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高考改革 六年級萌娃將成首批“新高考生”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日前,甘肅省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明確提出,2019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將納入新高考的范疇。按照改革方案,這批學生首先在高二不再面臨文理分科的抉擇,在高考時成為首批”3+3”模式的考生。據(jù)測算,目前在校的小學六年級學生將成為首批“新高考”的考生。那么取消文理分科后,高中的課怎么上?

學生必須要全面發(fā)展

蘭州一中副校長朱萬存表示,其實文理不分科的要求,早在2019年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就有要求: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2018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guī)模;推行高考成績公布后填報志愿;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shù)。2019年啟動試點,2019年全面推進,2020年基本形成。我省今年宣布2019年開始取消文理分科,并不意外,這也是大勢所趨。朱校長表示,文理分科的歷史中,解決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文科生專攻文科專業(yè),理科生專攻理科專業(yè)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文理分科,禁錮學習思維,不利于學生綜合發(fā)展。對于取消分科,朱校長認為,這是教育取消行政色彩的一次變革。將來學生可以自己選擇,6門課里可以選理科的也可以選文科的,更可以選文理科都有的課程。

蘭州一中教務處主任馬繼林表示,文理不分科才是對于學生的未來負責,便于學生在中學階段掌握綜合的文化知識,在大學能夠繼續(xù)發(fā)揮綜合優(yōu)勢,也為學生在大學階段提供了多種選擇渠道,更為以后的就業(yè)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中學里的文理分科,因為有高考這根指揮棒的作用,學生們偏科的情況日益嚴重。在中學,實行文理分科之后,理科生只懂得一天到晚的“理化生”,題海戰(zhàn)術,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然而表象之下卻忽略了日常情操和對于人文歷史知識的了解,以至于到了大學之后缺乏文化底蘊。而對于文科生而言,平常注重史政文化知識的積累,缺少思維能力的訓練,一到考試就使勁背,完全是培養(yǎng)了“應試性人才”,顯然,這也是有重大缺陷的。到了大學,不少教師反應,理科學生不學政史地等知識,缺少文化底蘊,而文科生不懂理化生,思維缺少理性和條理。

【高中】未來最典型的上課模式就是走班制“選課”、“選師”面臨挑戰(zhàn)

取消文理分科后最直接的一個問題就是:課怎么上?朱萬存表示,取消文理分科后,學校首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選課”、“選師”的壓力。簡單來說,未來最典型的上課模式就是走班制,一個班里可能要存在很多種課表。在傳統(tǒng)的“3+綜合”高考模式下,文理科學生分工明確,考啥學啥就可以,文科生可以不用去管電流的方向,也不用去學化學元素周期表。取消分科后,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不論怎樣,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政治之間的這堵墻將被推倒,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考生選考什么課,學校就要安排什么課。這給學校帶來的最大困擾就是怎么安排教室和老師。到時就會出現(xiàn),有些課程的老師上課負擔過重,甚至短缺,而有些老師又出現(xiàn)富余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老師的積極性。這也給老師提出了挑戰(zhàn),不光課要講的好,還有具備一定的人格魅力,真正體現(xiàn)教書育人。

馬繼林表示,省教育廳在政策出臺之前,做了立項,確定了“一市一縣一!弊鳛樵圏c,蘭州一中作為唯一的項目試點校進行了一次“模擬選課”。為了及早了解“新高考”選考科目“6選3”學生究竟怎么選,會偏向哪些科目,高中課程又該如何來做相應調整和配備師資,學校對777 名高一學生和858名高二學生進行了摸底調查。結果高一2班全班53人中,選考物理的46人、化學39人、生物42人、政治6人、歷史11人、地理15 人,6門課全部都有人選。而高考選考科目與學考的學習和考試內容是不同的,學考只考必修課內容,高考選考科目還要加試選修課內容。選擇學考的學生只學習必修課內容,而選考的學生還要學習選修課內容。因此,傳統(tǒng)的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選擇,學生走班上課勢在必行。

因為是從2019年高一新生開始實施,所以,目前在校的六年級孩子將是第一批新高考的考生。對此,王家堡小學家長張健表示,他當時高考的時候,因為考慮把數(shù)學成績提升一下,高二選了理科,高三又轉了文科。他覺得那時文理科確實不科學。現(xiàn)在不分,孩子們將成為這個政策的受益者,更能讓孩子有特色的發(fā)展。

“特色班”將迎來春天

朱校長表示,現(xiàn)在很多高中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班,分文理科的時候,這些特色班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孩子某一科的學業(yè)水平,其次是競賽獲得名次,以便高考受益。將來不分科后,這些特色班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孩子們可以有的放矢,讓自己的興趣得到充分的釋放。更為自己在高等院校選擇專業(yè)提供強大的支持力。馬繼林表示,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適應高考改革,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各高中學校要及早著手,對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建設,加強生涯規(guī)劃指導教師的培訓。學生、家長、老師要充分溝通,同時,要結合問卷、調研、訪談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盡快明晰自己定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kao/1308167.html

相關閱讀:高考全國一卷理綜答題時間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