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2019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解析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9屆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

第I卷(選擇題,共1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l C一12 N-14 Si-28 Ge-73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葉綠體的描述,正確的是
A.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在光下和黑暗中均可生成ATP
B.經(jīng)黑暗處理后葉肉細胞內淀粉等被輸出消耗,此時葉綠體內不含糖類
C.葉綠體中含有RNA聚合酶,體現(xiàn)了細胞內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D.葉綠體產(chǎn)生02和線粒體產(chǎn)生H20均在生物膜上進行
1、D 解析:A選項葉綠體只有在光下才能發(fā)生光反應生成ATP,黑暗中葉綠體內不具有產(chǎn)生ATP的條件和場所;B項黑暗中的處理過的葉綠體會向其他部分輸出和消耗糖類等有機物,但葉綠體中存在DNA和RNA等核酸,其基本單位的核苷酸中含有核糖或者脫氧核糖;C項葉綠體中的RNA聚合酶屬于在所有正常細胞中普遍性存在的物質,屬于基因普遍性表達產(chǎn)物,不是選擇性表達的產(chǎn)物;D正確,因O2的產(chǎn)生于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線粒體的氧氣產(chǎn)生于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即線粒體內膜上均屬生物膜。
2.下圖l中甲曲線表示在最適溫度下,某種酶促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間的關系。其余兩
條曲線分別表示該酶促反應速率隨pH或溫度的變化趨勢。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在A點適當提高溫度或在B點適當增加酶的濃度,反應速率都將增大
B.圖中E點代表該酶的最適pH,H點代表該酶的最適溫度
C.短期保存該酶,適宜條件對應于圖中的D、H兩點
D.研究淀粉酶或過氧化氫酶參與的酶促反應,均可得到上圖曲線
2.答案C
解析:首先根據(jù)曲線變化判斷乙曲線代表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丙曲線代表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甲曲線是在最適溫度下測定的,故在A點提高溫度,反應速率將降低,故A錯;
圖中E點代表酶的最適溫度,H點代表酶的最適pH,故B錯;酶的保存應該在最適pH、低溫下保存,故C對;過氧化氫受熱易分解,故當用過氧化氫酶研究溫度對酶促反應速率影響時,高溫時反應速率不會為零,故D錯。

3.果蠅的棒眼基因(B)和野生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體上,B和b指導合成的肽鏈中只
有第8位的氨基酸不同。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棒眼雌果蠅品系XhBXb(如圖2所示)。h為隱
性致死基因且與棒眼基因B始終連鎖在一起,b純合(XhBXhB XhB Y)時能使胚胎致死.下列說
法不jE確的是
A.B是b的等位基因,B是分裂間期時堿基對替換導致的
B.h基因的轉錄場所只能是細胞核,翻譯場所只能是核糖體
C.次級精母細胞中移向兩極的X染色體分別攜帶B、b基因,可能是基因重
組導致的
D.該品系的棒眼雌果蠅與野生正常眼雄果蠅雜交,F(xiàn)1不會出現(xiàn)棒眼雄果蠅
3.答案 C
解析:B和b指導合成的肽鏈中只有第8位的氨基酸不同,B是堿基對替換導致的,基因突變發(fā)生在分裂間期,A正確;h基因在染色體上,是核基因,其轉錄場所只能是細胞核,翻譯的產(chǎn)生都是核糖體,B正確;B、b基因在X染色體的非同源部分,Y染色體上沒有對應的基因,不可能是基因重組中的交叉互換,C錯誤;棒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hB Xb,野生正常眼雄果蠅基因型為XbY,F(xiàn)1中XhBY致死,不會出現(xiàn)棒眼雄果蠅,D正確。

4.下列有關人類疾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A.某種遺傳病患者可能不攜帶致病基因,但該病可能遺傳給后代
B.免疫系統(tǒng)一般不能識別自身的癌變細胞,故癌癥發(fā)病率較高
C.糖尿病人因胰島素缺乏造成糖原合成增加導致血糖濃度高于常人
D.HIV破壞免疫系統(tǒng)后,病毒可侵人紅細胞等細胞內進行增殖
4、A 解析:A項中人類遺傳病包括單基因、多基因、染色體異常遺傳病,染色體病無致病基因,但可能借助配子遺傳給后代故A正確;B項免疫系統(tǒng)一般能識別癌變后的細胞,但極少部分癌細胞未被監(jiān)控、識別和清除造成癌癥發(fā)生;C項糖尿病人常因胰島B細胞受損導致胰島素不足,胰島素可以促進糖原合成降低血糖濃度,故題中說法錯誤;D項中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統(tǒng)破壞后其他病毒可侵入正常細胞內增殖,但是人體紅細胞結構特殊無病毒增殖條件因而錯誤。

