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復習化學平衡狀態(tài)同步檢測(附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在宏觀條件一定的可逆反應中,化學反應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組分濃度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以下是化學平衡狀態(tài)同步檢測,希望考生可以在做題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

1.據(jù)報道,在300 ℃、70 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氫氣合成乙醇已成為現(xiàn)實。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使用CuFe催化劑可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

B.反應需在300 ℃進行可推測該反應是吸熱反應

C.充入大量CO2氣體可提高H2的轉(zhuǎn)化率

D.從平衡混合氣體中分離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解析:選B A項,合適的催化劑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B項,判斷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是根據(jù)體系能量的變化;C項,充入大量CO2氣體,平衡正向移動,可提高H2的轉(zhuǎn)化率;D項,平衡正向移動,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2.COCl2(g)??CO(g)+Cl2(g) 0,當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措施:①升溫 ②恒容通入稀有氣體 ③增加CO濃度 ④減壓 ⑤加催化劑 ⑥恒壓通入稀有氣體,能提高COCl2轉(zhuǎn)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解析:選B 平衡右移即可增大COCl2的轉(zhuǎn)化率,①平衡右移,②對平衡無影響,③平衡左移,④平衡右移,⑤平衡不移動,⑥相當于減壓,平衡右移。

3.恒溫、恒容的條件下對于N2(g)+3H2(g)??2NH3(g) 0的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為()

A.斷開一個NN鍵的同時有6個NH鍵生成

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

D.N2、H2、NH3分子數(shù)之比為1∶3∶2的狀態(tài)

解析:選C 斷開NN和生成NH鍵均為正反應,因此A不能作為平衡的標志;根據(jù)公式=,反應過程中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m不變,恒溫恒容條件下反應,則氣體體積V始終不變,密度始終不變,因此B不能作為平衡的標志;相對分子質(zhì)量可根據(jù)公式M=判斷,由于m不變,而反應過程中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n減小,只有達到平衡時n才不再減小,M不再改變,因此C可作為平衡的標志。

4.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X(g)+bY(g)??cZ(g)在一密閉容器內(nèi)達到平衡后, t0時刻改變某一外界條件,化學反應速率(v)隨時間(t)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壓強

B.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劑

C.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壓強

D.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劑

解析:選D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圖像,考查考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的理解和應用能力。t0時刻正逆反應速率同等程度增大,說明平衡不移動。若a+b=c,則t0時刻可以是增大壓強或使用催化劑,A錯,B錯;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使用催化劑,C錯,D對。

5.可逆反應mA(s)+nB(g)??cC(g)+fD(g)反應過程中,當其它條件不變時,C的體積分數(shù)(C%)與溫度(T)和壓強(p)的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T2T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達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劑,C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

B.達到平衡后,若使溫度升高,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C.化學方程式中n

D.達到化學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解析:選D 使用催化劑,只是同等程度加快反應速率,平衡不移動,故A項正確;由C%~時間圖像1知,溫度升高,化學平衡向C%減小的方向移動,即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B正確;再由由C%~時間圖像2知,加壓,平衡向C%減小的方向移動,即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即逆反應是氣體系數(shù)減小的反應,故n

6.向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通入a mol X,發(fā)生反應2X??Y(g)+Z(s),并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升高溫度,氣體的密度增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壓強的變化對該平衡沒有影響

B.若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X一定為氣態(tài)

C.若X為非氣態(tài),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D.若X為氣態(tài),再向容器中充入a mol X,達到的新平衡與第一次平衡相比,X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

解析:選B 利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逐一分析選項即可得出結(jié)論,需要注意物質(zhì)的聚集狀態(tài)和化學計量數(shù)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因容積不變,=m(g)/V,升高溫度,氣體的密度增大,即m(g)變大。選項A,因無論X是什么狀態(tài),0,壓強對該平衡有影響;選項B,若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溫時平衡左移,X為氣態(tài)時,m(g)才增大;選項C,若X為非氣態(tài),正反應放熱,升溫時平衡左移,m(g)減小,氣體的密度減小;選項D,若X為氣態(tài),再充入a mol X,相當于加壓,平衡向右移動,X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

7.向一個容積為V 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2 L A(g)和1 L B(g),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3A(g)+B(g)??aC(g)+2D(g)。達到平衡后,A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減少,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增大,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a的值是()

A.1 B.2

C.3 D.4

解析:選A 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在密閉容器中,氣體的質(zhì)量不變,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增大,則n總減小,故a值只能為1,故選A。 8.(蘇州模擬)在密閉容器中通入A、B兩種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反應:2A(g)+B(g)??2C(g),0;達到平衡后,改變一個條件(X),下列量(Y)的變化符合圖中曲線的是()

