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第三高級中學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泰興市第三高級中學第一學期第二次調(diào)研測試高二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總分:160分)命題人:陸繼明.12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26題,1~14、16~18題為選擇題,其余為非選擇題。2.請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按題號在答題紙上指定區(qū)域內(nèi)作答(選擇題部分的答案按照題號填涂到機讀卡上),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無效。一、語言文字運用()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分)A.(yuàn)B.zuò) 譖害(zèn) 會稽(kuài)C.ài) 糗糧()mí) 垓下之戰(zhàn)(gāi)D.dù) 折券(zhé)zhàn)大澤之陂(bēi)分)B.何先生西洋油畫的功底非常深厚,對中國畫的春秋筆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幾筆,一個鮮活的形象便躍然紙上。C.此刻,賽場內(nèi)外的熱烈氣氛已經(jīng)達到高潮:運動員順著跑道,邁開大步奮力奔向終點,場外的拉拉隊則作壁上觀,大聲為運動員加油鼓勁。D.看到果農(nóng)家里汗牛充棟的黃燦燦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為這說明我們開發(fā)的新品種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答案:A(.微言精當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義本指經(jīng)書的要義,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的道理。B.C..分).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分)A.司馬氏去周適晉而子遷適使反B.澤流罔極罔疏則獸失C.孫子臏腳,而論兵法每與臣論此事D.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D(A項分別為“到,去”,“恰逢”;B項分別為“無,沒有”“網(wǎng)”;C項分別為“著述”“談?wù)摗;D項均為“死”。.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分)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適,快樂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憂愁,悲傷C.發(fā)書視之,信吉發(fā):拿出D.東土以集,周公歸報成王集:集中A(B項應(yīng)為“感動”;C項應(yīng)為“啟封,打開”;D項應(yīng)為“安定”。.下面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分)A.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易:看不起B(yǎng)奪其軍,可四千余人可:大約C.欲止宮休舍止:居住D.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卒:同“猝”,突然D(D項,卒:士卒.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分)A.又不肯竟學竟:竟然B.何興之暴也暴:暴力C.乃持項王頭視魯視:察看D.才氣過人過:超過D(A項“竟”應(yīng)為“使……完畢”的意思;B項“暴”應(yīng)為“迅速、突然”的意思;C項“視”同“示”,“出示、展示”之意。.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分)A.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國B.惟爾元孫王發(fā),勤勞阻疾C.故發(fā)憤且卒D.整齊其世傳A項“散布流言”;C項指“憤懣”;項指“整理,歸納”。.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分)A.項王至陰陵,迷失道B.左右皆泣,莫能仰視C.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D.始大人常以臣無賴項;項指“崤山以東”;D項指“沒有出息”。.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方式與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項是分)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學者到今則之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D.諸侯咸服宗周項為用法,其他三項均為。.下面加點的虛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分)A.B.C.D.C(者:定語后置句的標志,可不譯。A項,以:介詞,用/動詞,認為;B項,則: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連詞,表順承,就;D項,因:介詞,乘機/介詞,憑借。.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分)A...D.介詞,因為/介詞,用。A項,介詞,在;項,代詞,他(指項羽);D項,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下列各句不屬于倒裝句式的一項是分)A.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B.與籍避仇于吳中C.D.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D(D是被動句。A是賓語前置句;B為狀語后置句;C為定語后置句。.下列各項中文言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分)A.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shù)萬人B.奸神命者乃旦也C.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D.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項為定語后置句,其他三項為判斷句。分)分)B.以《春秋》災(zāi)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C.仲舒以禮誼匡正 丹不忍以己之私傷長者之意D.故不足稱于大君子之門也 使得畢使于前答案:D(D項均為“介詞,在”。A項第一個“而”是連詞,表順接關(guān)系;第二個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B項第一個“之”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第二個是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第一個“以”是介詞,用;第二個是介詞,因為。)1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B.主父偃嫉妒董仲舒,偷出了他的草稿交給皇帝,又因為董仲舒學生的失誤,結(jié)果導致了董仲舒險些丟掉性命。C.公孫弘為了打擊報復董仲舒,故意向皇帝推薦董仲舒去相膠西王。董仲舒害怕惹禍上身,就借生病沒有接受朝廷的任命。D.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朝廷也非常重視董仲舒,經(jīng)常派人請教于他。董仲舒死后,他的子孫都做了大官。答案:C(董仲舒是接受了任命,因為懼禍,不久就辭職了。從下文“凡相兩國”也可看出他是做了膠西王的相。)1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5分)(1)徒見問耳,且猶羞之,況設(shè)詐以伐吳乎?(4分)答案:柳下惠只不過被詢問罷了,尚且還對此感到羞愧,更何況是設(shè)詭詐計策去攻打吳國呢?(主語補充1分,“見”“羞”“設(shè)詐”各1分)(2)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詩詞鑒賞(10分)20.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鵲橋仙?夜聞杜鵑陸游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南鄭(今陜西。┳鏊拇ㄐ麚崾雇跹椎哪涣,積極參加抗金戰(zhàn)爭,戰(zhàn)績顯著。正當前線節(jié)節(jié)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diào)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diào)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抗戰(zhàn)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1)這首詞的首句“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詩人描繪這樣景象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2分)描繪了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1分)以環(huán)境冷落渲染凄涼氣氛,為杜鵑的出場做鋪墊。(1分)(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兩句,采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4分)答案:(4分)對比(或:反襯)(2分);鶯燕無聲使得鵑啼顯得分外清晰,以“靜”突出了杜鵑啼鳴的悲涼。(2分)(3)詞的最后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4分)表達了詞人半生漂泊、羈旅異地的悲愁(2分);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悲嘆。(2分)四、名名篇默寫(8分)1.補寫出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論語?子路篇》)(2)(3),(《》)(4)(《)(5),。(》)(6),去以六月息者也!罚7),而后乃今將圖南!罚8)定乎內(nèi)外之分,,斯已矣!罚1)(2)(3)(4)(5)(6)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7)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辯乎榮辱之境(20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2~25題。2.文章是圍繞游謁“司馬祠”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6分)3.第③段中的“這座歷盡滄桑的司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負載著史圣無形的精神內(nèi)涵”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4.請賞析文章結(jié)尾畫線的語句。(4分)5.請聯(lián)系全文,探究文中的“這是天問”中司馬遷“天問”的深層意蘊。(6分)第 1 頁 共 8 頁江蘇省泰興市第三高級中學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773513.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二語文考試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