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川中學-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第Ⅰ卷 (選擇題 60分)一、選擇題 (共40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1.《詩經?大雅》上說:“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這段詩歌主要說明了A.分封的依據 B.分封對象的主體C.分封的目的 錢穆在《中國歷史政治得失》一書中說:皇室的權,總是逐步升,政府的權,總是逐步降。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項表述中,最能體現錢穆這一觀點的是A.秦朝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和郡縣制 B.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 C.隋唐時期實行D.清朝雍正時期軍機處的設置 ④交易者財貨缺乏安全保障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2010年第一期《中華文摘》載文指出,20世紀90年代“省管縣”改革就在浙江開始試點,到現在已經在全國近20個省進行試點;仡櫄v史,閱讀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簡表秦朝以郡轄縣,地方行政為兩級制兩漢漢武帝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東漢形成“州—郡—縣”三級制隋朝廢郡,地方行政回到兩級制唐末形成了道、州、縣三級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問題是 A.C.《開羅宣言》承認中國對臺灣的主 D.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9.某史學家說:“對于西方的挑戰(zhàn),中國的反應之所以遲鈍,是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huán)境。內部事務萬分火急,至于對西方則可以暫緩一步。”這里所講的“西方的挑戰(zhàn)”最主要是指A.走私鴉片,毒害國人 B.發(fā)動戰(zhàn)爭,瓜分中國C.資本輸出,壟斷經濟 D.提出“修約”,擴大市場10.歷史學家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說:“那時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頑梗之人……如果沒有‘中體’作為前提,‘西用’無所依托,他在中國是進不了門,落不了戶的!睂@段話解讀正確的是 A.認為科學技術是歷史進步的決定性因素 B.這一說法體現了階級分析的方法C.強調評價歷史事物應從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出發(fā) D.肯定“中體西用”是合乎歷史規(guī)律的11.國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的經濟情況。閱讀1850~1949年中國國民人均收入表:年份1850年1887年1914年1936年1949年人口數(千人)414699377636455243510789541670人均收入(元)43.835.941.2250.5134.98 你認為下列各項分析不正確的是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與西方侵略、太平天國運動有關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與義和團運動抵制外國侵略有關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與民國成立、一戰(zhàn)爆發(fā)有關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與日軍侵華、官僚資本膨脹有關12. “乙未以后,北洋新軍肇建,維新運動大起,革命運動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變繼起于中樞”。材料中的“乙未”應指A.1894B.1895C.189D.1898“革命失敗以后,革命的主觀力量確實大為削弱了。剩下的一點小小的力量,若僅依據某些現象來看,自然要使同志們(作這樣看法的同志們)發(fā)生悲觀的念頭。但若從實質上看,便大大不然!@就是說,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fā)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huán)境里不僅是具備了發(fā)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fā)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的論述發(fā)表于 )A.國民革命時期 B.時期 C.時期 D..A. B. C.遵義會議 D.下面是l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政務院領導人構成表(單位:人),新中國初期政權的特點不包括職務黨派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政務院主席副主席委員總理副總理政務委員共產黨l329l26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327029A.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B.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C.多黨合作,具有廣泛代表性D.共產黨與民主黨派聯合執(zhí)政修改方案提出時間糧食產量(億噸)棉花產量(萬噸)鋼鐵產量(萬噸)1955年夏(第一次方案)4600430011001956年初(第二次方案)6400700015001956年夏(第三次方案)500048001050?1200A.三個方案都是可行的B.只有第一個方案是可行的C.第三個方案過于保守D.三個方案都有冒進的傾向20.從將法僅當作統(tǒng)治和控制社會的工具,提升到將法作為一種價值理念和治國方略的高度,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方式和治國方略的歷史性轉變。下列文獻中明確提出這一理念的是A.B.C.D.21.20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小平指出:“現在進一步考慮,和平共處的原則用之于解決一個國家內部的某些問題,恐怕也是一個好辦法!边@里的“某些問題”應指A.國家統(tǒng)一 B.所有制問題 C.民族關系 D.中共與民主黨派關系2009年11月16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上?萍拣^與中國青年對話時(見圖)指出:“上海在美中關系的歷史中是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報》打開了我們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接觸交往的新的篇章!薄靶碌钠隆笔侵窤.“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兩國交往的大門B.中、美之間結束了二十多年的敵對狀態(tài)C.中、美兩國建交實現了關系的正常化D.中美關系緩和直接推動了中日關系的改善“已有不少人將周恩來喻為日內瓦會議的挽救者,他已贏得了外交舞臺第一流人物的地位”。這樣的評價基于他在日內瓦會議上發(fā)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說。其演說的宗旨是A.號召亞非國家采取不結盟政策 B.