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詩教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學習目標 1、概括各段大意和文章中心。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學習重點 分析中國詩歌和西方詩歌的異同,體會中國詩歌的精髓。
學習難點 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學習課時 一課時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識鏈接
一、 文體知識——關于中國詩歌
(一)詩歌的特點
①詩歌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jié)奏鮮明等特點。③詩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據(jù)節(jié)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二)詩歌的分類
詩歌按時代可分為古典詩歌和現(xiàn)代詩歌(舊體詩)兩大部分。
古典詩歌又有古體詩(又名古詩、古風)、近體詩(又名今體詩、格律詩)、詞(又名詩余、長短句、曲詞、曲子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shù)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xiàn)于《詩經(jīng)》)、五言古詩(成熟于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于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體詩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它有絕句和律詩兩種類型,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詞鼎盛于宋代,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shù)(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三)中國古代詩歌流派和文學運動
1.山水田園詩派。以描寫恬靜悠然的自然風光為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緒,或表現(xiàn)隱逸避世的消極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和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等。
2.邊塞詩派。以邊塞生活、戰(zhàn)爭為題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等。
3.豪放派。宋代詞壇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以蘇軾、辛棄疾為主,代表作品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婉約派。宋代詞壇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fā)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深沉幽怨,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姜夔等。
5.新樂府運動。由白居易、元稹倡導,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雖稱為樂府,但不拘于聲律,故稱新樂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頗多反映社會矛盾之作,在當時較有現(xiàn)實意義,其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多以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二、作者簡介:
錢鐘書(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鐘書在文學、比較文學、文化批評等領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錢學”。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其小說《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jīng)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shù)國語言。學貫中西,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大家”。
預習檢測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羨妒(xiàn) 嫉恨(jí) 會稽(huì) 精髓(suǐ)
B.顰蹙(cù) 內疚(jiù) 皮夾(ji。 深摯(zhì)
C.無垠(yíng) 熬夜(áo) ?望(liào) 混沌(dùn)
D.桃核(hāi) 侈談(shē) 盡快(jǐn) 睿智(ruì)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叫囂 回長蕩氣 數(shù)見不鮮
B.混沌 聊以慰籍 斬釘截鐵
C.褻瀆 臥薪嘗膽 必恭必敬
D.寡陋 驚天動地 義憤填贗
學習內容
一、整體感知:
1、本文是一篇演講稿,面對一群金發(fā)碧眼的外國人,錢鐘書先生是用什么方法來論中國詩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
2、快速閱讀文章第2---6自然段,抓住關鍵句,概括與外國詩相比中國詩歌的特征有哪些?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3、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是否多余?
二、合作探究:
錢鐘書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國詩里有所謂‘西洋的’品質,西洋詩里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這樣的結論,何以見得?細讀全文,用比較文學的觀點,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概括出中外詩歌的異同。
1、發(fā)展史:
外國——
中國——
2、篇幅:
外國——
中國——
3、韻味:
外國——
中國——
4、風格:
外國——
中國——
5、內容:
外國——
中國——
三、拓展探究:
課文用了許多精妙的比喻,顯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試結合文章上下文,說說下面句子的含義和表達作用。
1、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jīng)》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種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xiāng)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小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達標檢測
聯(lián)系課文,比較曹操的《觀滄!泛推障=鸬摹吨麓蠛!罚瑢懸黄欢僮值亩涛,評說它們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異同。
《觀滄!芬娬n本P53
致大海(節(jié)選) 普希金
我多么愛你的余音繚繞,那低沉的音調,深淵之聲,
還有你黃昏時分的寂寥,和你那變幻莫測的激情。
打魚人的溫順的風帆,全憑著你的意旨保護,
大膽地掠過你波濤的峰巒,而當你怒氣沖沖,難以制服,
