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地理等值線圖能將一種或多種地理要素作用的結果,以地理數(shù)值的方式表達其空間的分布情況,具有包容信息量大、綜合性強的特征,能較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水平,所以常被高考題所采用。在近兩年各省市和全國地理高考卷及文綜卷中,不僅出現(xiàn)了平時常見的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等值線圖,還出現(xiàn)了以等降水量線、酸雨等pH值線圖等教材上很少出現(xiàn)過的等值線為背景的題目。等值線內容涉及數(shù)線形轉換,如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可將垂直分布的地形起伏情況反映在一幅平面圖中,對學生而言是比較難掌握好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在復習階段,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共性,在典型例題中結合各種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總結規(guī)律,對提高學生等值線分布圖的判讀和分析能力,達成教學目的,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知識鏈接】
1.等值線數(shù)值共性整合
等值線數(shù)值分析是解答等值線試題的切入點和基礎,也是該類試題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等值線在數(shù)值上一般具有以下共性(以右圖的等壓線分布圖為例)。
①同一條等值線上,要素值處處相等。如圖,A等壓線上的數(shù)值都為1015.0百帕。
②等值距全圖一致,即任意兩條相鄰等值線之間的數(shù)值差等于零或等于一個等值距。如圖,任意相鄰兩條等壓線的氣壓差為0或為2.5百帕。
③等值線向高值凸出處為低值區(qū),向低值凸出處為高值區(qū)。如圖,①區(qū)域為低壓槽;②區(qū)域為高壓脊。
④等值線稀疏區(qū)體現(xiàn)該要素的變化在該區(qū)域的變化較小,等值線密集區(qū)體現(xiàn)該要素的變化在該區(qū)域的變化較大。如圖,③區(qū)域等壓線密集,氣壓差大;④區(qū)域等壓線稀疏,氣壓差小。
⑤兩條等值線之間,若出現(xiàn)局部閉合等值線,表示該要素不在正常范圍內,等值線閉合區(qū)內數(shù)值特征一般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2.判讀等值線的一般方法
1.讀數(shù)值──等差距(每相鄰的兩條線數(shù)值差相等或為0);同一等值線兩側數(shù)值一般不同;變化趨勢;數(shù)值范圍和極值。
2.讀疏密狀況──表明變化大小,同時分析引起變化的影響因素。
3.讀走向──同時分析影響因素。
4.讀等值線的彎曲方向──可添加輔助線,變抽象為直觀,同時分析影響因素。
5.辨方向──坡向由高處指向低處,垂直于等高線。近地面風向由高壓指向低壓,與等壓線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6.讀局部小范圍閉合等值線──同時分析引起閉合的原因、變化的趨勢和數(shù)值范圍。
【高考回放】
【例1】(2008年全國Ⅱ)圖示意日本本州島部分地區(qū)櫻花初放日期.完成1~3題。
1.導致該島濱海地區(qū)櫻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 B.太陽輻射 C.土壤 D.降水
2.導致N地櫻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導致P地櫻花初放日期比、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洋流 C.太陽輻射 D.降水
從表面上看,該題是在考查植物的生長周期,由于植物的生長周期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溫度,因此,可以說,這個題是在變相的考查等溫線,后面設置的三個問題全部都是針對溫度及其主要的影響因素而設計的,所以這個題在實質上并沒有偏離我們最常見的最關鍵的等值線部分的知識──等溫線。
【例2】(2008年江蘇高考)下圖是“某地地形簡圖”,點位于36.5°N。兩中學生分別到達P、點,測量并計算出兩點相對高度是288米。讀圖回答4~6題。
4.兩學生測量當?shù)睾0胃叨,所用最便捷的技術是
A.遙感 B.全球定位系統(tǒng) C.地理信息系統(tǒng) D.數(shù)字地球