X Y A 再加入B B的轉(zhuǎn)化率 B 再加入C A的體積分數(shù) C 增大壓強 A的轉(zhuǎn)化率 D 升高溫度 混合氣體平均摩爾質(zhì)量 解析:選C A.達平衡后,再加入B,平衡正向移動,促進A的轉(zhuǎn)化,即A的轉(zhuǎn)化率增大,但B的轉(zhuǎn)化率減小,與圖像不符合,故A不正確;B.達平衡后,再加入C,化學平衡逆向移動,則A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與圖像不符合,故B錯誤;C.達平衡后,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則A的轉(zhuǎn)化率增大,與圖像符合,故C正確;D.達平衡后,升高溫度,化學平衡逆向移動,由M=可知,逆向移動時n增大,則混合氣體平均摩爾質(zhì)量減小,與圖像不符合,故D錯誤;故選C。

9.(1)一定條件下鐵可以和CO2發(fā)生反應:Fe(s)+CO2(g)FeO(s)+CO(g) 0。

①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時c(CO)/c(CO2)增大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升高溫度 B.增大壓強

C.充入一定量氮氣 D.再加入一些鐵粉

②反應達到平衡后,若保持容器體積不變時,再通入一定量的CO2,使CO2的濃度成為原來的2倍,則CO2的轉(zhuǎn)化率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在一定溫度下的某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學平衡:C(s)+H2O(g)??CO(g)+H2O(g),若該化學平衡狀態(tài)從正反應開始建立,達到平衡后,給平衡體系加壓(縮小容積,其他條件不變),則容器內(nèi)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將________(填不變、變小或變大)。

解析:(1)①使平衡時c(CO)/c(CO2)增大,則需要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2的濃度減小,CO的濃度增大,比值增大。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A對;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B錯;充入N2對平衡沒有影響,C錯;鐵粉的量的多少對平衡沒有影響,D錯。②增大CO2的濃度,反應物中只有CO2為氣體,且反應前后氣體體積相等,相當于增大壓強,CO2的轉(zhuǎn)化率不變。

(2)原平衡狀態(tài)中CO、H2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8+2=15。加壓時平衡逆向移動,H2O(g)(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8)的含量增大,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變大。

答案:(1)①A ②不變 (2)變大

10.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大氣的主要污染物,防止和治理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是環(huán)保工作的研究內(nèi)容之一。

(1)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2SO2(g)+O2(g)??2SO3(g),向2 L密閉容器中通入2 mol SO2(g)、1 mol O2(g)和0.2 mol SO3(g),2 min后反應達到平衡時,測得SO2的物質(zhì)的量為1 mol,若往容器中再加入2 mol SO2(g),則重新達到平衡時SO2的總轉(zhuǎn)化率________50%(填、或=)。

(2)在一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NO2(g)??2NO(g)+O2(g) H 0,反應過程中NO2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請回答:

①依曲線A,反應在前3 min內(nèi)氧氣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

②若曲線A、B分別表示的是該反應在某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情況,則此條件可能是________(填濃度、壓強、溫度或催化劑)。

(3)一定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N2O5可發(fā)生下列反應:

①2N2O5(g)??4NO2(g)+O2(g)

②2NO2(g)??2NO(g)+O2(g)

若達平衡時,c(NO2)=0.4 mol/L,c(O2)=1.3 mol/L,則反應②中NO2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_,N2O5(g)的起始濃度應不低于________mol/L。

解析:(1)增大二氧化硫的濃度,導致自身轉(zhuǎn)化率減小。

(2)①根據(jù)圖像分析可知:前3 min內(nèi)氧氣濃度增大了0.035 mol/L,所以平均反應速率為0.011 7 mol/(Lmin);②從圖像變化趨勢來看,B相對于A來說,反應速率增大,NO2濃度減小,所以改變的條件只可能是溫度。

(3)利用反應①和②可以求出當c(NO2)=0.4 mol/L,c(O2)=1.3 mol/L時,

①2N2O5(g)??4NO2(g)+O2(g)

4x x

②2NO2(g)??2NO(g)+O2(g)

2y 2y y

x+y=1.3 mol/L,4x-2y=0.4 mol/L,

解得:x=0.5 mol/L,y=0.8 mol/L。

所以反應②中NO2的轉(zhuǎn)化率為80%。由反應①生成的O2的濃度為0.5 mol/L知,N2O5(g)的起始濃度大于1 mol/L。

答案:(1) (2)①0.011 7 mol/(Lmin) ②溫度

(3)80% 1

11.一定溫度下,在2 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4 mol SO2和0.2 mol O2,發(fā)生反應:2SO2(g)+O2(g)??2SO3(g) 0,n(O2)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中實線所示:

(1)用SO2表示0~4 min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為________。

(2)若溫度不變,在容器中再加入1 mol O2,重新達到平衡,則SO2的平衡濃度__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氧氣的轉(zhuǎn)化率________(填升高、不變或降低),SO3的體積分數(shù)__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3)僅改變某一實驗條件再進行兩次實驗,測得O2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中虛線所示,曲線Ⅰ改變的實驗條件是________,曲線Ⅱ改變的實驗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0~4 min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SO2)=2v(O2)=2(0.10 mol/L-0.05 mol/L)4 min=0.025 mol/(Lmin);(2)若保持溫度不變,向容器中再加入1 mol O2,平衡正向移動,故重新達到平衡時,SO2的轉(zhuǎn)化率增大,但其平衡濃度減小,氧氣的轉(zhuǎn)化率降低,SO3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3)曲線Ⅰ、Ⅱ都縮短了達到平衡的時間,反應速率加快,但曲線Ⅰ平衡時O2的轉(zhuǎn)化率降低,因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故曲線Ⅰ改變的條件是升高溫度;曲線Ⅱ平衡時O2的轉(zhuǎn)化率升高,根據(jù)正反應氣體體積減小可知曲線Ⅱ改變的條件是增大壓強。

答案:(1)0.025 mol/(Lmin)

(2)減小 降低 減小

(3)升高溫度 增大壓強12.下列敘述與圖像相對應的是()

A.圖(1)是N2(g)+3H2(g)??2NH3(g)的化學平衡圖像,在t0時刻充入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動

B.圖(2)中p2p1,T1T2

C.圖(3)表示的化學方程式為2A===B+3C

D.圖(4)對應反應2X(g)+3Y(g)??2Z(g) 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解析:選B 在t0時刻充入一定量的NH3,v(正)應與平衡點相連,A項錯誤;由先拐先平知p2p1,T1T2,B項正確;圖(3)表示的是可逆反應,C項錯誤;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Y的百分含量將增大,D項錯誤。

13.在2 L密閉容器內(nèi),800 ℃時反應:2NO(g)+O2(g)??2NO2(g)體系中,n(NO)隨時間的變化如表:

時間(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 0.008 0.007 0.007 0.007 (1)800 ℃,反應達到平衡時,NO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________;升高溫度,NO的濃度增大,則該反應是_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2)如圖中表示NO2變化的曲線是________。用O2表示從0~2 s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________。

(3)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內(nèi)壓強保持不變

c.v逆(NO)=2v正(O2)

d.容器內(nèi)密度保持不變

(4)能使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________。

a.及時分離出NO2氣體

b.適當升高溫度

c.增大O2的濃度

d.選擇高效催化劑

解析:(1)平衡時,n(NO)=0.007 mol,c(NO)==0.003 5 mol/L。升高溫度,c(NO)增大,則平衡左移,正反應是放熱反應。

(2)從n(NO)隨時間變化表可得出,NO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推移而減小,NO與O2是反應物,NO2是生成物,NO2的變化曲線只能是a、b中的某一條。反應在3 s之后,NO的物質(zhì)的量不再發(fā)生變化,反應過程中NO減小0.013 mol,根據(jù)方程式可知NO2增加0.013 mol,而容器體積2 L,所以達到平衡時,NO2的濃度0.006 5 mol/L,曲線b符合。0~2 s內(nèi),NO減少0.012 mol,據(jù)反應方程式,O2同時減少0.006 mol,以O2來表示這段時間的平均速率=0.006 mol2 L2 s=0.001 5 mol/(Ls)。

(3)a項達沒達到平衡都成立,因為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反應2NO(g)+O2(g)??2NO2(g)的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目不相等,平衡受壓強的影響,壓強改變,平衡要移動,b項中壓強已保持不變,所以b項已達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平衡狀態(tài)的定義,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可得c項也達平衡狀態(tài)。密度等于質(zhì)量除以體積,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均為氣體,質(zhì)量不變,而容器的體積2 L,也不發(fā)生變化,所以任何條件下密度都不發(fā)生改變,d項不能說明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

(4)分離出NO2氣體,反應速率減慢,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移動,升高溫度該反應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a、b、d均錯誤。增大反應物O2的濃度,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正確。

答案:(1)0.003 5 mol/L 放熱

(2)b 1.510-3 mol/(Ls)

(3)b、c

(4)c

化學平衡狀態(tài)同步檢測和答案就是這些,化學網(wǎng)更多試卷請考生持續(xù)關(guān)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kao/710718.html

相關(guān)閱讀:舌尖上的高考之紅燒牛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