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蘇省鹽城市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江蘇省鹽城市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2分)下列有關生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寒冷季節(jié),植物細胞中自由水含量相對降低
  B. 在線粒體和核糖體中進行的生理過程有水生成
  C. 血鈣含量偏高會引起肌肉抽搐
  D. 血漿滲透壓的維持與Na+有關

考點: 水和無機鹽的作用的綜合..
分析: 1、細胞內的水以自由水與結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越高,細胞代謝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2、在線粒體中進行的有氧呼吸過程、核糖體中進行的脫水縮合過程、葉綠體中進行的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
3、血漿滲透壓的維持與Na+、Cl?有關.
解答: 解:A、寒冷季節(jié),植物細胞代謝速度減慢,自由水含量相對降低,A正確;
B、在線粒體中進行的有氧呼吸過程、核糖體中進行的脫水縮合過程均有水生成,B正確;
C、血鈣含量過低,會引起肌肉抽搐,C錯誤;
D、血漿滲透壓的維持與Na+、Cl?有關,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水的作用,細胞器的功能、無機鹽作用等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
 
2.(2分)如圖所示的四個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藍藻,其中陰影部分表示它們都具有的某種物質或結構.下列物質或結構可能出現(xiàn)在陰影部分中的是(  )

  A. RNA B. 染色體 C. 核膜 D. 內質網(wǎng)

考點: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tài)和結構的異同..
分析: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大小 較小 較大
細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 纖維素和果膠
細胞質 有核糖體,無其
他細胞器 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
細胞核 擬核,無核膜、
核仁,DNA不
與蛋白質結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與
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
DNA 擬核:大型環(huán)狀
質粒:小型環(huán)狀 細胞核:和蛋白質形成染色體
細胞質:在線粒體、葉綠體中
舉例 細菌、藍藻、放線菌、
支原體、衣原體 動物、植物、真菌
共有結構
物質 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DNA

解答: 解:A、乳酸菌和藍藻屬于原核細胞,衣藻和蘑菇屬于真核細胞,陰影部分代表共有的結構或物質,細胞生物中都有RNA這種核酸,A正確;
B、乳酸菌和藍藻屬于原核生物,原核細胞中沒有染色體,B錯誤;
C、原核細胞中沒有核膜,C錯誤;
D、內質網(wǎng)是真核細胞中普遍存在的細胞器,而原核細胞中沒有,因此內質網(wǎng)不可能出現(xiàn)在圖中陰影部分,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著重考查了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結構的異同點,考生要明確所有的細胞生物均有核糖體,并且遺傳物質為DNA,而細胞生物中均存在RNA;識記原核細胞中除了核糖體外,沒有其它復雜的細胞器.
 
3.(2分)下列有關生物大分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生物體內參與信息傳遞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質
  B. 腺苷是構成ATP、RNA和DNA的基本單位
  C. DNA和RNA都是細胞內的遺傳物質
  D. 構成不同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數(shù)量可能相同
  E. 生物體內參與信息傳遞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質

考點: 蛋白質分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酸的種類及主要存在的部位;核酸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分析: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解答: 解:A、生物體內參與信息傳遞的信息分子不都是蛋白質,如性激素是脂類物質,A錯誤;
B、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結合而成的,是ATP、RNA的基本成分單位,不是DNA的成分單位,B錯誤;
C、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部分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C錯誤;
D、蛋白質的多樣性是由構成該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及空間結構決定的,所以不同種類的蛋白質,其氨基酸種類和數(shù)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正確;
E、生物體內參與信息傳遞的信息分子有的是蛋白質分子如胰島素等,有的是脂質如性激素,還有神經(jīng)遞質等,E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構成和功能,意主要考查考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能力、理解所學知識要點的能力以及回答問題的能力.
 
4.(2分)下列有關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線粒體與葉綠體都具有雙層膜結構
  B. 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C. 中心體在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D. 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考點: 細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分析: 中心體分布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高等植物細胞中不含中心體,并且中心體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解答: 解:A、線粒體和葉綠體均具有雙層膜,A正確;
B、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B正確;
C、高等植物細胞中沒有中心體,C錯誤;
D、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有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識記線粒體、核糖體等細胞器的功能;明確中心體在細胞中的分布情況;識記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屬于簡單題.
 
5.(2分)如圖表示人體內糖類代謝的部分途徑,大寫字母代表物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糖原水解主要發(fā)生在骨骼肌細胞中
  B. 物質Y只能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
  C. 物質M、N分別代表乳酸和水
  D. 物質Y、M、N中的氧元素都來自于物質X

考點: 無氧呼吸的概念與過程;有氧呼吸的過程和意義..
分析: 糖原是多糖,徹底水解后生成葡萄糖,故X是葡萄糖,Y為丙酮酸,M為無氧呼吸產(chǎn)生乳酸,N為有氧呼吸產(chǎn)生水.
解答: 解:A、糖原水解主要發(fā)生在肝臟細胞中,A錯誤;
B、物質Y為丙酮酸,可存在于細胞質基質或線粒體中,B錯誤;
C、據(jù)分析可知,物質M、N分別代表乳酸和水,C正確;
D、物質N水中的氧元素來自于氧氣,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人體內能源物質代謝途徑,屬理解和識記水平,有一定難度,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
 
6.(2分)下面是四位同學的實驗操作方法或結果,正確的是( 。
  A. 西瓜汁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還原糖鑒定的替代材料
  B. 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分子因濃度不同而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不同
  C. 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需要進行水浴加熱,才能呈現(xiàn)紫色反應
  D. 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有絲分裂,在細胞呈正方形的區(qū)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細胞

考點: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檢測蛋白質的實驗;檢測還原糖的實驗;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
分析: 1、還原糖的鑒定實驗中,最理想的實驗材料是含糖量較高的生物組織(或器官),而且組織的顏色較淺,易于觀察.不能選西瓜、血液(含葡萄糖)、含還原糖的綠色葉片等做實驗材料,以避免顏色的干擾.
2、分離色素原理:各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從而分離色素.溶解度大,擴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擴散速度慢.
3、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 g/mL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1 g/mL硫酸銅溶液.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
4、低倍鏡觀察把制成的洋蔥根尖裝片先放在低倍鏡下觀察,要求找到分生區(qū)的細胞,它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
解答: 解:A、西瓜汁本身是紅色的,會干擾實驗結果,所以不能用作還原糖鑒定的替代材料,A錯誤;
B、紙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分子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則各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從而分離色素,B錯誤;
C、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成紫色反應,先加氫氧化鈉2ml,再加3?4滴硫酸銅,C錯誤;
D、觀察根尖的有絲分裂,需要找到分生區(qū),特點是細胞排列緊密,成正方形,細胞分裂旺盛,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還原性糖的鑒定、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蛋白質的鑒定、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屬于中檔題.
 