5. 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會對植物造成傷害,導致植物內源激素水平方面的變化。下圖3表示
不同鉛質量濃度下黃瓜幼苗葉片中四種內源激素含量的變化,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隨著鉛質量濃度升高,葉片中脫落酸和赤霉素呈上升趨勢
B.據(jù)本實驗結果推測,赤霉素對葉片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
C.實驗結果表明,低質量濃度鉛有利于植物的營養(yǎng)生長
D.黃瓜幼苗期抵抗重金屬污染的能力與內源激素水平有關
5.答案 B
解析:從圖中曲線變化可以看出,隨著鉛質量濃度升高,葉片中脫落酸和赤霉素呈上升趨勢,
故A對;圖中信息顯示,脫落酸和赤霉素變化趨勢相似,推測本實驗中赤霉素對葉片的生長有抑制作用,故B錯;鉛質量濃度低時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呈上升趨勢,脫落酸基本不變,說明低質量濃度對植物的營養(yǎng)生長是有利的,故C對;D項明顯正確。

6.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研究方法和原理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實驗,選蘋果組織樣液必須臨時制備,避免因酶促反應影響顯色
B.模擬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效率的實驗,體積小的瓊脂塊中NaOH擴散速率較快
C.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實驗不需要設置對照,因為該實驗在時間上形成前后對照
D.調查人類某種遺傳病發(fā)病率時,應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
6、B 解析:A項觀察類實驗,可以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蘋果中的多酚氧化酶導致蘋果果肉變成黑褐色,影響顯色效果因而臨時制備;B項探究類實驗,中無論瓊脂塊大小,由于材料相同NAOH在相同時間內擴散的深度是一樣的故速率相同,故表述錯誤;C項培養(yǎng)酵母菌時不需設置對照形成時間上的對照;D項調查類實驗,遺傳發(fā)病率的調查應在社會人群中隨機調查。

29.(19分)
I.(12分)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油菜素內酯(BR)可以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以黃瓜幼苗為
實驗材料,在溫度和光強均適宜的條件下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分析回答:
實驗過程:用0.1 mg.L-1 BR(使用酒精作為溶劑)噴施黃瓜植株葉片做實驗組,用等量
蒸餾水噴施黃瓜植株葉片做對照組。處理后0h、6h、24 h、72 h、120 h和168 h分別測定凈光
合速率、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結果如圖23。(注:氣孔導度越大,氣孔開放程度越高。)

(1)黃瓜幼苗捕獲光能的場所在葉綠體的 ▲ 上,光合作用過程中,二氧化碳固定
后被光反應提供的 ▲ 還原成糖類。
(2) BR可以通過改變氣孔導度來影響 ▲ 。
(3)請改正實驗過程中的錯誤操作: ▲ 。
(4)圖甲結果表明 ▲ 。
(5)從圖乙中可以看出,BR處理后24 h內,氣孔導度明顯增加,但是從圖丙看,此時胞間
CO2濃度的增加并不明顯,結合圖甲分析,主要原因是 ▲ .
Ⅱ.(7分)美麗中國,魅力中國,是我們守望的家園。圖24是某地區(qū)為實現(xiàn)該目標構建的
農(nóng)業(yè)體系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構建循環(huán)型農(nóng)業(yè)體系有效解決了圖中秸稈、牛糞兩種主要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問題,實
現(xiàn)了物質循環(huán)利用,提高了 ▲ ,這主要利用了生態(tài)工程的 ▲ 原理。
(2)圖中所示生物中屬于分解者的是 ▲ ;若牛同化的能量是a kJ,其中最多有
▲ kJ流入蚯蚓體內。
(3)若農(nóng)田中一種動物數(shù)量增加會導致另一種動物數(shù)量減少,則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 。
(4)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棄耕一段時間后,會長出多種雜草和小灌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
性會 ▲ ,原因是 ▲ 。
29.
Ⅰ.(12分,每空2分)(1)類囊體薄膜上 [H](答[H]和ATP也對)
(2)CO2的吸收
(3)對照組應該用等量的酒精溶液噴灑葉片
(4)BR處理能明顯增強光合作用速率,隨著時間的推移,光合作用速率逐漸下降
(5)光合作用加快,利用CO2速率加快
Ⅱ.(7分,每空1分)(1)能量利用率 物質循環(huán)再生
(2)蘑菇和蚯蚓 0
(3)捕食或競爭
(4)增強 營養(yǎng)結構復雜,自動調節(jié)能力強

