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后漢書》記載:“馬嚴,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賜冠幘衣服車馬。嚴舉劾案章,申明舊典,奉法察舉,無所回避,百寮憚之。”由此可見,馬嚴A.掌公卿章奏,糾察百官,權力頗重 B.職權上屬于地方官員,與刺史互補C.其官位在東漢位列三公,位高權重 D.其監(jiān)察職權能左右皇帝的決策大權25.有學者認為,從整個都城制度發(fā)展歷史來看,可以分為前后兩大階段;前一階段從先秦到唐代,是封閉式都城制度時期;后一階段從北宋到明清,是開放式都城制度時期,該學者將后一階段開端定于北宋,其依據(jù)是A.娛樂場所“瓦肆”和紙幣“交子”出現(xiàn)B.居民“坊里”制度和集中貿易的“市”的制度的完善C.以街巷結構為基礎的街市制度的形成D.都城規(guī)模遠超過漢唐,人口突破百萬26.明朝泰州學派的王艮一反經典的傳統(tǒng)和說教,匠心獨具的認為:“百姓日用即道”,“愚公愚婦”都“能知能行”,“圣人之道,無異于百姓日用,凡有異者,皆謂之異端”。對這一觀點的認識不恰當?shù)氖茿.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和人民性B.取孔孟之道,而舍宋明理學C.李贄將其發(fā)展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D.是對“致良知”的繼承與發(fā)展27.中國近代某思想家在自己的著作中陳述:“讀各國史,至法國革命之際,君民爭禍之劇,未嘗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國,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萬,變革三次,君主再復,而綿禍八十年!毕铝懈黜椗c該思想家所屬政治派別主張相符的是A.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B.專制不能容于自由,則孔子不當存于憲法C.革命非天雄大黃之猛劑,而實補瀉兼?zhèn)渲妓幰覦.有民權之用,故法之既立,雖天子不可以不循也28.“辛亥革命昭示了人民應有的權利,它是在革命條件尚不充分,但清王朝已經一觸即潰的情況下,革命黨人前仆后繼,背水一戰(zhàn),以退求全的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首創(chuàng)偉業(yè),可謂20世紀中國式的‘光榮革命’。”對此觀點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稱辛亥革命為“光榮革命”,是因為它結束了封建制度B.辛亥革命使國人看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一線曙光C.“一觸即潰”表現(xiàn)為武昌起義之后,清政府的統(tǒng)治迅速土崩瓦解D.“以退求全”是因為革命黨人痛感社會覺醒和革命武裝的嚴重不足29.中共中央在《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中全會致蔣委員長電》中承諾:“中共中央一本過去主張,愿以至誠擁護我民族領袖,擁護三民主義。”上述材料說明了當時中國共產黨A.放棄了自身的奮斗目標 B.不再照搬蘇聯(lián)的經驗C.開始轉變對國民黨的認識 D.極力維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30.“那時候,人民對待糧票的態(tài)度可以說是慎之又慎,誰家的孩子上糧店買米,丟失了錢可能還不要緊,但若是把糧票給丟了,那就是不可饒恕之‘罪’。”這一現(xiàn)象說明當時A.糧票取代錢成為主要的支付手段 B.糧票是人們進行購物的主要憑證C.糧食匱乏,必須憑票進行計劃供應 D.糧票被賦予一種濃厚的政治色彩考點: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化?現(xiàn)代中國糧票現(xiàn)象31.“事實證明,有關所有權的一切現(xiàn)代法法制,無論實在實體或者程序方面都未超過羅馬法既定的基本范疇!边@說明羅馬法A.涵蓋了現(xiàn)代法制的基本內容 B.包含了商品生產社會的大多數(shù)法權關系C.設定了所有權的全部可能性 D.適用范圍限于私有制高度發(fā)達的社會32.在1787年制憲的時候,麥迪遜說:“這就需要筑起一道籬笆,即挑選一部分經過啟蒙的公民,人數(shù)有限而立場堅定,時時能夠起來提出異議,對付激進狂躁的眾議員,保護有可能受到多數(shù)人壓迫的少數(shù)!皳(jù)此判斷,美國設立參議院的目的是A.削弱眾議院的職能 B.實現(xiàn)“制衡的最大化”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少數(shù)人的暴政33.二戰(zhàn)結束后,丘吉爾把一項舉措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這一舉措A.表明美國開始放棄與蘇聯(lián)合作的政策,向共產主義進行反擊B.使戰(zhàn)后世界出現(xiàn)了兩大對立的經濟體系C.最初也想以此計劃為誘餌吸引東歐各國,孤立和打擊蘇聯(lián)D.標志著美國稱霸世界的全球擴張戰(zhàn)略部署初步形成34.1973年3月,歐洲共同市場達成協(xié)議,聯(lián)邦德國、法國等國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匯率,而對美元實行“聯(lián)合浮動”,這意味著A.固定匯率制度垮臺,布雷頓森林體系逐漸崩潰B.“本金位制”垮臺,最終限制了匯率對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作用C.西歐經濟實力增強,開始與美國分庭抗禮D.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不再占據(jù)主導地位35.孔子主張“仁”、“克己復禮為仁”,西塞羅說:“如果人們之間的協(xié)調性能夠得到維護,那么人類便可以象神一樣生活!边@說明兩位先哲都A.注重人際關系的和諧 B.要求制定完善法律C.追求社會民主平等 D.忽視自然科學的探究馬法?西塞羅40.(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國戶籍制度源遠流長,最早的戶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賦稅制度和征兵制度。