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學(xué)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廉頗藺相如列傳》學(xué)案
第一學(xué)時
三維學(xué)習(xí)目標:
1、積累文言常用的實詞和虛詞及通假字。
2、掌握和積累文言特殊句式等有關(guān)知識,學(xué)習(xí)本文寫人的方法和技巧。
3、分析文章節(jié)選部分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一、知人論世:
司馬遷,西漢 。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西南)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xué)習(xí)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xué)《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xué)《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qū),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wèi)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yīng)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 辯護,獲罪下獄,受 。
   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xù)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 》。是中國第一部 ,對后世史學(xué)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司馬遷還撰有 ,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jīng)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2、簡介《史記》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歷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愿望沒有實現(xiàn)就死去了。臨死的時侯,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司馬談死后,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竭盡終生精力最后完成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著作!妒酚洝肥且徊控灤┕沤竦耐ㄊ罚瑥膫髡f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jù)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了我國史書的新體例??本紀、世家、列傳、書、表。
本紀??給帝王作傳的類別。
世家??給諸侯作傳的類別。
列傳??給名人作傳的類別。
書??典章、書籍。
表??大事年表。
《史記》的寫作目的是:“ ”。
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 ”。也就是說,作為一部規(guī)模宏大、體制完備的中國通史的《史記》,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司馬遷終于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正因為如此,司馬遷才對那些在逆境中發(fā)憤,在厄運中不屈不撓,在險境中視死如歸的仁人志士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記》才會出現(xiàn)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難英雄形象。比如荊軻、毛遂、晁錯……而藺相如則是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藺相如在虎狼成群、險象橫生的環(huán)境中,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以國家利益至上,憑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贏得了國家的尊嚴。今天我們就一起學(xué)習(xí)《史記》中著名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記》位于二十四史之首;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指:
3、歷史背景
戰(zhàn)國末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燕等七國中,以秦力量最為強大,它要統(tǒng)一中國,采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zhàn)略,積極對外擴張。它南邊的楚國和西北的趙國,實力比秦稍弱。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時,秦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所以它對趙國雖也虎視耽耽,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斗爭取得勝利的客觀有利條件,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勢,機智勇敢地進行斗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繆公( )避匿( )繆賢( )湯鑊( )雖 駑 ( )肉袒( )
盆缶 ( ) 案圖( )可予不 ( )澠池( )詐 佯 ( )列觀( )
皆靡( )傳舍 ( )甚倨( )不懌( )衣褐 ( )睨柱( )
三、理清課文脈絡(luò),歸納段意。
1?2節(jié):
3?7 節(jié): 。
8?10節(jié): 。
11?12 節(jié)
四、反復(fù)讀課文,篩選出文中的文言知識點并質(zhì)疑
五、品讀“完璧歸趙”的故事,分析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諸侯”。課后思考:
A、藺相如出使前初顯膽識,具體表現(xiàn)在哪?
B、藺相如從哪些地方看出秦王“無意償城”?
C、藺相如發(fā)現(xiàn)秦王“無意償城”后怎么辦?
D、秦王“以詐佯為予趙城”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策?
E、歸璧于趙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秦王交代的?
F、出使結(jié)果如何?
第二學(xué)時
學(xué)習(xí)目標
1、積累文言常用詞,繼續(xù)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史記》中的小說因素齊備。體會課文善于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3、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zhì)的可貴之處,培養(yǎng)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歸納整理本文的語言現(xiàn)象,進一步進行考點知識梳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⑴可與不: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書送于庭:
⑷如有司案圖:
⑸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⑹唯大王與群臣孰計義之:
2、解釋下列多義詞
而君幸于趙王
則幸得脫矣
大王亦幸赦臣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nèi):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今事有急,幸來告良: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負荊請罪 :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秦貪,負其強 :
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
誓天不相負:,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
徒慕君之高義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引趙使者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敢竭鄙誠,恭疏短引:
引兵欲攻燕 :
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相如引車避匿:
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將軍夜引弓: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余于是因《秦記》,踵《春秋》之后:
不如因而厚遇之,便歸趙:
秦軍解,因大破之 :

不欲與廉頗爭列 :
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大王見臣列觀 :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余船以次進:
欲以客赴秦軍,與趙俱死。: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今君乃亡趙走燕 :
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
臣乃敢上璧 :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
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
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

3、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的今義:
⑴拜為上卿--拜,授予官職 今:
⑵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患,憂慮,擔心 今:
⑶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今:
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離開;親戚,近親及姻親. 今:
⑸請指示王--指示,指給...看 今:
⑹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上前進獻 今:
⑺宣言曰:事見相職必辱之--宣言,揚言,到處說 今: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今:

4、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詞并解釋
⑴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從者衣褐:
⑵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⑶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
④畢禮而歸之-歸:
⑷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5、翻譯下列句子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3)、我為趙將
(4)、而君幸于趙王.
(5)、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6)、何以知之.
(7)、求人可使報秦者
(8)、拜送書于廷


第三學(xué)時
學(xué)習(xí)重點:鑒賞文中的人物形象
學(xué)習(xí)難點:《史記》的寫人方法和寫人技巧
一、鑒賞分析寫作技巧。
從歷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現(xiàn)了士階層的兩個杰出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代所起的的歷史作用,而且顯示出作為個體的士,怎樣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而作為文學(xué)作品的傳記文學(xué),它又有極高的文學(xué)價值,可供寫作借鑒:
人物分析
藺相如的性格特征
1有智謀具體體現(xiàn)在哪幾方面?

2勇敢,機智具體體現(xiàn)在哪幾方面?

3愛國,忠心具體體現(xiàn)在哪幾方面?

廉頗的性格特征
1魯莽善妒,心胸狹窄體現(xiàn)在哪?

2善于謀略具體體現(xiàn)在哪?

3勇于改過是怎樣表現(xiàn)的?

秦昭王的性格:
1貪婪狡詐,性喜侵略表現(xiàn)在哪?

2重利忘義,手段圓滑表現(xiàn)在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74426.html

相關(guān)閱讀:《項脊軒志》學(xu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