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生 物
選擇題部分
一、選擇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每小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下列各項中,可以稱為種群的是
A.一個校園里的全部樹 B.一個公園里的全部鳥
C.一個池塘里的全部鯽魚 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蟲
2.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都是DNA,這說明了生物具有
A.統(tǒng)一性 B.多樣性 C.適應性 D.特異性
3.將北極海魚的抗凍基因?qū)胛骷t柿,培育出在冬天也能長期保存的西紅柿。該育種方法屬于
A.轉(zhuǎn)基因技術 B.誘變育種 C.單倍體育種 D.雜交育種
4.人體內(nèi)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稱為
A.淋巴 B.血漿 C.組織液 D.內(nèi)環(huán)境
5.科學家將單個離體胡蘿卜根細胞培養(yǎng)成了胡蘿卜植株。這說明植物細胞
A.具有全能性 B.具有無限生長的能力
C.具有無限分裂的能力 D.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6.關于人口過度增長對全球環(huán)境影響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造成資源消耗加快 B.導致環(huán)境污染加劇
C.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下降 D.導致環(huán)境容納量增大
7.下圖表示二肽分子的結(jié)構(gòu),①②③④中含有肽鍵的是
A.①[來源:學科網(wǎng)]
B.②
C.③
D.④
8.高等植物細胞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A.核糖體 B.線粒體 C.葉綠體 D.高爾基體
9.某4歲小女孩能吃、能走、能講,且智力正常,但 她的身高與3個月大的嬰兒相當。據(jù)此判斷該女孩
A.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B.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C.雌激素分泌不足 D.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10.雜合高莖豌豆自交后代同時出現(xiàn)高莖和矮莖的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A.性狀分離 B.基因分離
C.完全顯性 D.不完全顯性
11.下列陸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種類最多的是
A.荒漠 B.草原 C.苔原 D.熱帶雨林
12.寒冷刺激下,人體將發(fā)生的生理變化是
A.體溫下降 B.皮膚血流量減少 C.產(chǎn)熱量減少 D.酶活性下降
13.右圖是植物細胞結(jié)構(gòu)的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圖可表示根尖分生區(qū)細胞
B.①由兩層單位膜構(gòu)成的
C.②是細胞中的物質(zhì)轉(zhuǎn)運系統(tǒng)
D.③是細胞呼吸和能量代謝的中心
14.下列行為可以傳播艾滋病的是
A.與艾滋病患者擁抱 B.與艾滋病患者聊天
C.與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針頭 D.與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馬桶
15.碳在大氣圈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chǎn)者之間的流動形式是
A.碳酸鹽 B.單質(zhì)碳 C.CO2 D.含碳有機物
16.下列關于ATP的敘述錯誤的 是
A. ATP是細胞中的“能量通貨” B.ATP在細胞中易于再生
C.ATP分子含有3個高能磷酸鍵 D.ATP分子中含有腺嘌呤
17. 哺乳動物的卵細胞形成過程與精子的形成過程相比,前者特有的現(xiàn)象是
A.染色體復制 B.胞質(zhì)不均等分裂
C.著絲粒分裂 D.同源染色體分離
18. 右圖表示某動物種群的數(shù)量在一定條件下的增長
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種群呈指數(shù)增長
B.該種群的K值是300頭
C.在第8年種群增長最快
D.第10年后種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19.正常情況下,人類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是
A.22+X B.22+Y
C.44+XX D.44+XY
20.給小鼠靜脈注射適宜濃度的14C標記的葡萄糖溶液,該葡萄糖分子參與細胞呼吸所生成的下列物質(zhì),最先形成的具有14C的是
A.水 B.乳酸 C.丙酮酸 D.二氧化碳
21.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雜合紫花豌豆與白花豌豆雜交,其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
22.右圖①表示兩條非同源染色體,則①→②的變化在遺傳學上稱為
A.易位