亞非各國堅持反帝反霸的方針C.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 D.解決亞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問題A.加速了西歐社會轉型 B.加快了資本原始積累進程C.加劇了社會貧富分化 D.加強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30. 英語源于歐洲西部,到了近代,逐漸發(fā)展成一種世界語言。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歐洲殖民擴張 B.工業(yè)革命的影響 C.種族之間通婚 D.大量戰(zhàn)爭移民31.伏爾泰在《以英國人的口吻》中寫道:“一個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一邊是貴族重臣,一邊是城市代表,與國君共分立法之權!边@反映的政治體制是 A.君主專制 B.共和制 C.貴族制 D.君主立憲制32.2010年9月29日,美國眾議院以348票對79票通過一項議案,以對中國施壓要求其允許人民幣升值,這一議案已送交參議院審批。如果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都通過了該議案,則A.該議案立即生效B.中國必須允許人民幣升值C.總統(tǒng)必須簽署,用以向中國施壓 D.如有必要,總統(tǒng)可以否決33.歷史文獻中經常出現“西方列強”“東方國家”和“南北對話”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僅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經濟內涵。在歷史文獻中,二戰(zhàn)后的“西方”概念的內涵是A.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B.大西洋兩岸的歐美國家C.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 D.歐洲與美洲的所有國家34.《歐洲聯盟條約》的簽訂使歐洲一體化進程取得突破性進展,它表明歐共體朝著一個經濟、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種職能兼?zhèn)涞穆摵象w方向發(fā)展,使歐洲發(fā)展局勢“脫胎換骨”。這里的“脫胎換骨”是指 A.歐洲取得世界局勢的主導地位 B.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日益重要作用C.由經濟聯合向政治聯合發(fā)展 D.徹底擺脫了美國的政治控制35.美國學者特納說:“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30年代劍橋大學的學生中是盡人皆知的!R克思主義成為可供選擇的經濟學之一,……有人開始思考馬克思主義者考慮到的問題!盇.馬克思經濟學家感受到巨大威脅36.亞當?斯密在其撰寫的《道德情操論》(1759年)中主張:“政府應公平分配財富,以達到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然而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事實卻與之背道而馳!睘閷崿F這一目標,率先在政治方面進行的實踐是 A.《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C. 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fā) D.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37.蘇俄革命早期領導人加米涅夫說:“我認為列寧同志是不對的,他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結束。我認為它還沒有結束……說資產階級民主制已喪失了實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還為時過早! 這番言論主要針對列寧A.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決定 B.退出一戰(zhàn)的要求C.《四月提綱》中的主張 D.戰(zhàn)時共產主義的政策 材料三:圖1 西漢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 圖2 唐朝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材料四: 隋唐時期,政治上的統(tǒng)一和大運河的開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經濟往來。揚州等城市成為聞名中外的大都會。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來往經商頻繁,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都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材料五:唐朝王建有詩曰:“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保ā兑箍磽P州市》)唐代李紳有詩曰:“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保ā端迵P州》)材料六: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出現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yè)發(fā)達的松江.陶瓷業(yè)發(fā)達的景德鎮(zhèn).冶鐵業(yè)發(fā)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地!z織巨鎮(zhèn)盛澤鎮(zhèn),本是青草灘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yè),始稱為市”。因“絲綢之利日擴”到乾隆時,“居民百倍于昔,綾綢之聚亦且十倍……蓋其繁阜喧盛,實為邑中諸鎮(zhèn)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二)(1)根據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國封建社會城市(集鎮(zhèn))形成原因。(3分)(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國古代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區(qū)域發(fā)生的變化。(2分)(3)唐朝后期,揚州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結合概括指出揚州繁華的表現。材料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發(fā)展的主要原因。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新特點。【】(1)政治軍事的需要商業(yè)發(fā)展的結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結果。(2)由主要在北方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逐漸向南方.向沿海和運河地區(qū)發(fā)展。表現:成為商業(yè)大都會;手工業(yè)發(fā)達;外商云集;水運發(fā)達;夜市繁華。原因:交通要沖;手工業(yè)河北省宣化柳川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1036768.html
相關閱讀:上海市五校屆高三12月聯考歷史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