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5分。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題。剛到北京求學時,未名湖邊還能見到宗白華先生散步的背影。那時《美學散步》出版不久,其中許多雋①言妙語,常被大學生們掛在嘴邊。正像宗先生所說的,“散步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行動”,可以 甲 在路旁折一支帶露的鮮花,也可以撿起別人棄置不顧的燕石!吧⒉秸摺庇迫灰膺h而又怡然自足的生活態(tài)度,我輩后生其實只能心向往之。倘若只是鍛煉身體 ② 瀏覽風景,這種“散步”不難;可真要像宗先生那樣,于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fā)現(xiàn)無限,并借以體驗生命、激情與詩意,如此“散步”則不易——不只需要閑心、悟性與幽情,還需要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歷史文化知識。這就難怪長者一般比少年更 乙 于此道!吧⒉秸摺敝迫, ③ 。雖有“大隱隱朝市”之類的說法,我還是很難想像一個人能在車水馬龍、 ④ 的鬧市中悠然地散步。南朝劉孝威詩云“神心重丘壑,散步懷漁樵”,現(xiàn)代社會日益都市化,即便在高樓大廈的夾縫中多保留幾個街心公園,也難得從容散步的 丙 。 (取材于陳平原《歷史文化散步》)【小題1】文中①處加點字的注音和②處填入的詞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雋(juàn)言妙語抑或B.雋(juàn)言妙語亦或C.雋(jùn)言妙語亦或D.雋(jùn)言妙語抑或【小題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A.偶爾精心情B.偶然長心境C.偶爾長心境D.偶然精心情【小題5】下列對聯(lián)中涉及到的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依次是(3分)①街頭燈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②年高喜賞登高節(jié),秋老還添不老春。③桂花開時香云成海,月輪高處廣寒有宮。④春回大地,九千萬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風。A.春節(jié)重陽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B.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春節(jié)C.元宵節(jié)重陽節(jié)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D.春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元宵節(jié)【答案】【解析】【小題1】二、本大題共7小題,共3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予幼師事先君,聽其言,觀其行事。今老矣,猶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業(yè),有田一廛,無衣食之憂;有書數(shù)千卷,手緝而校之,以遺子孫。曰:“讀是,內(nèi)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遺法也。”先君之遺言今猶在耳。其遺書在櫝,將復以遺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蓋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灑掃應對進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廣之以讀書。曰:“道在是矣,仁者見之斯以為仁,智者見之斯以為智矣。顏、閔由是以得其德,予、賜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農(nóng)夫墾田,以植草木,小大長短,甘辛成苦,皆其性也,吾無加損焉,能養(yǎng)而不傷耳!笨鬃釉唬骸笆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比缈鬃营q養(yǎng)之以學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學,學者必由讀書。博說之詔其君,亦曰:“學于古訓,乃有獲,而況余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學,嘗謂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孔子非之,曰:“汝聞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狈矊W而不讀書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敗與所遇之可否,未有不為病者。雖然孔子嘗語子貢矣曰賜也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歟曰然非歟曰非也予一以貫之。一以貫之,非多學之所能致,則子路之不讀書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謂也。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币匀找嬷畬W求日損之道,而后一以貫之者,可得而見也。(取材于蘇轍《藏書室記》)注釋:①傅說:商朝政治家。②絞:言語傷人!拘☆}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手緝而校之緝:收集整理B.然后申之以弦歌申:陳述說明C.有兼人之才兼:超過D.其蔽也賊賊:偷竊【小題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A.吾世其庶矣乎甘辛咸苦,皆其性也B.廣之以讀書以日益之學求日損之道C.傅說之詔其君非此之謂也D.而況余人乎凡學而不讀書者【小題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蓋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灑掃應對進退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從家務勞動、禮節(jié)、行為舉止開始的B.如孔子猶養(yǎng)之以學而后成像孔子那樣的人,尚且需要培養(yǎng)學習習慣,然后才能有所成就C.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學習,它的弊端是恣意妄為D.則子路之不讀書未可非邪那么子路不讀書,就可以不受到責怪了嗎【小題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為綱,表達了作者對教育及學習方法的諸多見解。B.蘇氏父子都重視讀書,作者提出了讀書能夠“內(nèi)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觀點。C.作者以農(nóng)夫種田依順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長為喻,形象地說明了育人之道。B.