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化學有效的備考方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1一、加強練習,溫故知新,提高解題能力

  練習的方法較多,首先可以將做過的習題再有重點有選擇地做一部分。其次要選好一本化學參考書,根據(jù)復習的進展,選做其中同步的習題。不要做一題對一題答案,應把一節(jié)或一單元做完再對答案,檢查對錯,加以訂正,遇有不懂之處應通過一定的方式向同學或老師請教。還可以把今年各地的高考化學試題作為練習,檢測一下自己目前的化學水平。練習時要注意分析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如針對物質結構中的“位、構、性”三者間的關系、等效平衡的應用、離子共存的條件、用守恒法解計算題等,多問為什么,不要陷入題海。做題可以檢查對知識的把握程度,能開闊解題思路。

1二、把握重點,消除盲點,切實做好糾錯

  復習要突出重點、掃除盲點、加強弱點。分析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題,重點其實就是可拉開距離的重要知識點,即疑點和盲點;要走出“越基礎的東西越易出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視外,還要對作業(yè)、考試中出現(xiàn)的差錯,及時反思,及時糾正;對“事故易發(fā)地帶”有意識地加以強化訓練。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后,要對差錯做出詳盡的分析,找出錯誤原因。

1三、重視主干知識、重點內容的復習

  化學主干知識要作為復習的重點來抓,如元素周期律、電解質溶液中(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溶液的導電性、水的電離、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相關計算、電化學知識的應用(金屬精煉、電極反應式書寫),還有實驗部分(儀器的名稱、混合物的分離、離子的檢驗、實驗操作與實驗方案的設計)等。同時,一定注意山東高考在命題形式和考查能力的變化,復習時注意做好選題工作(向全國新課標卷靠攏),追求復習效益的最大化。

1四、注意近幾年高考中被忽略的知識點

  高考命題畢竟會受到題量的限制,一些考點未涉及到,如元素化合物中的非金屬部分淡化嚴重,一些熱點和知識點也沒有出現(xiàn),如蓋斯定律的運用、膠體性質等。這些知識在今年的復習中,也要重視,不能以為這今年或近幾年沒考以后就不會考。

1五、重視實驗的復習

  化學實驗考查從化學儀器、基本操作到實驗評價,考查力度越來越大,細節(jié)也越深入,復習過程中對經(jīng)典實驗的操作、現(xiàn)象等復習到位,不能含糊。

1六、8種方法有趣的記憶方法

  1、口訣記憶

  由于知識點多,記憶量大,在化學學習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很容易記住的口訣,老師要求我們去記憶它。首先,要告訴自己這是一種學習的捷徑,然后在深刻的理解它的內涵,最后記住了,就會成為你學習化學的利器。如:“升失氧,降得還”、“見量化摩,求啥先求摩”、“有弱才水解,都強不水解。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越熱越水解,越弱越水解”。

  2、趣味記憶

  為了分散難點,提高興趣,要采用趣味記憶方法來記憶有關的化學知識。比如,可以把生邊的實際生活甚至自己的經(jīng)歷和觀雪有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讓化學知識富有趣味。特別是一些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

  3、重復記憶

?  要利用必要的重復來加深記憶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遺忘作斗爭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記住某些知識時常常用默默重復、敘述再現(xiàn)方法來加深印象。這種方法往往被我們忽視了,很多同學學的快忘得快也就是這個原因。短時記憶對于我們的學習遠遠不夠,只有通過不斷反復記憶,才能夠把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為我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歸類記憶

  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分類,抓住特征,在以此類推。如:電解質判斷的時候,把所學的化合物歸類,再把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包含的類別記住,對于我們掌握本質就很有幫助;再如:在掌握了各個主族、周期的相似性和遞變性規(guī)律后,對于具體的元素單質、化合物的性質就容易多了。

  5、對比記憶

  對新舊知識中具有相似性和對立性的有關知識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比如:中學化學中常見的黃色粉末并不多見,主要就是硫磺和過氧化鈉,但是它們的性質卻很不相同。再如:我們在學習硫酸和硝酸的時候,他們作為氧化性酸的酸性和強氧化性的方面的相似性。

  6、聯(lián)想記憶

  把性質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進行比較,記住他們之間的區(qū)別聯(lián)系,再回憶時,只要想到一個,便可聯(lián)想到其他。如:記酸、堿、鹽的溶解性規(guī)律,孤立地記憶很難,如果擴大聯(lián)想,對比類推,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7、關鍵字詞記憶

  這是記憶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礎上找出概念中幾個關鍵字或詞來記憶整個概念,如:化學平衡的特征“逆、等、定、動、變”。

  8、知識網(wǎng)絡記憶

  用表格或圖示進行歸納、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識結成網(wǎng)絡。如以一主族代表元素的單質、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鹽為線索的學習思路,以及以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備、保存之間相互關聯(lián)的元素化合物類知識,在有機中還要特別注意官能團的性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kao/273855.html

相關閱讀:從高三測試的分數(shù)中找到高考提分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