30.(14分)圖25為下丘腦內部神經(jīng)元之間的聯(lián)系圖(局部),其中神經(jīng)元C為神經(jīng)內分泌細
胞。當突觸小體釋放少量神經(jīng)遞質時,突觸后膜會產(chǎn)生一個小電位,此小電位可以疊加,達到
一定閾值后會引發(fā)動作電位。某興趣小組為驗證此現(xiàn)象,進行了以下四組實驗:

(說明:實驗條件適宜,實驗過程中材料保持正;钚裕幻看未碳姸冗m宜且相同)
①給A連續(xù)兩個刺激(間隔稍長);②給A連續(xù)兩個刺激(間隔很短);③給B-個刺激,
(間隔稍長)再同時給A、B-個刺激;④給A、B交替連續(xù)多個刺激(間隔很短)。
記錄每組實驗中的突觸后膜電位變化,只有④產(chǎn)生動作電位。
請回答:
(1)當人進入寒冷環(huán)境時,神經(jīng)元C可以釋放 ▲ ,神經(jīng)元C在體溫調節(jié)中屬于反
射弧的 ▲ ,此時比炎熱環(huán)境更容易集中精力,興奮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2)若給予神經(jīng)元的D處一個超過閾值的刺激, ▲ (能/不能)在A、B上檢測到電位
變化。
(3)實驗②中的突觸后膜小電位疊加是因為突觸前膜釋放的 ▲ 累加作用于突觸后
膜,主要引起 ▲ 離子通道開放增加,導致電位變化增大。
(4)請參照①②③將④的突觸后膜電位變化畫在以下坐標系中。

30.(14分,每空2分)
(1)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效應器 此時甲狀腺激素含量較高,該激素可以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
(2)不能
(3)神經(jīng)遞質 鈉離子
(4)

(畫圖:應體現(xiàn)出前面三次的逐漸增加和第四次達到動作電位即大于0,未體現(xiàn)前面三次的逐漸增加扣1分,未體現(xiàn)膜電位大于0不得分。)

31.(21分)
I.(12分)玉米籽粒顏色的黃色(T)和白色(t)基因位于9號染色體上(含異常9號染色
體的花粉不能參與受精作用),F(xiàn)有基因型為Tt的黃色籽粒植株甲,其細胞中9號染色體有
一條異常。
(1)為了確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體還是異常染色體上,最簡便的方法是讓其
▲ 產(chǎn)生F,。如果 ▲ ,則說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體上;如果 ▲ ,
則說明T基因位于異常染色體上。
(2)以植株甲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為母本雜交產(chǎn)生的F.中,發(fā)現(xiàn)了一株黃色籽
粒植株乙,其9號染色體上基因組成為Ttt,且T位于異常染色體上。該植株的出現(xiàn)可能是由
于 ▲ 造成的。
(3)若(2)中的植株乙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3條9號染色體會隨機地移向細胞兩極
并最終形成含l條和2條9號染色體的配子,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以植株
乙為父本進行測交,后代中得到的含異常染色體的植株占 ▲ 。
Ⅱ.(9分)某科研小組利用轉基因技術,將豌豆的A(抗蟲基因)導入玉米體細胞.以獲得
具有抗蟲性狀的新品種。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要從豌豆中獲得抗蟲基因,可首先建立豌豆的基因組文庫,再從中 ▲ 出所需的
抗蟲基因。理論上,基因組文庫含有生物的全部基因,cDNA文庫中含有生物的 ▲ 基因。
(2)利用PCR技術擴增抗蟲基因時,需要在反應體系中添加的有機物有 ▲ 、 ▲ 、4
種脫氧核苷酸和耐熱的DNA聚合酶,擴增過程可以在PCR擴增儀中完成。
(3)導入抗蟲基因的玉米細胞通過 ▲ 技術培養(yǎng)成完整植株,該技術包括 ▲
和 ▲ 兩個階段。
(4)若要檢查雜交細胞中是否具有A基因,在分子水平上,常采用 ▲ 技術,該技
術用到DNA分子探針,常用 ▲ 或熒光標記。
31.
Ⅰ.(12分,每空2分)
(1)自交 玉米籽粒顏色全為黃色 玉米籽粒顏色黃色:白色=1:1
(2)父本形成花粉過程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兩條9號染色體未分開(答“染色體變異”也可得分)
(3)Tt:t:T:tt=2:2:1:1 3/5
Ⅱ.(9分,每空1分)(1)篩選 部分
(2)DNA模板 2種引物
(3)植物組織培養(yǎng) 脫分化 再分化
(4)DNA分子雜交 同位素(同位素標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1330819.html

相關閱讀:2019屆湖北襄陽市四校聯(lián)考上學期高三期中考試(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