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上冊單元同步練習題(含答案和解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1.
1950年,蘇聯政府發(fā)行郵票,紀念列寧創(chuàng)辦《火星報》50周年(如圖)。列寧當時創(chuàng)辦該報主要是(  )
A.為成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作好準備
B.為建立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作準備
C.為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俄國作準備
D.為發(fā)動十月革命作輿論方面的準備
解析:選B。1898年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代表大會并沒有完成建黨工作,列寧認為,要在俄國建立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必須從思想建黨著手,他把創(chuàng)辦政治報紙作為建黨的第一步。
2.閱讀漫畫《革命后的俄國士兵》,指出士兵們在革命勝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現象是(  )
A.政府退出一戰(zhàn),自己不必去前線打仗
B.殘酷威嚴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為
C.首都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怪現象
D.許多大城市逐漸被布爾什維克黨控制
解析:選A。據圖中“羅曼諾夫王朝完蛋啦”可知是二月革命,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的封建統治,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并沒有退出一戰(zhàn)。
3.1920年,蘇俄農民中流傳這樣的說法:“土地屬于我們,面包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彼从车氖恰皯(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
A.保障了農民的利益     B.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C.實行了軍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貿易制度
解析:選B。仔細分析所給的,它實際反映了農民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怨恨。
4.(2014年山東臨沂一中月考)下面是蘇俄經濟發(fā)展統計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
主要項目1921年1923年1925年
糧食作物耕種面積(萬公傾)662078608730
糧食作物產量(億普特)22.1334.5544.24
A.農業(yè)集體化推進了蘇俄經濟發(fā)展
B.蘇俄農業(yè)發(fā)展遠遠超過工業(yè)發(fā)展
C.新經濟政策促進了俄國農業(yè)發(fā)展
D.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適應經濟發(fā)展
解析:選C。1921年3月,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從而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故C項符合題意;A、B兩項與題干中的信息不符,D項與“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質相悖。
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1920年底,列寧接見來訪的農民時,針對當時蘇俄實行的經濟政策,一位農民說:“土地屬于我們,面包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绷袑幱H自記錄了他們的意見,堅定地說:“這種政策我們一定會改變!”
材料2:我們說俄國共產主義的“最初步驟……”把小農組織成各種協作社這一從小商品農業(yè)過渡到共產主義農業(yè)的辦法,也剛剛開始實行。由國家組織產品分配來代替私營商業(yè)這件事,即由國家收購糧食供應城市、收購工業(yè)品供應農村這件事也是這樣。
農民經濟仍然是小商品生產。這是一個非常廣泛和極其深厚的資本主義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資本主義得以保留和復活起來,而且同共產主義進行極其殘酷的斗爭。這個斗爭的形式,就是以投機倒把來反對國家收購糧食(以及其他農產品)。概括地說,就是反對由國家分配農產品。
――列寧《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
請回答:
(1)材料1反映了蘇維埃俄國的什么現象?
(2)結合史實,根據材料2指出列寧對農村經濟政策的設想,針對農民的不滿,列寧又是怎么解決的?其政治影響是什么?
解析:材料1反映的是余糧征集制,即“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從材料看農民反對余糧征集制。第(2)問注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答案:(1)蘇維埃政權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侵犯了農民的利益,引起農民的強烈不滿。
(2)設想:由“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農業(yè)。
解決:1921年推行新經濟政策,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
政治影響:鞏固了工農聯盟和蘇維埃政權。
一、選擇題
1.列寧17歲時因參加學生運動而被捕,警官問他:“我不明白,你為什么要起來造反?年輕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墻,你不是在用腦袋往墻上撞嗎?”列寧藐視地回答:“是的,一堵墻,不過已經腐朽了,一推就倒,我們可以從上面跨越過去。”文中的“一堵墻”被推倒是在(  )
A.列寧被流放西伯利亞期間   B.二月革命中
C.七月事件中 D.十月革命中
解析:選B。本題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一堵墻,不過已經腐朽了,一推就倒”,可見要推翻的是沙皇的封建統治,二月革命正是推翻了沙皇的封建統治。
2.列寧為在俄國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在思想上和組織上做的準備是(  )
A.發(fā)表《四月提綱》
B.創(chuàng)辦《火星報》
C.著述《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D.著述《國家與革命》
解析:選B。 《火星報》的創(chuàng)辦為在俄國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在思想上和組織上做了準備。
3.列寧在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中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主要表現在(  )
A.探索出了一條在落后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
B.創(chuàng)立了剩余價值學說
C.指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的推動作用
D.指出了完整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解析:選A。列寧主義是“帝國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它對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探索出了一條在落后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
4.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提出當前無產階級的革命任務是(  )
A.推翻沙皇制度,完成民主革命
B.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
C.粉碎白軍進攻和外國武裝干涉
D.同德國政府簽訂和約,退出世界大戰(zhàn)
解析:選B。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制度,當時俄國革命的總體特點是處于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的階段,全部政權歸蘇維埃以結束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是實現這一過渡的具體步驟。
