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下冊第一次階段考試題及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高二歷史下冊第一次階段考試題及答案
永定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評
歷 史 試 卷
(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2小題,每題1.5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某學生為了記憶方便,稱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個著名思想家為:思想上“矛盾”,政治上“無為”。這個思想家應該是( )
A.孔子 B.孟子 C.韓非 D.老子
2、宋代司馬光詩:“邪說遠去耳,圣言飽充腹。發(fā)策登王庭,百家始消伏!痹撛婍灀P的人物應該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老子
3、宋儒朱熹有詩云:“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認為知識及做人的“源頭活水”是( )
A.誠敬存之 B.發(fā)明本心 C.端坐澄心 D.讀圣賢書
4、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迸c這一論述的精神實質最為接近的是( )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民為邦本
C.天下為公 D.民貴君輕
5、沸沸揚揚的谷歌事件成為2010年初網民最為關注的話題。就在谷歌宣布將要退出中國市場的同時,也將谷歌中文網站的英文名字“Google”由原來的多顏色字母轉變成了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圖形,其中“l(fā)”所代表的發(fā)明對歐洲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
A.促進歐洲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播 B.迎來了歐洲航海事業(yè)的新時代
C.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戰(zhàn)勝了封建貴族 D.推動了歐洲人文主義的發(fā)展
6、鄧小平在一次參觀文物展覽后,指著一幅名畫說:“我們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經濟了!睋伺袛,這幅畫是( )
A.《送子天王圖》 B.《洛神賦圖》 C.《清明上河圖》 D.《步輦圖》
7、以下是某一時期的詩人分布示意圖。根據所學知識判斷,這一時期應該是( )
A.春秋戰(zhàn)國 B.秦漢 C.隋唐 D.兩宋
8、下列表格中的言論客觀反映了當時不同政治派別的思想傾向,其共同訴求是( )
1865年李鴻章說:“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
1894年鄭觀應說:“西人以商為戰(zhàn),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
1903年章太炎說:“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啟超說:“共和政治,非國民繼續(xù)的覺悟努力,萬萬不會維持!
A.實現(xiàn)中國工業(yè)化 B.實行民主政治
C.推動中國近代化 D.啟蒙與救亡并重
9、一百年前,孫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革命黨人奮斗的綱領。以下論述能夠體現(xiàn)民權主義思想的是( )
A.“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驅逐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
C.“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
D.“滌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復四千年之祖國”
10、2014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紀念日。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階級競爭說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從根本上聯(lián)系起來。”的文章是( )
A.《庶民的勝利》 B.《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C.《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D.《敬告青年》
11、孫中山在遺囑中說“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lián)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這段話的核心主張是( )
A. 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   B.“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C.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12、毛澤東思想形成的主要標志是《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發(fā)表。因為這些文章從理論上論證了( )
A.中國社會各階級的革命態(tài)度 B.農民問題和農民斗爭的極端重要性
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前途問題 D.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13、鄧小平指出:“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是基本建設,不解決思想路線問題,不解放思想,正確的政治路線就制定不出來,制定了也貫徹不下去……”這段話揭示了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帶來的最重要的社會影響是( )