7.(2分)下列有關生物膜系統(tǒng)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原核細胞無核膜及細胞器膜,因而不具生物膜結構
  B. 生物膜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
  C. 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是選擇透過性
  D. 有絲分裂過程中著絲點分裂時,核膜逐漸消失

考點: 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細胞膜的成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
分析: 1、生物膜系統(tǒng)包括細胞膜、核膜和細胞器膜.真核細胞具有生物膜系統(tǒng),而原核細胞只有細胞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統(tǒng).
2、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
3、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3)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4)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解答: 解:A、原核細胞有細胞膜,具有生物膜結構,但無生物膜系統(tǒng),A錯誤;
B、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磷脂,其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B正確;
C、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是流動性,C錯誤;
D、有絲分裂過程中核膜逐漸消失發(fā)生在前期,而著絲點分裂發(fā)生在后期,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特點、生物膜系統(tǒng)、細胞有絲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掌握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識記生物膜系統(tǒng)的概念;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8.(2分)如圖為DNA分子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②和③相間排列,構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④不是一個完整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C. DNA復制時,⑨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
  D. 構成⑤⑥⑦⑧的共有元素是C、H、O、N、P

考點: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的復制..
分析: 1、DNA分子是由兩條脫氧核糖核苷酸鏈組成的,這兩條鏈反向、平行盤旋而成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空間結構外側,形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堿基之間通過氫鍵連接形成堿基對.
2、題中①②③分別表示磷酸、脫氧核糖、含氮堿基(胞嘧啶);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可知⑤⑥⑦⑧分別是G、G、C、T,⑨是氫鍵.
解答: 解:A、①磷酸和②脫氧核糖相間排列,構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錯誤;
B、④不能表示一個完整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因為脫氧核糖、磷酸和含氮堿基(C)屬于兩個脫氧核苷酸的組成成分,B正確;
C、DNA復制時,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解旋酶使得氫鍵斷裂,DNA聚合酶連接不同脫氧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鍵,C錯誤.
D、已知⑤⑥⑦⑧分別是G、G、C、T,它們共有元素是C、H、O、N,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知識點簡單,結合DNA分子結構示意圖,考查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要求考生識記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結構的名稱,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
 
9.(2分)下列有關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小分子物質均是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
  B. 協(xié)助擴散和自由擴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C. 分泌蛋白通過主動運輸?shù)姆绞脚诺郊毎?br />  D. 抑制細胞呼吸對細胞吸收K+的速率無影響

考點: 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郊捌洚愅?
分析: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質)
運輸方式 運輸方向 是否需要載體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擴散 高濃度到低濃度 否 否 水、氣體、脂類(因為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如甘油)
協(xié)助擴散 高濃度到低濃度 是 否 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主動運輸 低濃度到高濃度 是 是 幾乎所有離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大分子物質一般通過胞吞和胞吐的方式進行運輸,它們均需要消耗能量,并且能夠體現(xiàn)細胞膜的流動性.
解答: 解:A、有的小分子物質如水、甘油等可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而有的小分子物質如離子、氨基酸、葡萄糖等則通過主動運輸進出細胞,A錯誤;
B、協(xié)助擴散和自由擴散均是順濃度梯度運輸,所以都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確;
C、分泌蛋白通過胞吐的方式排到細胞外,C錯誤;
D、由于細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細胞呼吸對細胞吸收K+的速率有影響,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區(qū)分能力,屬于簡單題.考生要能夠識記不同運輸方式的特點,分別從運輸方向、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載體等方面進行區(qū)分識記.
 
10.(2分)下列有關一對相對性狀遺傳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在一個種群中,若僅考慮一對等位基因,可有6種不同的交配類型
  B. 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
  C. 若要鑒別和保留純合的抗銹病(顯性)小麥,最合理的方法是自交
  D. 通過測交可以推測被測個體產(chǎn)生配子的種類和比例

考點: 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生物遺傳的鑒別方法:(1)鑒別一只動物是否為純合子,可用測交法;(2)鑒別一棵植物是否為純合子,可用測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簡便;(3)鑒別一對相對性狀的顯性和隱性,可用雜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優(yōu)良品種的純度,常用自交法;(5)檢驗雜種F1的基因型采用測交法.據(jù)此答題.
解答: 解:A、若以A、a這一對等位基因為例,在一個種群中,可有6種不同的交配類型,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正確;
B、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F1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分離,產(chǎn)生兩種比例相等的配子,B錯誤;
C、鑒別一棵植物是否為純合子,可用測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簡便,C正確;
D、由于測交是與隱性個體雜交,而隱性個體只能產(chǎn)生1種含隱性基因的配子,所以通過測交后代表現(xiàn)型種類和比例可以推測被測個體產(chǎn)生配子的種類和比例,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和驗證、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識記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的過程、孟德爾的解釋、驗證方法及結論,理解測交法的作用,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11.(2分)(2019•徐州模擬)如圖為某同學利用紫色洋蔥鱗片葉作為實驗材料,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基本操作步驟.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第二次觀察(d)和第一次觀察(b)形成對照,第三次觀察(f)和第二次觀察(d)形成對照
  B. 該實驗用顯微鏡主要觀察原生質層和細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顏色和大小等
  C. 如果將蔗糖溶液換成濃度適宜的KNO3溶液,則可以省略e過程
  D. 增大蔗糖溶液的濃度實驗效果會更明顯且不影響細胞的活性

考點: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分析: 在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第一次觀察的是正常細胞,第二次觀察的是質壁分離的細胞,第三次觀察的是質壁分離復原的細胞;在質壁分離過程中,原生質層與細胞壁逐漸分開,液泡的體積逐漸變小,液泡的顏色逐漸變深,質壁分離復原過程與上述現(xiàn)象相反;適宜濃度的硝酸鉀能讓成熟的植物細胞先發(fā)生質壁分離,然后自動復原;在一定范圍內,細胞外溶液與細胞液的濃度差越大,質壁分離速率越快,但外界溶液濃度過高,會導致細胞失水過多而死亡,根據(jù)分析回答.
解答: 解:A、第二次觀察(d)和第一次觀察(b)形成對照,觀察細胞質壁分離現(xiàn)象;第三次觀察(f)與第二次觀察(d)形成對照,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復原現(xiàn)象,A正確;
B、在質壁分離過程中,原生質層與細胞壁逐漸分開,液泡的體積逐漸變小,液泡的顏色逐漸變深;在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原生質層與細胞壁之間逐漸接近,液泡的體積逐漸變大,液泡的顏色逐漸變淺,因此該實驗可以觀察原生質層和細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顏色和大小作為判斷的依據(jù),故B正確;
C、適宜濃度的KNO3溶液能讓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后自動復原,省略人為滴加清水的操作,故C正確;
D、適當提高蔗糖溶液的濃度,使蔗糖溶液與細胞液的濃度差變大,質壁分離的速度加快,但如果蔗糖濃度過高,會導致細胞失水過多而死亡,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比較基礎,學生只要明確實驗原理、實驗過程等內容就能準確回答.
 
