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于重復犯錯
很多同學在同樣的問題上反復犯錯,以下幾種情況都會造成失分。
-方程式書寫問題一份試卷中涉及到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常常有幾十個,一個方程式書寫錯誤或沒有“配平”,往往導致整題出錯,失分甚至不得分。有的同學常常把該寫成離子方程式的寫成了一般的化學反應式。后期復習,要培養(yǎng)一種良好習慣:寫反應式前看清要求再動筆,寫好后檢查無誤再解決下面的問題。
-答題的完整性問題如2008年高考第27題“⑵氨水浸出后得到固液混合體系,過濾,濾液中除K+、SO42-外,還有大量的NH4+。檢驗NH4+的方法是 !庇行┩瑢W只填了“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幾個字,沒有表述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明確的最終結果,答題不完整是實驗題常見的失分原因。
-答題的準確性問題如2008年高考“第26A(2)要求寫出實驗2甲針筒內(nèi)的現(xiàn)象”,應是氣體與氣體反應,生成淡黃色硫固體。但有的同學答成淡黃色沉淀,沉淀應該是在溶液中發(fā)生的,氣體與氣體反應不能稱為沉淀。又如“第23(A)及(B)最后一問,分別要求寫出兩種元素非金屬性強和金屬性強的實驗事實!辈簧倏忌卮鸬膶嶒炇聦嵍疾皇呛艽_切,有了解題思路,卻回答不到“點子”上,結果不是不得分就是得很少分。
最可惜的丟分
審題不慎
審題不慎而丟失的分數(shù)在總失分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建議加強考前審題訓練,特別注意掌握以下幾個方面。
審題不全遺漏有價信息或沒有看到題限范圍,故而未能按要求完整回答問題或偏離了解題的正確方向,是審題丟分的第一個原因。因此,審題首先要學會通覽全題,明確題意,依意答題。
眾所周知,試題的設計常常會將一些條件給得非常隱蔽,而有的隱含條件恰恰就是解題的突破口,如果這些條件不能被充分挖掘的話,那么整個題目都會無法正確或完整解答,這是審題丟分的第二個因素。針對此問題的口訣是“挖掘條件,遵循規(guī)律,尋找突破”。
審題不細沒有看清答題要求,結果答非所問,是審題中最可惜的丟分因素。由此丟分的情況通常有:把應填寫“名稱”的填成“符號”(或應填“符號”的填成了“名稱”);漏寫化學反應中的非主要產(chǎn)物,如酯化反應中的產(chǎn)物水和鹵代反應中同時生成的鹵化氫等;選擇題將不正確的選項選成了正確的選項(或正確的選項選成了不正確的選項);化學反應方程式?jīng)]有按要求配平等。許多同學依照思維定勢,認為高考試題與平時的訓練題相似或者相同,忽略了細節(jié)變化。針對口訣是“關注細節(jié),規(guī)范答題,減少失誤”。因為時間有限,審題訓練重在“審”,只找方法,對照答案,發(fā)現(xiàn)問題,無需規(guī)范地解出每一道題。
2010年高考一定是在穩(wěn)定繼承的前提下有所改變,但命題的風格、難度保持穩(wěn)定。我們只要以考試說明為依據(jù),重視新教材,挖掘內(nèi)涵提高應試的變通能力,就會取得我們應該得到的成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kao/310650.html
相關閱讀:2015年高考備考:英語詞匯最新全解全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