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豐臺區(qū)高三下學期統(tǒng)一練習(二)理綜生物解析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豐臺區(qū)高三年級第二學期統(tǒng)一練習(二)生物試題

1.關于細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學鍵的敘述,正確的是
A.每個ATP分子中含3個高能磷酸鍵
B.胰島素分子中兩條肽鏈之間通過肽鍵連接
C. tRNA分子的三葉草型結構中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氫鍵
D.DNA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
【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細胞中的化合物及其結構,難度較小。
【解析】每個ATP分子中含2個高能磷酸鍵;胰島素分子中兩條肽鏈之間通過二硫鍵連接;tRNA分子呈三葉草結構,其中三個“臂”上兩條RNA之間存在部分互補配對區(qū)域,以氫鍵相連接;DNA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之間通過氫鍵連接。
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通過培養(yǎng)植物細胞可獲取大量的細胞代謝產物
B.依據(jù)基因突變原理可用射線處理愈傷組織獲得作物新品種
C.體外培養(yǎng)雜交瘤細胞需要在培養(yǎng)液中添加動物血清和抗生素
D.作為運載體必備的條件之一是具有多個相同的限制酶切割位點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相關操作,難度中等。
【解析】通過培養(yǎng)孩子無細胞可湖區(qū)大量的細胞代謝產物,如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獲得人參皂甙等;愈傷組織細胞容易發(fā)生基因突變,可用射線處理愈傷組織獲得作物新品種;體外培養(yǎng)雜交瘤細胞需要向培養(yǎng)液中加入動物血清,以補充合成培養(yǎng)基中缺乏的營養(yǎng)成分,加入抗生素以保持無毒無菌的環(huán)境;運載體必備的條件之一是具有多個限制酶的切割位點,不一定是同種限制酶的切割位點,從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角度說,具有不同限制酶的切割位點更有利。
3.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存在冷敏神經元和熱敏神經元,它們的放電頻率因體溫變化而相應改變,如圖中實線所示,C、W曲線交于S點,此點對應的溫度為正常體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冷敏神經元的放電頻率低于熱敏神經元的放電頻率時,體溫低于正常值
B.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 點左移,干活出汗時S點右移
C.某人體溫24小時處在S´點,則該時間段的產熱量大于散熱量
D.體溫持續(xù)偏高會導致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調,需要采取降溫措施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人體的體溫調節(jié),難度中等。
【解析】冷敏神經元的放電頻率低于熱敏神經元的放電頻率時,體溫大于37℃,高于正常值;人體感染流感病毒會出現(xiàn)發(fā)熱現(xiàn)象,S點右移,干活出汗時整體體溫略高于正常值,S點右移;某人體溫24小時處于S’點,說明其處于發(fā)熱狀態(tài),且該段時間內產熱量等于散熱量;體溫若持續(xù)偏高會導致代謝紊亂,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調,需要及時采取降溫措施。
4. 三趾樹懶是一種移動緩慢、代謝率極低的植食動物,這種動物不直接從樹冠“空投”糞便,而是每隔一段時間爬下樹排便。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樹懶到地面排便時,躲在皮毛里的樹懶蛾就伺機在大便中產卵,卵孵化后的幼蟲專食樹懶大便,而羽化后的樹懶蛾又會尋找樹懶鉆進其皮毛中。蛾死掉后被分解者分解,產生的無機氮促進樹懶皮毛中綠藻的生長,綠藻能幫助樹懶躲避天敵,也可供樹懶食用。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三趾樹懶和綠藻之間只有捕食關系
B. 三趾樹懶爬下樹排便耗能較多且易被天敵捕食
C.樹懶蛾幼蟲呼吸消耗的能量來自三趾樹懶的同化能