12.(2分)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細胞分化,核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但mRNA存在差異
  B. 細胞衰老,細胞和細胞核體積都變小,代謝速率減慢
  C. 細胞癌變,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細胞易擴散
  D. 細胞凋亡,相關基因活動加強,有利于個體的生長發(fā)育

考點: 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征;細胞的分化;細胞凋亡的含義;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 衰老細胞的特征:①細胞內水分減少,體積變小,新陳代謝速度減慢;②細胞內酶的活性降低;③細胞內的色素會積累;④細胞內呼吸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顏色加深.線粒體數(shù)量減少,體積增大;⑤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細胞分化是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chǎn)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實質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在成熟的生物體中,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也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細胞凋亡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fā)育,維持內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細胞癌變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使細胞發(fā)生轉化而引起癌變.
解答: 解:A、細胞的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使不同的細胞內基因的轉錄情況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的mRNA,但此過程并沒有改變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A正確.
B、細胞衰老,細胞體積減小,但細胞核體積增大,B錯誤.
C、細胞癌變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的結果,涉及多個基因的突變,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是癌變細胞的特征之一,C正確.
D、細胞凋亡是細胞在基因的控制下主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對于多細胞個體生物體完成正常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衰老、細胞分化、細胞癌變和細胞凋亡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能力,是基礎知識考試的理想題目,學生應理解加記憶.
 
13.(2分)某同學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洋蔥根尖有絲分裂并繪制出下圖.據(jù)此推測高爾基體的活動明顯增強的時期是(  )
  A. B. C. D.

考點: 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分析: 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的功能不同,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分泌有關,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而細胞壁形成于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因此在植物細胞中,高爾基體的活動明顯增強的時期是末期.據(jù)此答題.
解答: 解:A、A細胞中染色體散亂分布,處于有絲分裂前期,A錯誤;
B、B細胞中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B錯誤;
C、C細胞中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且均勻地移向兩極,處于有絲分裂后期,C錯誤;
D、D細胞中出現(xiàn)細胞板,細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細胞壁,因此此時高爾基體的活動明顯增強,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要求考生識記高爾基體的功能,明確植物細胞中高爾基體與末期細胞壁的形成有關;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各細胞所處的時期,再選出正確的答案.
 
14.(2分)用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純種豌豆作親本雜交獲得F1,F(xiàn)1自交得F2,F(xiàn)2中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的比例為9:3:3:1,與F2出現(xiàn)這樣的比例無直接關系( 。
  A. 親本必須是純種黃色圓粒豌豆與純種綠色皺粒豌豆
  B. F1產(chǎn)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種,比例為1:1:1:1
  C. F1自交時4種類型的雄、雌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D. F1的16種配子結合方式獲得的受精卵都能發(fā)育成新個體

考點: 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 F2中出現(xiàn)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四種表現(xiàn)型,比例為9:3:3:1,說明F1是黃色圓粒雙雜合體.梳理相關知識點,根據(jù)選項描述結合基礎知識做出判斷.
解答: 解:A、親本可以是純種黃色圓粒豌豆與純種綠色皺粒豌豆,還可以是純種黃色皺粒豌豆與純種綠色圓粒豌豆,A錯誤;
B、F1黃色圓粒產(chǎn)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種,比例均為1:1:1:1,才能使子代出現(xiàn)9:3:3:1,B正確;
C、F1自交時4種類型的雄、雌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即結合的機會以是均等的,C正確;
D、F1的16種配子結合方式都能發(fā)育成新個體(種子)與F2出現(xiàn)這樣的比例有著直接的關系,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學生掌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根據(jù)題干中的信息判斷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的對應關系.
 
15.(2分)用純系的黃果蠅和灰果蠅雜交得到下表結果,請指出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親本 子代
灰雌性×黃雄性 全是灰色
黃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為黃色,所有雌性為灰色

  A. 灰色基因是伴X的隱性基因 B. 黃色基因是伴X的顯性基因
  C. 灰色基因是伴X的顯性基因 D. 黃色基因是常染色體隱性基因

考點: 伴性遺傳..
分析: 本題是根據(jù)后代的表現(xiàn)型判斷伴性遺傳方式的題目,伴性遺傳的概念是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其遺傳總是與性別相連.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灰雌性×黃雄性→全是灰色,說明灰色是顯性;黃雌性×灰雄性→所有雄性為黃色,所有雌性為灰色,說明果蠅的這種體色遺傳與性別相關聯(lián),為伴性遺傳.
解答: 解:A、由表格中的實驗結果可知灰雌性×黃雄性→全是灰色,說明灰色是顯性,黃色是隱性;黃雌性×灰雄性→所有雄性為黃色,所有雌性為灰色,灰色基因是伴x的顯性基因,黃色基因是伴x的隱性基因,A錯誤;
B、由表格中的實驗結果可知,黃色色基因是伴x的隱性基因,B錯誤;
C、由A項分析可知,灰色基因是伴x的顯性基因,C正確;
D、由A項分析可知,黃色色基因是伴x的隱性基因,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伴X的隱性遺傳,根據(jù)后代的表現(xiàn)型推測遺傳方式,對與伴性遺傳最基礎知識的掌握是解題的關鍵,解題的方法 總結是:先根據(jù)實驗結果判斷顯隱性,然后再根據(jù)后代中不同性別間的表現(xiàn)型差別判斷基因的位置.
 
16.(2分)(2019•無為縣模擬)下列哪一項敘述不能說明核酸是遺傳物質( 。
  A.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最終能分離出活的S型菌
  B. 抗蟲基因導入棉花細胞后并整合染色體上,使棉花表現(xiàn)出相應性狀并穩(wěn)定遺傳給后代
  C. T2噬菌體的DNA進入大腸桿菌細胞后能控制合成出T2噬菌體的外殼蛋白
  D. 煙草花葉病毒的RNA與霍氏車前病毒的蛋白質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煙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煙草花葉病毒

考點: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煙草花葉病毒..
分析: 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3、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證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遺傳物質.
解答: 解:A、以肺炎雙球菌為實驗材料進行的活體細菌轉化實驗,只能證明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含有某種轉化因子,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A錯誤;
B、通過基因工程,將外源DNA導入受體細胞后并整合到染色體上,隨受體細胞穩(wěn)定遺傳,從而證明核酸是遺傳物質,B正確;
C、T2噬菌體的DNA進入宿主細胞后,宿主細胞能合成出T2噬菌體的外殼蛋白,并進行繁殖,說明DNA能夠遺傳并指導蛋白質合成,C正確;
D、煙草花葉病毒的RNA與霍氏車前病毒的蛋白質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煙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煙草花葉病毒,證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遺傳物質,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究歷程,要求考生識記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過程及實驗結論;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過程及實驗結論;識記煙草花藥病毒實驗的過程、現(xiàn)象及結論,能根據(jù)題干要求作出準確的判斷.
 