5.圖中P、Q兩點之間的四條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冬至日正午,峰頂?shù)挠白诱靡浦罰點,則P、之間的水平距離大約是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解析】第4題,測量當?shù)氐暮0胃叨龋瑧摾肎PS技術,GPS能確定某地的三維坐標:經(jīng)度、緯度和海拔高度。第5題,確定P、Q之間線路中起伏最小。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度最小的是沿著某一等高線前進。最好不能連續(xù)跨越多條等高線。根據(jù)以上分析,②線路最符合要求。第6題,冬至日36.5°N的H=30°,由于垂直距離是288米,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的原理。不難得出水平距離L=288x1.732=500米。
【答案】4.B 5.B 6.C
【例3】(2009全國卷Ⅰ)下圖示意某區(qū)域某月一條海平面等壓線,圖中N地氣壓高于P地。讀圖,完成7~9題。
7.N地風向為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
8.、N、P、Q四地中,陰雨天氣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
A. 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9.當?shù)卦缕骄鶜鈮簽槿曜罡叩脑路,可能出現(xiàn)的地理現(xiàn)象是:
A.巴西高原處于干季 B.尼羅河進入豐水期
C.美國大平原麥收正忙 D.我國東北地區(qū)寒冷干燥
【解析】第7題中N點水平氣壓梯度力由北向南,北半球右偏,東北風,第8題中P處為低壓槽,低壓槽處最有可能降水第9題中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可以判斷位于亞歐大陸,地氣壓為全年最高(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此時北半球冬季。
【答案】7. A 8. C 9.D
【思想方法】
地理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項事物往往受多項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地形起伏會影響氣溫氣壓高低、坡向會影響降水量和太陽輻射量多少,進而影響工農業(yè)生產和工程建設等。在眾多的自然因素中,緯度高低、地形起伏、海陸位置是最為基本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其他一些相關因素都可在等值線分布圖中以問題的形式反映出來。下面結合一些典型的例題,就等值線分布圖中常見的問題和涉及的影響因素進行簡要的分析。
1.等高線地形圖的分析
等高線反映地形的起伏狀況,眾多的問題可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得到較為集中的反映,所以它也是各種等值線圖中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它涉及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形部位:根據(jù)等高線分布特征判斷山頂、盆地、脊線、谷線、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
(2)坡度大小:根據(jù)等高線疏密判斷坡度;根據(jù)坡度選擇交通線路、登山攀巖運動位置;分析農業(yè)生產的區(qū)域差異、聚落分布等;
(3)相對高度和絕對高度:包括絕對高度判定;測算兩地間的相對高差和溫差、陡崖高度范圍等;
(4)水資源和水能利用:根據(jù)脊線、谷線分析河流分水嶺和河谷發(fā)育;根據(jù)地形地勢判定河流流向、流速;根據(jù)地形判斷水庫壩址選擇的最佳位置;水資源、水能資源利用等;
(5)坡向與坡向差異:根據(jù)緯度位置和向陽坡、背陰坡分析氣溫的坡向差異;根據(jù)冬夏季風和迎風坡、背風坡分析降水量的坡向差異;分析因熱量和降水量的差異導致的植被坡向差異;區(qū)域整治開發(fā)等;
(6)地形剖面圖:剖面圖的繪制;各地形部位的剖面圖特征等。
【例1】讀下圖 “等高線地形圖”,回答1~2題。
1.既近水又受水患影響最小的居民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②居民點最容易發(fā)展成為城鎮(zhèn)
B.站在山頂可以通視圖中的所有居民點
C.圖中干流的流向為西北流向東南
