本變化。
  從元素周期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元素化學性質的變化是直接依賴于原子核所帶陽電荷單位數(shù)的變化的,并且隨著原于核電荷數(shù)的依次遞增,元素的化學性質發(fā)生著周期性的變化。
  可見,無論是水,還是化學元素,任何質變的發(fā)生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決不是突如其來、無緣無故地發(fā)生的。沒有量變做準備就不會有質變發(fā)生。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不過,事物的量變能夠引起質變,是不是僅僅表現(xiàn)在數(shù)量上的增減,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規(guī)模等方面的變化上呢?在事物總體數(shù)量不變的情況下,能不能發(fā)生質變呢?這就涉及事物量變的另一種形式。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25頁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纯唇滩呐e了哪些事例來說明事物量變的另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是什么?同學們還能補充哪些事例進一步說明這種形式?
  (學生閱讀、發(fā)言后,教師歸納)
 、谟捎跇嫵墒挛锏某煞衷诮Y構和排列次序上發(fā)生變化引起的質變(板書)教材上列舉了很多事例,說明了事物量變的另一種形式;即事物在總體上數(shù)量不變,只是由于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fā)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田忌賽馬”說的是戰(zhàn)國時齊威王與大臣田忌賽馬,兩入各出上、中、下三匹馬,上馬與上馬賽,中馬與中馬賽,下馬與下馬賽,結果田忌三戰(zhàn)三敗。后來,軍事家孫臏給田忌出了個主意,以下馬對上馬,以上馬對中馬,以中馬對下馬,比賽結果,一敗二勝,反操勝券。由敗到勝,是一個質變,但這一質變并不是由增加馬的數(shù)量來實現(xiàn)的,而是由上、中、下三匹馬排列組合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下面再補充幾個事例。(教師可酌情選用。)
  人數(shù)和素質相同的軍隊,由于組成方式不同,會導致勝利或失敗的不同質的結果;人數(shù)和素質相同的勞動力,由于組織和安排的不同,會引起生產結果的質的差異;我國現(xiàn)在正在進行的政治和經濟體制的改革,所涉及的就是各種政治要素和經濟要素構成方式的變化,一個僵化的經濟活動的組成方式與一個有活力的組成方式,必然會造成不同質的經濟效果。
  只要我們善于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如音樂符號1、2、3、4、5、6、7,本身并不表達什么具體形象,但如同木頭、磚頭等經過人的勞動加工后就構成房屋一樣,音符經過作曲家的創(chuàng)造,既能組成雄渾、美妙的旋律,也能組成使人意志消沉的靡靡之音。26個英文字母,由于不同的排列組合,可以構成不同的字、詞,并且還能進一步構成宏篇巨著;流傳千古。顯然,這種質變決非僅僅由音符、字母的數(shù)量增減所決定,而是由排列組合的不同所引起的。
  在學習上,運用這一道理,就可以科學地運籌時間,適當轉換興奮中心,合理地把讀書與其他活動穿插起來,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在學校廣為流傳的“4十4<8"和"8一I>8"的"公式",說的就是每天埋頭苦讀8小時效果并不好;每天學習7小時,抽出 l小時鍛煉身體,參加課外活動,學習效率反而會比原來更高。有些學生讀了不少書,但僅僅滿足于死記硬背,不懂得把一點一滴的知識排列組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就很難使自己的知識水平有質的飛躍。而有些同學則善于把已知的各種知識巧妙地結合、串聯(lián)起來,應用于新知識的學習,指導自己的思想、工作和行動,就能獲得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提問;那么,事物的發(fā)展能不能永遠停留在量變的水平上?
  (啟發(fā)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講解。)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板書)
 、倭孔冞_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引起質變,事物的發(fā)展最終是要通過質變實現(xiàn)的。(板書)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但是,量變畢竟不等于質變。而沒有質變,事物就不會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就不會有飛躍,就不會有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一句話,就沒有事物的發(fā)展。所以,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引起事物的質變。
  ②量的變化只有超過一定的范圍和限度才會發(fā)生質變。(板書)
  請同學閱讀教材第126頁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
  出示投影:
  黑格爾在《小邏輯》一書中說:“例如,問一粒麥是否可以形成一堆麥,又如問從馬層上拔去一根毛,是否可以形成一禿的馬尾?""這種看起來好像不相干的增減也有其限度,只要最后一達到這極點,則繼續(xù)再加一粒麥就可形成一堆麥,繼續(xù)再拔一根毛,就可產生一禿的馬尾。"
  教材上舉的事例(水的三態(tài)轉化、宇宙速度。)和黑格爾的一段話都說明了,在一定范圍和限度之內的量變并不影響事物的存在,不會改變事物的性質。量的變化只有超過一定的范圍和限度,事物才會發(fā)生質變,由一事物變?yōu)樗挛铩?
  黑格爾那段話的后面,還有一段話,說明了同樣的道理:“……據說有一個農人,當他看見他的驢子馱著東西愉快地行走時,他繼續(xù)一兩一兩地不斷增加它的負擔,一直到后來,這驢子擔負不起這重量而倒下了!
  請同學思考第127頁"想一想"小欄目中的問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一定的程度”、“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就是度。所謂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或者叫關節(jié)點、臨界點。

總結:
  總之,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引起質變。并且,事物是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tài)的循環(huán)往復,永不停息地向前發(fā)展的。
 3.事物是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tài)的循環(huán)往復,永不停息地向前發(fā)展的(板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68112.html

相關閱讀:《哲學常識》第七課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