據(jù)甲骨文記載,商王朝已開始實行人口登記制度,有“登人”或“登眾”,即臨時征集兵員的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了斂收田賦和征集兵員,各諸侯國采用“編戶”和“定籍”等辦法進行人口控制,秦國創(chuàng)建了“士農工商”四民體系,不遷不移,恒業(yè)不變,確立了以“立戶分戶”、 “什伍連坐”和“使民無得擅徙”為內容的戶籍管理制度。漢代實行“編戶齊民”制度, 并且在中央地方設置戶籍管理的專職官員。 隋唐時期,統(tǒng)治者為防止民戶逃亡,在繼續(xù)推行北魏時期 “三長制”的基礎上,實施“大索貌閱”,大量隱漏戶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賦稅收入。到了宋朝中葉,運用保甲法來管理戶籍,目的是加強人口控制,增加稅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戶籍制度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它將居民按職業(yè)劃分為若干種戶,不同類別的種戶具有不同特權。明清的黃冊登記制度同樣強調不同人的不同特權。隨著雍正王朝“攤丁入畝”稅收政策的實施,國家稅收由人頭稅轉向財產稅和土地稅。材料二 到了近代,巡警制度開始在全國推廣,以巡警體制主管的戶口登記非常嚴密,戶口登記內容包括戶數(shù)、口數(shù)以及戶內成員的姓名、年齡、職業(yè)、籍貫等。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歐美各國之后,認識到“憲政之進行無不以戶籍為依據(jù),而戶籍法編訂又必由民法與習俗而成”,出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戶籍法》單行法規(guī),但晚清政府的滅亡,《戶籍法》隨之擱淺。北洋時期,政府將保甲制度與近代警察制度相結合,制定并頒布了《警察廳戶口調查規(guī)則》(1915年)、《縣治戶口編查規(guī)則》(1915年)、《京兆各屬戶口編查單行細則》(1916年)等條例。南京國民政府參照英、美、德、日等國戶籍及人事登記的法律制度,于1931年正式頒布了《戶籍法》。但由于國民黨發(fā)動了內戰(zhàn),《戶籍法》在國統(tǒng)區(qū)被《剿匪區(qū)內各縣編查保甲戶口條例》(1932年)、《保甲條例》(1937年)、《縣保甲戶口編查辦法》(1941年)所代替!稇艏ā吩趯嵺`中未能得到很好實施!陨险幾浴段覈鴳艏贫燃捌錃v史變遷》(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國古代戶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功能形成的歷史因素(15分)(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近代戶籍制度的主要變化及原因(10分)(2)變化:加強了關于戶籍的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設;建立了具有近代意義的警察制戶籍;借鑒了歐美等國4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國和日本兩國近代化過程比較表類似事項中國日本相差年數(shù)事項年事項年開辦外語學校購買輪船設立工場開設電信設備派遣留學生發(fā)行報紙建設鐵路改革文字運動民眾政治運動發(fā)行雜志創(chuàng)始師范教育近代學校制度設立國立大學政治革新立憲預告發(fā)型開禁實施新歷改革貨幣制頒布憲法同文館商船亞丁號安慶軍械所上海和香港之間美國留學《昭文新報》上海和吳淞之間《一目了然初階》公車上書《時務報》南洋公學師范院《欽定學堂章程》京師大學堂廢除科舉詔書準備立憲上諭自由理發(fā)太陽歷實行法幣中華民國憲法1862186218641871187218731876189218951896189719021902190519061911191219351947洋學所咸海丸橫須賀造船所東京和橫濱之間荷蘭留學《中外新聞》東京和橫濱之間《漢字御廢止之儀》建議設立民選議院《西洋雜志》師范學院《學制》東京帝國大學五條誓文設立國會詔書自由散發(fā)太陽歷新貨幣制度大日本帝國憲法18551857186418691862186818721866187418671872187218771868188118711873187118897年5年0年2年10年5年4年26年21年29年25年30年25年37年25年40年39年64年58年閱讀上表,提取有關中日兩國近代化異同的信息各一項,并結合所學知識闡釋其原因。45.(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元朝以來,在云南、貴州、廣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有二、三十個少數(shù)民族中存在著土司制度。土司管理各該民族,職務世襲,但是需要中央政府批準。土司在內部自行征收賦役,僅向中央政府進貢少許銀物。土司自有法令,對屬民的生殺予奪,中央政府不予過問。……常到州縣地界搶掠,危害漢民生命財產;……對屬民任意役使,賦稅是“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計錢,大派計兩”。 ……恣意虐殺土民,對犯其法而被殺害的家屬,還要征六十兩、四十兩、二十四兩不等的銀子,名之日“玷刀錢”。 ……為了爭奪土地和人畜,土司之間互相廝殺,經年不解,世代為仇,使得當?shù)匾约案浇闹菘h不得安寧。——摘自《清朝鄂爾泰》材料二 清改土歸流的具體做法:清政府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擊強大不法的土司;從大土司集中地區(qū)開始,后及其它地區(qū);以及武力威脅與安撫相結合等辦法。改土歸流的善后措施:第一,對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別不同情況采取不同對策。第二,選派合適人選充任河南省新鄉(xiāng)許昌平頂山三市屆高三二調文綜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1028732.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贛州市十二縣(市)重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_歷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