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模擬試題分類精編(三)4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9年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模擬試題分類精編(三)4?

四、論述類文本閱讀(18分)

閱讀下文,完成16~19題。

①中國歷史有一個現(xiàn)象:起源于東北的少數(shù)民族,頻頻入主中原,統(tǒng)治中國,或者是統(tǒng)治半個中國。

②這是為什么?我想起了麥金德的世界島理論。他把歐亞大陸和非洲合稱為世界島。接著他把世界島劃分為兩個部分:腹地和邊緣。最偏遠的部分稱為腹地。他提出了他的理論:人類的歷史就是腹地征服邊緣反復重復的歷史。麥金德認為,腹地國家的河流都是內流河或者是注入北冰洋,善于航行的邊緣海權國家只能望洋興嘆。對此,我想大概腹地國家的背后就是寒冷的地帶,如果要發(fā)展,它只有一個選擇:征服邊緣地區(qū)。還有一個原因是,腹地國家向北的那一面,是不用防守的,可集中力量一面向敵。麥金德認為,腹地頻繁征服邊緣,反過來卻不行的原因是因為交通和資源,我覺得用氣候或者溫度帶來解釋似乎更好。就是寒帶或寒溫帶的國家征服暖溫帶或者亞熱帶的國家容易,反過來就困難。簡單地說,就是寒冷能戰(zhàn)勝溫暖,溫暖卻戰(zhàn)勝不了嚴寒。

③如果把中國看作是一個小的世界島,那么東北就是腹地,中原一帶就是季風吹拂的邊緣地帶。腹地可以進入邊緣,而且有強烈的進入邊緣的愿望,因為暖溫帶和亞熱帶的邊緣地區(qū),物產(chǎn)豐富,氣候適宜,生活舒適,令寒冷地區(qū)的人向往。然而中原溫暖地區(qū)的人卻沒有進入寒冷地區(qū)的愿望。我這里并不是說東北貧寒,恰恰相反,我認為東北十分富饒,但東北的氣候具有兩極性:像北極,寒冷超過同緯度地區(qū)應該有的寒冷。每當冬季來臨,受蒙古高壓和極地氣團的影響,冬季盛行從有寒極之稱的西伯利亞吹來的西北風,寒潮頻繁南下,冬季特別寒冷。像赤道,具有同緯度地區(qū)所沒有的炎熱。東北夏季的炎熱與亞熱帶地區(qū)并無差別。上世紀50年代,蘇聯(lián)的地理學家竟主張把東北劃入亞熱帶。在這樣極冷和極熱環(huán)境下錘煉出來的東北人,還有什么環(huán)境不能適應呢?

④但一個民族征服另一個民族,一種文化戰(zhàn)勝另一種文化,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地理環(huán)境只是一個方面。歷史上,東北一遍一遍地沖向中原。入主中原的東北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后,失去了后方不需防守的天然堡壘。成了四面受敵的邊緣,等待著下一次被來自東北的力量所征服。然而17世紀以后,這個歷史改變了。俄國人來了。他們組織起哥薩克,沿北部森林的邊緣穿過西伯利亞,直向亞洲東部,從而占領了歐亞大草原。從此,俄羅斯取代了草原民族對北方的統(tǒng)治。北方游牧民族被抄了老家,失去了不用防守的后方腹地。歷史上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的威脅沒有了,中國面臨的是新的北方腹地國家--俄羅斯。

⑤每當我看到地圖上東北丟掉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時,我都覺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清王朝不許中原向東北移民。為此甚至修筑了邊墻--柳條邊城來防止中原的移民進入東北?戳他溄鸬碌氖澜鐛u理論,我有一個額外的收獲,就是對清王朝禁止移民的禁邊政策有所理解:保持腹地,保持一個沒有威脅的空曠的后方。但是新的移民還是來了,從遙遠的萬里之外的西方,這是清王朝所沒有想到的。

16.下列關于麥金德世界島理論的理解與原文不符的一項是(3分)

A.麥金德認為邊緣難以進入腹地的主要原因就是腹地國家的河流都是內流河或者是注入北冰洋,邊緣海權國家無法進入腹地。

B.俄羅斯人之所以能成功東征并占領歐亞大草原,是因為從北部森林的邊緣穿過西伯利亞,直向亞洲東部的交通很便利,進軍很方便。

C.從麥金德世界島理論看,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應該是腹地和邊緣的關系。

D.根據(jù)世界島理論,一個民族控制了大陸腹地,往往會產(chǎn)生強烈的進入邊緣的愿望。

17.下列理解與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東北地區(qū)的寒冷如同北極,炎熱如同赤道,都是同一經(jīng)度地區(qū)所沒有的。

B.東北少數(shù)民族頻頻入主中原是由東北人能適應不同的氣候,而中原民族卻不能適應東北的極端氣候決定的。

C.東北地區(qū)物產(chǎn)豐富,但它的氣候具有兩極性,這使得東北少數(shù)民族向往中原溫暖地區(qū)。

D.清王朝修建柳條邊城有效阻止了中原民族進入東北,但也因這種策略而丟掉了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8.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清王朝消亡的原因。(6分)

19.根據(jù)文章內容,概括人類歷史總是腹地征服邊緣的原因。(6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1131740.html

相關閱讀:2019年高考語文試卷(江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