A.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B.發(fā)揚了黨的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作用
C.解放了人們的思想D.促進了中共政治路線的貫徹執(zhí)行
14、閱讀以下對聯(lián):“上聯(lián):學習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識強教育。下聯(lián):科技繁榮百業(yè)榮,教育興旺萬家旺!闭堖x擇一個合適的橫批( )
A.科學發(fā)展B.科教興國C.和諧發(fā)展D.改革開放
15、1950年7月,毛澤東指示:文字改革應首先辦“簡體字”,不能脫離實際,割斷歷史。當時簡化漢字的直接出發(fā)點可能是( )
A.有利于掃盲,普及文化 B.有利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 D.有利于雙百方針的貫徹
16、2008年是中國科技大學建校50周年,中國科技大學建校伊始共設立了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術物理系、化學物理系、力學和力學工程系、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等13個系41個專業(yè)。這些系和專業(yè)所圍繞的戰(zhàn)略核心是( )
A.“兩彈一星”戰(zhàn)略B.“科教興國”戰(zhàn)略
C.“211工程”計劃D.“863計劃”
17、普羅塔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據此判斷,普羅塔戈拉認為國家治理好壞的標準應是( )
A.是否人人都遵守習俗和法律 B.是否民主和強盛
C.是否對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是否有“哲學王”來做統(tǒng)治者
18、文藝復興運動前,歐洲繪畫雕塑中的圣母神態(tài)安詳、神圣,少有人間之情。而在米開朗琪羅《哀悼基督 》中,圣母是一個容貌端莊美麗的母親,她的美是直觀的,她的悲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這種變化本質上反映了( )
A.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觀會發(fā)生變化
B.藝術造型從追求意境轉向追求形象
C.造型藝術從神本主義轉向人本主義
D.雕刻藝術從服務貴族轉向服務平民
19、某中學開展了以“弘揚人文精神,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社會科學普及周活動。小王準備參加這次活動,他選了幾本書進行研究。你認為他選的哪本書存在問題( )
A.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B.彼得拉克的《歌集》
C.但丁的《神曲》 D.《圣經》
20、西方學者評論說,□□□□時期的知識分子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幾乎所有公認的歐洲傳統(tǒng),“他們的目標是推翻舊有結構,重建人類社會、機構和知識,并用所謂的自然秩序為新社會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边@里的□□□□應該填( )
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啟蒙運動 D.五四運動
21、特萊梅修道院唯一的院規(guī)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膽瞧姑娘;他不節(jié)食,吃喝抵得上四個人;他不怯敵,對敵人十分無情,曾把入侵之敵打得落花流水。”該材料最能體現(xiàn)( )
A.禁欲主義 B.人文主義 C.英雄主義 D.理性主義
22、歐洲啟蒙思想家大多數(shù)認為:國家是“必不可少的惡”,是人們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強制工具。為此,他們都主張(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滅私有制,實現(xiàn)社會平等
C.建立長效機制,實現(xiàn)權力制衡 D.取消國家機構,實現(xiàn)全民自治
23、張平在看完連續(xù)劇《尋秦記》和《步步驚心》后,為編導大膽的構思所震驚,大罵無稽之談,古天樂扮演的項少龍居然穿越時空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助秦統(tǒng)一,劉詩詩扮演的張曉一腳踏空來到清朝,卷入清宮斗爭,同學李強則說這種題材的文學作品和影視節(jié)目很多,也許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如果有,那應該是( )
A.基因改造工程  B.相對論  C.空間控制理論 D.量子理論
24、“牛頓為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一把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工業(yè)革命的大門!辈牧媳砻鳎 )
A.蒸汽機的改良標志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始 B.牛頓的經典力學理論引發(fā)了工業(yè)革命
C.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推動了文明的進步D.科學理論發(fā)現(xiàn)迅速轉化為工業(yè)生產力
25、2014年10月5日蘋果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前行政總裁喬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蘋果”的天才之路。右圖為蘋果公司最初的LOGO(牛頓在蘋果樹下看書)圖片外框寫著“牛頓,一個永遠孤獨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靈魂!痹摴咀鞔诉x擇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頓的經典力學理論:( )
A.首次將人置于世界和社會的中心
B.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取得革命性進步
C.深刻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
D.用數(shù)學方法精確描述了宇宙運行規(guī)律