D.由⑤居民點取近道攀登山,忽上忽下,較耗體力
解析:第1題根據(jù)等高線的分布規(guī)律可以判定①處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流量較小,因此不易發(fā)生水患;故答案選A;第2題中由⑤到處經(jīng)過山脊、山谷、山脊,因此忽上忽下,較耗體力,故答案選D。
2.等溫線分布圖分析
影響等溫線的分布的因素較多,且?guī)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往往形成局部地區(qū)出現(xiàn)極端氣溫分布。雖然近些年高考卷中少有涉及等溫線的內容,但氣溫作為地理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因子,其重要性不容忽視。緯度高低、海陸差異、地形起伏、洋流因素對等溫線的影響應該是分析的重點。
(1)緯度因素:太陽高度使不同緯度得到的太陽輻射量不同,導致氣溫自低緯向高緯遞減,常據(jù)該點判定所處的南北半球位置;
(2)海陸差異:熱容量的差異,導致海洋和陸地升溫和降溫快慢不同。氣溫在夏季(白天)陸地高于海洋,冬季(夜晚)陸地低于海洋。表現(xiàn)為氣溫比同緯高處,等溫線凸向高緯,比同緯低處凸向低緯(可簡記為“高高低低”),常據(jù)該點判斷季節(jié)和月份;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積廣大,這使得南半球的等溫線較北半球要平直;海陸差異還會使沿海地區(qū)和島嶼的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比內陸要小,最冷月和最熱月出現(xiàn)均遲些;
(3)地形因素:山地和盆地會使等溫線呈閉合狀分布;山脈走向影響等溫線的凹凸方向,一般地,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脈使等溫線向低緯凸出;高山高原地區(qū)往往氣溫的日較差較大,而年較差較小,如我國的青藏高原;
(4)洋流因素:由于寒流大多自高緯流向低緯,暖流大多自低緯流向高緯,所以寒流流經(jīng)區(qū)等溫線常凸向低緯,暖流流經(jīng)區(qū)常凸向高緯;
(5)等溫線疏密:在海陸交接處、山地(特別是陡坡處)和洋流流經(jīng)處,由于溫度變化大,表現(xiàn)為等溫線較其他地區(qū)要更密集;就季節(jié)而言,夏季時,正午太陽高度和白晝長度的緯向分布是不同步的,而在冬季時是同步變化的,這使得冬季時高低緯溫差比在夏季時要大,所以等溫線在冬季比夏季時更為密集;
(6)極端氣溫分析:在太陽高度、海陸差異、地形起伏、云量多少、地表反射率、冬夏季風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在局部地區(qū)可形成極端氣溫的分布。包括撒哈拉沙漠形成世界極端最高氣溫、南極洲大陸形成世界極端最低氣溫、西伯利亞形成北半球寒冷中心、吐魯番盆地成為我國夏季炎熱中心、青藏高原夏季成為我國低溫中心等。
【例2】試描述圖中等溫線的分布特點,并分別說明主要成因。
解析: 在描述等溫線的分布規(guī)律時,一般先看數(shù)值的分布狀況,其次看等溫線的彎曲狀況,最后看等溫線的密集程度。
答案:
①總體上,等溫線數(shù)值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原因是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
②同緯度西側海洋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東側向高緯彎曲,原因是西側有寒流經(jīng)過,東側有暖流經(jīng)過。
③陸地上西部的等溫線分布密集,原因是受地形的影響。
④同緯度陸地等溫線向低緯彎曲,海洋等溫線向高緯彎曲,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冬季陸地氣溫較低。
3.等壓線分布圖分析
氣壓的分布與氣溫是密切相關的。一般地,相對高溫處形成低壓中心,相對低溫處形成高壓中心;同樣由于海陸分布的原因,等壓線在南半球較為平直,呈帶狀分布,而在北半球較為彎曲,呈塊狀分布;海陸的氣壓差異,改變了全球的大氣環(huán)流,所以氣壓對全球的天氣和氣候有明顯的影響。與等壓線分布圖相關的問題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氣壓中心:北半球海洋上和陸地上的氣壓中心,及其所處的位置和出現(xiàn)的時間;
