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歸納主題:本文從待人、對己兩個方面,通過古今“君子”的對比,指出他們的不同表現(xiàn)和態(tài)度,進而得出“怠”與“忌”乃是毀謗根源的結論,譴責了“今之君子”習于毀謗的惡劣風氣,目的在于想扭轉這股歪風,有助于國家的治理。
二、深入探究
1.討論一:韓愈認為產生毀謗的根源在于怠與忌。你有不同看法嗎,生活中的誹謗難道僅僅因為怠惰或忌妒,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此環(huán)節(jié),盡量引發(fā)學生深入探究,但要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律己嚴格,待人寬和。)
2.討論二:千年之前,韓愈寫此文是為針砭時弊,那現(xiàn)在,在我們身邊是否也存在毀人揚己的現(xiàn)象,談談你的看法。
三、寫作提升
1.思考:讀完此文,這篇文章在句式結構上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明確:對比、比排式;反問句式。
追問:找出課文中這樣的句子,思考這樣的句子能使文章收到什么效果?
① 對比、比排句式
明確:取其一不責其二……,恐恐然……
舉其一不計其十……,恐恐然……
不若是,強者必怒于言,……
不若是,強者必悅于言,……
效果:并列雙行的對比排比句式,讓議論氣勢充沛,縱橫開合。
② 反問句式
明確:是不亦責于身者重以周乎!
不亦待于人者輕以約乎!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是不亦責于人者已詳乎!
效果:小結前文,加強語氣,句式相似,形成呼應,使論證更加有力,文章更加嚴謹。
2.課堂訓練:用對比比、排或反問手法論證 “合適的位置”的觀點。
參考示例:
屈原懷抱一腔報國之情,投身汩羅,成為一縷英魂,我們能說這是悲哀的嗎?也正是屈原這樣,才使他的赤誠留傳人間,使他得到解脫。
陶淵明采菊東蘺下,過著隱士般閑適的生活,我們能說這是悲哀的嗎?也正是歸隱田園,才使他的清白永存人間,不與官僚同流合污。
魏征輔佐李世民,做一位忠誠的臣子,我們能因為他是前朝臣子而認為他不義嗎?也正是繼續(xù)進諫,才使他千古揚名,才成就 “貞觀之治”。
合適的位置能使你的生命升華,合適的位置能使你干出一番偉業(yè)。
——《尋找合適的位置》
四、課堂小結
韓愈文章,人們稱作“奇”,說他的散文奇特而不平凡。我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確實見識了韓愈這篇議論性散文的不平凡之處,既懂得了待人待己之道,又學習了他文章結構嚴謹、氣勢磅礴的特點,對我們今后的寫作很有幫助。
五、作業(y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er/68323.html
相關閱讀:我為什么而活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