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鹽在水中的電離 教學設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教學目標】

 

1. 了解電解質的概念,知道酸、堿、鹽在水中能發(fā)生電離;

 

2. 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教學重點】: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教學難點】:電離、電解質等概念的建立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包括緊密聯(lián)系的兩個部分“酸、堿、鹽在水中的電離”和“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而深刻的理解電解質的電離,是本節(jié)的關鍵,在此基礎上引出電解質溶液中的離子反應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找出電解質溶液中真正是哪些離子參加了反應,仍是需要突破的難點。

 

【設計意圖】

 

高一新生的化學基礎差別較大,而本節(jié)的概念又比較抽象,所以本節(jié)教學設計中的起點比較低,適當增加了實驗和電腦動畫以使微觀離子的活動變得直觀。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是要學生參與到知識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來,親歷學習探究的過程,這也是本節(jié)教學設計的目的。

 

【教學方法】:結合實驗進行教學

 

【教具】:多媒體電腦投影設備、必須的實驗儀器和藥品(本節(jié)在實驗室上)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酸、堿、鹽在水中的電離        第二課時 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酸、堿、鹽在水中的電離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 請同學們在實驗臺上找出NaOH固體和CuCl2晶體,觀察它們的顏色。

 

2. 請同學們用藥匙各取少量在濾紙上將它們混合,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3. 請同學們將上述混合物倒入小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用玻璃棒攪拌,靜置,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4. 猜想發(fā)生了什么反應,試一試寫出化學方程式。

1.學生觀察:NaOH 白色;CuCl2 棕色、褐色等等。

 

2. 學生操作后:沒有現(xiàn)象。

 

3.學生操作后:有藍色固體。

 

4. 學生試寫:
2NaOH +CuCl2
=Cu(OH)2↓+2NaCl

 

 

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固體間不能反應物質,在溶于水后能反應。

1.請同學們再各取少量NaOH固體和CuCl2晶體分別溶解于兩個小燒杯中,觀察現(xiàn)象。

 

2.請同學們將上述兩個燒杯中的溶液混合,觀察現(xiàn)象。

 

3.討論:①物質溶于水時有沒有化學反應發(fā)生?②NaOH固體和CuCl2晶體溶于水后變成了什么?僅僅是大顆粒變成了看不見的小顆粒么?

1.學生操作后:NaOH溶液 無色;CuCl2溶液藍色。

 

 

 

2.學生操作后:有藍色固體生成。

 

 

 

3. 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回答。

 

(教師進行分析和總結)

 

 

 

 

提醒學生從兩種固體不見了,CuCl2溶液的顏色有別于固體的顏色來分析。

 

使學生認識到物質溶于水時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1.指導學生用學生電源和小燈泡做氯化鈉溶液和蔗糖溶液導電性實驗。

 

2.電腦演示動畫,氯化鈉固體溶于水變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

 

3.講解:物質在溶液中,離解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就是電離。

 

4.介紹電離方程式的寫法:NaCl = Na+ + Cl-

 

5.指導學生將氯化鈉溶液分別換成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銅溶液、硫酸鈉溶液、氯化鋇溶液、酒精溶液等做導電實驗。

 

6. 講解:由于發(fā)生電離后,生成的離子以水合的離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水合離子能顯示出不同于化合物的顏色,如,水合銅離子是藍色的,水合鐵離子是黃色的等。

 

7.討論:哪些物質能發(fā)生電離?我們是否有必要對每一種物質都做導電性實驗呢?(提醒化學中的分類意義)

 

 

1.學生操作后:氯化鈉溶液導電、蔗糖溶液不導電。

 

2.學生思考溶液導電的實質。

 

 

 

3.學生討論。

 

 

 

 

 

4.學生練習。

 

 

 

5.學生練習寫電離方程式:
HCl = H+ +Cl-

 

NaOH = Na+ + OH-

 

CuCl2= Cu2+ +2Cl-

 

Na2SO4 = 2Na+ + SO42-

 

BaCl2= Ba2+ +2Cl-

 

6.學生議論后:知道氯化銅溶液的顏色是由于含有水合銅離子的原因,氯化鐵溶液的顏色是由于含有水合鐵離子的原因。

 

 

 

7.學生討論:酸、堿、鹽能電離;蔗糖、酒精不能電離。

 

(教師分析和總結)

 

 

 

 

 

 

從宏觀實驗轉入微觀電離的認識。

 

 

 

強調水子可以將一些物質“拆”開。

 

使學生認識到一些物質溶于水被“拆”成了陰、陽離子。

 

 

 

使學生熟悉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形式,注意糾正一些錯誤寫法。

 

 

 

 

 

 

 

 

 

 

 

 

 

 

 

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科學分類的意義。

1. 講解:不是所有物質都能在水中發(fā)生電離,我們把這些能電離的化合物叫電解質,不能電離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電解質的水溶液中由于存在電離出的陰、陽離子,所以能導電。非電解質由于不能向溶液中提供陰、陽離子,所以溶液不導電。

 

2.討論:根據我們剛才所做的實驗,我們所學過的哪些類的化合物是電解質?

 

3.討論:我們給出的電解質的概念和課本有什么不同?

 

4.講解:象BaSO4這樣的鹽由于難溶于水,其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陽離子極少,所以幾乎不能導電。但我們將其融化后,BaSO4仍能電離導電。所以,BaSO4仍屬于電解質。

 

5.討論用樹狀分類法畫出物質的的分類圖。

 

6.練習:下列哪些是電解質?①NaCl②HCl③NaOH④CuSO4溶液⑤酒精⑥Cu

 

7.作業(yè):(略)

1.學生理解。 

 

 

 

 

 

 

 

 

 

 

 

 

 

 

 

 

2.學生討論后:酸、堿、鹽是電解質;蔗糖、酒精是非電解質。

 

3.學生討論后:書上還有熔融的條件。

 

4.學生寫出電離方程式BaSO4=Ba2+ +SO42-

 

 

5.學生練習。 

 

6.學生練習。 

(教師分析指導)

 

 

 

 

 

 

 

 

 

 

 

 

 

 

 

 

  

 

這一部分雖然屬于概念的講解,但由于做了很多實驗,有了先前的鋪墊,所以這樣的結論也不顯得突兀。

 

【教學后記】: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分為緊密聯(lián)系、層次遞進的四個模塊來進行:

 

1.物質間的反應是怎樣實現(xiàn)的?

 

2.物質在水中的反應

 

3.物質的電離

 

4.電解質。

 

概念雖然抽象,但以實驗為基礎,從實驗中得到結論就顯得很自然,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教師不是告訴學生概念,而是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整個學習過程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73885.html

相關閱讀:基于微粒觀和變化觀的《電解池》(第一課時)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