前詩中的“負盡”和后詩中的“一例消”,都傳達出了詩人憂憤悔恨之情。C.后詩結尾二句寫出了詩人歸鄉(xiāng)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難平的復雜況味。D.這兩首詩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達出了詩人深沉熾熱的情感!拘☆}2】“劍氣簫心”是龔自珍人生的真實寫照,從這兩首詩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5分)【答案】【解析】【小題1】14.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限選其中4道題)。(8分)①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陶淵明《歸園田居》)②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韓愈《師說》)③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感極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④“月”是我國詩詞中的典型意象。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來營造送別友人時凄清的氛圍,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用“”來表達與友人離別的愁緒。⑤《沁園春?長沙》中詩人面對祖國山河發(fā)出深沉的思考:“,?”【答案】【解析】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在英文中,原創(chuàng)性或者獨創(chuàng)性一般用originality這個詞來表示,而它又來自origin,后者的意思是“起源、開端”。因此,當我們說一件藝術作品是原創(chuàng)的,意味著它是一個新起點、新開端,好像脫離了原有的傳統(tǒng),成為后來者學習、延續(xù)的榜樣,甚至形成了新的傳統(tǒng)。但是,之所以可能成為“新的傳統(tǒng)”,顯然需要一個“舊的傳統(tǒng)”來作參照。在美國詩人艾略特看來,單獨評判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在一個系統(tǒng)中,藝術家相對于傳統(tǒng)的獨創(chuàng)性才能得到理解。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把他跟前人進行對照、比較才能“定位”他的藝術。所以藝術家想要創(chuàng)新,首先需要充分體認已有的傳統(tǒng),從而確立基本的歷史坐標。在此前提下,有價值的藝術創(chuàng)作才是可能的。艾略特將傳統(tǒng)看作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系統(tǒng):一件真正的藝術作品產(chǎn)生后,往往會攪動、改變原來的由藝術經(jīng)典構成的秩序。這意味著,真正原創(chuàng)性的藝術一旦產(chǎn)生出來,就會重新塑造藝術傳統(tǒng)的形態(tài)。而這樣的原創(chuàng),只有對傳統(tǒng)“用最大的力氣打進去,用最大的力氣打出來”(李可染語)后,才能實現(xiàn)。反過來說,傳統(tǒng)正是在后來者的原創(chuàng)藝術中,才被不斷激發(fā)活力,留存下來。人們追求原創(chuàng)性,是因為它具有開啟、影響未來的可能性。但是,一件作品針對傳統(tǒng)的“新”或許是可以辨別的,而它是否能通向未來、成為新的開端,當時的人往往難以辨別。藝術家、批評家都對這種辨別力夢寐以求,卻從來沒有人能夠說明白。原因在于:原創(chuàng)的標準一旦能夠用語言表述清楚,那就多半變成了教條;而依照教條創(chuàng)作的藝術,又不可能是原創(chuàng)的,這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悖論。一般來說,我們只能依據(jù)“事后的效驗”——某藝術作品在后世的影響力、命運——來判斷該作品“原創(chuàng)性”的含量。當代藝術家要創(chuàng)作能夠經(jīng)得起與以往經(jīng)典作品進行比較的藝術作品,因為那些經(jīng)典作品曾是新傳統(tǒng)、新開端,已成功地通往未來(即現(xiàn)在)。這就把當下的藝術作品的品質(zhì)與“事后的效驗”聯(lián)系起來了。(取材于張曉劍《藝術中的原創(chuàng)性問題》)【小題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艾略特認為單獨評判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沒有意義,作者同意這一觀點。B.藝術家要用歷史的眼光給自己確定藝術坐標,從而讓創(chuàng)作具有價值。C.新的藝術作品一旦產(chǎn)生就會攪動、改變原有的由藝術經(jīng)典構成的秩序。D.能夠經(jīng)得起和以往經(jīng)典比較的藝術作品,容易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新起點!拘☆}2】最能體現(xiàn)文中劃線句子含義的一項是(3分)A.藝術大師齊白石在談自己的繪畫感受時說“寫生不是繪制標本”“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B.臺灣著名藝術家朱德庸談到創(chuàng)作感悟時說:每個人都是“花前半生找入口,花后半生找出口”。C.古典文學家樊修章認為,宋代詩人面對唐詩這座高峰形成的磁場,都極力想跳進,又極力想跳出。D.2012年國際建筑獎獲得者王澍,建造具有現(xiàn)代風格的博物館時使用了拆除古建筑所遺棄的青磚灰瓦!拘☆}3】下面這則材料中,徐悲鴻等藝術家的刨作體現(xiàn)了上文中“原創(chuàng)性”的幾個特征。請依據(jù)上文相關內(nèi)容,并結合下面材料加以分析。(6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畫一度衰落。一批具有深厚傳統(tǒng)繪畫功底的青年畫家,積極投身于中國畫改革。徐悲鴻把當時油畫中的造型、透視等方法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塑造了獨具特色的《馬》;蔣兆和開創(chuàng)了用毛筆素描的水墨人物畫法,代表作《流民圖》《杜甫》;林風眠用中國畫技法表現(xiàn)西方現(xiàn)代派的藝術特征。他們獨開新風,均自成一家,又都以各自的努力振興了國畫藝術!敬鸢浮俊窘馕觥俊拘☆}1】【小題2】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16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題。北朝北朝①品味魏晉南北朝人和南北朝之間截然不同的審美情調(diào),一直是我樂而不疲的追求?墒且磺灏倌昵暗哪媳敝袊吘故请y以跨越的兩個世界,我時常會想像他們隔江眺望的情景:從此岸到彼岸,究竟有多遠?②也許回答是:永遠!③年輕時,晉人“怪誕”的生活情調(diào)比較符合我的口味。盡管面對屠戮、流徒、離亂,他們還是讓小情小調(diào)縈繞周遭,給苦痛點【解析板】北京市海淀區(qū)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22766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