就會沉沒多少漁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2010全國卷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我們所說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經(jīng)鑄就的、一成不變的“文化的陳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時間長流中,不斷以當代意識對過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釋,賦予新的含義。因此,文化應是一種不斷發(fā)展、永遠正在形成的“將成之物”。顯然,先秦、漢魏、盛唐、宋朝和我們今天對于中國文化都會有不同的看法,都會用不同時代當時的意識對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發(fā)達的今天,所謂當代意識不可能不被各種外來意識所滲透。事實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種文化的影響下發(fā)展成熟的,脫離歷史和現(xiàn)實狀態(tài)去“尋根”,尋求純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無益處。正如唐宋時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響,復歸為先秦兩漢時代的中國一樣。因此我們用以和世界交流的,應該是經(jīng)過當代意識詮釋的、能為現(xiàn)代世界所理解并在與世界交流中不斷變化和完善的中國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夠相互溝通的話語。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變形一樣,當中國文化進入國外時,中國文化必然經(jīng)過外國文化的過濾而發(fā)生變形,包括誤讀、過度詮釋等;外國文化進入中國也同樣如此。常聽人說唯有中國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國,言下之意似乎外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實上,法國的伏爾泰、德國的萊布尼茲都曾從中國文化受到極大的啟發(fā),但他們所了解的中國文化只能通過傳教士的折射,早已發(fā)生了變形;今天我們再來研究伏爾泰和萊布尼茲,卻又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來對自己的文化進行別樣的理解。這樣,就在各自的話語中完成了一種自由的文化對話。這里所用的話語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對方的文化中經(jīng)過某種變形的。
當然也還可以尋求其他途徑,例如可以在兩種話語之間有意識地尋找一種中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就可以是這樣一種中介,如文學中的“死亡意識”、“生態(tài)環(huán)境”、“烏托邦現(xiàn)象”等,不同文化體系的人對于這些不能不面對的共同問題,都會根據(jù)他們不同的歷史經(jīng)驗、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過這樣的對話,才能得到我們這一時代最圓滿的解答。在這種尋求解答的平等對話中,新的話語就會逐漸形成,這種新的話語既是過去的,也是現(xiàn)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這種話語逐步形成的過程中,世界各民族就會達到相互的真誠理解。
(摘編自樂黛云《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十講》)
1、下列關于文中所說的“文化”和“中國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文化并不是歷史上已經(jīng)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種“陳跡”,而是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的用當代意識賦予這種“陳跡”以新的解釋和含義。
B.文化是一種不斷發(fā)展、永遠在形成之中的“將成之物”,所以先秦、漢魏時代的人們看到的中國文化跟我們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發(fā)達的今天,人們的意識中不可能沒有外來的成分,我們用來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經(jīng)過這種意識詮釋的中國文化。
D.唐宋時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響,所以唐宋時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兩漢文化一樣屬于純粹的中國文化。
2、下列關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當中國文化進入外國時就會發(fā)生過濾和變形,當外國文化進入中國時也是這樣,其表現(xiàn)形式?jīng)]有誤讀、過度詮釋等。
B.在文化交流中,實際上并不需要外國人像中國人那樣了解中國;否則,我們就難以對自己的文化作出別樣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屬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對方的文化中經(jīng)過某種變形的話語,才是兩種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夠相互溝通的話語。
D.解決不同文化體系的人所共同面對的問題,例如文學中的“死亡意識”、“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這可以成為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中介。
3、下列推斷,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從文化交流和比較看,尋求純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無益處的,因此研究歷史上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影響也是沒有必要的。
B.伏爾泰、萊布尼茲利用已經(jīng)折射了的中國文化,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可見有的時候中國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國。
C.對于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不同文化體系的人會有不同的問答,而平等的對話正是獲得我們這一時代最圓滿的解答的唯一途徑。
D.從“相互溝通的話語”、“各自的話語”等說法來看,文中所謂的“話語”應該是指文化交流雙方的立場觀點、思想意識等。
選做題
(2010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試題。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因脫水邊屨,就敷巖上衾。
但留云對宿,仍②值月相尋。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罷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簡析第三聯(lián)中詩人表現(xiàn)情感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為什么認為“悲蟲”也會有“好音”?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71480.html

相關閱讀:《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