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理科綜合化學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試題“立意新穎,突出新材料、新情景試題的選擇,凸顯試題的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為我省有力有效地推進新課程實施和高考改革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試題以能力立意,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生產實際,運用新材料、營造新情景、設置新背景,設置題型新穎、情景陌生的試題,讓考生在試題的背景下提取統(tǒng)攝信息,重組整合知識,構建新的知識框架,獲取解決問題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整卷充滿著新課程的氣息——溫度對平衡常數(shù)的影響;原子的電子排布式、電離能;蓋斯定律的應用和簡單計算等。
試卷結構和長度設計合理,題型與內容原創(chuàng),有力有效地遏制了“題海”。如果能在不改變原試題的內容、結構的基礎上適當?shù)靥岣咝╇y度,必定錦上添花。
試題嚴格遵守《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安徽卷考試說明》,每道試題都可以從《考試說明》中找到原型(見下表),體現(xiàn)了《考試說明》的權威性、可信度,對中學教學改革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
題號
考查的知識與能力
考試說明
7
同位素、有機物和共價鍵的概念,有關物質的量的簡單轉化
P305【例3】
8
對較復雜有機分子結構的辨認與識別,準確判定s—誘抗素制劑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團
P316【例26】
9
認識、了解和正確使用某些常見儀器,量筒的精確度、溫度計的量程、濃硝酸保存的注意事項(濃硝酸腐蝕橡膠)
P309【例12】
10
溶液中離子或分子的共存問題,明確Cl2的氧化性和SO32—的還原性
P311【例15】
11
熱化學方程式的應用,化學平衡移動,平衡常數(shù)、轉化率與平衡移動的關系
P312【例17】
12
電解知識,明確電解池電極的名稱與電源的連接的關系,電極反應及電子轉移
P315【例25】
13
酸堿反應的過量問題、判定反應后溶液中離子或分子濃度的大小、電解質溶液的電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質子守恒
P307【例7】
25
涉及N、S、Al、Cu、Fe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元素周期表(律)——電子排布式、電離能,有關蓋斯定律(熱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P316【例27】及P319【例29】第1小題
26
醇、醛、羧酸、酚、酯等物質的化學性質,并涉及不影響作答、不要求作答的新反應
P328【例34】
27
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離子方程式的正確書寫、pH試紙的正確使用、利用守恒法進行簡單的計算、判斷濾渣的成分
P335【例39】及P336【例40】的第1小題
28
反應速率知識及其變量條件的控制,設置了閉區(qū)間的開放性答案,將學習方式和科學方法論貫穿于其中。要求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提煉、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
P321【例30】
下面逐題進行分析、點評:
7.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的新材料(結構示意圖如下)可由石墨剝離而成,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石墨烯與石墨互為同位素
B.0.12 g石墨烯中含6.02×1022個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種有機物
D.石墨烯中碳原子間以共價鍵結合
【說明】本題以石墨烯新材料為背景,考查同位素、
有機物和共價鍵的概念,涉及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含義及其轉化。
【答案】D
8.北京奧運期間對大量盆栽鮮花施用了s—誘抗素制劑,以保持鮮花盛開。s—誘抗素的分子結構如圖,下列關于該分子說法正確的是
A.含有碳碳雙鍵、羥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環(huán)、羥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羥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雙鍵、苯環(huán)、羥基、羰基
【說明】本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s—誘抗素制劑為載體,考查對較復雜有機分子結構的辨認與識別,準確判定s—誘抗素制劑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團。
【答案】A
9.下列選用的相關儀器符合實驗要求的是
【說明】要求能認識、了解和正確使用某些常見儀器,知道量筒的精確度、溫度計的量程、濃硝酸保存的注意事項(濃硝酸腐蝕橡膠塞)和分液操作。
【答案】B
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離子或分子是
A.NH4+、H+、NO3—、HCO3— B.K+、Al3+、SO42—、NH3·H2O
C.Na+、K+、SO32—、Cl2 D.Na+、CH3COO—、CO32—、OH—
【說明】本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為載體,考查溶液中離子或分子的共存問題。
H+ +HCO3—== CO2↑+ H2O Al3+ + 3NH3·H2O == Al(OH)3↓+3NH4+
SO32—+ Cl2 +H2O == SO42— + 2Cl—+ 2H+
【答案】D
11.汽車尾氣凈化中的一個反應如下:
NO(g) + CO(g) 1/2N2(g) + CO2(g) △H == —373.4kJ·ol—1
在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平衡后,改變某一條件,下列示意圖正確的是
【說明】本題以處理凈化汽車尾氣為載體,考查化學平衡移動。要求能用數(shù)學坐標圖直觀表示平衡移動的結果,明確溫度、濃度對反應物轉化率的影響,明確平衡常數(shù)只與反應的溫度有關而與濃度、壓強無關。
【答案】C
12.Cu2O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基于綠色化學理念設計的制取Cu2O的電解池示意圖如下,電解總反應為:2Cu + H2O=====Cu2O + H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石墨電極上產生氫氣
B.銅電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C.銅電極接直流電源的負極
D.當有0.1 ol 電子轉移時,有0.1 ol Cu2O生成
【說明】本題以制備一種半導體材料Cu2O為背景,