17.(2分)結合如圖對中心法則所包含的各個過程理解不正確的是( 。

  A. 都在細胞核中進行 B. 都需要細胞提供能量
  C. 都需要模板、酶和原料 D. 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考點: 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
分析: DNA復制、轉錄、翻譯的比較
復制 轉錄 翻譯
時間 細胞分裂間期(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個體生長發(fā)育的整個過程
場所 主要在細胞核 主要在細胞核 細胞質的核糖體
模板 DNA的兩條鏈 DNA的一條鏈 mRNA
原料 4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 4種游離的核糖核苷酸 20種游離的氨基酸
條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產(chǎn)物 2個雙鏈DNA 一個單鏈RNA 多肽鏈
特點 半保留,邊解旋邊復制 邊解旋邊轉錄 一個m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順次合成多條肽鏈
堿基配對 A?T T?A C?G G?C A?U U?A C?G G?C A?U U?A C?G G?C
遺傳信息傳遞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質
意義 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遞給子代 表達遺傳信息,使生物表現(xiàn)出各種性狀

解答: 解:A、DNA的復制和轉錄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但翻譯過程在核糖體上進行,A錯誤;
B、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都需要細胞提供能量,B正確;
C、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都需要模板、酶和原料,C正確;
D、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重點考查DNA的復制、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要求考生識記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場所、條件及產(chǎn)物等基礎知識,能對三者進行比較,再根據(jù)題干要求作出準確的判斷即可.
 
18.(2分)下列措施及對應的生物學原理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農(nóng)田種植作物一年兩茬,可延長光合作用時間
  B. 栽種桿矮、葉直而小的作物,能增加種植密度,有益于增大光合面積
  C. 溫室條件下,通過增施農(nóng)家肥可以提高作物對有機物的吸收
  D. 經(jīng)常疏松土壤可以促進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礦質營養(yǎng)

考點: 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主動運輸?shù)脑砗鸵饬x;有氧呼吸的過程和意義..
分析: 根據(jù)題意分析:農(nóng)田種植作物一年兩茬,可以明顯延長植物吸收光照的時間,從而延長光合作用時間;由于桿矮、葉直而小的作物相互之間遮光少,因而可增加種植密度,增大光合面積;農(nóng)家肥中富含有機物,被分解者分解后,能疏松土壤、為植物提供無機鹽和二氧化碳;經(jīng)常疏松土壤可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進植物根細胞有氧呼吸,從而有利于根細胞對礦質營養(yǎng)的吸收.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知識,根據(jù)選項描述結合基礎知識做出判斷.
解答: 解:A、農(nóng)田種植作物一年兩茬,可增加植物對光照的吸收,從而延長光合作用時間,A正確;
B、桿矮、葉直而小的作物,相互之間遮光少,因此增加種植密度,有益于增大光合面積,B正確;
C、溫室條件下,通過增施農(nóng)家肥可以提高作物對無機鹽和二氧化碳的吸收,C錯誤;
D、礦質營養(yǎng)吸收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需要載體,消耗能量.因此,經(jīng)常疏松土壤可以促進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進而促進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礦質營養(yǎng),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植物新陳代謝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19.(2分)(2019•德州二模)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基因頻率的改變標志著新物種的產(chǎn)生
  B. 基因頻率的改變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C. 基因頻率的改變僅與可遺傳的變異有關
  D. 長期地理隔離可使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發(fā)生顯著差異

考點: 基因頻率的變化;物種的概念與形成..
分析: 1、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自然選擇通過定向的改變基因頻率而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2、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長期地理隔離,使不同種群之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會使同種群的基因庫發(fā)生顯著差異,進而有可能產(chǎn)生生殖隔離而形成新物種.
解答: 解:A、基因頻率改變標志著生物發(fā)生了進化,不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A錯誤;
B、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B錯誤;
C、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突變、選擇、遷入和遷出、遺傳漂變等有關,C錯誤;
D、長期地理隔離,使不同種群之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會使同種群的基因庫發(fā)生顯著差異,D正確.
故選:D.
點評: 對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內容的理解,把握知識點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是解題的關鍵.
 
20.(2分)A、a和B、b是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1號和2號這一對同源染色體上,1號染色體上有部分來自其它染色體的片段,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A和a、B和b的遺傳均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B. A、a和B、b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C. 其他染色體片段移接到1號染色體上的現(xiàn)象稱為基因重組
  D. A和a基因的根本區(qū)別是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的種類不同

考點: 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
分析: 只考慮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時,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同時考慮兩對等位基因時,只有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而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遵循基因的連鎖與交換定律.
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的改變,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種類型.
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染色體的移接稱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同源染色體之間染色體片段交叉互換稱為基因重組.
解答: 解:A、基因的分離定律適用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所以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A正確;
B、由于A、a和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其遺傳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錯誤;
C、其他染色體片段移接到1號染色體上的現(xiàn)象稱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C錯誤;
D、A和a基因的根本區(qū)別是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染色體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者得1分,其它情況不得分.
21.(3分)下列有關動植物糖類、脂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核糖、葡萄糖、脫氧核糖是動植物體內共有的單糖
  B. 葡萄糖、果糖、蔗糖中存在非還原性糖
  C. 糖類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D. 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考點: 糖類的種類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質的種類及其功能..
分析: 本題是糖和脂質的分類、分布和功能,先梳理相關知識點,核糖、脫氧核糖是五碳糖,葡萄糖是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具有還原性,糖類、脂質中的能力氧化分解后轉移到ATP中才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A、核糖、脫氧核糖是五碳糖,葡萄糖是六碳糖,都是動植物細胞共有的單糖,A正確;
B、葡萄糖、果糖具有還原性,蔗糖不具有還原性,B正確;
C、糖類、脂質中的能力氧化分解后轉移到ATP中才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C正確;
D、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D正確.
故選:ABCD.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糖的分類和分布,脂質的分類,糖類、脂肪和ATP功能的區(qū)別,這部分的知識點比較瑣碎,容易混,對于基礎知識的比較記憶是解題的基礎.
 
