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蘇高考語文試題--高考作文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作文題】

【2019年廣東省高考作文題】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說過,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的時代與地點,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紀的中國新疆,因為當時那里處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國文化等多種文化的交匯地帶。

居里夫人在寫給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說:“你寫信對我說,你愿意生在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則對我肯定地說過,她寧可生得晚些,生在未來的世紀里。我以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舉例:

思路一:“每個時期都能過有趣而有用的的生活”——暗示人生價值不在于時代或是環(huán)境好壞與否——怎樣去過的“有趣而有用”——提煉:抓住當下,活出精彩

思路二:無論是湯因比還是伊雷娜、涵娜言語中都含有生不逢時的慨嘆——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的年代——拿出行動,讓自己“生逢其時”

思路三:”每個時期都能過有趣而有用的生活“——因為每個時期都有獨有文化——汲取特有文化,開創(chuàng)自己的時代

范文賞析:

讓未來記住今天

被人稱為“鐳的母親”的 居里 夫人一百 年前生活的社會我們也許已經無法感知,但我們都知道這位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科學家是在怎樣清貧艱苦的環(huán)境中奮斗的故事,和許多科學家一樣,當我們探尋他們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的動力時, 居里 夫人的那句話仿佛又響起在我的耳旁,她說“我以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是的,人生的價值不在于生活在哪個時期或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要想過的“有趣而且有用”在于我們個人的內心世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我不知道屈原是否抱怨過他生活的時代,當楚懷王不再相信他的時候,當他的祖國拋棄他的時候,走到汨羅江邊的詩人的心中已經對未來沒有了期許,但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錚錚誓言今天還回蕩在時代的天空,屈原讓未來記住了他。比屈原稍早一些時期,在泗水的岸邊埋葬著一個中國乃至于世界偉大人物,他是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立者,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個曾經是管理倉廩和放牛羊的小官,雖然生活清貧,但他十五即 “志于學”,周游列國,推行“仁愛”思想,知其不可而為之,當今在全世界有一百多所以他名字名命的學院,他就是孔子,“孔子學院”已經成為傳播中華文化和溝通著世界與中國的橋梁。這個早年喪父,家境衰落的沒落貴族子弟孔子不知是否也曾抱怨過生活和時代對他的不公!,但孔子讓未來記住了他,這位對全世界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走自己的路,讓人家說吧!——但丁

余秋雨先生曾所說他最想生活在魏晉時代,這不禁使我想起一個人物,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詩人陶淵明。發(fā)現(xiàn)一片“世外桃源”,那裊裊娜娜的炊煙似山間某座寺院敲響的晚鐘,在山中微涼的空氣中緩緩游動;一汩汩清澈的流水潺潺地淌過石頭,然后又隱隱約約地流向遠方;暮靄中天邊的飛鳥依戀著舊林,回歸的浣女在竹喧中隱約可見,相信你你一定能體味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陶淵明也許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五斗米豈能讓他移白首之心,在“復得返自然”后,陶淵明走出了他自己時代的足跡,也許是魏晉時代那特有的無拘無束超逸的時風,也需是他本身就想過“有趣”的生活,總之陶淵明讓未來記住了他。 留下我們的足跡——拿破倫一世

我們不能挽留昨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我們也不能確定未來,但我們還是可以把握今天。 每個時代里,都有那么一些守候自己信仰的人,從而留下了他們堅韌的足跡。這些被稱為“孤獨的舞者”的舞姿也成了無數(shù)后人所敬仰的姿態(tài)。史鐵生不能走路了。于是他與北京地壇公園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每天搖著輪椅去地壇讀書,看日出日落,他說:“沒處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樣,別人去上班我搖了輪椅到這兒來。”地壇公園彌漫著沉靜的光芒,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準備了這樣一處安靜的地方,樹陰和夕陽籠罩著史鐵生的身影,對這位長到20歲上忽然截癱了的青年,時代沒有特別眷顧這位健全而豐滿的思想的偉大作家,讀罷他的作品你會從他睿智的言辭中感到為人的價值和光輝。史鐵生走了,然而他的足跡是那樣的鮮明,史鐵生也讓未來記住了他。

正如一位哲思的人物說過“時代不是從青天上叮當一響掉下來的,是無數(shù)的我的呼吸與湮滅鑄成的”,如果有人問我愿意生活在什么時代,我會說我愿意生活在“我的時代”里,在一個時代里我們要做的是把握今天,讓未來記住今天。

生逢其時

我想起《雙城記》中開篇時的那句話,這是一個最繁華的時代,這是一個最蕭條的時代,我們永遠在時代的夾縫里徘徊、掙扎、躊躇獨行,天上地下人間更仿得找不到一個立足之地。而我卻以為,不論生活在那個時代,我們都該懷著寬恕與愛,去面對這個世界、去活著。

生活在十九世紀的狄更斯,彼時改革初行社會動蕩,英國貴族與底層貧民矛盾激化,資產積極戴著虛偽的面紗招搖過市,那算不上一個好的時代,換句話說,那并非一個適合文藝發(fā)展的時代?墒巧钤谀莻時代的狄更斯并沒有縱情歌酒懷著絕望的心情自暴自棄,也沒有憤懣偏激、用一支筆寫作生命的孤注一擲,相反他給當時的英國開出的一劑良方是寬恕與愛。他書寫《雙城記》、《霧都孤兒》,他寫的不是革命時史,而是捕捉了那個時代的氛圍,用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仇仇相報終無已時,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寬恕能拯救這個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適合那個陰暗的時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個社會,在最不適合的時期里做出了最合適的壯舉。