26、某學校舉辦一次介紹歐洲文化的活動,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校演講。講題包括了:“歌德的詩歌創(chuàng)作”、“拜倫與希臘民族解放運動”和“雨果的小說藝術”等。為配合這項活動,學校還安排了一個音樂會,由鋼琴家表演一場“舒伯特之夜”。這次活動的主題,應擬定為( )
A.啟蒙運動的學術 B.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
C.現(xiàn)實主義的文化風格  D.浪漫主義的文藝
27、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深刻反映現(xiàn)實的百科全書式巨著,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這兩部“百科全書”的共同之處是( )
A.屬于現(xiàn)代主義的文學作品 B.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
C.反映資本主義萌芽的要求 D.反映當代人的精神創(chuàng)傷
28、取消各種混合色,在畫布上只并列不同純色而讓觀者憑自己的視覺自行加以調合的做法,可以保持每一種純色的新鮮和光彩,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為強烈的發(fā)光度。下列作品中屬于這種繪畫風格的是( )
A B C D
29、觀察右面兩幅繪畫作品,它們的共同點
是( )
A.都注重色彩的運用和變化
B.都追求對客觀對象的準確描述
C.都反對理性的壓制和傳統(tǒng)的束縛
D.都著重表達作者的主觀感受
30、2008年8月9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宣布,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節(jié)目在美國電視觀眾中深受歡迎,收視率達到21.5%僅次于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幕式的27%,超過了所有在美國以外舉行的奧運行開幕式的收視率。世界上首次播送電視節(jié)目的國家和城市是( )
A.法國巴黎 B.英國倫敦 C.美國紐約 D.德國柏林
31、英國詩人雪萊在膾炙人口的詩篇《西風頌》中,豪邁地預言:“西風啊,如果冬天來臨了,春天還會遠嗎?”恩格斯贊美他是“天才的預言家”。對這句名言的正確理解是( )
A.它反映了一種自然現(xiàn)象,冬天來后,春天不久也將到來
B.與“失敗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經歷失敗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來了
C.相信丑惡的現(xiàn)實總會轉瞬即逝,真、善、美會永存
D.在經歷了資本主義社會后,社會主義社會一定會到來
32、“這個畫派的畫家摒棄了傳統(tǒng)的光影、透視和平面表現(xiàn)等技巧,另辟蹊徑,僅以幾何圖形來構筑意象!迸c這句話的理念一致的說法是(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畫中的主角”
C.“如實地表現(xiàn)我所生活的時代的風俗和思想面貌”
D.“眺望遠方的原野,草不是綠色,而是青色”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大題,共52分)
33、(12分)中外歷史上的許多重大改革,往往通過限制、沖擊原有特權的方式來追求社會的公平與公正。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在變法中實行按軍功授爵,制定二十級釋,也稱“軍功爵制”(就是按照軍功大小授官。二十級爵位中,一級稱為公士,十六級為大上造,二十級為徹侯.各級爵位都享有相應等級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貴族凡是沒有立軍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貴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權,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許大肆鋪張,有功勞者才可享受榮華富貴。
材料二:他(梭倫)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財產的多少分為四個等級,凡是年收入超過500麥斗谷物的為第一級,稱富豪級;年收入在500至300麥斗之間的為第二等級,稱騎士級;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間的為第三等級,即雙牛級;不足200麥斗的一律歸入第四級,稱曰傭級。財產越多,等級越高。第一、二等級能夠擔任執(zhí)政官等高級官職,第三等級能擔任低級官職,第四等級不能擔任官職。
請回答:
(1)根據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兩次改革中為限制特權、追求社會公平與公正所采取的措施。(2分)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比較上述兩次改革在政治、經濟措施上的主要不同點。并分別指出兩次改革對本國的經濟發(fā)展和政治體制產生的不同影響。(8分)
(3)兩則材料能不能作為判斷兩場改革性質的依據,說明理由?(2分)
34、(15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帝(孝文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裼麛嘀T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陽王禧傳》
材料二 馬丁?路德另一個突出的貢獻是于1522年將《圣經》翻譯成德文,對整個德意志民族語言產生重大影響。它使基督教新教徒團結在馬丁?路德翻譯的《圣經》的周圍,而且還在被方言分開的德意志各邦地區(qū)規(guī)定了一種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運用的統(tǒng)一語言,增進了民族的認同感和同一感……。
——宋志軼《德意志文化教育的精神》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述孝文帝實行語言改革的時代背景,分析其改革策略上的特點。(9分)
(2)結合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分析他翻譯德文《圣經》的原因。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比較孝文帝和馬丁?路德在語言方面所做的努力產生的相似作用。(6分)