22.(3分)如圖表示真核生物體內的生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中共有五種核苷酸 B. 該過程表示的是轉錄過程
  C. 該過程可發(fā)生在線粒體中 D. 該過程需要DNA聚合酶

考點: 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分析: 分析題圖:圖示代表真核生物體內的某生理過程,其中①鏈含有堿基T,為DNA鏈;②鏈含有堿基U,為RNA鏈.①→②表示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轉錄過程.據(jù)此答題.
解答: 解:A、圖中共有8種核苷酸(四種脫氧核苷酸+四種核糖核苷酸),A錯誤;
B、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②表示轉錄過程,B正確;
C、圖示為轉錄過程,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中,此外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可發(fā)生,C正確;
D、圖示為轉錄過程,需要RNA聚合酶,D錯誤.
故選:BC.
點評: 本題結合真核生物體內的某生理過程圖解,考查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要求考生識記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場所、條件及產(chǎn)物,能準確判斷圖示過程的名稱,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23.(3分)下列與伴性遺傳有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屬于XY型性別決定類型的生物,XY(♂)個體為雜合子,XX(♀)個體為純合子
  B. 人類紅綠色盲基因b在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既無紅綠色盲基因b,也無它的等位基因B
  C. 若某女孩是紅綠色盲攜帶者,則其紅綠色盲基因必定來自母親
  D. 一男子將X染色體上的某一突變基因傳給他的女兒的幾率是

考點: 伴性遺傳..
分析: 伴X性隱性遺傳的遺傳特征:1、人群中男性患者遠比女性患者多,系譜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2、雙親無病時,兒子可能發(fā)病,女兒則不會發(fā)。粌鹤尤绻l(fā)病,母親肯定是個攜帶者,女兒也有1/2的可能性為攜帶者;3、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甥、外孫等也有可能是患者;4、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親一定也是患者,母親一定是攜帶者.
解答: 解:A、雖然X染色體與Y染色體形狀、大小有所差別,但XY型染色體并不稱為“雜合子”,A錯誤;
B、人類紅綠色盲基因b在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既無紅綠色盲基因b,也無它的等位基因B,B正確;
C、若某女孩是紅綠色盲攜帶者,其色盲基因可能來自父親,也可能來自母親,C錯誤;
D、男子將X染色體上的某一突變基因傳給他的女兒的幾率是100%,D錯誤.
故選:AB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伴X隱性遺傳病的特點,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24.(3分)下列有關人類遺傳病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一個家族僅一代人中出現(xiàn)過的疾病不是遺傳病
  B. 一個家族幾代人中都出現(xiàn)過的疾病是遺傳病
  C. 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一定患遺傳病
  D. 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會患遺傳病

考點: 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危害..
分析: 人類遺傳病是由于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解答: 解:A、一個家族僅一代人中出現(xiàn)過的疾病有可能是由于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遺傳病,A錯誤;
B、一個家族幾代人中都出現(xiàn)過的疾病也可能不是遺傳病,而是傳染病或者是由于共同的飲食、環(huán)境問題引起的疾病,B錯誤;
C、攜帶致病基因的個體不一定患遺傳病,可能表現(xiàn)正常,只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C錯誤;
D、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可能不攜帶致病基因,D錯誤.
故選:ABCD.
點評: 對于人類遺傳病的概念、類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題考查的重點.
 
25.(3分)下列有關哺乳動物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機體缺鐵時,血紅蛋白的合成量會減少
  B. 成熟紅細胞中沒有血紅蛋白mRNA的合成
  C. 血漿中的氧和Na+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紅細胞
  D. 血紅蛋白基因突變可導致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考點: 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無機鹽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郊捌洚愅?
分析: 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說明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O2的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特點是高濃度運輸?shù)降蜐舛,不需要載體和能量;Na+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特點是需要載體和能量.
解答: 解:A、鐵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缺鐵就導致難以合成血紅蛋白,A正確;
B、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細胞核,沒有核就不能轉錄形成mRNA,B正確;
C、血漿中的氧是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紅細胞的,Na+是主動運輸,C錯誤;
D、鐮刀形細胞貧血癥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直接原因是一個谷氨酸被替換成了纈氨酸,D正確.
故選:ABD.
點評: 本題以紅細胞為素材,考查無機鹽、轉錄、物質跨膜運輸和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相關知識,相對綜合,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
 
三、非選擇題:本題包括8小題,共65分.
26.(8分)如圖是各種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甲細胞中含有DNA的結構有、蕖ⅱ唷。ㄌ钚蛱枺绻摷毎麨橐葝uB細胞,則其分泌的激素為 胰島素 ,此過程中,與激素的運輸及分泌相關的細胞器有、堍蔻摺。ㄌ钚蛱枺
(2)圖乙數(shù)字所標結構中含有磷脂雙分子層的是 1、2、3、4。ㄌ钚蛱枺摷毎芊裼米“觀察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材料? 能。
(3)圖甲和圖丙的主要區(qū)別是 是否有核膜包圍的成形的細胞核。畧D示三種細胞中共同具有的細胞器是 核糖體。

考點: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tài)和結構的異同;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分析: 分析甲圖:甲圖是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①是核糖體,蛋白質合成場所;②是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結構特點和選擇透過性的特性;③是中心體,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④是內質網(wǎng);⑤是細胞質基質,是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⑥是線粒體,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⑦是高爾基體;⑧是核仁;⑨核膜.
分析乙圖:乙圖是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1是線粒體,2是葉綠體,3是細胞核,4是液泡,5是細胞質.
分析丙圖:丙圖是細菌的模式圖,1是纖毛,2是DNA分子,3是鞭毛,4是核糖體.
解答: 解:(1)圖甲細胞為動物細胞,該細胞中含有DNA的結構有線粒體和細胞核.如果該細胞為胰島B細胞,則其分泌的激素為胰島素,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過程: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wǎng)進行粗加工→內質網(wǎng)“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整個過程還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因此如分泌蛋白合成、運輸與分泌相關的膜性細胞器有④⑥⑦.
(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為磷脂雙分子層,圖乙中1是線粒體,2是葉綠體,3是細胞核,4是液泡,它們均具有膜結構.該細胞中具有大液泡,并且具有葉綠體,其綠色便于用作“觀察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中觀察.
(3)圖甲所示為真核細胞,圖丙所示為原核細胞,兩者的根本區(qū)別為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共同具有的細胞器為核糖體.
故答案為:
(1)⑥、⑧胰島素 ④⑥⑦
(2)1、2、3、4 能
(3)是否有核膜包圍的成形的細胞核 核糖體
點評: 本題結合幾種細胞結構模式圖,考查細胞結構和功能、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tài)和結構的異同、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要求考生識記細胞中各結構的圖象,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結構的名稱及細胞種類;識記細胞中各種細胞器的功能;識記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tài)和結構的異同.
 
27.(8分)甲圖表示某二倍體動物進行細胞分裂時的部分圖象,乙、丙圖表示該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及DNA相對含量變化的曲線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甲圖中的A處于 有絲分裂后 期,對應于圖丙中的 DE 段;甲圖中B所示細胞名稱為 初級卵母細胞 .
(2)乙圖中代表染色體變化的是曲線 B ,8處發(fā)生的生理過程是 受精作用。覉D細胞內不含源染色體的區(qū)間是 5~8 ,乙圖中與丙圖中BC段對應的區(qū)間是 1~6和9~11。
(3)若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為20條,則一個細胞在乙圖中5~7區(qū)間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為 由10條變?yōu)?0條 .

