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wǎng)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我們請到了景曉平景老師就2014年高考復習中歷史學科如何復習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景老師下午好!各位網(wǎng)友大家好!歷史學科中有哪些特點介紹一下?
景曉平:歷史是作為一個文科的科目,分數(shù)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文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一個價值觀貫穿在其中,考試、學的過程中都能夠隱隱約約在課本中貫穿中一種價值,在考試中也貫穿了一種價值,而且是蘊含著一種人文精神。
這三門科中,歷史這門課與其他的兩門不同的是,在社會科學中,最接近自然科學的一門課程。為什么呢?我們北師大的老校長陳先生說過歷史非常的講究客觀,我們現(xiàn)在就是力求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做到客觀公正,在客觀公正反映事實的基礎上再做一些價值判斷,不光停留在表層也要發(fā)掘歷史發(fā)展的脈絡。近幾年的高考、平常復習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不是考表面上的零散的知識,而是更深層次的邏輯。
主持人:學生復習過程中應該做哪些工作?
景曉平:基礎知識非常重要,但基礎知識不是零散的,是由一根線、有一些邏輯、線索在其中穿插著。
主持人:比如呢?
景曉平:比如說近代史,我記得已經(jīng)去世的李時月(音)先生說過,歷史非常的龐雜,現(xiàn)在無法把歷史的史料全部搜集,太多了,這種情況下,作為中學生不可能短時間內把這么多的東西接受。如果簡單的概括說,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就是中國在不斷的沉淪的過程中,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后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等等,最后是日本的全民侵華戰(zhàn)爭,從局部一直打到中國,中國全部參戰(zhàn),最后幾乎淪為殖民地,一個沉淪的國家,最后百年的歷史中成長為世界5大國之一,1945年作為5大國之一把法西斯打倒了,并且以這樣的身份參與國際事務。
剛剛發(fā)生了鴉片戰(zhàn)爭之后,咱們中國就爆發(fā)了一次影響深遠的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有一個人策劃了一個資本主義的道路但由于戰(zhàn)爭,沒有實現(xiàn)。讓我們感覺到歷史的深層邏輯起作用的時候,李鴻章立刻就發(fā)起了洋務運動,大家知道這個運動其實是在引薦西方的各種知識,用資本主義的東西改造中國。之后是洋務運動進行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時也有一些失誤,最后甲午戰(zhàn)爭的時候中國海軍全軍覆沒。
那個時候又是有一批人起來了,物質方面改變中國不可能,要從制度本身、更深層次改變中國。最后戊戌維新沒有真正的發(fā)起運動,依靠清政府無法實現(xiàn)中國的變革,所以要推翻清政府,辛亥革命也有很多不成功的地方,比如整個社會還是屬于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質沒有改變,民眾的覺悟程度不高,很多的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意識到不光是制度、物質方面的問題,還有文化、國民素質方面的問題。
主持人:整個的歷史就是一環(huán)靠一環(huán)?
景曉平:對。
主持人:如果一切理順了,記憶起來就會比較簡單、清楚。
景曉平:對,會感覺到一種樂趣。很多的同學覺得學歷史很枯燥。
主持人:就是背,人物、事件、地方就是背。
景曉平:真正學到其中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人活在當世,總共就幾十年的時間,最多100歲,高考中最大分量就是現(xiàn)代史,是150多年的歷史,直到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知道我們的先祖在那種屈辱的環(huán)境中如何抗拒外來侵略、如何一步一步的崛起,不可能一步到位,走了很多的彎路,但總體的是我們這個民族在崛起,這里頭在我們學歷史的時候,本來客觀歷史就是這么發(fā)生的,同時也蘊含著一種價值觀,就是民族崛起的問題,就是傳導中國文化的問題,展望未來的問題。這就是價值觀在里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kao/153214.html
相關閱讀:高考語文必考題型:擴展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