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遺憾莫過于實有的水平未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致使十幾年的辛勞毀與兩小時的“經驗不足”。答題與平時做題也有一些本質上的區(qū)別,首先是競爭性的,水平發(fā)揮得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人生的格局;其次,有時間的限定性,要在2個小時內力爭多得分;最后也是素質的較量,看誰的素質更好、更積極、更沉著。應該知道這里不僅有問題還有臨場的與技巧,總結閱卷和應考的經驗,在這里我提供一些正常應考,乃至超水平發(fā)揮的藝術,唯愿為同學們的高考提供微微有益的幫助,也許對其他學科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考前提前進入“角色”
像運動員先做準備運動一樣,像演員提前醞釀感情,考生也應提前進入“角色”,把最佳競技狀態(tài)帶進考場。
1、考前調整,保持靜息
強化訓練最遲應在五月底結束,留下一段自由支配的時間(最好有半個月)讓考生進入相對靜息狀態(tài),保持情緒穩(wěn)定,降低難度,增加睡眠時間,進行輕微活動,熟悉考試細則,作好物質準備。在一種寧靜的氣氛中,主要進行一些識記性的(勿做偏題、怪題、難題)。比如回想學科的整體結構,其中的重點內容與公式,熟記常用的數(shù)學基本思想、基本方法與解題技巧。發(fā)現(xiàn)缺漏,也應從容不迫地記下來,翻閱教材和筆記求得解決。
“靜能生慧”,經過緊張的強化訓練之后,讓放松是記憶恢復的最佳選擇,許多發(fā)明都在“腦風暴”之后的冷卻期出現(xiàn),臨考前必要的休息,看似失去,實為獲得。
再說,高考是很激烈、很艱苦的腦力勞動,能量消耗很大,靠當天的營養(yǎng)補充是不夠的,需要提前加以儲備。由于入靜改善了大腦和全身的生理功能,能量積蓄較多,就為提高活動的準備了良好的心理條件和物質基礎。
考前一兩周,考生還應進行鐘的調整,將作息時間安排得與高考同步,使得正式考試時,自動進入工作狀態(tài)。
相反,考前不能進入靜息狀態(tài),還做難題,還熬夜,會帶來精神的過度緊張和體力的過度疲勞。
2、熟悉考場、列出清單
如果考場不是設在本校,考生一定要親臨考場熟悉情況,一方面可以消除考試時的“新異刺激”,另一方面也能“以防萬一”。
臨考當天應有充足的睡眠,并吃好清淡的早餐,出門前可按清單帶齊應用工具:準考證、鋼筆(吸飽水)、手表、圓珠筆、2B鉛筆、橡皮、圓規(guī)、三角板、小毛巾等。
3、開始活動、進入“角色”
考試當天,應提前半小時到達考區(qū),一方面防止路上出意外、另一方面可以穩(wěn)定情緒,讓細胞開始簡單的數(shù)學活動,讓大腦進入單一的數(shù)學情景。經驗表明,“過電影”的順利,互問互答的愉快輕松,不僅能轉移考前的焦慮,而且有助于把最佳競技狀態(tài)帶進考場。
二、考時迅速摸清“題情”
1、通覽全卷。剛拿到,一般心情比較緊張,不要匆忙作答,可先從頭到尾、正面、反面瀏覽一遍,通覽全卷不是“眼看手勿動”,一般可在不到十分鐘完成四件事:(1)填卷首、看說明、三涂兩寫。(2)順手解答、粗略分類。順手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結論的簡單選擇題、填空題,而只要解答出一兩道題(稱為熱身運動),情緒就會迅速穩(wěn)定下來,并且“旗開得勝”愉悅感還有一種增力作用,鼓舞我們去作更充分的發(fā)揮,同時,通覽全卷也是克服“前面難題就攻不下,后面易題無暇顧及”的有效措施。(3)做到三個心中有數(shù)。對全卷一共幾頁,一共大小幾道題心中有數(shù),防止漏做題,發(fā)現(xiàn)漏印題;對每道題得幾分心里有數(shù),并粗略地分配一下各題的解答時間,既注重了每道題的少丟分,更注重全卷多得分;對學科體系的分量心中有數(shù),即大致分一下哪些屬代數(shù)題,哪些屬三角題、哪些屬立體幾何題,哪些屬解析幾何題,為實施“先同后異”作準備。2、答題要領。一大二小三循環(huán),一頭一尾是兩個小循環(huán) 高中英語,各用十分鐘左右,中間是一個大循環(huán),用100 分鐘。
在通覽全卷過程中,先做簡單題的第一遍解答是第一個小循環(huán)同時把情緒穩(wěn)定下來,將思考推向高潮。