考點: 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規(guī)律性變化;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分析: 分析圖甲:A細胞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應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圖乙:圖乙是該生物細胞核內染色體及DNA相對含量變化的曲線圖,A表示DNA含量變化曲線,B表示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曲線.0~8表示減數(shù)分裂;8位點表示受精作用;8~13表示有絲分裂.
分析丙圖:AB表示DNA復制,CD表示著絲點分裂.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圖甲中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每條染色體上只含1個DNA分子,對應于圖丙中的DE段.B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細胞質不均等分裂,所以細胞為初級卵母細胞.
(2)乙圖中代表染色體變化的是曲線B,位點8表示受精作用.有絲分裂過程中均含有同源染色體,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所以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不含同源染色體,因此圖2中不含同源染色體的區(qū)段為5~8.染色單體從間期染色體復制后出現(xiàn),到著絲點分裂后結束,因此乙圖中與丙圖中BC段對應的區(qū)間即含有染色單體的區(qū)間為1~6和9~11.
(3)若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為20條,則一個細胞在乙圖中5~7區(qū)間,由于著絲點的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為由10條變?yōu)?0條.
故答案為:
(1)有絲分裂后期  DE  初級卵母細胞
(2)B 受精作用 5~8 1~6和9~11  
(3)由10條變?yōu)?0條
點評: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和曲線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能準確判斷圖甲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時期、圖乙各區(qū)段代表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的知識答題.
 
28.(8分)粘多糖貯積癥患者因缺少粘多糖水解酶,骨骼畸型、智力低下,少年期即死亡.如圖為某患者家族遺傳系譜圖,其中4號不含致病基因.請分析回答問題:
(1)5號的基因型為 XBXb。ɑ蛴 B?b表示).2號與3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 。7號與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出攜帶者的概率是 。
(2)調查發(fā)現(xiàn),該病患者均為男性,而無女性.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最可能是 男性患者少年期即死亡,不能產(chǎn)生Xb的精子,從而人群中沒有女性患者 .
(3)測定該病的有關基因,正常人與患者的相應部分堿基序列如下:
正常人:…TCAAGCAGCGGAAA…
患 者:…TCAAGCAACGGAAA…
由此表明,DNA分子中發(fā)生了堿基對的 替換 導致基因結構改變,進而使 粘多糖水解酶 不能合成.
(4)為減少該病的發(fā)生,第Ⅲ代中的 7、9。ㄌ顚懶蛱枺﹤體應進行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

考點: 常見的人類遺傳。换蛲蛔兊脑;人類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
分析: 人類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根據(jù)遺傳系譜圖推測,“無中生有”是隱性,“無”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個體;隱性遺傳看女病,后代女兒患病父親正常的話是常染色體遺傳.“有中生無”是顯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無”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個體;顯性遺傳看男病,兒子正常母親患病為常染色體遺傳,母女都患病為伴X染色體遺傳.母親和女兒都正常,遺傳病只在男子之間遺傳的話,極有可能是伴Y染色體遺傳.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1)由4、5無病10有病,無中生有是隱性,其中4號不含致病基因,該病是伴X隱性遺傳,5號的基因型為XBXb,2號與3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7號的基因型為XBXb和XBXB,與一正常男性(XBY)婚配,生育出攜帶者的概率是×=;
(2)調查遺傳病發(fā)病率時需隨機取樣且調查的群體足夠大,且患者均為男性,由于“少年期即死亡”,可能原因是含有 Xb的男性在少年期死亡,不能提供含 Xb的配子;
(3)由圖可知G突變?yōu)锳(堿基對的替換)導致基因結構改變,而使水解粘多糖的酶缺失,粘多糖大量貯積在體內;
(4)第Ⅲ代中7和9可能是該基因的攜帶者,需產(chǎn)前診斷.
故答案為:(1)XBXb
(2)男性患者少年期即死亡,不能產(chǎn)生Xb的精子,從而人群中沒有女性患者
(3)替換 粘多糖水解酶
(4)7、9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人類遺傳病的傳遞方式的判斷,意在考查學生分析遺傳系譜圖,獲取信息解決遺傳問題的能力,難度適宜.
 
29.(9分)圖甲表示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圖乙表示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圖丙表示某種DNA病毒特殊的增殖方式.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甲中的x代表 磷酸 ,y所含元素為 C、H、O ,z共有 5 種.
(2)圖乙中核糖體沿mRNA滑動的方式是向 右。ㄗ/右).圖中“天”代表的天冬氨酸的密碼子是 GAC。
(3)圖丙中的過程①需要 RNA聚合 酶,圖乙對應于圖丙中的過程 ②。ㄌ钚蛱枺
(4)若用35S和32P對圖丙中親代病毒進行標記,則繁殖一代所得子代病毒中是否含有放射性元素 否 .
(5)圖甲中的m若存在于圖乙中,則其中的y代表 核糖。

考點: 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
分析: 圖甲中結構為核苷酸的模式圖,x為磷酸,y為五碳糖,z為堿基,細胞生物既含DNA,又含RNA,故有2種五碳糖,5種堿基,8種核苷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故有1種五碳糖,4種堿基,4種核苷酸.
圖乙表示多肽鏈的合成過程.翻譯過程以氨基酸為原料,以轉錄過程產(chǎn)生的mRNA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產(chǎn)生多肽鏈.
圖丙中①表示轉錄,②表示翻譯,③表示逆轉錄,④表示DNA和蛋白質組裝成子代病毒.
解答: 解:(1)圖甲中的x代表磷酸,y為五碳糖,所含元素為C、H、O,z堿基共有A、T、C、G、U5種.
(2)圖乙中核糖體沿mRNA滑動的方式是向右.密碼子是指mRNA 上能決定一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故圖中“天”代表的天冬氨酸的密碼子是GAC.
(3)圖丙中的過程①轉錄需要RNA聚合酶,圖乙對應于圖丙中的過程②翻譯.
(4)病毒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普通培養(yǎng)基不能培養(yǎng)病毒.若用35S和32P對圖丙中親代病毒進行標記,則繁殖一代所得子代病毒中不含有放射性元素.
(5)圖甲中的m若存在于圖乙中,則m代表核糖核苷酸,故其中的y代表核糖.
故答案為:
(1)磷酸 C、H、O 5
(2)右 GAC
(3)RNA聚合 ②
(4)否
(5)核糖
點評: 本題考查了核苷酸的基本組成和蛋白質的翻譯過程,正確區(qū)分細胞生物和病毒所含有的遺傳物質及蛋白質的翻譯過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0.(8分)質彩棉是通過多次雜交獲得的品種,其自交后代常出現(xiàn)色彩、纖維長短等性狀遺傳不穩(wěn)定的問題.請分析回答:
(1)欲解決彩棉性狀遺傳不穩(wěn)定的問題,理論上可通過 單倍體 育種方式,快速獲得純合子.但此技術在彩棉育種中尚未成功.
(2)為獲得能穩(wěn)定遺傳的質彩棉品種,研究人員以白色棉品種作母本,棕色彩棉作父本雜交,授粉后存在精子與卵細胞不融合但母本仍可產(chǎn)生種子的現(xiàn)象.這樣的種子萌發(fā)后,會出現(xiàn)少量的父本單倍體植株、母本單倍體植株及由父本和母本單倍體細胞組成的嵌合體植株.
①欲獲得純合子彩棉,應選擇上述 父本單倍體 植株,用秋水仙素處理 其幼苗 ,使其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②如圖是研究人員在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時的實驗處理和結果,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不同秋水仙素濃度和不同處理時間 對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效果的影響,實驗效果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0.05%秋水仙素,處理12小時 .
③欲鑒定枝條中染色體數(shù)目是否加倍,可以通過直接測量 莖的粗細、葉面積的大小 ,并與單倍體枝條進行比較作出判斷.
(3)欲檢測染色體數(shù)目已加倍的植株是否為純合子,在實踐中常采用 自交 的方法,根據(jù)后代是否發(fā)生 性狀分離 作出判斷.

