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小題1】信誓臣旦,_______________。(《詩經(jīng)?氓》)【小題2】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茍子《勸學》)【小題3】亂花漸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自居易《錢塘湖春行》)【小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風雨凄凄。(杜牧《阿房宮賦》)【小題5】羽扇綸斤,談笑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小題6】山河破碎風飄絮,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過零丁洋》) (二)文言文閱讀(15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書吳、潘二子事[清]顧炎武蘇之吳江有吳炎、潘檉章二子,皆高才,當國變后,年皆二十以上,井棄其諸生,以詩文自豪。既而日:“此不足傳也,當成一代史書,以繼遷、固之后!庇谑琴彽谩秾嶄洝,復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懷紙吮筆,旱夜??。其所手書,盈床滿篋,而其才足以發(fā)之。及數(shù)年而有聞,予乃亟與之交。會湖州莊氏難作。莊名廷,目雙盲,不甚通晚古今。以史遷有“左 丘失明,乃著《國語》”之說,奮欲著書,廷錢招致賓客,日夜編輯為《明書》。廷鈍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產(chǎn),獨仲子死無后,吾哀其志,當先刻其書而后為之置嗣!彼扈餍兄。慕昊、潘盛名,引以為重,列諸參閱姓名中。書幾百余帙,頗有忌諱語,本前人詆斥之辭未經(jīng)刪削者。莊氏既巨富,浙人得其書,往往持而恐嚇之,得所欲以去。歸安夸吳之榮者,以贓系獄,遇赦得出。有吏教之買此書,恐嚇莊氏。莊氏欲應之,或日:“踵此而來,盡子之財不足以給,不如以一訟絕之。”遂謝之榮。之榮告諸大吏,大吏右莊氏,直之榮。之榮八京師,摘忌諱語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執(zhí)莊生之父及其兄廷鉞及弟侄等,并列名于書者十八人,皆論死。其刻書鬻書,并知府、推官之不發(fā)覺者,亦坐之。發(fā)廷錢之墓,焚其骨,籍沒其家產(chǎn)。所殺七十余人,而吳、潘二子與其難。當鞫問時,或有改辭以求脫者。昊子獨慷慨大罵,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罵亦不辨。其平居孝友篤厚,以古人自處,則兩人同也。予之適越過潘子時,余甥徐公肅新狀元及第。潘子規(guī)余慎無以甥責稍貶其節(jié),余謝不敢。二子少余十余歲,而予視為畏友,以此也。方莊生作書時,屬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學,竟去,以是不列名,獲免于難。二子所著書若干卷,未脫稿,又假予所蓄書千余卷,盡亡。干不忍二子之好學篤行而不傳于后也,故書之。且其人實史才,非莊生者流也。 (選自《顧炎武詩文選譯,有刪節(jié))【小題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予乃亟與之交 亟:經(jīng)! .遂謝之榮 謝:感謝C.官不能堪 堪:忍受 D.予之適越過潘子時 過:拜訪【小題2】下列四組中,全部屬于“莊氏難作”原因的一組是(3分)① 復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 ②書幾百余帙,頗有忌諱語③浙人得其書,往往持而恐嚇之 ④摘忌諱語,密奏之⑤四大臣大怒 ⑥所殺七十余人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小題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吳炎、潘檉章兩人都是優(yōu)秀人才,明亡后他們放棄了科舉之路,以寫作詩文而自豪。B.吳炎、潘檉章認為只有寫出一代史書才能留傳后世,因此參與編輯莊廷錢的《明書》。C.潘檉章被捕后沒有像吳炎那樣慷慨陳辭,痛罵不絕,主要是因為擔心連累母親。D.作者詳敘了吳炎、潘檉章兩人蒙難的原因和經(jīng)過,表達了對他們的同情與懷念之情!拘☆}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其刻書鬻書,并知府、推官之不發(fā)覺者,亦坐之。譯: (2)方莊生作書時,屬客延予一至其家。譯: 【答案】【小題1】B【小題2】D【小題3】B【小題4】(1)那些刻書、賣書的人,以及沒有發(fā)覺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牽連定了罪。(“其”“鬻”“坐”各1分。句意不通順者,可酌情扣分。)(2)當莊廷錢編書時,(他)囑咐門客邀請我到了他家一次。(“方”“屬”“延”各1分。句意不通順者,可酌情扣分。)參考譯文:江蘇吳江有吳炎和潘檉章兩人,他們都是優(yōu)秀人才。明朝滅亡后,他們年紀都已二十多歲了。他們一起放棄了科舉之路,以寫作詩文自豪。不久他們說“這還不足以留傳后世,壓當寫出一代史書,來繼承司馬遷、班固的事業(yè)。”于是他們買來《實錄》,又廣泛搜集人們所收藏的文集奏疏,埋頭寫作,起早熬夜,辛勞不已。他們親手所寫的書稿,堆滿了床,裝滿了書箱,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等到幾年后就有了名聲,我于是經(jīng)常和他們交往。適逢湖州莊氏的禍難發(fā)生。莊氏名叫廷釔雙目失明,不怎幺通曉古今。因為司馬遷有“左丘失明,乃著《國語》”的話,便想發(fā)奮著書。廷鈍招來賓客,日夜忙碌,編輯成《明書》。