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屆高三上學期期中檢測地理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山東省煙臺市2012—學年度高三第一學段期中檢測地理試題高三地理注意事項:1.本試題分第I卷和第II卷兩部分,第I卷為選擇題,第II卷為綜合題?荚嚂r間90分鐘。2.請把第I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第II卷的答案直接做在試卷上?荚嚱Y束后只交答題卡和第II卷。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以下各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讀某地區(qū)等高線(單位:米)示意圖,完成~題。1.圖示區(qū)域最高處與乙村的高差可能為A.6米 B.米 C.米 D.103米2.下列地點位于①處視野范圍的是 A.③鎮(zhèn)、乙村 B.I山山頂、②鎮(zhèn) C.④鎮(zhèn)、II山山頂 D.甲村、I山山頂臺灣省臺東市以東約33千米處的綠島,是臺灣東部的海上樂園。圖為綠島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題。島上夏季水量最大河流的流向為A西北東南 B.西南東北 C.東南西北 D.東北西南關于該島的描述正確的是A該島面積約為20B.M地點最適合夏至日觀測海上日出C東南部地勢平坦降水少適宜曬鹽D與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風向相同圖是不同地點6月22日的日出時刻與日照時數之間的關系。讀圖回答~題。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6.造成①地日照時數少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因素 B.大氣環(huán)流C.地面起伏 D.天氣狀況.6月22日①、②兩地同時日出9月23日當①地日落時,②地的地方時為 A.15:OO B.16:30C.19:30 D.21:00從氣候學上講,連續(xù)五天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下算作冬季。讀我國冬始日期分布圖,完成8~9題。8.影響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導因素是A.地形 B.海陸分布 C.緯度 D.光照9.下列關于我國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規(guī)律及主要影響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C地入冬日期可能為11月25日B.受地形影響,沿海地區(qū)比同緯度內陸地區(qū)入冬晚C.?谝荒曛袥]有冬季,不存在季節(jié)更替現象D.A地地勢高,B地緯度高,入冬日期相近下圖為某區(qū)域地形圖,R地分布兩片沼澤,時常發(fā)生季節(jié)性離合現象。此時為7月份。完成10~10.7月,、兩河下游A.降水充沛 B.水能豐富C.處于枯水期 D.甲地氣溫低于乙地次年1月,R地兩片沼澤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及主要原因是A.分離,冰雪補給量小 B.連片,降水量大C.分離,地下水補給少 D.連片,蒸發(fā)量大下圖為北半球某區(qū)域示意圖。讀圖,回答~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地層形成的順序為①②③④⑤ B.圖中褶皺和斷層是同時形成的C.先形成斷層,后發(fā)生②處的巖漿侵入活動 D.華北平原與M地形成原因相同.若圖示區(qū)域河流兩岸的地質條件相似,則A.河口附近的島嶼更容易和e岸相連 B.a、b、c三處適合興建水電站的是c處C.a河段以沉積為主,b河段以侵蝕為主 D.河段附近地區(qū)易發(fā)生滑坡、泥石流災害.若圖中所示水循環(huán)發(fā)生在亞歐大陸東部中緯度地區(qū),則A.甲環(huán)節(jié)主要發(fā)生在春、秋兩季 B.通常用環(huán)節(jié)乙的數量表示水資源的豐歉C.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與丙環(huán)節(jié)有關 D.目前人類可對丁環(huán)節(jié)施加顯著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干旱嚴重,到5月鄱陽湖水面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僅為歷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積的一半;而這一年北方黃河流域降水偏多。圖為5月鄱陽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讀圖回答~題。圖中的大草原所處地區(qū)的自然帶是A.熱帶草原帶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C.溫帶草原帶 D.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我國北方地區(qū)夏季降水量較常年偏,南方。造成這種的原因是A.全球氣候變暖B.影響我國夏季風偏弱C.西北太平洋水溫異常升高D.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北17.右圖表示河流流速不同,其搬運物質顆粒大小不同。根據該關系圖,河流能夠搬運石的流速至少是A?/s ?B.200?/sC.300?/s ?D.400?/s3月11日,日本以東海底發(fā)生9.0級地震,并引發(fā)海嘯,造成附近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性物質外泄,核輻射污染范圍不斷擴大。讀圖回答~19題。.造成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 ?B.地處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C.地處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 ?D.地處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19.造成福島核電站核輻射污染范圍擴的主要途徑有①水循環(huán) ②大氣循環(huán) ③地殼物質循環(huán) ④生物循環(huán)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959年9月21日建成蓄水,兩座歷史悠久的浙西縣城(淳安縣城-賀城、遂安縣城-獅城)悄然"沉入"了千島湖底。