而在現(xiàn)代,二十一世紀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這種力量??那個生活在巴格達的八歲少年卡馬爾?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這么一句詩歌形容這個時代的中東,“山坡上的靈車來來往往,日以夜繼。”沒有少年的玩樂,沒有吃得飽的熱飯,只有硝煙與戰(zhàn)火,明滅不熄,多少人在貧民窟、難民營里祈禱,來生不要生在這里,可是卡馬爾并沒有,他拿著相機記錄伊拉克的點點滴滴,每一個溫情的畫面:有老人坐在書店的門口閱讀,太陽從棕櫚樹后徐徐升起,咖啡館的門外擺著一杯免費飲料。這算是一個糟糕的時代,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時代,然而卡馬爾用自己的微博的力量去記錄那些愛與溫暖,鼓勵每一個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這是在最不適合的時期里最合適的救贖。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終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時而最終郁郁而終。如那個錯生在帝王家的亡國詩人李煜,如那個最憂憤了一生最終病死的賈誼。倘若他們能正視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一些什么,那么歷史會否有所不同?

不論我們生在繁華的時代,抑或蕭條的歲月,都應當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殘忍的力量,不是無情的力量,它或許微弱并伴隨苦難,卻能在深淵中帶來光明,在堅韌中捍衛(wèi)我們的愛 ??這便是生逢其時的全部詮釋。

【點評】

文章一開頭便點明“個人”與“時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以及“個人”對“時代”、“世界”所應該采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思路和觀點顯然是考生在閱讀、理解原材料基礎之上的進一步“思考”。接著,文章采用了兩個例證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分別生活在19世紀的狄更斯和21世紀的伊拉克少年攝影者,他們一個用文學,一個用相機,來實現(xiàn)“個人”對于“時代”的價值:在“陰暗的時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寬恕”、“仁慈”獨有意義,在“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戰(zhàn)亂時代,卡馬爾相機里“溫情的畫面”獨有價值。這兩個例證,都較為充分、深刻、細致地闡釋了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觀點。最后兩個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時”的人生觀,并且指出,既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生卒”,那么,在任何時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說是“生逢其時”,從而強化了文章的主要觀點。可以看出,這篇文章自始至終都圍繞了“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用的生活”的主題,中心突出,觀點鮮明,立意深刻,論證充分,結構嚴謹,是一篇較好的考場作文。

各有千秋

江山代有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一言,道出了每個時期都有著自己特有的燦爛文化的真諦。

春秋戰(zhàn)國,諸子百家。學者雖處于動蕩之世,思想?yún)s激躍出前所未有的奪目火光。儒、道、法 ……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爭 辯中借鑒,它們是亂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國前進的道路,造就了諸子百家的璀璨輝煌。

人們時常感到生不逢時,期望回到或飛越到某個時空的過去或未來,但不曾想,每個時代自由它得天獨厚,不可比擬的機緣巧合,從而衍生了不可復制描摹的獨特,春秋戰(zhàn)國如此,中國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知識分子的民族責任感與高遠目光,造就了新文化運動中“新文學”的無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話文小說如《阿Q正傳》等新式文學作品,讓人震耳發(fā)聵,喚醒了國人麻木的靈魂與渙散的斗爭意志,我們亦會贊揚這個時代,欽佩這些愛國者,或者向往這血與淚交融而出的文化結晶。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上演著它們唯一的獨有的歷史,各有千秋。中國如此,外國亦如此。

寧靜浩瀚的大海,孕育著古希臘的絢爛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話,閃耀的哲學之光……無不讓人心往神馳,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諧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刺激”時代。

文藝復興時,資產階級為反封建求民主,從古希臘文學典籍中汲取精華。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說:“我愿回到古希臘那民主的年代,卻更愿活在當下,肩負我的責任,將人文主義延展于今。”的確,各個時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們只能選擇喜歡或傾向于哪個,卻不能脫離我們的時代,但文化責任感卻讓人甘愿在這時代開辟人類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來,是時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與文化創(chuàng)造了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我們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時期,卻因活在當下而一味埋怨,這終使這一時代的光芒黯淡。與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盡自己所能讓自己的時代大放異彩。

周國平曾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個人孤獨的路便組成了人類這一時代的精神家園。”每個人的向往不同,一如歷史學家湯因比鐘情一世紀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獨愛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卻愿生在未來世紀……人們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但若將向往化為創(chuàng)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點評】

這篇作文是在作文題所給材料的基礎上,談文化與時代關系的議論文。全文圍繞著“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一主題展開嚴謹周密的論證。作者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全文充滿思辨,從春秋到近代的血淚交融的中國文化,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文化,字里行間既有對各國各時代所呈現(xiàn)出的紛繁多樣的文化形態(tài)的體認和向往,也有對文化發(fā)展的曲折與艱辛的深切關懷和反思。

整篇文章結構周密,短短千字之內,作者高屋建瓴,在把握文化和時代的辯證關系的論述上,處處顯示作者獨具匠心的認識,對于高中生來說,這點難能可貴。

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文字簡潔從容,尤其是文章開頭和結尾,前后呼應,畫龍點睛,寥寥數(shù)筆,精當點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san/1297231.html

相關閱讀:高三語文寒假作業(yè)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