考查電解知識。由電解總反應可知:
Cu電極為陽極,電極反應為: 2Cu —2e— +2OH—=== Cu2O + H2O
石墨電極為陰極,電極反應為: 2H2O + 2e— == H2↑+2OH—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由電解總反應可以看出:Cu置換了H2O中的氫,這是一個非自發(fā)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凡是非自發(fā)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都可能通過電解的方法而實現(xiàn)。
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 非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A
13.向體積為Va的0.05 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體積為Vb的0.05 ol/L KOH溶液,下列關系錯誤的是
A.Va>Vb時:c(CH3COOH) + c(CH3COO—)>c(K+)
B.Va==Vb時:c(CH3COOH) + c(H+)== c(OH—)
C.Va<Vb時:c(CH3COO—)>c(K+)>c(OH—)>c(H+)
D.Va與Vb任意比時:c(K+) + c(H+) == c(OH—) + c(CH3COO—)
【說明】本題以酸堿中和為知識起點,要求討論酸堿反應的過量問題、判定反應后溶液中離子或分子濃度的大小、電解質溶液的電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質子守恒。其中D選項是電荷守恒式,B選項是質子守恒式。質子守恒式可以通過電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守恒求得:
電荷守恒式:c(K+) + c(H+) == c(OH—) + c(CH3COO—)
物料守恒式:c(K+)==c(CH3COOH) + c(CH3COO—),將其代入上式,可得:
質子守恒式:c(CH3COOH) + c(H+)== c(OH—)
【答案】C
25.(17分)W、X、Y、Z是周期表前36號元素中的4種常見元素,其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導致酸雨的主要物質,X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有7個原子軌道填充了電子,Z能形成紅色(或磚紅色)的Z2O和黑色的ZO兩種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族。W的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比H2O(g)_______(填“強”或“弱”)。
(2)Y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Y的第一電離能比X的___(填“大”或“小”)。
(3)Y的最高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濃溶液與Z的單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下列數(shù)據(jù):
Fe(s) + 1/2O2(g) === FeO(s) △H == —272.0 kJ·ol—1
2X(s) + 3/2O2(g)=== X2O3(s) △H == —1675.7 kJ·ol—1
X的單質和FeO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根據(jù)“W、Y氧化物是導致酸雨的主要物質”且原子序數(shù)W>Y可推出W為氮元素、Y為硫元素,又因為“X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有7條原子軌道填充了電子”且原子序數(shù)在N和S元素之間,所以X為Al,其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63s1,根據(jù)Z兩種氧化物的化學式和顏色可知:Z為Cu元素。
【答案】(1)二 ⅤA 弱 (2)1s22s22p63s23p4 大
(3)Cu + 2H2SO4(濃)===== CuSO4 + SO2↑+ 2H2O
(4)本小題是涉及蓋斯定律的計算:
將第1個熱化學方程式寫作:
3FeO(s) === 3Fe(s) + 3/2O2(g) △H == +816 kJ·ol—1
再與第2個熱化學方程式相加,得:
3FeO(s) + 2Al(s)=== 3Fe(s) + Al2O3(g) △H == —859.7 kJ·ol—1
【點評】 本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為載體,將元素周期表(律)、有關蓋斯定律(熱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融合在一起,尤其是突出考查了課標新課程的知識和安徽省2009年化學科《考試說明》——1——36號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布式、電離能、有關蓋斯定律(熱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建議】若本題第(4)小題的第2個熱化學方程式用下列文字來敘述:“0.1 ol X單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25 ℃、101 kPa下放出83.8 kJ熱量”,這樣一來,“X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有7條原子軌道填充了電子”成為解題的必要條件(否則根據(jù)此熱化學方程式亦可推出X是Al),將提高試題的難度,想必會錦上添花。
26.(12分) 是一種醫(yī)藥中間體,常用來制備抗凝血藥,可通過下列路線合成:
(1)A與銀氨溶液反應有銀鏡生成,則A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 → C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F和過量NaOH溶液共熱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關于G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能與溴單質反應 b.能與金屬鈉反應
c.1 ol G最多能和3 ol 氫氣反應 d.分子式是C9H6O3
【解析】本題以合成醫(yī)藥中間體 為背景材料,考查醇、醛、羧酸、酚、酯等物質的化學性質,如乙酸與PCl3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乙酰氯;酚羥基難以發(fā)生酯化反應,當與活性更強的乙酰氯也能反應生成酚酯;對F結構的觀察和思辨;F轉化為G涉及到新反應(α—H與羰基的加成、消去及醚鍵的斷裂):
其中:第4小題綜合性很強,既要正確辨認F的結構,明確酯的水解,又要知道酚的酸性,正確書寫出化學方程式,具有一定的難度和較好的區(qū)分度。
運用不飽和度的概念可以準確地確定G的分子式:根據(jù)觀察可以很快確定G分子中碳、氧原子數(shù):C9HXO3,而飽和時應是C9H20O3,已知G分子的不飽和度(Ω)為7,則X==20—2×7==6。
【點評】本題立意新穎、獨具匠心,體現(xiàn)出濃烈的新課程氣息,不失為一道綜合性很強的好題。
