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味文化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j.Co M 體味文化教案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識記文化的內涵。
2、理解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二)能力目標
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全面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意識。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的意識。
★重點、難點
文化的涵義
★方法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建議
教學中通過展示文化素材和實例,讓學生感悟文化的涵義,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接觸過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兩個模塊,這學期我們要開設一門全新的課程——文化生活。如果說經濟生活的主題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政治生活的主題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詞,我們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內涵,我們卻不一定懂得。本課就此提出問題: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一、文化“萬花筒”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頁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這些圖片材料表現了人類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內容??藝術。文化的內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請大家閱讀教材5?6頁內容。
1、文化現象無時不在
回顧人類社會發(fā)展歷程,從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到現代社會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現象無時不在。
2、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環(huán)顧我們身邊的生活,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社區(qū)文化,還有轉瞬間已不再新奇的網絡文化等,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3、文化現象豐富多彩
不同的區(qū)域,有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無論身處繁華的都市、新興的鄉(xiāng)鎮(zhèn),還是偏居邊遠、古樸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這些文化生活無不呈現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涵義
我們這里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tài)的部分。
2、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文化是由人所創(chuàng)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準確把握文化的涵義應注意兩點: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是與人的活動密切相連的,不是純自然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經濟的和政治的。
3、文化是人們的一種素養(yǎng)
(1)人的文化素養(yǎng)是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
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yǎng),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生活、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yǎng)出來的。
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
(2)人的文化素養(yǎng)表現在日常言行中。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7頁“公交車漫畫”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總是要通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等表現出來。我們通過觀察人們的社會行為,就可以從中透視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離不開物質載體。
社會文化和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一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產品,往往是這一時代社會發(fā)展軌跡的反映。例如,一個時代的文化、審美等等、必然表現在這一時代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甚至表現在這一時代的雕塑、建筑、時裝等各種文化藝術形式中,而這些文化藝術形式的發(fā)展,也記載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遷。因此,我們閱讀書籍,欣賞藝術品,參觀歷史文物,都可以看到歷史上的和現實中的文化,認識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7頁“專家點評”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總結:“文化”一詞在實際運用中具有多義性:
廣義的“文化”是對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chuàng)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統(tǒng)稱,用來區(qū)分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區(qū)分自然界的物質運動和人的活動。這種廣義的“文化”概念與“文明”的含義相近。例如,考古學中講的“文化”通常就是這種廣義的文化。
狹義的“文化”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我們所講的“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種廣義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種狹義的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開放性、群眾性、創(chuàng)新性。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樣的
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論、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都屬于文化;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9頁“相關鏈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說明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對社會有重大影響。
2、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fā)展產生深刻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1)文化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會把人們引向歧途。
(2)文化對社會發(fā)展產生深刻影響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fā)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fā)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jié)內容主要講述了文化的涵義以及文化的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而不是政治現象、經濟現象,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自然現象。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民族、社會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我們要從中體會文化的涵義以及發(fā)展文化事業(yè),特別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和意義。
(四)實例探究
[例1]隨著嫦娥二號衛(wèi)星10月1日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國探月二期工程揭開序幕。8日,嫦娥二號衛(wèi)星成功實施第二次近月制動,為衛(wèi)星進入工作軌道做好了準備。嫦娥二號衛(wèi)星的發(fā)射成功靠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積累的雄厚基礎。這說明
A.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響
B.文化決定經濟、政治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
C.文化對經濟、政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D.文化與政治、經濟是同步發(fā)展的

答案:A
[例2] 下列對文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 B.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
C. 文化以物質為載體 D. 文化素養(yǎng)是自然形成的
答案:D
[例3]《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一百多年來,它對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實踐,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說明( )
A.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B. 先進文化對社會發(fā)展有促進作用
C. 文化根源于社會生活、實踐之中
D. 文化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
答案 B
★課余作業(y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er/79310.html

相關閱讀:《文化生活》第一課體味文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