D.三趾樹懶、樹懶蛾和綠藻構成的生物群落相對穩(wěn)定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群落的種間關系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傳遞,題目信息背景較為復雜,難度較大。
【解析】“蛾死掉后被分解者分解,產生的無機氮促進樹懶皮毛中綠藻的生長,綠藻能幫助樹懶躲避天敵,也可供樹懶食用。”,說明三趾樹懶和綠藻之間具有捕食和互利共生的關系;
三趾樹懶是一種移動緩慢、代謝率極低的植食動物,爬下樹排便過程耗能較多,且運動過程中更容易被天敵捕食;樹懶蛾幼蟲專食樹懶大便,樹懶大便為未消化分解的食物殘渣,幼蟲呼吸消耗的能量來自植物的同化量;群落是指一定區(qū)域內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三趾樹懶、樹懶蛾和綠藻不能構成一個生物群落。
【易錯提示】①三趾樹懶和綠藻之間的關系容易誤判,二者之間存在捕食關系,綠藻雖然是聲場這,但依賴三趾樹懶為其提供了附著場所和無機氮,并為三趾樹懶提供了保護色,二者之間同時存在互利共生關系。
②糞便屬于未被分解利用的食物殘渣,所包含的能量屬于上一營養(yǎng)級同化量的一部分;
③遇到這類背景比較新穎的題目時,要認真讀題,挖掘有效信息,可將彼此有關聯(lián)的生物列在草紙上,將不同之間存在的關系捋清再進行解答。
5. 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原理或方法的描述,正確的是
A.探究pH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pH是自變量,酶濃度屬于無關變量
B.觀察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的實驗中,細胞始終是活的
C.用斐林試劑檢驗還原糖,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榇u紅色
D.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獲得的是活菌數(shù)目
【答案】A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高中生物實驗原理及方法,難度較小。
【解析】探究pH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pH為自變量,酶濃度等可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均為無關變量;觀察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變化的實驗中,實驗材料已被解離固定,觀察到的均為死細胞;若待測溶液中有還原糖,溶液顏色由淡藍色變?yōu)榇u紅色;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獲得的是活菌和死菌體的總數(shù)。
29.(18分)生長素(IAA)和赤霉素(GA) 是調節(jié)植物莖伸長生長的兩類主要植物激素。
I.研究外源IAA和GA對離體水仙花莖切段伸長生長的影響及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為控制水仙花莖的伸長生長提供理論依據(jù)。根據(jù)下列實驗回答問題。
材料:水養(yǎng)水仙若干盆,待水仙花莖長出高度為 2-4 cm 時,進行激素處理。
(1)方法和步驟:生長狀況一致的水仙, 切取花莖基部2cm切段置于培養(yǎng)皿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磷酸緩沖液配制的 處理液,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培養(yǎng)48h后,測其花莖切段長度,并計算伸長率,結果如圖1:

圖1 圖2
注:伸長率=(處理后的切段長度-處理前的切段長度)/ 處理前的切段長度×100%
(2)據(jù)圖1可知,一定濃度的IAA 與GA混合處理花莖切段培養(yǎng)48 h后, 其伸長率
IAA和GA單獨處理的伸長率,說明二者對花莖切段伸長具有 效應。
(3)據(jù)圖2可知,適宜濃度外源IAA處理水仙花莖后增加了內源GA的含量,說明 。適宜濃度外源GA 處理對花莖切段的內源IAA含量影響不大,這可以解釋外源GA促進花莖切段伸長的效應 外源IAA。
II.植物激素的許多作用是通過調節(jié)基因表達實現(xiàn)的。實驗表明,大麥離體胚可分泌赤霉素,而赤霉素能促使大麥離體糊粉層合成和分泌α-淀粉酶,過程如下圖所示。

(4)大麥種子萌發(fā)時,赤霉素與細胞膜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
功能,結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號傳遞中間體,導致GAI阻抑蛋白降解。結合圖解判斷,GAI阻抑蛋白的功能和GA-MYB蛋白的功能分別是 。
(5)圖中催化①過程的酶是。甲的組成中含有的糖是,乙的功能是。