廷鈍死后,他的父親胤城流著淚說:“我的三個兒子部分了家,只有二兒子死了沒有后嗣,我踴惜他的志向,壓當先刻他的書,然后再為他哥排繼承人。”于是書得以付印行世。因為仰慕吳、潘的盛名,想借他們加重自己的地位,便把他們列入校閱者的姓名之中。書共有一百多卷,其中很有一些忌諱的話,本來都是前人詆毀之辭而未經(jīng)刪除的。莊氏既然是巨富,浙江人得到他的書,常常拿著書去恐嚇他,索取想要的財物后才離開。歸安縣令吳之榮,因為貪贓枉法被捕八社,后來遇到赦免才被放出。有一官吏教他買了此書,前去恐嚇莊氏。莊氏想答壓他的要求,有人向壓氏說:“如果一個接著一個采,就是把您的財產(chǎn)都用盡,“禹足不了他們的要求。不如通過辯明是非來拒絕他!庇谑蔷芙^了之榮的要求。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6.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題目。(6分)晚泊潯陽望廬山[唐】孟浩然掛席①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汗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②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注】①掛席:揚帆。②遠公:指東晉高僧慧遠。剌史桓伊曾在廬山為他建造禪寺,名“東林精舍”【小題1】一、二兩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 【小題2】三、四兩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析。(3分)答: 【答案】【小題1】對比(或“襯托”)手法。(1分)詩人航行江中未逢名山,泊舟潯陽才見到廬山香爐峰,突山了香爐峰的挺拔秀麗、不I司凡響,(1分)表達了詩人驚喜神往的感情(1分)!拘☆}2】詩人讀遠公傳,仰慕遠公.而現(xiàn)在泊舟潯陽,卻只聞鐘聲,雖靠近東林禪寺,卻難覓高人蹤影(1分)。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象往(1分),以及不見高人的悵惘(或“惆悵”、“失落”、“寂寞”等)之情(1分)。【解析】二、文學名著、文化經(jīng)典閱讀(16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7.下列各項對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A覺慧為了試探嗚風,并報復她的冷淡,便說要告訴太太,早點把她嫁出去。鳴風聽后很傷心。覺慧見狀,既得意義有點后悔。(《家》)B吳老太爺死后,《太上感應篇》成了他兒媳婦林佩瑤的精神慰藉。后來,林佩瑤與人外出游玩時,不小心把這本書弄丟了。(《子夜》)C在伽西莫多慘遭鞭刑和曝曬時。克洛德靠近刑臺,示意伽西莫多要忍受苦痛,不能把他出賣。伽西莫多低頭表示順從。(《巴黎圣母院》)D流放途中,馬斯洛娃因被男犯人糾纏而心境陰郁,見到涅赫柳多夫時態(tài)度不和氣。涅赫柳多夫感到很痛苦,卻不明原因。(《復活》)E歐也妮偷看了夏爾的兩封信,為他要與貴婦人分手而高興,又為他要出國謀生缺旅費而著急。于是,她拿出私房錢饋贈夏爾。(《歐也妮?葛朗臺》)【答案】B、C8.簡答題。(選做一題)(5分)(1)閱讀下面的《三國演義》選段,回答問題。程秉抱頭鼠竄,回奏吳主日:“蜀不從講和,誓欲先滅東吳,然后伐魏.眾臣苦諫不聽,如之奈何?”權(quán)大驚,舉止失措。(第8 3回)使蜀“誓欲先滅東吳”的是什么事?此后,孫權(quán)一方如何應對?請復述原著相關情節(jié)。(2)閱讀下面的《紅樓夢》選段,回答問題。風姐越想越氣,歪在枕上只是出神,忽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叫:“平兒來!逼絻哼B忙答應過來。風姐道:“我想這件事競該這么著才好。也不必等你二爺回來再商量了.”(第6 7回)“這件事”指的是什么事?此后,鳳姐如何處理這件事?請復述原著相關情節(jié)。 (二)文化經(jīng)典閱讀(6分)9.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同答問題。(6分)①子華①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 “與之釜②”請益③。曰:“與之庾!比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論語雍也》)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可以與④,可以無與,與,傷惠⑤!(《孟子離婁下》)【注】①子華: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當時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當時二斗四升,下天的“秉”,一秉合當時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與:給。⑤惠:恩惠,德惠!拘☆}1】請概括兩個選段觀點的共同之處。(2分)答: 【小題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給予的“五秉”之粟?為什么?請綜合以上選段簡析。(4分答; 福建省廈門市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zhì)量檢查試題(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1091797.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各大市及部分名校1月高三語文試卷分類匯編:語言表達及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