接下來的100分鐘時最佳狀態(tài)的發(fā)揮或收獲果實的黃金季節(jié),我們叫做答題的大循環(huán)。在此階段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基本完成全卷,會做的都做了。在這個過程中要有全局意識,做整體把握,并執(zhí)行“四先四后”“一慢一快”的方針。
1、四先四后相配合
1)、先易后難,進入解答時,就無需拘泥于從前到后的自然順序,應根據自己的實際,跳過啃不動的題目,從易到難,特別是不能在低分值的題目上耽誤時間過長;
2)、先熟后生
通覽全卷,既可能看到有利的條件,也可能看到較多的不利因素。像去年數(shù)學高考偏難,我的一個平時成績不錯的學生只埋頭做題,當碰到復數(shù)那道超綱題,后面又遇到兩道較難的選擇題時,一下方寸大亂,乃至思維受阻,后面所有大題本應會做的也發(fā)揮失常。而另一位平時不如她的同學抱著把我會做的爭取準確率,難題盡可能解答,心態(tài)特別好,結果成績下來僅一門數(shù)學就相差30分,總分也就差30分,那位同學進入太原市文科高考前20名。可見考場的發(fā)揮有多么重要。所以首先要會自我暗示:“我難他也難”,“要鎮(zhèn)定,“不要緊張”,其次,可實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就是說,先做那些內容掌握比較到家、題型結構比較熟悉的題目,后攻那些題型、內容、甚至語言比較陌生的題目。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說,這些題目容易產生亢奮,會使人情不自禁的進入境界,展開聯(lián)想,促進轉化,拾級提高。
3)、先高后低
“ 高”指高分題,“低”指低分題,特別是考試的后半段時間,更要注意解體的效率。比如(1)兩道都會做的題目,應先做高分題,后做低分題,以減少時間不足的失分。(2)到了最后一二十分鐘,也應對那些拿不下來的題目先就高分題實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時間不足的前提下的得分,事實證明,“大題拿小分”是個好主意。
當然“先高后低”要與“先易后難”結合起來,別不分難易,專挑高分題做,結果“高分題做不出來,低分題沒時間做”
4)、先同后異
就是說,可考慮將同學科、同類型的題目集中處理,這些題目常常用到同樣的數(shù)學思想、類似的思考方法,思考比較集中,方法或知識的溝通比較容易,有利于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先同后異”可以避免興奮轉移得過急、過陡和過頻。
2、一慢一塊巧運籌
1)、審題要慢
題目本身是“怎樣解這道題”的信息源,所以審題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從結構、邏輯關系、數(shù)學含義、答題形式、數(shù)據要求等各個方面真正看懂題意。只有細微的審題才能從題目本身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這一步步要怕“慢”,成在審題、敗在審題,審清題意等于解決了一半。
2)、答題要快
①首先,宏觀上要有爭分奪秒的速度意識,因為高考本身有時間限制,有速度要求。為了給解答題留下充裕的思考時間,每道選擇題、填空題就應在一二分鐘內完成,解決不了的不妨先跳過去;解答題中的容易題也不妨邊想邊寫,節(jié)省草算時間。
、谄浯危唧w到每一道題,一旦找到解題思路,書寫要簡明扼要、快速規(guī)范,不要拖泥帶水,就是要寫出“得分點”,高考允許合理省略非關鍵性的步驟,演算過程可以省略。最后十分鐘再將全卷從頭到尾做第三次循環(huán),主要是檢查和實施“分段得分”。對于絕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都不可能在第二個循環(huán)中答對答全所有的試題,因此,要對那些答不對或答不全的問題進行技術性的處理,即使做完的題目也要復查,這是超水平得分的不可缺少的步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kao/33188.html
相關閱讀:人大附中四中名校名師指導高考一模后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