【答案】(1)IAA、GA、IAA+GA混合(1分)
(2)大于協(xié)同
(3)IAA 能促進GA的生物合成(1分)低于
(4)信息交流 阻止GA-MYB基因的轉錄 啟動淀粉酶基因的轉錄
(5)RNA聚合酶 核糖 與蛋白質的加工與分泌有關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及相關實驗分析,難度中等。
【解析】I.(1)結合圖1,實驗目的是研究外源IAA和GA對離體水仙花莖切段伸長生長的影響及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實驗時,應以不添加IAA和GA的處理組作為對照,實驗組設置分別單獨加入IAA、GA以研究這兩種激素各自對莖切段生長的影響;加入IAA和GA的混合液,以研究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2)根據(jù)圖1,IAA與GA混合處理的花莖切段培養(yǎng)48后,伸長率大于IAA和GA單獨處理的伸長率,說明二者對花莖切段伸長具有協(xié)同效應。
(3)根據(jù)圖2,適宜濃度的外源IAA處理水仙花莖后,內源GA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外源IAA能促進內源GA的合成。適宜濃度的外源GA處理后,內源IAA含量變化不大,說明外源GA促進花莖伸長的效應不如外源IAA,可解釋圖1的實驗結果。
II(4)赤霉素與細胞膜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活化赤霉素信號傳遞中間體導致GAI阻抑蛋白降解,使GA-MYB基因可正常轉錄翻譯形成GA-MYB蛋白,進而促進α-淀粉酶基因的表達,促進α-淀粉酶的合成,說明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阻止GA-MYB基因的轉錄,GA-MYB蛋白的作用是啟動α-淀粉酶基因的轉錄。
(5)過程①表示轉錄,催化該過程的酶是RNA聚合酶;甲表示核糖體,主要由RNA和蛋白質組成,RNA中含有核糖,乙表示高爾基體,高爾基體與蛋白質的加工與分泌有關。
30.(16分)早在1956年,科學家們就發(fā)現(xiàn),用噬菌體處理大腸桿菌后,大腸桿菌細胞內有大量不穩(wěn)定的RNA合成。1961年,sol spiegelman和他的同事做了如下的實驗,證明了蛋白質合成過程中有RNA中間體的存在。
第一步:用T4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
第二步:在感染后第2、4、6、8、10分鐘時往培養(yǎng)基中加入3H-尿嘧啶,并培養(yǎng)1分鐘。
第三步:粉碎細菌并分離提取RNA。
第四步:分別提取T4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的DNA,熱變性后,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薄膜上。
第五步:將上述硝酸纖維素薄膜一起置于第三步提取的RNA溶液中,65℃下過夜,取出后充分洗滌。
第六步:測量每張膜的放射性強度。
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大腸桿菌有一層由肽聚糖構成的細胞壁,T4噬菌體能將其 順利地注入大腸桿菌內,由此推測噬菌體外殼蛋白內一定含有 。
(2)選擇3H-尿嘧啶加入培養(yǎng)基的原因是 。第四步中若不進行熱變性處理 (能或不能)得到實驗結果,原因是 。
(3)第五步中,在硝酸纖維素薄膜上會形成 分子。要使實驗結果更準確,在第五步中,還應設置一對照組,該對照組的處理是 。
(4)測量每張膜的放射性強度,得到如下的結果,其中曲線A 表示,
說明這些RNA是以 的DNA為模板合成的。

【答案】(1)DNA 溶菌酶(分解肽聚糖的酶、肽聚糖酶、肽聚糖水解酶)
(2)3H-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能將RNA標記上
不能(1分)熱變性使DNA雙鏈解開成為單鏈,以便后期的分子雜交反應(1分)
(3)DNA-RNA雜交 將一不含DNA的硝酸纖維素薄膜置于RNA溶液中
(4)與T4噬菌體DNA雜交的放射性RNA T4噬菌體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及相關實驗探究分析,難度較大。
【解析】(1)T4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胞外,DNA注入到細胞內,T4噬菌體能突破細胞壁,將其DNA順利注入大腸桿菌內,說明吸附在大腸桿菌表面的噬菌體外殼蛋白內一定含有能分解肽聚糖的酶(溶菌酶)。
(2)3H-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可使RNA帶上標記,故選擇3H-尿嘧啶加入培養(yǎng)基;若不進行熱變性,DNA仍為雙鏈結構,不能與后期的RNA分子進行堿基互補配對,不能進行后續(xù)的分子雜交。