35、(15分)1529年至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召集的議會通過了一系列有關宗教改革的法案,被稱為“宗教改革議會”。閱讀下表,回答問題。
時間會議通過的法令及主要內容
1529年11月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遺囑驗訖稅修正案》、《死亡稅修正案》等三項法令,限制教會巧取豪奪。
1531年1月第二次會議宣布英國教士“已在上帝法的許可范圍內承認英王為英國教會的唯一保護者和最高首腦。”
1532年1-5月第三次會議禁止英國主教將首年俸上交羅馬教廷,迫使教士承認國王是他們的最高立法者。
1533年2月第四次會議通過了《禁止向羅馬教廷投訴議案》,廢除了教皇在英國殘存的權力。
1534年1-3月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王位繼承法案》等四項法案,宣布亨利八世與前妻凱瑟琳的婚姻無效,確認亨利八世與安妮?博林的婚姻及這一婚姻的后嗣的繼承權。
1534年11月第六次會議通過了《至尊法案》等三項法案,宣布英國教會奉國王為最高首腦,不再承認羅馬教廷和教皇的權威;主教首年俸和教徒什一稅均有王室財庫收繳;建立專門委員會對現(xiàn)任神職人員進行審查。
1536年2月第七次會議通過《解散修道院法》,規(guī)定凡年收入不超過200英鎊的修道院全部收歸國王所有。
——摘編自蔡騏《英國宗教改革研究》、劉新成《英國都鐸王朝議會研究》
(1)根據材料,指出“宗教改革議會”在政治、經濟上是如何推動宗教改革的?(7分)
(2)根據材料,歸納英國宗教改革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場宗教改革對英國政治發(fā)展產生的影響。(8分)
36、(10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司馬光:眼下國用不足,災害頻頻發(fā)生,應當減節(jié)冗費。
王安石:國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財之人故也。
司馬光:善理財者,不過搜刮民財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財者。善理財者,民不益賦而國用饒。
司馬光: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shù),不在民間則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與司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許作答吧。
──摘編自葉坦《大變法》
材料二 王安石對宋神宗說:“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故臣以理財為方今先急。未暇理財而先舉事,則事難濟。臣固嘗論天下事如棄棋,以下子先后當否為勝負。又論理財以農事為急,農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農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摘自《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220
請回答以下問題:
(1)據材料一指出司馬光與王安石的主要分歧。宋神宗持何態(tài)度?(4分)
(2)材料二中王安石認為哪一項理財措施最重要?這一措施的實行有何積極作用?(6分)
永定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評
歷史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
1— 5 DCDCC 6—10 CDCAC
11—15 CDCBA 16—20 ACCDC
21—25 BCBCD 26—30 DBADB
31、32 CA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共52分)
33、(12分)(1)獎勵軍功。實行財產等級制度(依據財產多少劃分社會等級)。(2分)
(2)不同點:政治上:梭倫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變法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經濟上:商鞅變法重農抑商;梭倫改革鼓勵發(fā)展工商業(yè)。(4分)
不同影響:梭倫改革:進一步打擊氏族制度殘余,促進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會基礎。商鞅變法: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特權,有利于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4分)
(3)能。判斷改革性質的依據主要是看改革最終維護哪個階級的根本利益。(2分)
34、(15分)
(1)背景:漢族農耕經濟的優(yōu)越性;各民族雜居相處;儒家文化的影響;北魏遷都洛陽。(6分,答出3點即可)
特點:強制性與靈活性相結合。(3分,只答強制性或靈活性給2分)
(2)原因:他主張“因信稱義”,尊崇《圣經》,認為人人都可以閱讀和理解《圣經》。(3分)
作用:都推動了語言的統(tǒng)一,為以后國家的統(tǒng)一提供了條件。(3分)
35、(15分)
(1)政治上:廢除了教廷在英國的權力,確立了英王對國教的統(tǒng)治地位。(3分)經濟上:截斷了教廷對英國的經濟盤剝;解散修道院,沒收教產。(4分)
(2)特點:依靠王權推動;利用議會立法手段;采取漸進方法。(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影響:確立了王權至上(強化君主權力);促進了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議會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
36、(10分)
(1)是節(jié)流還是開源。贊成司馬光的觀點,但又按王安石的觀點執(zhí)行。(4分)
(2)王安石認為免役法最重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74363.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二下冊歷史期中試卷(人民版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