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堂-高考加分,有多少利益假汝之名而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近日,教育部官員重提高考加分話題,再次引發(fā)人們熱議,這也是由于2010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公布高考加分政策調整時,公眾只是“被告知”,還有很多意見未及表達。

  

  像這樣一件關乎千萬考生的大事,教育部沒有履行公開聽證的程序,調整的決策做出以后,發(fā)布《公告》也未見召開正式的新聞發(fā)布會。此后,筆者也沒有看到各家媒體與有關部門對話的聲音,顯然,公眾處于“被告知”的角色。

  

  1月17日,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干撰文“堅持公平公正,深化高考改革”刊發(fā)在《求是》雜志上,這是繼袁貴仁部長1月3日撰文“全面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實現科學發(fā)展”半個月后再次論及高考改革。教育部官員連續(xù)發(fā)表的兩篇文章進入公眾視野,一下子,使本來就未平息的高考加分之議再次升溫。

  

  2010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公布高考加分政策調整,對于奧賽和體育加分做了一些限制,這是對過去加分政策的修正,也是對近年來社會上高考加分弄虛作假、弊病叢生詬病的回應。

  

  有人為之叫好,說這是高考加分“瘦身”;也有人認為問題尚多,對于此次調整提出許多質疑。

  

  首先,由與高考有相關利益的部門來討論高考加分調整,有點“雅爾塔會議”的味道,本身就不妥。高考加分調整可以征求民委的意見,因為涉及少數民族加分;可以征求體育總局的意見,因為涉及體育加分;可以征求科委意見,因為涉及學科競賽和奧賽加分甚至保送。但是,高考管理是教育部的職責,文件應該由教育部獨家發(fā)布,而高考這件關乎千萬考生的大事,不能讓公眾的參與意見缺位。

  

  其次,文件對于加分調整吞吞吐吐,確定的時間表又慢慢騰騰。這是很難讓人信服的一個文件。文件發(fā)表后,我應約撰文“力度不夠,速度遲緩”發(fā)表在《光明日報》上。

  

  為什么說力度不夠呢?例如對體育特長生采取的“8+2”模式。省級限定在8項:足、籃、排、乒、羽五項球類,再加上田徑、武術和游泳,而且省級還可以增加2項。近年來,高考加分的“重災區(qū)”就是“二級運動員”弄虛作假、丑聞頻仍——此次未見收斂,莫名其妙!為防止作假,有的地方擬采取對體育特長生統(tǒng)測時全程錄像以為爾后有爭議時打官司使用;您可以不嫌麻煩,考試成本卻大大增加了!人們不明白高校要那么多“二級運動員”干嗎?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不就行了嗎?高考最主要的功能是進行人才選拔,考察的重點在智力,而不在體育。體育上真有才,自有體育院校向你招手呢!

  

  而且由于沒有向五學科競賽主辦單位會商或征求意見,他們也不滿意。即便共同發(fā)文的五部委中有中國科協(xié)參加,但中國科協(xié)只是五學科的主管單位而非主辦單位,所以在決策的程序方面是有缺陷的,采取的還是由政府部門圈子內的人關起門來做決策的方式。

  

  “我們中國計算機學會是五學科奧賽的主辦單位之一,教育部事先沒有任何人來征求過我們幾個主辦單位的意見,說定就這么定了?!”身為中國計算機學會秘書長并兼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主席的杜子德要較真的問題是:這次高考保送加分決策改革的決策過程是怎樣進行的?

  

  為什么說速度遲緩呢?別看文件匆忙出了臺,可是執(zhí)行卻要三年以后!此次規(guī)定提出一個似是而非的“原則”:“老生老辦法,新生新辦法”。項目調整從201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執(zhí)行;2011年之前的高中生仍舊執(zhí)行調整前的辦法。如此,新辦法要在2014年才能浮出水面!而“老辦法”連同它的弊端卻可以披著“合法的外衣”再恣肆3年。真是匪夷所思!有了偏失,應該立即糾正;這種貌似有理的邏輯,只會拖延改革時機,成了錯誤東西延續(xù)香火的藉口。

  

  人們有理由置疑:照這種速度和邏輯,2010-2020國家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期間,能夠辦成幾件事?“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在這里并不適用;這里應該遵循的原則應該是:有錯必糾,糾錯從速!

  

  此次戴主任的文章,看來重點是在維護高考加分:“如果實行絕對的‘大一統(tǒng)’,不僅一些特殊人才難以選拔上來,一些對人才有特殊需求的專業(yè)要求也難以得到滿足”。

  

  高考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摻雜了許多分數以外的“加分因素”,就會破壞當初的“游戲規(guī)則”,就會破壞高考的核心價值理念——公平。

  

  對于一些“加分因素”,比如少數民族加分,人們可以接受或者說可以容忍,但是對于“三好生”“優(yōu)秀干部”加分,人們就不盡贊同,因為它不盡合理,而且很容易有“貓膩”。對于“二級運動員”加分,人們懷疑它有什么合理依據——何況這是弄虛作假的“重災區(qū)”。至于特殊人才的選拔,自有特殊專業(yè)去接受,至于特殊需求專業(yè)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完全可以在高考中辦到——幾十年不就做到了嗎?

  

  而且,如果加分比例過大,也是對高考公平的傾覆。從目前地方加分比例看,重慶第一,占到17?19%,北京第二,占到13?33%,河北第三,占到11?59%。量變引起質變。加分比例這么高,嚴重影響了高考的公平性。人們對于“裸考”的呼聲日漸聲高、不絕于耳并不是偶然的。

  

  而最為重要的是:高考加分的動力,絕不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能夠說明。需要強調和正視的是:高考加分背后隱藏了太多的利益,成了一些“利益集團”的“紅利”。這才是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不能被忽悠而疏忽了的本質問題!

  

  這也是我們要警惕的,從14項加分項目迅速膨脹為二百來項,除了“利益”——一些利益是權錢勾結的結果,難道還有更大的動力源嗎?

  

  這也使人們有理由懷疑,提出“老生老辦法,新生新辦法”要把立即可以終結的錯誤糾正過來卻要延遲三年是不是一種“策略”,在千方百計維持“利益集團”的利益呢?

  

  有趣的是,《規(guī)劃綱要》公布之后兩個省市發(fā)生的事實。

  

  一則是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近日宣布,從2011年起對高考加分進行大幅“瘦身”,其中包括取消此前備受質疑的“三模三電”(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車輛模型與無線電測向、無線電通信、電子制作)等體育加分項目、取消“奧賽”省級獲獎者以及科技競賽集體項目獲獎者加分。

  

  另一則是2010年年底,記者調查發(fā)現,湖北省武漢市“走進數學王國”電視邀請賽決賽中,全市共有一萬余名小學生參加了這一由教育部門組織的奧數比賽。教育部這次高考加分政策改變“風向”,仍未能讓持續(xù)火熱的小學奧數熱“退燒”。

  

  看來,高考加分的改革也進入了改革的“深水區(qū)”。為了不迷失方向,我們應該保持清醒:高考加分,有多少利益假汝之名而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kao/255365.html

相關閱讀:2019全國2卷高考理科數學試題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_高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