4月27日到5月1日,浙江衛(wèi)視聯手央視,對千島湖水下古城之一的獅城也就是原遂安縣城進行全景式的直播拍攝。閱讀上述材料,回答20~21題。20.本次直播選在10:00—14:00之間進行,原因是A. 收視率最高 B.水溫高 C.光線好 D.風速小21.國際考古界把水下遺跡,包括沉船和建筑物,稱為“時間膠囊”。此次水下探秘發(fā)現新安江水下古城淹沒50多年后,眾多古建筑依然保存較為完好,最有可能的原因包括:①流水侵蝕作用弱 ②水底水溫低于0° ③水底水溫年較差小 ④風力搬運作用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讀云南洱海地區(qū)土地利用類型示意圖,完成~題。.據圖判斷,洱海的成因是A.冰川作用 ?B.火山口積水C.地殼運動 D.熔巖堵塞河道.若圖示區(qū)域林地遭到嚴重破壞,則圖中河流? A.徑流增加,洱海水位上漲? B.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增大,洱海枯水期水位上升? C.含沙量增大,洱海汛期水域面積增大? D.含沙量季節(jié)變化增大,洱海汛期水質變化下圖為某山脈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圖,讀圖完成~題。.圖中山坡原有的一類自然植被現已完全缺失,該類自然植被可能是? A.熱帶草原B.常綠硬葉林 C.落葉闊葉林 D.高山苔原.導致自然植被類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D.人類活動?選擇題26272829總分得分第II卷(綜合題)二、綜合題(共4個小題,50分)26.(11分)讀某區(qū)域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虛線為晨昏線,回答下列問題。(1)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①地距③地約 千米。(2分)(2)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 ,③地有 (極晝或極夜)現象。(2分)(3)此時,①地的風向為;②地的天氣特點是。(2分)(4)該季節(jié)②地的氣溫比③地還低,試分析原因。(3分)(5)近年來,有關③海域的國際競爭愈演愈烈,試從地理角度簡述其主要原因。(2分)27.(14分)黃河壺口瀑布位于黃土高原深處的兩省交界處。讀中國部分區(qū)域圖,結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照片的拍攝者面向 (2分)A.東 B.南 C.西 D.北(2)圖中陰影部分東西狹長,南北窄小,像一條帶子纏繞在渭河北部,以干旱嚴重聞名,被稱為“旱腰帶”。請從大氣環(huán)流角度說明本地區(qū)旱災災情嚴重的原因。(4分)(3)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形破碎,起伏大。請運用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分析原因。(8分)28.(12分)讀下圖,回答問題。(1)在右圖中用箭頭示意出澳大利亞(1)色林錯流域所在區(qū)域的地形為 ,它的地勢特點為 ,說明判斷理由。(4分)(2)說出色林錯流域水循環(huán)類型,運用水循環(huán)原理,分析色林錯成為咸水湖的原因。(4分)(3)說明上世紀70年代以來色林錯湖面變化的特點,分析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5分)—學年度第一學段檢測高三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ADADADCCDCBCA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BDAAACBCCCD二、綜合題(共4個小題,50分)26. (11分)(1)東南, 3330千米(2分)(2)快,極夜(2分)(3)西北風(1分),寒冷晴朗(1分)。 (共2分)(4)②地位于陸地,③位于海洋(1分),受海陸熱力差異影響,②地冬季降溫幅度大(1分);②地地勢高(1分)。(共3分)(5)北冰洋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聯系三大洲的捷徑;對北冰洋的領土競爭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間,緩解陸地環(huán)境的壓力。(答對兩點即可, 2分)27.(14分)(1)D(2分)(2)冬季受到冬季風的影響,氣候寒冷干燥(2分);夏季地處內陸,受南部山地的阻擋,受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影響小(2分)(3)黃土高原地勢高,有坡度;土質疏松,直立性強,易沖刷;植被覆蓋少,破壞嚴重;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多暴雨,沖刷力強,水土流失嚴重。(8分)28.(12分)(1)北部東南風;西南部西風(4分)(2)甲處于中西部回歸線附近,是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乙處于東部大分水嶺的背風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4分)(3)丁地是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炎熱干燥,日照時數大;冬季受西風影響,溫暖濕潤,降水多日照時數少(4分)29.(13分)(1)該流域地形為條帶狀盆地(1分),地勢大致由東北向西南地區(qū)傾斜(1分)(水系呈東北—西南向條帶狀分布,)四周河流向中心匯集(1分);干流(扎根藏布河)大致由東北流向西南地區(qū)(1分)。(2) 陸地內循環(huán)(1分)該地區(qū)屬內流區(qū)(1分),色林錯通過陸地內循環(huán)運動(降水)補給得到的水量較少(1分),鹽分通過地上地下徑流帶入色林錯中,湖水經長期的湖面蒸發(fā),湖水中的鹽分不斷留存累積,形成了咸水湖(1分)。(3)色林錯湖面持續(xù)增大(1分)該區(qū)域氣候變暖(1分),冰川融雪水(1分)、降水(1分)增加,湖泊得到水源補給增加(1分)。洞庭湖鄱陽湖長江南京武漢山東省煙臺市屆高三上學期期中檢測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1026688.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濟南一中等四校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