B.缺失
C.倒位
D.重復
23.在基因表達過程中,下列堿基能互補配對的是
A.A與C B.C與G
C.G與T D.T與U
24.右圖表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某個時期的模式圖,該時期是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25.需氧呼吸過程中,合成大量ATP的階段發(fā)生在
A.細胞溶膠中 B.線粒體內(nèi)膜上
C.線粒體外膜上 D.線粒體基質(zhì)中
26.科學工作者用不同顏色的熒光染料分別標記人和鼠細胞的膜蛋白后,進行細胞融合實驗(如右圖所示)。該實驗說明
A.膜蛋白是可以移動的
B.兩種細胞的膜蛋白種類相同
C.膜蛋白可以起生物催化作用
D.膜蛋白能控制某些物質(zhì)出入細胞
27.斯坦曼發(fā)現(xiàn)了能夠激活并調(diào)節(jié)適應性免疫的樹突狀細胞(DC),因而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獎。DC是一種免疫細胞,能高效地攝取、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從而激發(fā)免疫應答。該材料支持的觀點是
A.DC來源于記憶細胞
B.DC與巨噬細胞有相似的免疫功能
C.DC只參與細胞免疫而不參與體液免疫
D.DC激發(fā)免疫應答的過程不需要抗原參與
28.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與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為親本雜交得F1,F(xiàn)1自交得F2,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為9∶3∶3∶1。則F1中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是
29.某生物的體細胞中有2n條染色體。該生物的體細胞在含15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多代后,移到不含15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第一次分裂形成的1個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
A.0 B.n
C.2n D.4n
30.家兔的黑色對褐色顯性,短毛對長毛顯性,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現(xiàn)有多對純合的黑色短毛兔與褐色長毛兔雜交得到F1,F(xiàn)1雌雄個體自由交配,F(xiàn)2中純合黑色短毛兔所占的比例是
A.1/3 B.1/4
C.1/9 D.1/16
31.下列有關實驗取材或操作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
A.提取光合色素時研磨應緩慢且充分
B.探究酶的專一性實驗中對照組不需要加酶
C.觀察細胞質(zhì)壁分離常選擇紫色洋蔥外表皮
D.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的理想材料是番茄果汁
32.右圖中“ ”表示出入細胞的物質(zhì),該物質(zhì)出入細胞的方式是
A.滲透
B.易化擴散
C.主動轉(zhuǎn)運
D.胞吞
33.豬的卵原細胞中含有20對同源染色體,它產(chǎn)生的卵細胞中染色體有
A.10條 B.20條 C.40條 D.60條
34.下圖為中心法則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①表示DNA復制,需要DNA聚合酶 參與
B.②表示轉(zhuǎn)錄,需要RNA聚合酶參與
C.③表示翻譯,需要蛋白酶參與
D.④表示逆轉(zhuǎn)錄,需要逆轉(zhuǎn)錄酶參與
35.將某動物組織的細胞勻漿分離后,取三種細胞器測定其蛋白質(zhì)、脂質(zhì)和核酸的含量,結(jié)果如下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蛋白質(zhì)/% 脂質(zhì)/% 核酸/%
細胞器甲 67 20 微量
細胞器乙 59 40 0
細胞器丙 46 0 54
A.細胞器甲和細胞器丙中均有DNA B.細胞器甲可能是線粒體
C.細胞器丙與蛋白質(zhì)的合成有關 D.細胞器乙可能與細胞吞噬物的消化有關
非選擇題部分
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30分。凡需填空的位置有 ▲ 標記。)
36.(6分)北極凍原生活著藻類、苔蘚、矮柳等植物及以它們?yōu)槭车鸟Z鹿、旅鼠、雷鳥等動物,也生活著主要以旅鼠為食的北極狐。請分析回答:
(1)馴鹿屬于第 ▲ 個營養(yǎng)級。當馴鹿數(shù)量增多時(不考慮遷入、遷出),馴鹿種群的出生率 ▲ 死亡率。
(2)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除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成分外,還應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 。
(3)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雷鳥同化的能量比其攝取的能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4)旅鼠和北極狐的數(shù)量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當旅鼠數(shù)量增加時,北極狐的數(shù)量隨之增加;北極狐的數(shù)量增多后,又會使旅鼠的數(shù)量降低。該過程屬于 ▲ 調(diào)節(jié);旅鼠和北極狐的數(shù)量隨季節(jié)變化的現(xiàn)象,說明群落具有 ▲ 結(jié)構(gòu)。