5.列寧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國,發(fā)表了重要演說。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這一演說的內容時共列舉了四條,其中錯誤的是(  )
A.要堅決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統治
B.無產階級需要奪取政權,然后去實行土地改革
C.要實現社會主義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選A。根據題干“二月革命以后”的時間限制,可判定A項是錯誤的,因為二月革命已經推翻沙皇統治。
6.列寧說:我們本來打算“直接用無產階級國家的法令,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生產和產品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犯了錯誤”。這一錯誤產生的根源是(  )
A.擴大了無產階級專政的范圍
B.忽視了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水平的規(guī)律
C.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很快就會滅亡
D.帝國主義對蘇俄的軍事干涉和經濟封鎖所致
解析:選B。這里列寧講的是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出現問題進行的反思。“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超越了生產力發(fā)展水平,違背了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客觀規(guī)律。
7.針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有人對列寧說:我們過去認為可以一舉消滅商品經濟,走向社會主義。但實際情況表明,必須發(fā)展商品經濟。此后蘇維埃政權(  )
A.采取余糧征集制 B.建立戰(zhàn)時經濟體制
C.實施新經濟政策 D.頒布新的土地法令
解析:選C。解答本題,必須建立在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正確分析基礎之上,理解題干的要求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從題干來看,列寧的表述反映出蘇俄政府要把取消商品經濟的政策轉變?yōu)榛謴桶l(fā)展商品經濟的政策,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會很容易作出正確的選擇。
8.列寧晚年強調,要奠定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使社會主義最終戰(zhàn)勝資本主義,必須(  )
A.長久地堅持新經濟政策
B.大力發(fā)展大機器工業(yè)和電力工業(yè)
C.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D.培養(yǎng)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各種專門人才
解析:選B。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fā)展生產力,大機器工業(yè)和電力工業(yè)是社會生產力提高的關鍵,是提高國防的重要保障。新經濟政策、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和培養(yǎng)各方面的技術人才都是為大工業(yè)生產創(chuàng)造條件。
二、非選擇題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目前俄國的特點是由革命的第一階段過渡到革命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由于無產階級的覺悟不高和組織不夠,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則應當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個過渡的特點是:一方面有盡量公開活動的可能,另一方面沒有暴力壓迫群眾的現象,最后群眾對這個資本家政府,對這個和平與社會主義的死敵,抱著不覺悟的輕信態(tài)度。
――列寧《四月提綱》
材料2: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們黨過去宣傳的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曾是使革命和平發(fā)展,使小資產階級逐漸清除其幻想的口號。現在和平發(fā)展和使政權無痛苦地轉歸蘇維埃已不可能,因為政權事實上已經轉移到反革命的資產階級手中,F在只有徹底消滅反革命資產階級專政才是正確的口號,只有得到貧苦農民支持的革命,無產階級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完成新高潮的任務。
――1917年8月俄國社會民主
工黨(布)的一次大會決議
請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列寧最初主張以什么方式奪權?原因是什么?
(2)結合所學知識,布爾什維克黨最終奪取政權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2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別指的是什么現象?這兩個現象的性質是什么?它們各自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解析:本題考查閱讀理解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要理解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背景、性質、影響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等,準確理解材料中列寧在這段時期內對采用何種方式奪權觀點的變化及其原因。
答案:(1)方式:和平奪權。原因:有盡量公開活動的可能,沒有暴力壓迫群眾的現象。
(2)方式:暴力奪權。原因:臨時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政權完全落入臨時政府手中,革命和平發(fā)展已不可能。
(3)現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任務:推翻沙皇專制制度;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
附:課內答疑站
一、本課測評
1.列寧為建立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從事了哪些活動?(教材P95)
提示:1893年在圣彼得堡參加了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1895年,在圣彼得堡著手建黨活動,成立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后來去莫斯科等城市,同那里的革命者取得聯系,以便建立一個統一的工人政黨。1900年創(chuàng)辦《火星報》,為建黨做理論宣傳。1903年出席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并在大會上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從此,布爾什維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作為一個政黨而存在”了。
2.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哪些理論與實踐探索?(教材P95)
提示: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新經濟政策,列寧晚年對民族問題、實行國家資本主義、改善國家機關工作作風、反對官僚主義等問題都有論述。
二、學習延伸
1.探究活動
將列寧一生的主要活動用表格列出,歸納他的思想歷程。(教材P95)
提示:可把列寧的主要活動分為幾個階段:如學生時代、青年時代、十月革命后等階段來組織相關資料。
2.閱讀與思考
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教材P9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70722.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冊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