(2)風向和風速: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面摩擦力與風向風速的關系;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并同等壓線垂直,它是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它使風向發(fā)生偏轉;地面摩擦力與風向相反,它使風速減小,在高空、或海面上一般不計摩擦力;在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作用,風向往往與等壓線平行,在近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斜交;根據(jù)等壓線疏密可判斷風速大小;
(3)氣旋和反氣旋:閉合狀分布的等壓線,其低壓中心形成氣旋,高壓中心形成反氣旋;氣旋和反氣控制下的天氣特征、氣溫日較差;氣旋和反氣旋不同位置的風向差異;我國典型的氣旋天氣如夏秋之交東南沿海的臺風,反氣旋天氣如夏季江淮地區(qū)的伏旱等;
(4)鋒面與天氣:根據(jù)所處半球和風向判斷冷鋒和暖鋒的形成;鋒面影響前后的天氣變化情況;鋒面降水位置區(qū)別,一般冷鋒降水在鋒后,暖鋒降水在鋒前;我國典型的鋒面天氣如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的大風沙暴、寒潮、江淮梅雨天氣及其影響、出現(xiàn)的時間等。
【例3】下圖是北半球某平原地區(qū)某時500hPa等壓面高度分布圖(單位:)。讀圖回答1~2題。
1.下列對圖中A、B、C三地氣壓值的比較,正確的是
A. PA?PB?PC B. PA?PC?PB C. PC?PB?PA D. PA=PC=PB
2.此時,A、B兩地近地面的天氣特征和C地的近地面風向分別是
A.晴朗陰雨、東南風 B.陰雨晴朗、西北風 C.晴朗陰雨、西北風 D.陰雨晴朗、東南風
解析:第1小題注意題干條件是等壓面分布圖,說明氣壓都是相等的,故選D;第2小題A處500 hPa等壓面分布海拔低,則氣壓也低,相對應的地面氣壓高,為下沉氣流,天氣晴朗;B處500 hPa等壓面分布海拔高,則氣壓也高,相對應的地面氣壓低,為上升氣流,陰雨天氣。氣流由A處流向B處,C點近地面吹西北風。故選C。
4.等潛水線判讀
(1) 潛水的流向
潛水是在重力作用下,由潛水位高處向低處作下降運動的,所以潛水的流向就是與潛水等水位線垂直且由潛水位數(shù)值大的指向潛水位數(shù)值小的短線,如圖2中的箭頭指向。
(2) 潛水的埋藏深度
埋藏深度=某點地面標高-潛水位,即某點對應的等高線的數(shù)值(地表高度)與其潛水水位數(shù)值的差。一般來說,地勢越高,潛水的埋藏越深。
(3)潛水與地表水(如河水)的補排關系
對照圖示觀察,若潛水等水位線圖上的等值線向數(shù)值大的方向凸出,說明河水水位低于潛水水位,潛水補給河水;相反,河水水位高于潛水水位,河水補給潛水。我們也可以通過確定地表水附近潛水的流向來確定彼此的補排關系,方法是在圖上按潛水位數(shù)值從大到小方向作潛水等水位線的垂線,若垂線指向河流,說明潛水補給河水;若作出的垂線偏離河流,則說明河水補給潛水,如下圖所示,①是潛水補給河水,②是河水補給潛水。
(4)水井位置的選擇
井是開采地下水的管狀垂向集水工程的設施。為增加開采補給量,保證水源地的長期均衡開采,水源地應盡可能選擇在可以最大限度攔截區(qū)域地下徑流的地段,接近補給水源和能充分奪取各種補給量的地段,如水源地盡量靠近補給地下水的河流岸邊、區(qū)域地下徑流的排泄區(qū)附近等。如圖2中,要獲得充足的地下水資源,圖示地區(qū)打井的最佳地點應是②處。根據(jù)等值線的特點和有關知識可知,等值線向數(shù)值大的方向凸出,說明該地的數(shù)值小,即該地是集水區(qū)。四個地點中,②處的曲率最大,說明此處變化大,且③④等處的潛水流向②處,所以四個地點相比,②處的地下水資源最為充足。
【例4】 讀下圖,回答1~2題。(在地形圖上,將某一含水層中承壓水位相等的各點連接起來,所形成的曲線稱等水壓線)
1. 圖中能夠正確表示承壓水流向的箭頭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圖中a、b、c、d四口井中,水能自動流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解析:第1題中承壓水的流向應該與承壓水等水位線垂直,并且由高處指向低處,故選A。第2題承壓水位高出地面時,承壓水可以自動流出,故選C。
5.等降水量線
降水量在宏觀范圍內主要受風帶、氣壓帶和海陸位置的影響,一般西風帶、低壓帶、沿海地區(qū)降水量大,信風帶、高壓帶、內陸地區(qū)降水量;降水在局部地區(qū)還受地形坡向、季風和洋流等因素影響,降水量出現(xiàn)差異。世界上降雨最多的乞拉朋齊,我國降雨最多的火燒寮,都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復習時同時要注意旱澇災害的分布與防治問題。
【例5】讀某區(qū)域等降水量圖(單位:),回答(1)~(2)題。
(1)圖示區(qū)域位于