37.(8分)圖1是某植物細胞內(nèi)部分物質(zhì)轉(zhuǎn)化示意圖,①~④表示生理過程。圖2是在“探究光強度對某植物光合作用影響”的活動中得到的實驗結(jié)果。請回答:
(1)圖1的①~④中屬于需氧呼吸的是 ▲ (填標號) ,需氧呼吸的場所是 ▲ 和
▲ 。
(2)圖1的①~④中屬于光合作用碳反應的是 ▲ (填標號),完成④過程需要光反應提供的物質(zhì)是 ▲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突然停止光照,則三碳酸含量的瞬時變化是 ▲ (填“增加”或“減少”)。
(3)圖2中,如果連續(xù)陰 雨一星期,白天的光強度始終為A,則這段時間內(nèi),該植物體內(nèi)有機物含量將 ▲ (填“增加”或“減少”)。
38.(8分)某同學為驗證2,4-D對插枝生根的促進作用,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剪取同一迎春花植株上長勢相同、部位相近、長度相同、有3個芽的健壯枝條20根,作為插枝,隨機均分為甲乙兩組;
②甲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個芽,乙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
③將甲組插枝的下端插入適量蒸餾水中,乙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適宜濃度的2,4-D溶液中。兩組均置于適宜且相同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
④每天觀察、記錄插枝上芽的數(shù)目。
請分析回答:
(1)每組不選1根而選10根插枝的目的是 ▲ 。
(2)請指出該實驗設計的兩項不合理之處! 。弧 。
(3)實驗設計改正后,甲組起 ▲ 作用。
39.(8分)囊性纖維病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多數(shù)患者的發(fā)病機制是運載氯離子的載體蛋白基因發(fā)生了變化,模板鏈上缺失AAA或AAG三個堿基,從而使該載體蛋白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導致該載體蛋白轉(zhuǎn)運氯離子的功能異常,出現(xiàn)頻發(fā)的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難等囊性纖維病癥。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囊性纖維病這種變異來源于 ▲ 。
(2)從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編碼苯丙氨酸 的密碼子為 ▲ 。
(3)圖一、圖二表示兩種出現(xiàn)囊性纖維病的家庭(設該性狀由等位基因A、a控制)。
①從圖1可推知,囊性纖維病是 ▲ 染色體 ▲ 性遺傳病。
②圖1中,父親的基因型為 ▲ ,患病女孩的基因型為 ▲ 。
③圖2的F1與攜帶該致病基因的正常男性結(jié)婚,生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
④若圖2中的雙親均未患白化 病,而他們有同時患白化病、囊性纖維病的孩子,則其雙親所生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有 ▲ 種。[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題號 1[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A[來源:學科網(wǎng)] D C C A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C C C B C A C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C B A B C C D
題號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B B[來源:學|科|網(wǎng)] C A
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30分。)
36.(6分,每空1分)
(1)二 大于 。2)分解者
(3)雷鳥攝取的食物中有一部分以食物殘渣的形式排出 (4)負反饋 時間
37.(8分,每空1 分)
(1)①② 細胞質(zhì)基質(zhì) 線粒體 (2)③④ ATP NADPH 增加 (3)減少
38.(8分,每空2分)
(1)減小偶然性,降低隨機誤差
(2)②甲、乙兩組插枝上芽的數(shù)量不等 ③每天觀察、記錄插枝上芽的數(shù)目
(3)對照
39.(8分,每空1分)
(1)基因突變
(2)UUU或UUC
(3)①常 隱 ②Aa aa ③3/4 ④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1238492.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八市重點高中2019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zhì)量檢測理綜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