(3)第四步中,硝酸纖維素膜上附著有單鏈的DNA,將硝酸纖維素膜置于第三步提取的RNA溶液中,RNA會與對應DNA模板鏈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得到DNA-RNA雜交分子;將一不含DNA分子的硝酸纖維素薄膜置于RNA溶液中作為對照組,與可產生雜交分子的實驗組進行對比。
(4)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以噬菌體DNA為模板轉錄合成大量RNA,在一定時間內,隨著感染時間增加,轉錄產生的RNA越多,A曲線表示與T4噬菌體雜交的放射性RNA分子,這些RNA是以T4噬菌體的RNA為模板合成的。
31.(16分)乙肝檢查目前最常用的是檢測乙肝病毒(一種DNA病毒)感染的五項血清標志物,如下圖所示,前四項是兩對,乙肝核心抗體是半對,因此被稱為“乙肝兩對半”。
乙肝五項檢查報告單
姓名:XX 病人編號:0020657218 送檢醫(yī)生: 樣本號:ME0072
性別:男 標本種類:血清 臨床診斷:
年齡:48歲 科別:內科門診
序號:檢測項目 結果 單位 參考值
1.乙肝表面抗原 »225.000↑ ng/mL 0~0.2
2.乙肝表面抗體 0.000 mIU/mL 0~10
3.乙肝e抗原 0.021 PEIU/mL 0~0.5
4.乙肝e抗體 »2.070↑ PEIU/mL 0~0.2
5.乙肝核心抗體 »3.975↑ PEIU/mL 0~0.9
(1)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是由乙肝表面抗原誘導產生,在乙肝病毒感染恢復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現(xiàn),乙肝疫苗作為 ,刺激 分化,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若要徹底消滅乙肝病毒,還需要 免疫共同發(fā)揮作用。
(2)乙肝病毒標志物的意義:
第1項:乙肝表面抗原體內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第2項:乙肝表面抗體是否有保護性
第3項:乙肝е抗原病毒是否復制及傳染性
第4項:乙肝е抗體病毒復制是否受到抑制
第5項:乙肝核心抗體是否感染過乙肝病毒
五項全陰性(在參考值范圍內):說明沒有感染乙肝病毒,也沒有保護性。
由報告單可知,此人的癥狀最可能為 。若某人正處于乙肝病毒感染早期且傳染性強,檢查報告中陽性應包括 項(填序號)。
(3)由于乙肝五項檢測的并非乙肝病毒的傳染物質,換句話說不是活的乙肝病毒,因此為進一步確診,需進行乙肝病毒的 檢查。
(4)正常情況下,人的肝細胞膜上有NTCP(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多肽),能感染乙肝病毒。人肝癌細胞株細胞通常情況下無NTCP,也不能被乙肝病毒感染。我國科研人員將正常人的 導入該細胞株中,該細胞株的細胞表達NTCP后,也可以被乙肝病毒感染,證明 ,為乙肝疾病的治療提供了靶點,在國際同行中引發(fā)轟動。
【答案】(1)抗原 B細胞細胞
(2)感染(攜帶)乙肝病毒,病毒復制減弱,傳染性弱 1、3項
(3) DNA
(4)NTCP基因 NTCP是乙肝病毒的受體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細胞免疫,難度中等。
【解析】(1)乙肝疫苗是滅活處理的乙肝病毒,可作為抗原,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產生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漿細胞可合成并分泌抗體與抗原結合;若要徹底消滅乙肝病毒,還需要細胞免疫共同發(fā)揮作用,將宿主細胞內的抗原釋放出來。
(2)此人化驗第1、4、5項超標,說明其感染了乙肝病毒,但病毒的增殖受到抑制,復制減弱,傳染性弱;若某人處于乙肝病毒感染早期,且傳染性強,在早期機未產生相應抗體,但能檢測到乙肝表面抗原,傳染性強說明乙肝病毒具有復制和傳染性,檢查報告中第1、3項呈陽性。
(3)乙肝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DNA組成,其中DNA作為遺傳物質,是乙肝病毒復制和傳染的核心物質,乙肝五項檢測的并非是乙肝病毒的傳染物質,為進一步確診,需要進行乙肝病毒的DNA檢測。
(4)肝癌細胞上無NTCP,不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將正常人的NTCP基因導入該細胞株中,該細胞株的細胞表達了NTCP后,能被乙肝病毒感染,證明NTCP是乙肝病毒的受體,這為乙肝疾病的治療提供了靶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1269853.html

相關閱讀:山西省大同市2019屆高三學情調研測試試題word版生物(新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