考點: 生物變異的應用;染色體組的概念、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為實驗過程中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時的實驗處理和結果,該實驗的自變量有兩個,即秋水仙素濃度和處理時間,且秋水仙素濃度為0.05%,處理時間為12小時,染色體加倍百分比最高.單倍體育種過程:先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植株,再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獲得純合體,最后篩選獲得符合生產(chǎn)的新品種.
解答: 解:(1)單倍體育種的優(yōu)點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后代均為純合體,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獲得單倍體植株常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法,所以可用彩棉花藥進行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植株.
(2)①已知白色棉做母本,棕色彩棉做父本,要獲得純合子彩棉,應選擇父本植株.因為秋水仙素作用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即作用于細胞有絲分裂過程,所以用秋水仙素處理其幼苗,使其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②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實驗中自變量有兩個,即秋水仙素濃度和處理時間;所以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秋水仙素濃度和不同處理時間對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效果的影響.通過柱狀圖分析可知,用0.05%秋水仙素,處理12小時的實驗效果最好.
③多倍體與正常個體相比,其植株的莖、桿粗壯,葉、果實大,營養(yǎng)物質含量豐富,所以可以通過直接測量莖的粗細、葉面積的大。I養(yǎng)器官的大。,與單倍體枝條進行比較作出判斷.
(3)檢驗顯性個體是否是純合體,可以用自交法和測交法,其中最簡單的方法是自交法,即讓其連續(xù)自交,看其后代是否發(fā)生性狀分離.
故答案為:
(1)單倍體
(2)①父本單倍體 其幼苗
②不同秋水仙素濃度和不同處理時間 0.05%秋水仙素,處理12小時
③莖的粗細、葉面積的大。I養(yǎng)器官的大小)
(3)(連續(xù))自交  性狀分離
點評: 本題結合柱形圖,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基因頻率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性狀分離的概念;掌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根據(jù)題干信息準確判斷子二代的情況;掌握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31.(9分)圖1表示番茄葉肉細胞的兩個重要生理過程中C、H、O的變化,圖2為大棚中番茄葉肉細胞部分代謝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1甲過程中“Ⅰ”是 O2 ,其在 (葉綠體)類囊體的薄膜。ù鹁唧w結構)上產(chǎn)生;該物質用于乙過程的 第三 階段,該階段所發(fā)生的場所是 線粒體內膜 (答具體結構).
(2)圖2中細胞器a是 液泡 ,物質④是 丙酮酸、[H] .光照充足條件下理論上可以完成的過程有 c、d、e、f。ㄓ米帜副硎荆
(3)以測定CO2吸收速率與釋放速率為指標,探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影響,結果如表所示: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條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速率/(mg•h?1) 0.5 0.75 1 2.3 3 3.5
①溫度在25~30℃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逐漸 增加。ㄌ“增加”或“減少”).
②假設細胞呼吸晝夜不變,植物在30℃時,一晝夜中給植物光照14h,則一晝夜凈吸收CO2的量為 19 mg.

考點: 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細胞呼吸的過程和意義..
分析: 分析圖1:圖1表示番茄葉肉細胞內兩個重要生理過程中C、H、O的變化,其中甲過程表示光合作用,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應;②表示光合作用光反應.乙過程表示有氧呼吸,其中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階段.
分析圖2:其中三種細胞器分別表示線粒體、葉綠體和液泡,其中①是水,a是液泡,能為光合作用提供水;②是二氧化碳;③是氧氣;④是丙酮酸和[H].
分析表格:表格中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光照條件下CO2吸收速率表示凈光合速率,并且真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解答: 解:(1)分析圖解可知,圖甲過程表示光合作用,在光反應階段,水光解產(chǎn)生氧氣和[H],因此圖中I為氧氣,并且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發(fā)生在葉綠體類囊體的薄膜上;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將應用于呼吸作用的第三階段,即線粒體內膜上.
(2)植物細胞中液泡能夠吸收水分,圖2中細胞器a是液泡.物質④是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分解生成的丙酮酸和[H].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光合作用將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正常進行所以會有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氣的釋放,即c、d,同時呼吸作用照常進行與葉綠體之間有氣體交換會發(fā)生e、f.
(3)①植物制造的有機物為光合作用總量=凈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知,25℃時總光合速率=3.7+2.3=6;30℃時總光合速率=3.5+3=6.5,故溫度在25~30℃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逐漸增加.
②假設呼吸速率不變,植物在30℃時,一晝夜中植物積累量為凈量(可用CO2凈量表示),吸收的CO2凈量=3.5×14?3×10=19mg.
故答案為:
(1)O2。ㄈ~綠體)類囊體的薄膜 第三 線粒體內膜 
(2)液泡  丙酮酸、([H]) c、d、e、f、(b) 
(3)①增加、19
點評: 本題以過程圖和表格為載體,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和關系等,要求考生首先能夠根據(j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確定圖中相關生理過程;同時識記各階段發(fā)生的場所;能夠利用真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進行相關計算,具有一定的綜合性.
 
32.(7分)植物細胞受損后通常會釋放出酚氧化酶,使無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質,酚氧化酶是引起果蔬酶促褐變的主要酶類,是引起果汁褐變的最主要因素.人們利用酚氧化酶的功能和特性加工制作商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酚氧化酶與酚類底物是分別儲存在細胞的不同結構中.能實現(xiàn)分類存放,是因為細胞內具有 生物膜 系統(tǒng),組成該系統(tǒng)的結構具有的功能特性是 選擇透過性。枞~細胞中也存在眾多種類的酚類物質與酚氧化酶.茶葉制作工藝有手工或機械揉搓、熱鍋高溫炒制、曬干、炒干等.其中,綠茶制取過程中必須先進行 熱鍋高溫炒制 工藝過程(提示:綠茶顏色為綠色),這一過程的目的是 高溫使酶失活。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作如下表的處理,分析并回答問題:
步驟
試管 ①酚氧化酶提取液的處理 ②加入緩沖液 ③加入酚類底物 實驗后的顏色
A 不作處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分鐘 2mL 2mL 無色
C 加入三氯乙酸(強酸),10分鐘 2mL 2mL  無色 
推測實驗后,試管C中的顏色是 無色。嚬蹵、C對照,你能獲得的結論是 強酸使酶失去活性。嚬蹵、B對照,說明酚氧化酶的化本質是 蛋白質 .