A.非洲西海岸 B.北美洲西海岸 C.南美洲西海岸 D.歐洲西海岸
(2)圖中B處等降水量線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A.受地形地勢的影響 B.沿岸海域有暖流經(jīng)過
C.沿岸海域有寒流經(jīng)過 D.受低氣壓控制
解析:第(1)小題中東西經(jīng)分界線為0度經(jīng)線,結合經(jīng)緯度分布可以判斷該地位于非洲西海岸,故答案選A;第(2)小題中非洲南部西部海岸有寒流經(jīng)過,使經(jīng)過地區(qū)降水減少。故答案選C。
6.等氣溫年較差線
【例6】下圖為世界各地氣溫年較差分布示意圖,圖中虛線表示水稻種植的北限。讀圖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1)西經(jīng)30°經(jīng)線上氣溫年較差分布的總體規(guī)律是 ;試分析形成的原因。
(2)圖中A到C處氣溫年較差變化很快,原因可能有哪些?
(3)B點是北半球水稻種植緯度最高的地區(qū),試從氣候的角度分析這里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
【解析】第(1)小題從圖中的數(shù)據(jù)即可得到,第(2)小題氣溫年較差變化很大主要是地形的影響和距離海洋遠近的關系;第(3)小題首先要通過經(jīng)緯度定位該地區(qū)是我國的東北地區(qū),這里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的生長。
【答案】(1)大致從低緯向高緯不斷增大;隨緯度升高,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幅度增大。
(2)這里是海洋和陸地的過渡地帶,并且有落基山脈,阻擋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北美大陸內部受海洋影響很小,氣候大陸性顯著。(從海陸位置和地形兩方面評分)
(3)這里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氣溫較高,降水豐富,雨熱同期,與同緯度地區(qū)相比,有利于水稻的種植。
7.等價線
【例7】讀圖,2004年北京房地產等價線圈,分析回答問題。
(1)描述圖中等價線覆蓋地區(qū)房地產等價線分布規(guī)律。
(2)對比同位于四、五環(huán)之間的南麗城和北嘉苑小區(qū)的房價差異,并說明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對選擇居住地的影響。
【答案】(1)①市中心房價最高,由中心向外逐漸遞減 ②等價線由中心向外擴散不均勻(單位距離內豐臺區(qū)降幅大,朝陽區(qū)降幅小)。
(2) 南麗城房價4000元/平方米以下,北嘉苑房價6000元/平方米以上;北京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春盛行西北風,風速大,北嘉苑位于上風地區(qū),空氣質量較好;由于亞運會、奧運會主會場在朝陽區(qū)北部,使得該地區(qū)有較完善的服務設施,便利的交通,濃厚的文化氛圍,這些都對居住地的選擇產生了重大影響。
【專題演練】
右圖為我國某地地形圖,讀圖回答1~2題。
1.某校學生在此交流,途徑①—④時發(fā)現(xiàn),②地森林生長最旺盛,請分析原因可能是
A.因地勢較低,熱量遠優(yōu)于其他三地
B.因處于山脊,地勢高,光照條件最好
C.因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D.因受地形影響,降水較其他地區(qū)豐富
2.③地森林比①地長勢較好的原因可能是
A.③地日照較強,太陽輻射收入多于①地
B.③地蒸發(fā)較少,土壤水分條件比①地好
C.③地氣溫較①地高,且日變化大
D.③地降水較多,水源比①地充足
讀北半球某陸地局部圖,圖中X、Y為等高線(等高距為100米),L為河流,對角線為經(jīng)線。據(jù)此回答3~4題。
3.圖中河流L的流向為
A.從東流向西 B.從西南流向東北
C.從西流向東 D.從東北流向西南
4.若X的數(shù)值為500米,圖中A所在地
A.海拔等于500米 B.海拔高于600米,小于700米
C.海拔大于500米,小于600米 D.海拔大于300米,低于400米
讀歐洲早期鐵路建設時間等值線分布圖,回答5~6題。
5.最先修建鐵路的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意大利
6.圖中標注時期內鐵路運輸?shù)闹饕獎恿?/p>
A.木炭 B.煤炭 C.石油 D.電力
下圖為我國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線地形圖。據(jù)此回答7~8題。