27.(12分)某廠廢水含5.00×10—3 ol/L的Cr2O72—,其毒性較大。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變廢為寶,將廢水處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價依次為+3、+2),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
(1)第①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過濾得到的濾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還有_____________。
(4)欲使1L該廢水中的Cr2O72—完全轉化為Cr0.5Fe1.5FeO4,理論上需要加入_______g FeSO4·7H2O。
【解析】本題以處理工業(yè)含Cr2O72—酸性廢水,變廢為寶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為背景材料,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離子方程式的正確書寫、pH試紙的正確使用、利用守恒法進行簡單的計算、判斷濾渣的成分。
【答案】(1)Cr2O72—+ 6Fe2++14H+ ==== 2Cr3+ + 6Fe3+ + 7H2O
(2)取一小塊pH試紙放在干燥潔凈的表面皿上,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沾取少量待測液點在pH試紙上,片刻再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3)Fe(OH)2、Fe(OH)3
(4)1 L含Cr2O72—為5.00×10—3ol/L的溶液中,n(Cr)==1.00×10—2ol,根據(jù)Cr原子守恒,必制得 (Cr0.5Fe1.5FeO4)==2.00×10—2ol,根據(jù)Fe原子守恒需n(Fe)==2.00×10—2ol×2.5==5.00×10—2ol,所以需(FeSO4·7H2O) == 5.00×10—2ol×278 g/ol ==13.9 g
【點評】本題將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電解質溶液、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簡單的實驗操作和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融合在一起,難度不大,但知識跨度和思考容量還是較大的。
28.(17分)Fenton法常用于處理含難降解有機物的工業(yè)廢水,通常是在調節(jié)好pH和Fe2+濃度的廢水中加入H2O2,所產生的羥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F(xiàn)運用該方法降解有機污染物p—CP,探究有關因素對該降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實驗設計]
控制p—CP的初始濃度相同,恒定實驗溫度在298K或313K(其余實驗條件見下表),設計如下對比實驗。
(1)請完成以下實驗設計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實驗編號
實驗目的
T/K
pH
c/10—3ol/L
H2O2
Fe2+
①
為以下實驗作參照
298
3
6.0
0.30
②
③
探究溶液pH對降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298
10
6.0
0.30
[數(shù)據(jù)處理]
實驗測得p—CP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
(2)請根據(jù)圖中實驗①曲線,計算降解反應在50s~150s內的反應速率:V(p—CP)==_____________ol/(L·s)
[解釋與結論]
(3)實驗①、②表明溫度升高,降解反應速率增大。但溫度過高時反而導致降解反應速率減小,請從Fenton法所用試劑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③得出的結論是:pH等于10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與交流]
(5)實驗時需在不同時間從反應器中取樣,并使所取樣品中的反應立即停止下來。根據(jù)上圖中的信息,給出一種迅速停止反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以Fenton法處理難降解有機化合物的工業(yè)廢水為載體,主要考查反應速率知識及其變量條件的控制,要求考生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提煉、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對p—CP濃度隨時間t變化曲線尤其是直線③的觀察與分析。本題還設置了閉區(qū)間的開放性答案,例如第(5)小題:要求答出迅速停止反應的一種方法。
(1)實驗②控制p—CP、H2O2、Fe2+的濃度和溶液的pH不變,只研究溫度對降解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③控制p—CP、H2O2、Fe2+的濃度和反應溫度不變,只研究溶液pH對降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2)由p—CP濃度隨時間t變化曲線可看出:實驗①在時間為50s時p—CP的濃度為1.2×10—3ol/L,150 s時p—CP的濃度為0.4×10—3 ol/L,所以在50s—150s的時間內以
p—CP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
(1.2×10—3 ol/L—0.4×10—3 ol/L)/100s==8×10—6 ol/(L·s)
【點評】此處p—CP的濃度很容易漏掉10—3,這就是命題人的匠心獨具之處。
(4)實驗③所記錄的結果是一條直線,p—CP濃度不隨時間t變化而變化,即反應速率為0。
(5)欲使反應迅速停止,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迅速將溶液的pH調至約為10。②迅速將溶液溫度降至幾乎不反應時的溫度。
【答案】(1)
實驗編號
實驗目的
T/K
pH
c/10—3ol/L
H2O2
Fe2+
②
313
3
6.0
0.30
③
探究溶液pH對降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2)8×10—6 (3)H2O2在溫度過高時迅速分解
(4)反應速率趨向于零(或降解反應趨向于停止)
(5)將所取的樣品迅速加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溶液的pH約為10(或將所取的樣品驟冷或其他合理答案)
【點評】本題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將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和處理問題的科學方法作為考查內容,設置了“實驗設計”、“數(shù)據(jù)處理”、“解釋與結論”、“思考與交流”欄目,反映課標新課程的精髓。是一種值得倡導的命題形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245466.html
相關閱讀:2011年高考化學試題分類匯編解析——非金屬及其化合物