考點: 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 1、生物膜系統(tǒng)的作用:
首先,細胞膜不僅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內環(huán)境,同時在細胞與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運輸、能量交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第二,細胞的許多重要的化學反應都在生物膜內或者膜表面進行.細胞內的廣闊的膜面積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為各種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第三,細胞內的生物膜把細胞分隔成一個個小的區(qū)室,如各種細胞器,這樣就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相互干擾,保證了細胞的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
2、高溫、強酸強堿使酶變性失活.
解答: 解:(1)酚氧化酶與酚類底物是分別儲存在細胞的不同結構中.能實現(xiàn)分類存放,是因為細胞內具有生物膜系統(tǒng),組成該系統(tǒng)的結構具有的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茶葉細胞中也存在眾多種類的酚類物質與酚氧化酶.茶葉制作工藝有手工或機械揉搓、熱鍋高溫炒制、曬干、炒干等.其中,綠茶制取過程中必須先進行熱鍋高溫炒制,這一過程的目的是高溫使酶失活.
(2)該實驗的自變量是:酚氧化酶提取液的處理(不處理、加入蛋白酶、加入三氯乙酸)因變量是酶是否失活,酚氧化酶提取液經(jīng)強酸使酶失去活性,試管C中的顏色是無色,試管A、B對照,說明酚氧化酶的化本質是蛋白質.
故答案為:
(1)生物膜 選擇透過性 熱鍋高溫炒制 高溫使酶失活
(2)無色 強酸使酶失去活性 蛋白質
點評: 本題考查了影響酶活性的因素、生物膜系統(tǒng)的作用,意在考察考生對于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應用,難度中等.
 
33.(8分)有文章介紹,鋁對植物生長有益,但在一定的條件下鋁對植物也有毒害作用.請設計實驗探究三氯化鋁對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提示:細胞分裂情況可用細胞分裂指數(shù)來衡量,即分裂期細胞數(shù)與所觀察的細胞總數(shù)之比值)
(1)實驗材料:市售質無污染洋蔥,1.0/L的AlCl3溶液,顯微鏡,解離液,龍膽紫染液,蒸餾水,鑷子,燒杯,培養(yǎng)皿,載玻片和蓋玻片等.
(2)實驗步驟:
①將兩個洋蔥分別放入盛有清水的A、B潔凈培養(yǎng)皿中,在室溫下培養(yǎng)生根,每天換水一次.約38~48h后洋蔥萌生新根.
②在A培養(yǎng)皿中加入10mL的 1.0g/L的AlCl3溶液 ,在B培養(yǎng)皿中加入 等量的蒸餾水。
③培養(yǎng)相同時間后,各取A、B培養(yǎng)皿中相同數(shù)量的洋蔥根尖數(shù)個,分別進行如下操作:
?.解離:剪取洋蔥根尖5cm,放入盛有適量解離液的培養(yǎng)皿中,在室溫下解離3~5
?.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適量龍膽紫溶液的培養(yǎng)皿中染色3~5min.
?.漂洗:將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中漂洗約10min.
?.制片:將根尖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鑷子把根尖弄碎,蓋上載玻片,用拇指輕輕按壓載玻片…,制成臨時裝片.
請改正上述操作中的3處錯誤: 將“5cm”改成“2~3mm” 、 第二步與第三步顛倒 、 將“蓋上載玻片”改成“蓋上蓋玻片后,再加一片載玻片”。
④觀察A、B根尖分生區(qū)各1000個細胞,分別計算分裂指數(shù).如圖是其中的一個觀察視野,a、b、c、d中,最適于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的是 a。
(3)實驗預期結果與結論:
①A培養(yǎng)皿中洋蔥根尖的分裂指數(shù)明顯大于B,說明三氯化鋁對細胞分裂有促進作用;
② A培養(yǎng)皿中洋蔥根尖的分裂指數(shù)和B相差不大,說明三氯化鋁對細胞分裂沒有影響 ;
③A培養(yǎng)皿中洋蔥根尖的分裂指數(shù)明顯小于B,說明三氯化鋁對細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4)根據(jù)你的預期結果,在本實驗的基礎上請再提出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 探究三氯化鋁濃度或作用時間對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影。

考點: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分析: 根據(jù)題意:(1)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用質量分數(shù)為15%的HCl溶液和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形成解離液,解離目的使組織中的細胞分散開來.
(2)有大液泡(成熟)的活的植物細胞才能發(fā)生質壁分離;無大液泡的植物細胞不能發(fā)生質壁分離.
(3)對照實驗的設計思路:取材編號、分別作不同的處理、觀察實驗結果和得出實驗結論
解答: 解:(2)該實驗目的是探究三氯化鋁對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則自變量為是否含有三氯化鋁,因變量是對有絲分裂的影響,觀察指標是細胞分裂情況,可用細胞分裂指數(shù)來衡量,即分裂中期細胞數(shù)與所觀察的細胞總數(shù)之比值.
所以實驗步驟②應該分別作不同處理:在A培養(yǎng)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餾水.
③已知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制作步驟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在染色之前先漂洗,防止酸堿中和,所以該步驟中有3處錯誤需要糾正:
a.將第一步中的“5cm”改成“2~3mm”;
b.實驗的第二步與第三步順序應該顛倒,即先漂洗后染色;
c.將第四步中“蓋上載玻片”改成“蓋上蓋玻片后,再加一片載玻片”.
④圖中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最佳的細胞是a(處于中期),因為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整齊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
(3)該實驗預期可能有3種不同的結果與結論:
①A培養(yǎng)皿中洋蔥根尖的分裂指數(shù)明顯大于B,說明三氯化鋁對細胞分裂有促進作用;
②A培養(yǎng)皿中洋蔥根尖的分裂指數(shù)和B相差不大,說明三氯化鋁對細胞分裂沒有影響;
③A培養(yǎng)皿中洋蔥根尖的分裂指數(shù)明顯小于B,說明三氯化鋁對細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4)根據(jù)預期結果,可進一步探究三氯化鋁濃度或作用時間對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影響.
故答案為:
(2)②1.0g/L的AlCl3溶液 等量的蒸餾水
③將“5cm”改成“2~3mm”第二步與第三步顛倒 將“蓋上載玻片”改成“蓋上蓋玻片后,再加一片載玻片”
④a
(3)②A培養(yǎng)皿中洋蔥根尖的分裂指數(shù)和B相差不大,說明三氯化鋁對細胞分裂沒有影響
(4)探究三氯化鋁濃度或作用時間對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影
點評: 本題以中學生物實驗中常用的洋蔥為素材,考查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內容,以及對照實驗分析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san/1246598.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2018屆高三9月摸底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