7.圖中P等值線的數(shù)值為
A.711米 B.712米 C.713米 D.714米
8.圖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A.風力侵蝕地貌 B.風力堆積地貌 C.流水侵蝕地貌 D.流水堆積地貌
讀圖完成9~10題。
9.圖中兩條小河的流量相當。進入小鎮(zhèn)的引水線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小鎮(zhèn)通過上述線路引水,由于過度引用河水將導致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劇
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銳減
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凈化能力下降
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河水季節(jié)變化加大
下圖為我國北方地區(qū)某著名旅游勝地的等高線分布狀況圖,讀圖回答11~13題。
11.圖中可能有兩條河流交匯的地點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某游客用羅盤測出圖上涼亭在他的東南方,教堂在他的西北方,該游客最可能站在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3.某游客購買的旅游紀念品中有一幅圖示地區(qū)的航空照片,他發(fā)現(xiàn)教堂的日影大致朝向丁點所在的方向。此航照的拍攝時間可能是
A.12月22日 21:00 B.6月22 日 18:30 C.12月22日 10:00 D.6月22日 5:00
下圖為世界局部地區(qū)年平均氣溫等溫線圖,完成14~15題。
14.造成①處氣溫與同緯度地區(qū)明顯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 B.洋流 C.太陽輻射 D.大氣環(huán)流
15.圖中四個區(qū)域,南北溫差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圖是“我國某地區(qū)一月份等溫線分布圖”,讀圖回答16~17題。
16.圖中可能有河流發(fā)育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A處氣溫值可能是
A.-11℃ B.-13℃ C.-15℃ D.-17℃
下圖為日本1月氣溫、降水分布圖,回答18~19題。
18.圖例①②③的數(shù)值關系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不能確定
19.關于日本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首都東京屬于溫帶季風氣候 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
③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④年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多于日本海沿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等高線和等潛水位線圖;卮20~21題。
20.該地區(qū)的地形名稱是
A.沖積扇 B.三角洲 C.河谷平原 D.低山臺地
21.下列根據(jù)圖中信息的推斷,正確的是
A.潛水位隨著地勢的高低起伏而起伏
B.圖中部分河流下游地下水與河流水的補給關系是地下水補給河流水
C.山脊是潛水的補給區(qū),山谷是潛水的排泄區(qū)
D.潛水的運動方向是從山谷到山脊
22.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國家首都A城名稱是 。
(2)圖中C處的地形是 ;圖中注有“2000”等字的細實線,在地圖上稱為 。
(3)圖中所示群島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23.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等溫線圖,表3為乙地區(qū)氣候資料圖,完成下列要求。
年降水量()
415.5
降水季節(jié)分配
(%)
春
12.0
夏
69.6
秋
16.6
冬
1.8
蒸發(fā)量()
408.2
(1) 簡述該區(qū)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 甲地與乙地緯度僅相差2度,但氣溫差異卻很大,試分析甲地冬季氣溫低的原因。
(3) 簡要說明圖示地區(qū)東部農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區(qū)位優(yōu)勢。
(4)指出乙地周邊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參考答案】
1.C 通過經(jīng)緯度定位再加上等高線的數(shù)值,可以判定該地區(qū)為我國的華北平原地區(qū),因此土層深厚、地形平坦是其主要特點。
2.B ③地位于山地的背陽坡①地位于山地的向陽坡,而背陽坡森林生長得好,則與熱量和光照無關,應該是土壤水分條件較好。
3.B 根據(jù)等高線的凸出方向和河流的流向相反,再根據(jù)指向標即可判定方位。
4.C 水往低處流,因此X大于Y,兩條等值線之間的數(shù)值是X,根據(jù)“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即可得出答案。
5.A 根據(jù)等值線的數(shù)值可以得出。
6.B 圖中標注的是19世紀,因此鐵路運輸?shù)闹饕敲禾俊?/p>
7.C 根據(jù)等高線的變化規(guī)律和等高距是1米,得出P的數(shù)值為713米。
8.A 根據(jù)等高線的分布規(guī)律,該地區(qū)應該是風蝕柱,是由于風力的侵蝕作用而形成的。
9.D 引水線最合理的是既要從高處引水、又要線路較短,符合條件的是D。
10.C 河水的自凈能力與河流的流量有關系,引水后流量減小,因此自凈能力減弱。
11.C 河流流動在河谷中,河谷處的等高線必須由海拔低處向高處凸出,丙正好處于兩條河谷的交匯處。
12.D 注意圖中的指向標,把指向標放到甲乙丙丁四個地區(qū)進行驗證即可得出結論。
13.B 日影朝向丁點所在的方向,即朝向東南,太陽此時在西北方位,因此只能是夏季。
14.B 因為①處有加利福尼亞寒流經(jīng)過,寒流對所經(jīng)過的地區(qū)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
15.B 乙處地區(qū)所處的緯度最低,緯度是影響溫差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16.B 河流在河谷處流動,河谷處的地勢較低,因此氣溫比同一緯度的地區(qū)氣溫要高,等溫線要向高緯度凸出,在北半球即向北凸出,符合條件的只有①③。
17.B A處以外的閉合等值線介于—10℃和—12℃之間,且等于—12℃,僅此A點的氣溫應該小于—12℃大于—14℃,符合條件的是B。
18.A 注意題干條件是1月氣溫降水分布圖,1月份盛行西北風,越過日本海后大氣中水蒸氣的含量增多,再加上地形的影響因此日本海沿岸降水最多。
19.C 由于日本臨海,因此氣候的海洋性特征比較明顯,總體說來還是太平洋沿岸降水較多。
20.A 從等高線彎曲和河流流向可以看出,圖中西北地區(qū)地形為山谷,向東南方向,地勢變得比較平坦(等高線稀疏),并且變?yōu)樯郊剐螤睿瑸楹恿鳑_積扇地形。
21.A 等潛水位線大致與等高線平行,數(shù)值分布趨勢也相似,反映了潛水位隨著地勢的高低起伏而起伏,故A對。圖中河流向東南方向流動,等地下水位線彎曲,沿著河流沿線,彎曲處水位高于兩側,說明河流水補給了地下水,故B錯。最靠近地面的地下水叫做潛水,各地都是補給區(qū)和排泄區(qū),故C錯。潛水的運動方向是垂直于等值線,從數(shù)值高處流向低處,與山脊山谷沒有直接關系,故D錯。
22. 本題難度較大,是因為“思維定勢”而離不開等高線去思考,結果始終不解,似乎世界上找不出類似輪廓和走向的山脈。解題的關鍵是“判斷經(jīng)度是東經(jīng)1200~1250,北緯100~150的范圍應該是亞洲東南部,西太平洋的海域!甭(lián)想到菲律賓群島隨近的海域,問題就迎刃而解。
23.⑴以山地平原為主;溫帶季風氣候;多中小河流;針闊混交林(溫帶落葉闊葉林);黑土(黑鈣土、沼澤土)
⑵甲(位于大興安嶺西側的內蒙古高原,)海拔相對較高;甲地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溫度低。
⑶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地處平原,地形平坦;黑土廣布,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人均耕地面積大,商品率高;交通便利(機械化水平高);國家政策支持(商品糧基地建設)。(自然條件任答三條,社會經(jīng)濟條件任答兩條)
⑷熱量不足 多旱澇 凍害 土壤鹽堿化(多沼澤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21385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